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4 毫秒
1.
钱三强同志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和特邀顾问,他还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许多学术机构、学术团体的倡导者和领导人.1984年8月经中国科学院院长会议决定,担任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现已改名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他随即积极投入了委员会正式成立的筹备工作,就委员会的方针、任务、组织机构、学术权威性、人员编制和经费等问题组织讨论,起草了<关于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工作的请示报告>,并经国务院批准.1985年4月25日委员会正式成立了.  相似文献   

2.
“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12月16日至20日在北京香山饭店举行。这次会议是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联合发起召开的。参加这次会议的70位代表中许多是国内著名的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也有近几年来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结合方面做了大胆尝试,取得了有益成果的中青年理论工作者,一些研究生也参加了这次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严济慈、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周光召等同志出席了开幕式并讲了话,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马洪在闭幕式上作了长篇发  相似文献   

3.
钱三强同志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和特邀顾问,他还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许多学术机构、学术团体的倡导者和领导人。1984年8月经中国科学院院长会议决定,担任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现已改名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他随即积极投入了委员会正式成立的筹备工作,就委员会的方针、任务、  相似文献   

4.
编后记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是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受国务院的委托共同组建的全国自然科学术语的审定与统一机构。并邀请了中国科协、教育部、国家标准局组成了委员会的领导机构,中国科学院为牵头单位。经过几年的筹备,委员会于1985年4月在北京正式成立。全国人大常委会严济慈副委员长在成立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国务委员方毅同志为大会写了贺词,国家科委副主任曾庆林同志代表两科为受聘为委员会委员的著名学者、教授60人颁发了聘书。卢嘉锡院长在闭幕式上作了重要发言。  相似文献   

5.
编后记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是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受国务院的委托共同组建的全国自然科学术语的审定与统一机构。并邀请了中国科协、教育部、国家标准局组成了委员会的领导机构,中国科学院为牵头单位。经过几年的筹备,委员会于1985年4月在北京正式成立。全国人大常委会严济慈副委员长在成立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国务委员方毅同志为大会写了贺词,国家科委副主任曾庆林同志代表两科为受聘为委员会委员的著名学者、教授60人颁发了聘书。卢嘉锡院长在闭幕式上作了重要发言。著名原子核物理学家钱三强主任委员致开幕词、叶笃正副主任委员作了专题报告。会议期间举行了科技术语专题报告会,各学科组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内容非常丰富,这是我国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工作的第一批文献和资料,经研究决定把上述报告和文献编辑成册,作为《自然科学术语研究》的创刊号,将对我国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工作更具深远意义。《自然科学术语研究》是在委员会筹备期间就经中国科学院批准创办的、不定期内部学术性刊物,是专门探讨自然科学术语原则和命名方法的园地。自然科学术语工作,在我国是有优良传统和独具特色的领域,但在当代术语学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上还比较薄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刊物是待开垦的处女地,期待学术界的培育和爱护。愿这块园地盛开出灿烂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6.
同志们: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委的直接领导下,经过长时间的筹备和各有关方面同志们的辛勤努力,“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了。这是我国科学技术界值得庆贺的一件大事。“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成立及其工作的开展,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特别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事业,产生有益的和深远的影响。在我国,早在明代,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兴起,这方面的工作就开始进行了。五四运动之后直至解放的几十年间,很多老一辈科学工作者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自动组织起来,在自然科学名词审定与统一工作中做出了可喜的成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这项工作。