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9 毫秒
1.
台风随机模拟与极值风速预测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采用Monte-Carlo台风风场随机模型,结合台风历史记录资料和近地台风观测结果,对上海周边沿海区域内的台风风场参数合理取值进行了优化.以越界峰值法和广义№分布探讨了工程场地目标重现期内极值风速预测分析过程,使在较短台风风速序列上进行极值风速预测成为可能.而后,将上述理论与方法应用于上海-崇明越江通道工程极值风环境研究,预测了台风气候模式工程场地重现期极值风速结果,并与实测结果和规范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2.
变化环境下降水序列具有普遍的非平稳性.为深入探究降水极值的非平稳特征及其对极端降水重现期的影响,本文以福建省22个站点为例,针对表征降水序列非平稳特征的2个重要变量均值和方差,利用经验模态分解法(EMD)、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分析了1960—2012年前汛期、后汛期降水极值序列非平稳特征;运用贡献分析法分析降水极值序列均值和方差变化对非平稳的降水极值确定性趋势的增量贡献;构建非平稳模型,基于均值、方差趋势探讨极端降水的重现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福建省前、后汛期降水极值序列非平稳性较强,前汛期闽西、闽北、闽中方差增加显著,部分站点方差变化对降水极值确定性趋势的增量贡献较大;后汛期全省降水极值均值普遍呈现增加趋势,对降水极值的确定性趋势起主导作用.2)福建省前汛期极端降水趋势增大的站点位于闽北地区,因为降水序列方差的线性增加趋势导致极端降水量显著增加;后汛期极端降水趋势增大的站点位于闽西和闽南2个区域,其中多数站点因为均值的增加趋势导致极端降水量增加,但是增加幅度平缓.3)降水序列方差的改变更加显著地影响了极端降水重现风险,变化环境下极端降水趋势和风险研究需充分考虑降水序列的非平稳性.  相似文献   

3.
根据北海港测站1965年~1985年的年极值增水系列和1967年~1985年的年极值减水系列,按照《港口工程技术规范》中规定的方法计算出北海港多年一遇的增减水位。并采用第一型极值分布方法计算不同重现期的增减水极值。结果显示,重现期越长,增减水极值越大,反之,增减水极值越小。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长江河口的吴淞及其支流黄浦公园两个验潮站1912/1915~1985年年最高高潮位序列资料,应用Weibull分布方法计算了极值水位的重现期.长江口年最高高潮位近70多年来显示有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近30多年来有加速上升的趋势,并且与平均海平面的变化趋势具有相同的量级.通过对Weibull分布进行简单地调整,从而来处理有线性趋势分量的年最高高潮位.这样使得在计算极值水位重现期时能够考虑到线性趋势分量.同时,再将这种方法外推,考虑到未来100年海平面上升0.5、1.0和2.0米三种方案,对长江口今后水位极值重现期重新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用上述方法计算得到的不同重现期的极值明显大于在不考虑线性趋势情况下所得到的极值,而且极值重现期明显缩短,千年一遇将成为百年一遇.  相似文献   

5.
珠江水系河水主要离子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对珠江水系109个水文站1954—1984年的水化学资料的研究表明,在组成珠江水系的3条河流中,以东江离子总量为最低,西江的离子总量为最高,前者的化学类型为重碳酸盐钠型水,后者为重碳酸盐钙型水。北江的离子总量和水化学类型介于上二者之间。珠江水系的离子径流模数远高于我国河流平均离子径流模数。在3条河流中,以北江的离子径流模数为最高,东江为最低,西江介于上二者之间。其原因与3条江流域的面积、岩石类型和降水量有关。西江和北江水中的离子主要起源于岩石风化,东江水中的离子有部分来自海洋气溶胶的补给。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黄海中部海域波浪的年极值波高与年极值周期联合分布,基于黄海海域3个位置点1999—2018年SWAN后报波浪数据,采用5种单变量分布拟合年极值波高和年极值周期,通过拟合优度评价得到各位置点年极值波高和年极值周期的最优单变量分布,利用Copula函数理论建立了年极值波高和年极值周期联合分布函数,并与单变量分布波高和周期设计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黄海中部海域波高周期联合分布可能存在区域性特征;波高周期联合分布得到的波高、周期设计值较同设计频率下的单变量分布设计值高;相同波高和周期设计频率下,单变量重现期最大,条件重现期次之,联合重现期最小。  相似文献   

