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中国环境条件下油菜花粉介导的除草剂抗性基因飘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转基因安全评估的个案原则, 研究了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花粉向中国传统油菜品种的飘逸概率及其影响因素. 通过检测受体植株后代的除草剂抗性检测转基因油菜花粉的飘逸率. 结果表明, 花粉飘逸的距离达2000 m, 且飘逸率随着与花粉源区距离的增加而急剧减少. 但在距花粉源区33.5~2000 m的范围内, 花粉飘逸率均低于0.015%, 且并不随距离增加而逐渐下降, 表现了花粉长距离飘逸和授粉的随机性. 绝大多数花粉散布在花粉源区周围4.5 m范围内, 其中最大飘逸率为1.19%, 出现在距源区1.4 m的取样点. 风向显著影响花粉飘逸的方向和距离. 但是, 授粉昆虫蜜蜂的数量与花粉飘逸方向和距离没有相关性, 表明花粉飘逸的方向性差异并不是由于蜜蜂的数量及分布引起的. 本研究在中国自然环境条件下开展大面积田间试验, 为转基因油菜的商品化生产和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花粉空间分布模型为油菜杂交种生产的隔离距离与杂种纯度估计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苏然 《世界科学》2016,(4):45-46
正原来你可以测出一只蜜蜂的电容。蜜蜂很重要:它们给数十种农作物授粉,包括杏仁、可可和咖啡。由于蜂群衰竭失调(colony collapse disorder)现象,西方蜜蜂已经受到了很多关注,不过这种特殊疾病及其类似疾病只有当一个蜂群衰竭时才真正可测。而且无论如何,蜜蜂并不是蜜蜂科中唯一的重要授粉者。我们需要的是对蜜蜂的活动进行实时监测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2月20日出版的《Nature》封面所示为一只大黄蜂和一只蜜蜂在采向日葵的花蜜。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两个严重的蜜蜂病原体对于一种野生授粉昆虫"大黄蜂"的感染能力,他们将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该期杂志上。高效授粉对于粮食生产和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都至关重要,有证据表明新出现的传染病造成一些重要昆虫授粉者种群数量下降。来自英国各地的数据显示,"变形翅膀病毒"(DWV)和微孢子虫寄生虫Nosema Ceranae在两种类型的授粉者中存在"共局部化"现象,蜜蜂病对大黄蜂也有传染性,这项工作表明,野生授粉者种群可能面临风险,而且与人工管理的蜜蜂种群不同的是,它们没有因为养蜂人采取干预措施而受到保护。野生授粉者的这种损失会显著降低作物授粉效率。  相似文献   

4.
正蜂巢小甲虫是一种常见的蜜蜂寄生虫,严重影响养蜂业。蜂巢小甲虫在非洲的危害程度较低,因为非洲蜜蜂十分凶猛,但它们对欧洲蜜蜂会造成巨大危害。蜂巢小甲虫的成虫和幼虫会吞吃欧洲蜜蜂的蜂蜜、花粉和幼虫,还会在蜂巢内传播疾病。虽然某些杀虫剂能杀死蜂巢小甲虫,但也会杀死蜜蜂。  相似文献   

5.
在鲜花盛开的季节,繁忙的蜜蜂采访着每一朵鲜花,一些蜜蜂在采收花蜜,一些蜜蜂在采收花粉,作为自己的食物.所谓花粉就是植物雄蕊花药上一些粉状或细粒状的物质.花粉是花的雄性器官,通俗地说就是植物的精子.花粉的体积小,颜色大多是淡黄或淡栗色.通过花粉,植物可以结出果实,借以传宗接代,因此花粉实际上就是植物的雄性生殖细胞.  相似文献   

6.
春天,大地从沉睡中苏醒,百花齐放、万鸟争鸣.在春暖花开的季节,蜜蜂、蝴蝶、蛾等都在为花儿授粉而忙碌,传递着花儿的千言万语,为植物的“婚恋”充当着不可或缺的授粉使者——“红娘”.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虫媒花和传粉动物之间建立了特殊的关系:虫媒花一般通过鲜艳的色彩或芬芳的气味、甘甜的花蜜来引诱传粉动物;传粉动物为取食花蜜和花粉而光顾这些花,它们在取食过程中就帮助虫媒花完成了传粉.  相似文献   

7.
<正>鉴于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导致的栖息地丧失以及病原体和农药等威胁,不久前美国政府提出了一项旨在保护蜜蜂、鸟类、蝴蝶等授粉者健康的新计划,要求加大研究力度关注这些昆虫数量的下降以及规划潜在的解决方案。众所周知,上述授粉生物对于生态系统和人类是非常重要的。据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由于这些昆虫的授粉活动保证了近1/3人口的粮食。近年来,白宫致力于强调授粉生物,尤其是蜜蜂的重要性。作为授粉者健康计划  相似文献   

8.
科技传真     
利用蜜蜂嗅觉提高作物产量 蜜蜂对于选择什么植物进行授粉是相当挑剔的,通常只有花蜜较多的植物才会成为它们经常光顾的对象。法国比较无脊椎神经生物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最近发现,除植物的颜色外,蜜蜂们还能根据气味来记住这些丰盛的花蜜大餐来源。那么,经过训练后蜜蜂就能够对特定气味的植物“情有独钟”,利用这点可更有效地对作物进行  相似文献   

