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评价地区经济实力应以GDP和人均GDP为基础指标的观点,并从经济指数理论的角度探讨了量化地区整体经济实力的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中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对我国经济综合实力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而TOPSIS法可以根据有限多个评价对象与理想目标的接近程度来进行排序,是在现有的评价对象中进行相对优劣的评价。因此,选取了22个省份的7个经济指标建立我国经济综合实力评价体系。首先建立了TOPSIS评价模型;其次,利用22个省份的7个指标数据进行优劣评价分析;揭示了各省在经济发展中的存在的差距,并且提出了提高我国经济综合实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主成分分析在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娜 《甘肃科技》2010,26(1):132-134,167
建立了甘肃省12个地级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实力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6年的经济统计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实力,说明了主成分分析能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进行有效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县域经济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可获得的统计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辽宁省2004年县域经济的综合指标进行评价,从不同侧面综合反映了辽宁省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态势.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分析,以正交旋转后的综合因子得分作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的度量,对辽宁省2004年区县的综合实力进行了定量评价,为了解县域经济发展状况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我国各地区综合实力的多元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利用多元统计的主要成分分析模型,对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经济实力、科研水平等6个基本方面及其综合实力进行了因子分析和综合评价,计算出各地区的综合得分,为合理划分地区经济类型提供依据,并对最后排序和分类结果进行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6.
科技综合实力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对它的评价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是通过立法保障的、制度化的、经常性的工作行为。国内众多专家学者对于科技实力评价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和方法,而对于农业科技综合实力评价研究起步较晚,研究较为零散,目前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基于上述状况,本文在借鉴中外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农业科技综合实力做出较为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科技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我国30个省市的农业科技综合实力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7.
以孝感市为例,对中部地区重点镇综合发展实力进行评价.依据孝感市115个乡镇2011年度的统计数据,选用29项指标,构建了孝感市重点镇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115个乡镇的综合发展实力进行测评并排名,将排位前20名的乡镇定义为重点镇,然后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影响乡镇发展综合实力的关键因子主要是工业企业总产值、招商引资额、固定资产投资额、新增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户数量等经济因素.各重点镇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8.
以广西的7个县级市、56个县、12个自治县共75个单元作为研究对象,从区域的基础经济、综合经济、财政金融、人民生活水平、基础设施5个方面选取18个指标,基于2013年广西统计年鉴数据,采用主成份分析方法对广西县域经济实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广西县域经济实力总体水平低且不平衡,经济实力东南部强于西北部,经济实力强的县域主要分布在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和湘桂线沿线地区;经济实力不强的县域主要分布在少数民族众多、自然条件相对较差、交通不便的桂西北地区。  相似文献   

9.
根据2010年湖南统计年鉴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数理统计方法,选用15个指标对湖南省14个市州的综合经济实力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湖南省14个市州的经济实力存在明显差异。采用聚类分析法,可将其划分为4种经济实力城市类型,同时明确了各类型经济实力城市分布格局。为推进湖南城市综合经济发展,应优化空间结构,强化"点—轴—面"发展模式;加快城市群发展,加强各市州的经济合作;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加强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优化软环境。  相似文献   

10.
地区经济实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综合评价中指标及指标体系建立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上对地区间经济实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以河西地区20个县域的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990~2009年间河西县域经济实力进行评价和空间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河西地区县域经济呈现出由东到西的梯次差异,西段县域经济实力要高于中段,中段又要高于东段,但是,河西地区东西段县域经济实力整体有所下降,而中段县域经济整体有所上升。此外,综合指数高的县区经济实力呈现出提高的趋势,而综合指数低的县区经济实力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县域之间的差异经历了"先降后增再降"的变化历程,总体上呈现出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以厦漳泉城市群为例,从经济、社会以及环境3个方面构建城市综合实力指标体系,利用突变级数法对城市综合实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突变级数法适用于城市综合实力值的评价;2)2003~2012年,厦漳泉城市群的城市综合实力不断上升,其中,厦门市城市综合实力最强,泉州市次之,漳州市最弱;3)在经济子系统上,厦门市处于领先地位,依次是泉州市、漳州市;在社会子系统上,厦门市与泉州市的突变隶属函数值较为接近,漳州市相对较低;在环境子系统上,漳州市表现出相对优势;4)政府应侧重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加快城市群内部快速交通通道建设,加快同城化、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通过规划体系的调控作用,引导城市群内各项资源合理分配,以促进厦漳泉城市群城市综合实力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3.
在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结构优化程度、开放程度、基础设施及人民福利、人才及科技实力和环境质量六个方面构建了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武汉综合得分最高,太原最低.文章最后对提升中部省会城市竞争力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八项主要经济指标,利用SAS统计软件对辽宁省14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情况作出综合评价,评价各城市的经济综合实力,并得到相应的排名,同时对排序结果作出进一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企业综合评价系统中的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对广州市财政局和统计局提供的广州市企业经济系统的33项经济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和异常数据处理的基础上,基于三套指标体系,建立了考虑专家经验和政策软投入的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广州市企业的经济实力进行评价,对评价企业管理水平与科技实力,预测企业主要指标,增强企业提高驾驭未来的能力等起到主导作用,为“广州市企业综合评价软件系统”项目的制定提供了科学的定量依据和方法,对提高决策中的信息量和科技含量,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杭州市科技进步总体评价浙江省统计局、科技厅对2011年全省各市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报告显示,杭州市2011年的科技综合实力和科技进步水平继续在全省保持领先地位,发展速度(相对于上年的变化情况)综合评价居全省第2位。⒈杭州的科技综合实力和水平稳居全省第1。全省各市科技综合实力评价得分,杭州市以27.78(即占  相似文献   

17.
通过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交通优势度与综合经济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RAGA-PPC模型测度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995~2015年县域交通优势度和综合经济实力,分析了交通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发展关系的动态变化特征及规律,并探讨了不同耦合协调发展类型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交通优势度差异显著,地级市区明显优于县域单元,主要铁路过境地区交通优势较突出,其整体态势由南昌市区和九江市区构建的双核结构模式,向以南昌市区为"主核"的单核结构模式演变;(2)综合经济实力差异明显,地级市区综合经济实力突出,东北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3)县域交通优势度与综合经济实力为交互耦合关系,耦合协调发展度呈现螺旋上升不断增强的趋势,保持持续优化状态;(4)1995~2015年鄱阳湖地区交通优势度与综合经济实力耦合协调发展类型由分布于拮抗、磨合和协调3个不同阶段的8类减为2类,交通因素依然是制约鄱阳湖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的区域经济发展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组织特征映射(SOM)神经网络是无教师自组织、自学习网络,具有优良的数据聚类功能.基于选取的区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对2006年我国31个省(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进行聚类分析.结合主成分得分对聚类结果综合评价,实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原则,建立了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重庆市1999-2007年的14个经济统计数据进行了定量评价和时间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影响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最显著因素是经济社会综合实力、可持续发展状况和科技创新情况.  相似文献   

20.
据浙江省统计局、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公布的2003年度全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报告显示,杭州市综合科技实力评价得分为24.29分,为上年的102.65%,继续领先于全省各市,居第一位。第二位宁波市,得分为17.39,第三位绍兴市,得分为12.09。以下依次为温州市、台州市、嘉兴市、金华市、湖州市、衢州市、丽水市和舟山市。本市科技综合实力占全省各市的比例,高于经济实力(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各市的比例约15.34个百分点,显示了科技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和后劲。该监测报告对杭州市的评价为:科技投入大幅度增加、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和专利授权量快速增长是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