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九年级学生初学化学,我们作为学生迈入化学知识殿堂大门的引路者,势必要帮孩子们走好这一步。否则学生从开始就厌烦这一学科,觉得学习化学索然无味,在以后的学习中,就更提不起对它的兴趣,长期恶性循环,就相当于化学这门重要的科学对这样的孩子们关闭了大门。由此可见,应该想办法让学生对这一学科产生兴趣,才能进一步培养孩子们的能力。笔者认为在化学教学的课堂上,注意创设情境是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产生兴趣的一种最常见、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该文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初中化学教学课堂上创设情境的几种方法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
“生活即教育”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中进行的。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就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选取素材、运用多种手段创设一种模拟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真实的情境中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使学生感到知识并非遥不可及,而就在我们的身边。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有利于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政治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这就强调在数学课堂中,可以通过有效合理的情境营造、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一个好的问题情境不仅是敲门砖,更是认知的导向棒。下面谈谈我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营造和谐课堂的几点做法和体会。1、利用游戏活动创设数学情境——培养学生动手、讨论、归纳的能力游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减轻学生的心理压…  相似文献   

4.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功能是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启发学生联系生活、社会实际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方法,陶冶高尚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素质.但目前仍存在着在黑板上“画”实验、课堂上“讲”实验、在题海中“验证”实验的现象,化学实验的功能得不到应有的发挥,这有悖于化学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5.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论,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学说,都告诉我们:充满教学活力的课堂,必须先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高中思想政治实施生活化教学,不仅有其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行性。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规律的反映,规定了教学运用的操作程序及策略。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的模式包括确定生活主题——模拟生活情境——解除生活疑惑——践行回归生活。实施生活化教学要防止误区,并且教师不应机械地套用,要根据自身能力、学校的条件、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变通地采用。  相似文献   

6.
常规的化学教学,即使是实验课,往往也是由教师的演示实验代替学生的分组实验,其他课更是由老师包办到底,形成满堂灌。而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课堂必须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首要任务,即让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去观察、思考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会联想、思维.讨论,交流.协作。在探究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要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必须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本文着重探讨“预习——交流——反馈”模式中所包含的自学,探究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7.
生活经验和教学实践告诉人们数学的知识、思想、方法必须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实践活动去理解和发展,并不是单纯依赖教师的讲解就能获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情境,依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发生、发展过程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那么课堂中如何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化学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喜欢化学,热爱化学,具备一定的化学素养.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教学情境,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充满魅力.该文从精心设疑、讲述故事、进行实验、联系生活、运用多媒体等方面进行论述,设计符合新课程理念,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9.
课改最终落实在课堂教学上,课堂是由情境构成的。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建构有价值的知识,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文章阐述了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巧设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10.
付春玲 《科技信息》2009,(14):253-253
新课标指出要“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将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世界”,然后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来。本着这一理念,老师只要充分地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并巧妙地与教材知识相融会,就会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知识的乐趣和重要价值,使生物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那么如何让生物课堂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呢?  相似文献   

11.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们的化学课堂呈现出一派新气象。教师们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了丰富的教学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验为主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互助合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以激励为主的课堂氛围正日趋形成。冷静地观察这些现象,它是否真的符合学生学习化学的需要,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值得我们深思。如何使这一现象中的不利因素变为有利因素,笔者认为在化学课堂中应不可忽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顾薇 《科技信息》2010,(29):I0261-I0261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借助于有效的课堂活动,采取“活动课堂”式的教学模式来营造丰富的语言环境。课堂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平台,因此教师要充分运用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有效的活动中学习发展。  相似文献   

13.
曹艳 《科技资讯》2007,(7):223-224
在数学的教学中,有效课堂问题情境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新课探究。数学来源于生活,将数学问题的设置与解决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承上启下,创设问题情境,运用类比,从生活经验中提炼方法;利用活动、创设情境问题,并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的运用;从生活中提取问题元素,创设问题情境。把情境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在生活中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只有当“学生主动地寻求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才能为数学知识的应用找到生长点,也才有可能进一步探索体会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田华 《科技知识动漫》2010,(10):121-121,128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要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行为实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式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创设情境,培养情感;合作互动,激发情感;联系生活,丰富情感方面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实现思想品德的课程标准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情境教学随着改革大潮进入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调动学生,创造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情在景中扩大,幻化成课文中的各种意境。教学中一旦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钱彩多 《科技知识动漫》2007,(10X):25-25,30
努力把课堂教学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生活中留意数学,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在教学中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可以很好落实数学理念。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黄朝霞 《科技信息》2011,(33):I0142-I0142,I0146
“知识问题化”教学设计可以帮助教师在高三化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有效参与下提高高三化学复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在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发生激烈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问题情境。依据这一基本途径,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可通过下列方式设置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19.
生活与数学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新课标》在教学的注意问题中,特别增加了第3条,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李凤春 《科技信息》2011,(11):193-193
化学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有价值的基本要素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情感活动,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有效地改善教与学。化学教学中可以利用实际生活经验、化学实验、多媒体等来创设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