1950年,在原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之下设立了“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延聘全国各有关方面的专家为委员,把从国外引进的近代自然科学名词术语译成规范的汉语,并统一审定已有的自然科学名词术语。同时,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广使用,奠定了我国学术名词审定与统一工作的基础。这些工作,正如已故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同志所说的那样:“乃是一个独立自主国家在学术工作上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也是实现学术中国化的最起码的条件。”由此联想到一些第三世界国家至今不能用本民族的语言讲授现代自然科学课程,更加感到党和政府的远见卓识和从事这项开创性工作的老一辈科学工作者的功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项工作未能坚持始终,甚至在十年动乱期间完全中断,致使自然科学学术名词订名的混乱情况又有所发展。值得庆幸的是,党和政府始终如一地十分重视这项工作,粉碎“四人帮”之后不久,1978年,国务院就批准由中国科学院牵头,专门设立“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几年来,在各有关单位的协助下,经过反复酝酿,积极筹备,特别是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委在财力物力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委员会在今天正式成立。自然科学学术名词的审定与统一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对于我国来说,这项工作又有着特殊的重要性。首先,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近代科学技术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各学科使用的名词术语大多是由国外引入的;其次,我国的汉字有独特的构词方法,无法从外国的拼音文字直接转写,而需要加以意译。这样,由于译名工作缺乏统一的标准,学术名词的订名十分混乱,因而导致概念与订名不一致,同一概念有不同订名,同一订名蕴含不同概念等各种不良后果。特别是近十多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原来的自然科学名词术语没有得到统一,新的名词术语又大量涌现,这方面的混乱情况日趋严重,给科学技术信息交流、科研、生产、教学工作等带来了有害的影响。因此自然科学名词术语的审定与统一工作,已经是当务之急了。大家知道,思想的交流依赖于语言和所使用的名词的概念,而自然科学名词术语是进行科学技术交流的工具。目前,国际上一门综合了信息科学和语言学、专门研究术语订名、概念、应用及其相互关系的新型学科——术语学的研究正在蓬勃开展,这门科学的研究水平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根据术语学的理论与研究成果,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起来的规模宏大的术语数据库已经遍及许多发达国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们进行自然科学名词术语的审定与统一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适应我国科学技术事业飞速发展的需要,为了迎接新的技术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的挑战,促进自然科学名词术语早日实现统一,达到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并使之具有科学性与通俗性。这一工作对于科技知识的传播(包括科技教育和科学普及两方面的工作),新学科的开拓,新概念的引进,国际、国内的科技学术交流,科技图书文献的编纂、出版和检索,科技情报信息的传递以及计算机技术在科技信息交流工作中的应用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是负责全国自然科学名词术语审定与统一的权威性机构。这是在国务院批准的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委《关于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请示报告》中已经明确了的。为了保证委员会的权威性,首先,在委员会委员中有一批全国知名的、具有丰富经验的科学家,其次,在各学科名词审定委员会中有一大批热心于名词审定工作的科学工作者负责本学科的名词术语审定工作。这样,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委员会审定的自然科学名词术语即有权威性,又有代表性,一定会受到各方面的欢迎。因此,凡经委员会审定批准公布的自然科学名词术语,教学、科研、生产以及新闻出版情报部门,均应予遵照执行。当然,学术权威不是自封的,它是在我们的工作中逐步被承认的。这也对委员会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委员会的工作范围涉及广义的自然科学领域,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物科学、技术科学、农业科学、医学等。因此,名词委员会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我相信,在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方面的大力协助下,通过各位委员、各学会已经或即将成立的专业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与全国广大的科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工作任务一定能够完成。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有下列几项:一、讨论并通过《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组织条例》和《工作条例》;二、交流自然科学名词审定与统一工作的经验;三、讨论自然科学名词术语学的原则与方法;四、制订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规划。我希望,全体同志集中精力,认真讨论,各抒己见,把会议开好。