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0 毫秒
1.
在诗歌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画面美、感情美、音乐美赏析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古诗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有着辉煌、灿烂的一页,也是我国文化遗产宝库中璀璨的明珠。中国古代诗歌承载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引导中学生赏析古诗词,品味诗歌的优美意境,能够提高中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培养良好文化涵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笔者通过讲述一些诗词的基本知识和简单提出一些教学建议,来探讨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古诗词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3.
实施审美教育,首先要结合课文的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其次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有效的进行审美教育;再次通过实践活动,发现美、创造美,使审美教育得到飞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审美情感,增强审美鉴赏力,进而发展审美创造力。  相似文献   

4.
师范类学生的篇章赏析能力是很重要的一个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明确篇章赏析的内容和范围;其次就是多方面的引导和指教,融审美教育于文学作品的学习与欣赏之中,让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把握艺术形象的过程中,通过认知、感悟、理解、品味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高效的提高学生的篇章赏析能力。  相似文献   

5.
从阅读课的特点出发,加强审美教育,使二者和谐统一,协调发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实施审美教育的活动轨迹为:整体育读,感知美;咀嚼语言,品味美;创设情境,体验美;展开想象,再造美。  相似文献   

6.
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精品,是文学领域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提起诗歌,人们总要为它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与深度而惊呼,更为它那独特的艺术表现而喝彩。对古代诗歌的基本艺术手法予以探讨,以期对广大学生赏析诗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审美想象是人类所具有的特殊审美功能。引导学生接近联想,把握联想的接近点;引导学生类比联想,把握联想的质或形态上的相似之处;引导学生对比联想,把握事物相反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在高考中,古代诗歌鉴赏着重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做题时,学生可以从标题中准确把握已有的信息;透视作品,理解诗中的形象意境;斟酌字句,领悟诗歌中的语言特色;纵观全诗,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联系历史(背景),评价全诗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9.
王兴珂  张军芳 《科技信息》2013,(14):357-357
诗歌审美教育是中学诗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学诗歌审美教育中存在教师自身审美素养不高、教学方法陈旧、学生自我主动性意识较差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本文着重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论述中学诗歌审美教育的现状,并提出了提高教师专业素养、转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性意识等几方面改进策略,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落实素质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很多,如指导学生感知全文大意、引导学生概括主题;指导学生分析结构、指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指导学生赏析语言等。  相似文献   

11.
通过探讨古典诗词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意义和方法,认为在高职语文的诗词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为了强调美学在诗词教学中的应有地位,让学生在诗词学习中有意识地感受美,鉴赏美,进而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该文拟就中国古典诗歌中意象和含蓄表达的翻译进行初步探讨。意象和含蓄表达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形象性和婉转性都具有很高的价值,该文将从读者对象和文化交流等方面探讨如何处理这两方面的翻译,并以此说明异化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游渊 《开封大学学报》2011,25(2):37-39,42
古诗的风格是诗人审美观、价值观和创作个性的表现,翻译古诗必然要释译古诗的风格。在古诗翻译中,要将译者的风格与诗人的风格统一起来,以诗人风格为重;要真实地描写诗人所写事物,认真分析诗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审美观,抓住诗人的创作个性来揭示其艺术面貌,妥善处理诗人特有的语言表现方法。总之,要努力保持古诗的风格,创造出原汁原味的译品奉献给读者。  相似文献   

14.
杜牧是近体诗、古体诗兼工的唐代诗人。其古体诗成就十分突出,并且呈现出与近体诗不同的艺术风格,即尚雄的审美倾向,具体表现为“意象雄豪”和“动词雄健”两个方面。杜牧古体诗这种审美倾向的产生与其出身名门、胸怀天下、性格雄豪以及杜甫和韩愈劲健诗风的影响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灿烂耀眼的华夏古典诗词,历经风雨,载入了人类文化的辉煌史册,展现出一个民族的审美品格和心灵之光。教学中,若能充分运用电影蒙太奇手法揭开其神秘面纱,其中的美学内涵和深层意蕴便得以体悟,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培养其鉴赏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神话是文学的源头,也是先民原始思维方式、审美意识形态和艺术创造规律的集中体现。山水诗的出现虽然相对晚近,体现了中国古人的理性思维发育,但却是继神话之后在文学创作上大自然的又一次人化。正因为如此,山水诗表现出强烈的神话色彩和感性思维特征;也正因为如此,山水诗获得了极高的审美品格和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7.
在群芳竞艳的古代诗歌百花园中有一朵小小的奇葩,这就是谐趣诗.它虽然流传的数量不多,但却有其独特的审美趣味.它不仅能充分体现中国语言文字的灵活精巧,同时也能充分体现诗人们的心灵妙运,因此,一直为人们尤其是文人雅士所喜爱.  相似文献   

18.
"乐学"教育源远流长,它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审美之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实现创新,在教育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中国古代文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乐学"教育资源,在教师先进理念的指导下,经过学生的探究创新,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效果将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9.
英语诗歌具有审美性,其美学特征主要体现在音韵、文辞、意象以及意境等方面。本文认为,教师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要结合诗歌的美学特征,引导学生采用朗读、想象、对比以及移情等方法,感受诗歌的意韵,进入诗歌的情境,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诗歌学习热情,树立美的情操,塑造高尚人格。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诗歌的含蓄美是诗人对宇宙和人生的体悟中得出的审美情感归结。含蓄一语,古代诗论者在诗歌鉴赏中从不同视阈多有论及,梁启超等人在现代语境下对古典诗歌含蓄美作出重新阐发,认为含蓄是古典诗歌传达情感的表现手法。本文从诗心美学角度认为,含蓄美是诗人对诗歌的领略、体悟,以达到对生存本体的一种生命体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