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古地貌是滨浅湖滩坝砂体形成的主控因素,通过去压实校正恢复地层原始沉积厚度、通过"岩相分析+相序法"精细校正沉积时水深,对古地貌进行精细恢复,再通过预测浪基面深度确定滩坝沉积体边界,刻画出滩坝沉积范围,并利用属性分析和地层切片技术进行滩坝砂体厚度预测,确定渤海南部海域古地貌主控下滩坝发育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李靓 《科技信息》2009,(22):I0342-I0344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缓坡带发育了大量的滩坝砂沉积,这些滩坝储集体近油源、储集性能较好、生储盖组合配置较为完善,能够形成一定规模的油气田。根据前期滩坝砂研究成果、研究趋势和研究区滩坝砂的沉积和电性特征,缓坡带樊131地区滩坝砂沉积类型主要包括湖岸滩坝沉积、三角洲侧缘滩坝沉积和开阔浅湖滩坝沉积,各个沉积类型形成于不同的湖盆演化阶段,并且受到物源、古地形及水动力的控制作用。通过构造演化和滩坝砂形态特征分析、结合地震古地形恢复和频谱成像调谐能量分布可以确定研究区各个区域滩坝砂沉积类型的分布情况以及有利的储层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3.
应用印模法恢复的王洼子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主要由古河道、斜坡脊和沟组成.前侏罗纪古地貌控制着早侏罗世的沉积,延10期为辫状河亚相河道砂坝、泛滥平原,延9期为三角洲平原亚相分支河道、漫滩沼泽.研究区总体受西北物源的控制,发育北西--南东向的河道砂体.分析了侏罗系沉积前古地貌与延10、延9的成藏关系,认为油藏主要分布于紧邻高地的斜坡等地势相对较高的地带.河道砂体的发育控制着油藏的形成和分布,勘探区大面积位于古地貌的斜坡位置,北部的古河道下切河谷为延长组油气向上运移的通道.研究区侏罗系油藏发育,下一步勘探重点为前侏罗纪斜坡脊与延9、延10河道砂体的叠合区.  相似文献   

4.
以东营凹陷王家岗沙四上亚段滩坝砂为例,在层序地层格架建立的基础上,利用沉积学原理,基于贝叶斯理论将地震、测井和地质统计学信息融合为地层模型参数的后验概率分布,采用Metropolis-Hastings抽样算法对后验概率分布随机抽样,获得反演解,从而预测有利滩坝相带。结果表明:东营凹陷王家岗地区沙四上亚段低位域发育滩坝砂,其中准层序组2沉积时期以坝砂为主,砂体厚且横向分布稳定,而准层序组1和准层序组3沉积时期滩砂和坝砂间互发育,砂体厚度相对较小;湖侵域和高位域主要发育碳酸盐岩滩坝,滩坝砂零星状分布。该方法体现了相控的思想,预测结果更符合地质规律,在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滩坝储层预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同类型储层预测提供了有利支持。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滩坝的定义,综述了湖盆滩坝研究的相关成果。滩坝可根据其沉积物、发育位置以及对与潮汐作用响应等进行分类。基于沉积物,滩坝分为碳酸盐岩滩坝和碎屑岩滩坝;基于发育位置,滩坝分为近岸滩坝和远岸滩坝等;基于对潮汐作用响应,滩坝分为小潮差滩坝、中潮差滩坝和大潮差滩坝等。针对滩坝砂体沉积特征提出滩坝的沉积模式,并可进一步对其内部微相进行划分。滩坝发育的控制要素为古地貌、水动力条件、沉积旋回、物源以及古水深、古气候等,古地貌的控制体现在岸线形态和局部地形起伏;水动力条件的控制体现在不同强度的波浪作用;沉积旋回的控制体现在基准面的升降和旋回;物源的富集及贫乏对滩坝的形成类型起到决定性作用;古水深、古气候则影响滩坝的发育与否。  相似文献   