通过这次会议,能够使我国的自然科学名词审定与统一工作无论在广度与深度上都取得新的较大的进展,使之在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同志们,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正确路线指引下,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最近召开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就科技体制改革做出了重要的决定,可以预期,这必将给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巨大的推动。我国的自然科学学术名词的审定与统一工作也将在这伟大的变革中向前发展。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高分子化合物委员会成立于1955年,最初是作为学科研究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机构而酝酿建立;到成立时,已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咨询、指导学术发展的职责.该委员会的成立与运行,是在新的科研体制建立过程中,对如何建立有效的跨部门的科学管理机制的一个尝试,是计划体制的产物.本文追溯了高分子化合物委员会的作用,并结合这一时期中国科学活动的运行方式,分析了科学与政府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1978年3月中国科学大会胜利召开,祖国大地迎来了科学的春天。科学春天的到来,使得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如同一江春水,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新高潮;使得新思潮、新理论、新学说、新学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了及时引进、借鉴和传播这些新思维、新概念,应对我国科学迅猛发展的新形势,我国科学界,特别是老一辈科学家十分关注反映这些新思维、新理论概念的新名词的审定与统一,力求定名(译名)准确,避免术语使用混乱而影响学术交流和新知识的引进。许多著名的科学家纷纷提出恢复和建立科技名词的审定与统一机构,以推动我国科技名词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统一。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应运而生,新中国的科技名词规范和统一事业就这样绽放在科学的春天里。一封群众联名“上书”引起方毅副总理的重视原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名词编订室的几位工作人员联名撰成恢复和建立科学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的书信,迳呈至当时主管中国科学院的方毅副总理手中。信中主要阐述了原自然科学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的成就和作用,同时也汇报了近年来科技界名词术语不统一、不规范的混乱现象,影响新知识的传播和学术交流,也反映了科学界要求学术名词的标准化、规范化的呼声。一石激起千层浪。“上书”得到了方毅副总理的重视和支持,不久,在一次“两科”(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党组会议上做了研究,并决定以中国科学院牵头,重新成立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会上确定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严济慈院士出任该委员会主任委员。严老应邀参加了会议。肩负起委员会的筹备工作的严老对这项工作十分认真、严谨,在一次和笔者的谈话中,他详细地阐述了委员会的名称采用“审定”而不是“统一”的道理,表明严老对委员会的建立早有远见卓识。“两科”联合起草委员会成立报告,筹备工作初步展开1978年10月6日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联合起草了《关于成立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报告》上报国务院。12月15日方毅副总理签署同意后,并呈当时国务院几位领导纪登奎、余秋里、王震、谷牧、康世恩圈定。“两科”联合《报告》首先阐述了科技名词术语统一工作在科研、生产、教育以及科技情报、学术交流等项工作的重要作用;其次,恳切地反映了当前我国科技名词术语不统一和混乱现象,反映了科技战线及相关部门广大科技工作者迫切要求恢复和组建科技术语的审定与统一工作机构的愿望。《报告》明确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任务:确定工作方针,拟定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与统一工作规划、实施方案和步骤,负责审定自然科学(包括技术科学)名词术语的规范和统一,并予以公布施行。《报告》明确提出由中国科学院牵头,委员会由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共同聘请著名科学家组成。1979~1984年五年间,在严老领导下,初步开展了筹备工作,主要是搜集材料,整理原国立编译馆主持审定的几十种各学科名词草案,筹建工作进展缓慢。后因严老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副委员长,公务十分繁忙,难以顾及委员会的筹建工作。经院领导研究确定暂由叶笃正副院长主持筹建工作。成立委员会(筹备)办公室,广泛深入开展调研叶副院长经多方协商,首先确定建立委员会办公室。任命笔者为主任,协助叶副院长实施筹建工作。1983年4月,中国科学院以科发办第301号文发布了关于启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印章的通知》。通知发至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国家计量局、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教育部、文化部出版局、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等单位,受到上述单位的广泛响应与支持。在科学院办公厅和出版局领导下,办公室进入了全面的实质性的筹建阶段。叶笃正副院长十分重视调研,要求筹建工作建立在调研的基础上,责令办公室开展调研工作。按照指示,笔者提出首先在设有分院的省区内召开座谈会、讨论会,广泛征求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建议,收集各地区科技界对审定名词术语的工作的经验和成果,大力宣传科技名词术语在繁荣学术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物色组成全委员会的人选和积极分子,为委员会组建奠定基础。1984年5月21~23日,在成都召开了两次科技名词座谈会。