9.
正并不是所有的蜜蜂都是社会性昆虫,蜜蜂家族里还有很多独居者。它们中有手艺精湛的"瓦匠",有勤勤恳恳的"矿工",有鬼鬼祟祟的"小偷",也有比"小偷"更聪明的"守护者"。蜜蜂(Apoidea)是个大家族,成员众多,分布广泛,随处可见。我们在公园、社区花园、树林、乡村甚至自家阳台的花盆边,都能见到蜜蜂的身影。它们大多长得毛茸茸的,像个小毛球。在后足或者腹部上经常会长出很多长毛,用来采集和携带花粉。我  相似文献   

10.
<正>如果让你挑选一种对人类最重要的动物,你会选谁呢?在爱因斯坦看来,答案很可能是蜜蜂。他曾经警示世人说,如果蜜蜂完全消失,那么人类也许只能再活4年。为什么小小蜜蜂的生存状况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危及人类的生存?我们都知道,植物要正常地结出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授粉才行。自然界传播花粉的方式有两种,要么随风飘散,要么搭昆虫的便车。全世界有1300种植物跟人类生活有关,目前证明有1100种需要昆虫传  相似文献   

11.
《科学之友》2004,(7):62-63
花朵的外形与结构会大大影响授粉的方式,雄蕊的花粉落在雌蕊上之后,就开始授粉的过程。这个过程通常借助于风或小动物。  相似文献   

12.
学者们已经揭示了动植物界的许多奥秘,但是,有许多问题目前尚不清楚或者只是属于一种猜测,还有待于未来的进一步探索。比如:在高高的阿尔卑斯山脉中,你会遇到一种植物,在撒落自己的种子以前,善于用一种完全不可思议的方式使自己周围的积雪全部溶化,这样,它的种子就不会散落在冰雪之中,而是落在土壤里。这是怎么回事呢?这种植物是靠什么来分解出热量的呢? 还有一种兰花,它是热带兰花的远支。它之所以闻名,并非由于它的美,而完全是在于它具有一套奇特的授粉方法。它的花从外表上看很象雌性的野蜜蜂,而且能放射出非常象母蜂的气味一样的芳香。虽然在小小的花里并没有花蜜,但是雄蜂却喜欢飞近它。只要雄蜂一飞近,花粉就撒满这些“被愚弄了的”野蜜蜂的头部。当雄蜂弄清了这一骗局以后,就马上飞走,但在飞行途中,它又闻到了这种熟悉的气味,便又飞近了又一棵兰花。这样,兰花就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完成了授粉过程。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这种不寻常的授粉方式是通过什么途径来形成的呢?  相似文献   

13.
蜜蜂是成功的.成功在于获取了花的“心”。 1.3亿年前,显花植物(种子植物)刚刚在地球上出现。那个时代,花为风而开放。植物仰望自己苦心生产的无数花粉随风而去.期待能有几颗好运地落在花之柱头。直到花粉的营养价值被发现.一些甲虫开始取食花粉,虽然只是简单的吞食而顺便携带了花粉.但对花而言却是利大于弊的幸事,较多的花粉经过甲虫被传输到临近花的雌蕊。  相似文献   

14.
视点     
《科学之友》2013,(7):12-13
蜜蜂机器人这种只有80 mg重的小型装置被称为"蜜蜂机器人",它由美国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设计,有一对飞行时嗡嗡作响的翅膀,每秒钟拍打120次。蜜蜂机器人拥有极薄的翅膀和由压电致动器制成的"飞行肌肉"。每个翅膀都被固定在线腿上方一个细长的碳纤维躯干的顶部。和真正的苍蝇一样,这些翅膀可独立活动、旋转和拍打。拍打翅膀时产生向下的气流,使蜜蜂机器人升到空中。它向前和向后飞行都是靠倾斜身体来完成的。将来它的潜在用途包括搜索与营救、监视、环境监测,甚至引领真正的蜜蜂给农作物授粉等。  相似文献   

15.
榕树通过榕小蜂进行授粉,但同时榕小蜂在雌花中产卵,其幼虫可以形成虫瘿并食用发育中的种子.尽管榕树仍然能从容忍榕小蜂产卵中获益,但由于榕小蜂幼虫可使花粉分散,榕树必  相似文献   

16.
以前,人们认为蜜蜂喜欢选择有更多花蜜和花粉的花朵.然而,英国科学家最近发现,蜜蜂更喜欢温暖的花,因为它们需要呆在表面温度较高的花朵上来提高自身的温度.  相似文献   

17.
蜜蜂喜欢温暖的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前,人们认为蜜蜂喜欢选择有更多花蜜和花粉的花朵。然而,英国科学家最近发现,蜜蜂更喜欢温暖的花,因为它们需要呆在表面温度较高的花朵上来提高自身的温度。这就像我们刚喝了一杯热水,如果我们周围的温度太  相似文献   

18.
蜜蜂不但给人酿造了甜美的蜂蜜,它还是个天才的“建筑师”。蜂巢是蜜蜂居住与繁衍的场所,如果需要,蜜蜂能在一昼夜用蜂蜡建造起几千间住宅,这种本领使得人类的建筑师见形见拙。  相似文献   

19.
《大自然探索》2009,(11):4-4
动物之间的交流非常普遍,最出名的要数蜜蜂:一旦发现蜜源,蜜蜂会利用特有的“摇摆舞”将蜜源的位置信息传递给同伴。其他动物如大鼠、鸡、猴子等也会利用气味或声音找到它们的家族成员,有些狡猾的猿猴为了吃独食甚至会故意给同伴传递错误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杨震 《科学之友》2005,(10):55-55
植物会耍花招南美洲有一种名为“舞美人”的兰花,它在风中翩翩起舞,吸引了成群的蜜蜂.它们会不自愿地把花粉传播到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