6.
《河南科学》2017,(4):577-583
饶阳凹陷中央隆起带沙河街组沉积时期广泛发育碎屑岩滩坝砂体沉积.综合利用岩芯观察、岩石薄片分析、测井录井、粒度分析等资料,结合研究区古地理背景,对其沉积特征和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饶阳凹陷中央隆起带滩坝砂体岩性以粉砂岩和细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高.根据沉积特征和沉积环境的不同,滩坝可划分为坝和滩两个亚相并进一步细分为坝主体、坝侧缘、滩席和滩间四个微相.中央隆起带滩坝砂体的分布受古地形、古水深和古物源供给综合控制.在平面上滩坝砂体沿着断鼻轴线展布,断鼻南翼较缓的地形更加有利于滩坝砂体发育;沙一下亚段和沙三上亚段沉积时期发生湖侵,浪基面与枯水面之间的作用带展宽,广泛的浅水环境为滩坝砂体的沉积提供了有利条件;中等物源供给速率是滩坝持续发育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义北油田大43块沙四段滩坝砂体沉积微相及储层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滩坝砂体是重要的油气储层,但目前对滩坝砂体的沉积微相划分和特征研究尚有不足。利用义北油田大43块沙四段岩芯、测井、录井和储层物性等资料,对滩坝砂体沉积微相和储层分布特征进行研究。首先基于地质相、测井相特征,提出适合本研究区的滩坝微相划分方案,即将滩坝相划分为坝亚相和滩亚相两种亚相,以及坝主体、坝侧缘、滩脊和滩席四种微相。然后在典型单井相、连井相分析基础上,提出平面相沉积特征和沉积相模式,结果显示研究区滩坝砂体较为发育,水体由西南向东北方向逐渐加深。最后通过对沙四段储层物性的研究,认为滩坝砂体中坝主体和滩脊的物性较好,是发育优质储层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8.
基于研究区三维高精度地震资料,根据地震沉积学原理,利用频谱分解、地震反演等岩性地球物理技术,并结合地质、测井、录井资料,对博兴油田沙四上亚段滩坝砂储层进行有效预测。结果表明:30 Hz为最佳调谐频率值;沙四上中部砂体最发育,沉积特征较为显著;滩坝砂经历了一次明显"湖退砂进"的沉积演化过程;研究区滩坝砂沉积模式呈湖退进积"坝"砂沉积为主,湖进退积"滩"砂、浅湖泥沉积为主的特征;滩坝砂沉积主要控制因素为水动力作用和古地形条件等。  相似文献   

9.
以准噶尔盆地春光油田C23井区沙一段T_1砂体为例,归纳、总结了沟谷控制的辫状河储层综合预测方法。即利用层位拉平技术恢复古地形,刻画沟谷边界及沟内古地貌特征;利用几何类地震属性和三维可视化技术解释断层分布;综合古地貌恢复、断层分布和地震属性分析,刻画辫状河的主河道分布;采用相对波阻抗的聚类分析刻画砂体分布;采用几何平均属性和标准偏差属性刻画储层分布。研究结果与现有钻井结果吻合较好。研究区的储层横向展布主要受沟谷控制,含油储集层主要集中在古地形深沟的辫状河心滩坝,其次是辫状河道砂体。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四川盆地中部侏罗系凉高山组岩芯分析资料及钻井、录井显示,结合常规物性资料,对其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纵向分布等基本特征以及沉积、成岩作用等进行了深入研究,预测了有利储层分布。研究认为,凉高山组砂岩储层主要分布在凉上段的凉I和凉Ⅱ亚段,砂体厚度不一,在平面上由东向西减薄,为湖相沉积时期的砂坝、砂滩。储层孔隙度、渗透率普遍很低,裂缝较发育,为超低孔隙度致密储层。凉高山组砂岩油藏储层以孔隙-裂缝型为主,局部存在裂缝-孔隙型。  相似文献   

11.
东营凹陷南坡沙四上亚段滩坝砂体的沉积特征及模式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东营凹陷南坡古近系沙河街组沙四上亚段沉积时期广泛发育滨浅湖滩坝砂体沉积.在钻井岩心描述及其相关测试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录井、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和古地形研究,系统探讨滨浅湖滩坝砂体的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结果表明:滨浅湖滩坝砂体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其中石英含量中等,长石和岩屑含量较高,粒度概率曲线以发育跳跃和悬浮组分的两段式为主,沉积构造以浪成交错层理、浪成波痕、生物扰动等为特征,且沉积相序主要为反序、复合相序;根据滩坝砂体的沉积特征和空间分布,可划分出坝亚相和滩亚相,其中坝亚相又可划分出坝主体、坝侧缘微相,滩亚相又可划分出滩脊、滩席微相.  相似文献   

12.
利用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通过对珠江口盆地(东部)大量的岩心和薄片的观察鉴定以及对地震剖面资料的精细解释,进而探讨珠江组碳酸盐台地的沉积特征与地震响应特征.珠江口盆地(东部)碳酸盐岩由于古地貌及海侵时间的差异性,珠江组沉积序列,特别是碳酸盐台地的沉积厚度及发育时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碳酸盐台地沉积相带发育齐全,包括:开阔台地、台地边缘及其台地前缘斜坡3类沉积相.碳酸盐台地的地震相特征突出,易于识别.  相似文献   

13.
张锐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5):3587-3590
在详细分析扇三角洲沉积相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地震、岩芯及测井资料,对柳赞油田北区沙三3亚段下部砂组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典型的粒度向上变粗的水退型扇三角洲沉积,并可进一步划分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3个沉积亚相,以及辫状河道、辫状河道间、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坝和席状砂6个微相。采用“井震结合、模式指导、标志层控制、旋回对比”的方法建立了全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影响层序格架内扇三角洲储层砂体的几何特征与分布模式的主要因素为中期旋回A/S比值和古地形。该研究对于油田开发中后期地层对比和井网调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156油藏孔一下三砂组超覆型油层的钻遇标志着东营凹陷南坡东部孔店组地层油藏的突破。在钻井、地震和地化研究基础上,分析了王156油藏的原油、储层、油源、输导体系等特征,通过对不整合类型、超覆坡折带角度、沉积特征和侧向封堵性等控藏因素分析,认为王156为超覆型油藏,有利储集相带为滩坝和漫湖三角洲前缘砂体,有利坡折带角度为15°~30°,有利遮挡层为泥岩、砂质泥岩和凝灰岩。  相似文献   