5月21日的会议由分院院长高福晖教授主持,中科院成都分院各研究所派学者参加。5月23日由四川省科委主持,邀请有关地区各有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生产部门的专家学者20余人参加。这两次座谈会上集中讨论了科技术语的统一对学术交流、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有的专家还列举当代“人机对话”,没有统一的名词术语,这是难以想象的。一位院校的教授还列举出一个化工产品,由于术语名词的不统一,在外贸活动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最后综合这两次座谈会,提出7条建议:诸如新术语定名一定要概念清晰,易懂,坚持一物一名,相对稳定的原则,编词典和教科书一定要使用审定统一过的的名词术语等。紧接着,7月25日在昆明召开了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座谈会。应邀参加座谈会的有省科委、中科院昆明分院、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昆明工学院及有关研究所的学者、教授、专家30余人。会上提出当前一些新兴学科、新概念、新词汇翻译混乱,影响科研与教学质量,特别有碍科技信息的交流与吸收,迫切希望早日建立国家的统一审定机构,以利于我国蓬勃发展的科技事业。通过一系列的调研,收到通报与宣传效益,更重要的是各地区各科研教学以及工程、生产单位的建立和呼声,为确定委员会的方针任务,制定《委员会的组织条例》和《审定工作条例》以及撰写成立大会的报告等,提供了第一手素材和依据。深深体会到叶院长的高瞻远瞩为委员会的建立奠定了牢固的群众基础。筹备阶段,除召开一系列调研会外,还及时组织召开专题讨论会,为委员会的建立和审定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学术基础,营造了学术气氛。1983年12月27日筹备办公室在北京大学勺园召开了“无机化学命名讨论会。专题讨论了106元素,107元素,109元素的符号及命名原则;同时还探讨了“锡”Ti硒的读音问题和配位化合物命名问题,应邀参加讨论的有化学界著名学者张青莲、徐邦宪教授等,袁翰青、戴安邦等教授提出了书面意见。应邀参加讨论的还有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教育部教材研究所,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等出版单位的专家。1984年4月18日在北京科学会堂召开了“化学用字及读音”专题研讨会。中国化学学会邢其毅教授主持会议,著名无机化学家张滂、梁晓天、张黯、王夔等教授参加讨论,应邀参加讨论的有关单位有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海淀教师进修学院、河北工学院以及科学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专家及代表参加。讨论会开得十分热烈,主要是讨论化学用字的谐音、会意、象形、造字的原则,商定诸音法的优点;对氨、胺、铵,磷、膦等五组读音的原则以及对天然化合物命名问题提出建议。会上分发了《化学用字及读音方案》以供讨论和应用。之后,办公室(由吴凤鸣带队)专程赴东北召开专题座谈会。中科院沈阳分院的座谈会由分院副院长骆继勋教授主持,邀请了金属研究所、林业土壤研究所、计算研究所等2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辽宁省科委系统座谈会,邀请地区各研究所及辽宁大学、医科大学、东北工学院、农学院等专家、教授参加,省科委副主任徐远平主持会议。中科院长春分院专题座谈会,邀请了院光机所、应化所、物理所、地理研究所的研究员、学者,以及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地质学院、吉林医科大学的教授、专家共20余人,会议由分院院长吴越教授主持。座谈会上发言热烈,反映出的突出问题是多年没有进行学术名词审定与统一工作,科研教学中常常遇到概念不清,一名多义,一物多名,影响学生理解和记忆,要求早日进行整顿与规范。座谈会上专家学者肯定了国家批准成立名词审定委员会,是发展科学技术的前提,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是高瞻远瞩的举措,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筹备阶段除积极开展调研活动外,还积极与国际术语机构建立联系,开展学术交流。如派人员参加了国际标准化组织TC37(术语学)委员会在莫斯科、伦敦等召开的国际术语原则与方法的讨论会,以及1986年在芬兰召开的术语数据库与网络设施的专题讨论会等,同时还邀请国际上四大术语学派的学者来华讲学等,这此活动有利于促进我国术语工作快速融入国际行列,为中国术语学走向世界起到了铺垫作用。组建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常委会中国科学院根据国务院批准的两科联合起草1242号文件批示精神,委托副院长叶笃正院士主管积极进行筹建工作,经“两科”多次协商,委员会常委会组成确定由中国科学院牵头,国家科委共同组建,确定邀请中国科协、国家标准局、教育部参加,上述五个单位的领导大力支持,及时负责地选定人选。1984年8月6日,中国科学院在院长办公会议上确认了五单位推荐的人选。国家科委胡兆森,高级工程师,国家科委委员,新技术局局长;中国科协王寿仁,研究员,中国科协常委;教育部吴衍庆,科技司司长;国家标准局戴荷生,高级工程师,综合研究所所长。会议还决定,“由钱三强同志任委员会主任,叶笃正、吴凤鸣同志任副主任。在钱三强同志生病休养期间,由副主任叶笃正同志代理主任”。8月21日以科学院文件<1984科发出第0856号>《关于召开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会议的通知》,通报了上述人选决定并定于8月25日在科学会堂召开主任副主任会议,主要议题是:吴凤鸣同志报告委员会的筹备工作;讨论决定委员会全国委员人选原则;研究正式成立委员会的时间及诸多事宜。该文发转国家科委、中国科协、教育部、国家标准局。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筹备工作基本就绪,在即将召开成立大会前夕,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委于1984年11月29日向国务院呈送:《关于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工作的请示报告》,及时地汇报了8月6日中国科学院院长办公会议的决定,决定确定了以著名核子物理学家钱三强院士为主任委员的全国科技名词委的常委会的组成人员;并汇报了8月25日召开的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会议上讨论的有关委员会的方针、任务及机构等问题,并请示如下:1.委员会的任务范畴问题:广义的自然科学各领域。2.委员会下设的术语审定组织:依靠自然科学各学会,由中国科协责成各学会成立本学科的审定委员会。