7.
粤东红海湾海区波侯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遮浪海洋站3a的观测记录,对红海湾海域的波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区的观测资料前后有差异。海区的波高比较符合两参数的Weibull分布,波浪周期符合对数-正态分布。该海区的波浪类型以风浪为主,其中大浪主要是由风暴引起。平均波周期和平均波高的方根的比例系数为3.87。波高1天滞后的自相关系数为0.42,不平静海面的平均延时符合指数形式。最后用日极值波高数据和二项一对数正态复合极值分布分析了该海区的重现期波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长江河口的吴淞及其支流黄浦公园两个验潮站1912/1915~1985年年最高高潮位序列资料,应用 Weibull 分布方法计算了极值水位的重现期。长江口年最高高潮位近70多年来显示有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近30多年来有加速上升的趋势,并且与平均海平面的变化趋势具有相同的量级。通过对 Weibull 分布进行简单地调整,从而来处理有线性趋势分量的年最高高潮位。这样使得在计算极值水位重现期时能够考虑到线性趋势分量。同时,再将这种方法外推,考虑到未来100年海平面上升0.5、1.0和2.0米三种方案,对长江口今后水位极值重现期重新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用上述方法计算得到的不同重现期的极值明显大于在不考虑线性趋势情况下所得到的极值,而且极值重现期明显缩短,千年一遇将成为百年一遇.  相似文献   

9.
采用极值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过去四个太阳活动周[(1965-2005)]中每个太阳活跃年发生的最大质子事件,发现它们的峰值流量服从极值分布,其分布函数表述为:p(x)=1-expt-exp[-0.686(x-7.263)]},式中随机变量x是峰值流量的自然对数,并且用此分布函数讨论了大流量质子事件的重现期,发现理论预测与实际观测值吻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0.
琼州海峡跨海工程风速观测与设计风速计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5a的多层梯度测风资料,对工程区3个测点与参照气象站风速的相关关系、风随高度变化的规律以及阵风系数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程区3个测点与参照气象站风速之间的关系均以线性方程拟合效果最佳.利用这些线性方程对工程区短期测风资料进行了延长,并采用极值Ⅰ型分布计算了10 m高处重现期10 min平均最大风速.然后,根据风随高度变化的规律和阵风系数,计算了桥面高度各重现期瞬时最大风速.  相似文献   

11.
广东河谷地貌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广东河流从上游或源头区到中下游,上更新统为主的第一级阶地变形为半埋藏阶地,到三角洲再变形为埋藏阶地.阶地变形的动力:①冰后期海面回升使洋盆增荷下沉,从而牵引大陆沉降;②溯源堆积.燕山运动使先前的河流消失,所形成的向斜谷、断陷谷是最早的河谷,而横谷才是次成河并成为向斜谷、断陷谷的支流.顺着横谷方向没有红层盆地是横谷发育较晚的证据.由此判断东江形成最早,其次北江,西江最晚形成  相似文献   