15.
通过钻井岩芯、测井资料分析,库车坳陷下侏罗统阿合组可识别出6个长期基准面旋回以及20~2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阿合组区域性隔层一般发育在长期基准面旋回上升到下降的转换位置或非对称型长期基准面旋回(只有上升半旋回)的上部.长期基准面旋回是该区建立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格架的基础和关键.根据层序界面特征和相序的不同,可将中期基准面旋回大致划分为三种结构明显不同的类型(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旋回层序,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旋回层序,对称型旋回层序);中期基准面旋回是进行储层非均质性究、储层预测与生储盖组合分析的基本单元;中期基准面旋回明显地控制了储集体的岩性和物性的变化以及沉积微相的变化.中期基准面上升的早期易形成辫状河道砂体,岩性由粗变细,孔渗由高变低;中期基准面上升的中期一般为心滩坝沉积,岩性粗细和孔渗无规则变化;中期基准面下降的中晚期易形成河口坝、远砂坝砂体,其岩性由细变粗,孔渗由低变高;基准面下降的晚期易形成水下分流河道砂体,  相似文献   

16.
薛岔油田延长组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薛岔油田延长组属于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储集体为三角洲前缘砂坝和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根据常规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压汞资料研究表明:该区储层岩石类型主要是灰绿色细粒岩屑长石砂岩,胶结类型以薄膜-孔隙型为主,主要填隙物成分为黏土、方解石;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溶孔,孔隙结构属于小孔细喉型;该区平均孔隙度12%,平均渗透率0.67×10-3μm2,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储层性质主要受沉积相带及储层物性的控制,属于典型的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17.
地震地层及地震相分析在川东南复杂储层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地层学及地震相分析目前还停留在简单的地震地层划分和以振幅、频率、连续性等地震波形特征划分沉积相方法上.作者以地震层序划分为基础,提出了研究有利储集体的地震相特征新方法,并在平面组合上与沉积相进行对比,可以更为精细地研究沉积相的空间展布规律,同时还可以指导储层预测研究.该方法对于那些勘探程度不高的地区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川西洛带气田上侏罗统遂宁组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斜坡亚相和浅湖亚相沉积,并可进一步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远砂坝、席状砂、分流间湾和浅湖砂坝微相,其物源区为龙门山隆起区.砂体的展布明显受控于沉积微相,大多数含气和产气层均处于浅湖砂坝、河口砂坝、水下分支河道及远砂坝等有利沉积微相较厚的砂体分布范围内.沉积微相与储层物性间的配置关系较好,浅湖砂坝与河口砂坝微相储层具有最优的储集条件.因此,寻找有利沉积微相内的优质储集砂体应为洛带气田今后的主要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9.
廖东良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1):8379-8383,8389
渤南洼陷滩坝砂岩分布广泛,其特点是物性变化大、非均质性强,大部分为砂泥岩薄互层,甚至有些是致密层,油气勘探难度大。滩坝砂岩沉积微相与储层物性有较大相关性,通过微相的识别有助于判断储层性质。识别滩坝砂岩沉积微相的方法通常是从地质角度、方法来划分和识别,该方法要求资料比较多、数据量大。尝试用联合测井曲线和录井岩性划分微相,提取曲线数值和形态,最后根据曲线数值、形态和岩性准确判别滩坝砂岩沉积微相,建立滩坝砂岩标准微相库,新的测井曲线可以根据提取的测井曲线数值、形态数值和岩性对照标准微相库进行识别。该方法在渤南洼陷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利用沉积岩石学、储层地质学、测井地质学等理论及技术方法,依据钻井、录井、岩芯、测井和室内测试分析 等资料,对研究区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开展了研究。研究表明,大安寨段储集层岩性为残余 介壳灰岩、粉粗晶介壳灰岩、亮晶介壳屑灰岩和泥质介壳灰岩;岩石以介壳为主,矿物以方解石为主,沉积环境主 要为介屑滩微相;主要储渗空间为溶蚀孔洞、晶间孔和裂缝,孔隙以微孔隙为主,喉道以微喉道为主;储层孔隙总体较 差,主要为微孔微喉型和微孔细喉型;储层为孔隙、裂缝双重介质型的特低孔低渗致密储层。储集体分布受沉积微相 控制,介屑滩相是储层发育的最有利相带;优质储层的发育受沉积古地貌高地控制;溶蚀作用、构造破裂作用等对溶蚀 孔洞和裂缝的发育起建设性作用,压实压溶作用、方解石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起破坏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