3.委员会学术权威性问题:建议国务院授权委员会采用公布的形式,对经过审定并批准公布的自然科学名词,教学、科研、生产部门,应遵照使用。4.关于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及人员编制:委员会下设办事机构,编制为25~30人,为把自然科学名词的命名及其方法建立在术语学理论的基础上,建议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和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室。(汤丙午副主任十分赞赏建立研究室并曾责成笔者拟定《建立研究室的设想》)5.关于经费问题。(略)文件经方毅签署同意,由万里、李鹏、张劲夫领导圈签。这是委员会成立大会前夕的一份十分关键而重要的文件,20年后的今天,不但具有历史意义,也有其现实意义。(值得提及的是,筹备期间起草的向国务院的请示报告,多由中科院办公厅葛能全等同志组织执笔定稿,其中由笔者及出版委谢淑莲同志提供素材并参与讨论)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经过了长期充分的筹备工作,一个新的组织机构将呼之而出。1985年2月15日,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会议召开。会议逐条讨论并通过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委员会组织条例》及《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条例》,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名单。会议确定了成立大会的日期(会期)、地点、参加大会人员分配(总人数不超过150人)及邀请新闻媒体等事宜。会议确定了成立大会的主要内容:聘任全国委员,组成“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通过上述《组织条例》及《名词审定工作条例》;讨论自然科学名词术语原则与方法;讨论与制订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规划;交流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的经验等。1985年4月25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胜利召开。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委员会副主任叶笃正院士主持开幕式,著名核子物理学家、委员会主任钱三强院士致《开幕词》,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孙鸿烈院士,代表“两科”宣读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名单,国家科委副主任曾庆林同志代表两科颁发受聘67位委员聘书;著名物理学家马大猷院士代表领受,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叶笃正院士作了《委员会筹备经过及今后工作展望》的报告。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副委员长严济慈院士在开幕式上做了重要讲话,他首先回忆了五六十年前关于科技名词创始历史,并讲述了他在三十年代发表的《论公分·公分·公分》一文(《东方杂志》32卷第三号),抨击了当时国民党政府对科技度量衡法中的混乱现象,引起会场上一片掌声;同时还列举了1910年前后关于“mathematics”“数学”与“算学”之争的故事;提及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的工作成就,进而在“两科”讨论恢复全国名词审定委员会定名时,力主用“审定”“统一”。最后严老关切地警示我们防止自满,他说,委员会是一个权威机构,但“权威不是自封的,要通过我们的工作自然地体现出来”。严老深邃而关切的讲话赢得全场与会者的热烈掌声。委员会副主任胡兆森宣读了方毅副总理的贺信,孙鸿烈副院长宣读中科院院长卢嘉锡院士的贺信。在成立大会上做学术报告的有著名生物学家朱弘复院士的《审定统一科学名词是国家科学事业的基本建设》,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著名术语学家陈原教授做了《当代术语学在科学技术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吴凤鸣做了《我国自然科学名词术语研究历史回顾和现状》,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分委员会的专家学者代表也在大会上做了相关的专题报告,大会开得十分热烈而紧凑,学术气氛浓郁。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协常委、委员会副主任王寿仁教授在大会闭幕式上致闭幕词。值得提及的是卢嘉锡院长,特地从外地赶回京参加了闭幕式,并作重要讲话,其中提到增补港澳委员,保留台湾名额问题。最后他表态说,受国务院委托,让我们科学院牵头,我们一定要大力支持委员会的工作,同国家科委共同负起责任。逐步完成委员会的各项任务,在四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委员会一经成立,积极开展科技名词审定工作及学术交流,加强与国际术语机构的联系,并且通过记者招待会和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及时将审定工作成果公布,在社会上引起反响。1987年国务院发文明确指出:“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自然科学名词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全国各科研、教学、生产、经营、新闻出版等单位应遵照使用”。紧接着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出通知,要求认真贯彻国务院批示,通知如下:各新闻单位要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宣传名词统一的重要意义,并带头使用已公布的名词。各编辑出版单位今后出版的有关书、刊、文献、资料,要求使用公布的名词。特别是各种工具书,应把是否使用已公布的规范词,作为衡量该书质量的标准之一。凡已公布的各学科名词,今后编写出版的各类教材都应遵照使用。无疑,这两份文件为我国科技名词规范和统一事业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提供了坚实的重要的保证。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在科学的春天里诞生、成长起来。* 吴凤鸣先生为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一届副主任,曾在严济慈、钱三强、叶笃正主任的领导下,参与筹建工作的全过程。适值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本刊约请吴凤鸣先生撰写此文,回顾和展示委员会在筹备成立中的历程,其中,一些重大活动和重要文件均具有历史和纪念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的尝试     