12.
近50年来珠江河网区水动力对地形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发生的河道采沙、航道整治等人类活动对河网区河床形态的自然演变过程产生了较大影响,引起河网区水动力产生相应的调整。根据平原感潮河网水力特性建立一维河网模型,并对50年代和90年代珠江河网区水动力过程进行了模拟,同时结合数值试验探讨了珠江河网水动力对地形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河床形态变化导致西、北江干流洪季水位及水位梯度较50年代明显下降,西江水位梯度由7.2 cm/km下降至4.1 cm/km,北江水位梯度的下降主要集中在上游地区,其中三水至三围由9.3 cm/km降至5.0 cm/km,而三围至口门变化不大,两个年代分别为4.9和4.8 cm/km,北江干流平均水位梯度由7.1 cm/km下降至4.9 cm/km。两个年代枯季水位梯度变化不明显,不同区域日均水位有升有降。数值试验结果同时表明,地形变化导致各主要节点分流比也产生不同程度调整,三水-马口、天河-南华等地形变化显著的区域分流比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3.
The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 (Δ 14 C,δ 13 C) and apparent ages of suspended sediment were determined in the Pearl River in the years 1998,2000 and 2005.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uspended POC consists mostly of young carbon and some old carbon.Apparent ages of suspended POC range from 540 to 2050 a BP.The apparent ages are older in the Xijiang and Beijiang Rivers,while these values are variable in the Dongjiang River,including old and young samples.The suspended POCδ 13 C values increase with increasin...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珠江流域西江、北江河流溶解无机碳(DIC)及其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DIC)特征,分别于2007年春季和夏季对流域低水期、高水期的西、北江及思贤滘河道DIC及其稳定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实测调查。结合实测河道水体理化参数,采用碳的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和多参数相关分析法,对西、北江流域及其滘口的河流DIC组成、性质及其碳源汇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北江的河流DIC的组成、性质都有明显的差异且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春季,西、北江的河道DIC浓度及其δ13CDIC分别为1 942 μmol/L、1 637 μmol/L和-11.75‰、-12.44 ‰;而夏季,西、北江的河道DIC浓度及其δ13CDIC分别为1 986 μmol/L、1 383 μmol/L和-13.03‰、-12.77‰。河道DIC浓度及其δ13CDIC的这种差异反映出西、北江流域结构特性对DIC侵蚀、输移的显著影响。夏季汛期,流域的高温多雨环境致使大量有机质汇入河道、强烈分解、释放大量轻碳,使得西、北江河道δ13CDIC都低于春季;由于汛期高温和径流的共同作用使得北江DIC远远小于春季,而西江DIC却略高于春季。思贤滘水道的DIC浓度及其δ13CDIC受西、北江来水的控制发生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5.
 分析1958-2004年四季珠江水系的西江流域高要站和北江流域石角站水流量与相应子流域上空大气水汽汇的关系。结果表明,西江流域的水流量与大气水汽汇的年际年代际变化趋势在夏季是比较一致的,位相配合较好,其它季节稍微差一些;北江流域两者的关系在夏季和秋季都比较一致,春冬次之。  相似文献   

16.
冯彬  巫县平  刘良源 《江西科学》2012,30(1):47-49,60
遵照《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设立"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头保护区的通知》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头保护的若干意见》2个文件精神,课题组于2010-2011年到江西铜鼓县的修河源头——大沩山和庐山进行野凤仙科考。联想到为实现功能保护区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对接,能否通过野生引种、驯化、组培、投放市场,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其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一定区域范围内,近地层气象因子往往是在统一的构造背景控制下形成的,降水、气温、蒸发等气象因子具有自相似性特点。以广东省东江流域内29个雨量观测站点1956-2005年月平均降水资料为样本,运用信息熵原理中有向信息传输指数研究了雨量观测站点之间的信息传输特征,并结合聚类分析方法界定各观测站的所属关系,提出了基于信息熵原理的流域降水空间分布模式识别方法,从而为流域水文要素空间分布模式识别和水资源利用方案提供重要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8.
北江突发镉污染事故的健康危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北江河网区为研究对象,建立一维重金属模型;设定北江上游突发镉污染事故背景资料,运用重金属模型模拟镉在河网区的运移过程;提出健康危害评价方法,定量评价事故给佛山市带来的健康危害.结果表明:现状情况下突发镉污染事故给佛山市造成的致癌风险尚可接受,但事故引起的急性中毒危害要远大于慢性致癌危害;污染事故频率的增加会提高人体的致癌风险;事故发生时应在事故地点以下50km范围内禁止取用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