去年十月,中国科学院学术委员会筹备组和本刊编辑部在广西桂林联合召开了微观物理学思想史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从事基本粒子理论研究的物理学工作者以及有关的数学研究工作者和自然辩证法理论工作者。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钱三强同志主持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前的交通大学研究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交通大学研究所是我国最早的大学科研机构 ,其组织和管理制度严格规范而又不乏民主精神 ,对我国高校科学研究的体制化起到了率先垂范作用。它以促进经济发展 ,提高教师学术水平 ,培养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为其科研活动所追求的目标 ,在致力于发展应用科学及解决社会生产实际问题的同时 ,注重将科研融合于教学过程中 ,成为我国高校中最早探索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这一现代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并取得显著成效的机构之一  相似文献   

11.
我国科技名词术语,具有优良的光荣传统,在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占据着光辉的地位。我国古代科学技术上的四大发明,代表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光辉篇章。在我国古代科学术语方面,早已形成了一套完整而严谨的命名原则和方法,起到了反映科学技术成就和新概念的作用,而成为传播生产技术,交流科学知识的有力工具。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术语,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古籍中,有着大量的记录和描述。我国近代科技术语,一般说来,多从西方引进和翻译西方科技著述而来,大约从元代开始,经过明、清两代达到一定繁荣地步,特别是在介绍近代科学技术成就中创用了大量科技术语,像著名数学家李善兰、华衡芳、化学家徐寿,以及严复等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1912年就开始了名词审定工作。1919年正式成立了科学名词审定会,1928年成立了译名统一委员会,1932年成立国立编译馆,在教育部主持下,截止1949年全国解放,相继审定并制订了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矿物学以及生物科学等自然科学各学科名词草案50-60种。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深知自然科学术语在发展科学技术中的重要作用,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成立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任命了郭沫若院长为主任委员,开展了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在座的许多老科学家几乎都参加过这项工作,取得颇大的成就。可惜十年动乱,被迫中断了,造成了自然科学术语的混乱状况,影响了生产、科研和教学以及学术交流。粉碎四人帮后的1978年,科学出版社名词室的几位同志写信给方毅同志,受到了重视。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联合起草了《关于成立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请示报告》,经方毅同志批准,当时国务院主持工作的几位副总理签发。请示报告中,委托中国科学院牵头,并任命了严济慈同志为主任委员,在严老领导下开始了筹建工作,后因严老担任人大副委员长重任,辞去了主任职务。1984年8月6日科学院院长会议任命了钱三强同志为主任委员,并确认了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委、中国科协、教育部、国家标准局推荐的叶笃正、吴凤鸣、胡兆森、王寿仁、吴衍庆、戴荷生同志为副主任委员,组成了委员会的领导机构,开始了全面的筹建工作。1984年8月25日召开了第一次主任、副主任会议,就委员会的方针、任务、组织机构、学术权威性、人员编制和经费问题做了系统地讨论,并决定由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就上述几个问题再联名请示国务院,1985年2月11日由方毅同志签署,经万里、李鹏、张劲夫等国务院领导同志批准了《关于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工作的请示报告》。在筹备过程中,在科学院的领导下,在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科学出版社及其名词室做了大量工作:1.积极组织分委员会的建立。现已成立的有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数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名词小组,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气象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古生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生物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地质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在筹备的有地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力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地球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土壤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等。2.编辑和出版了委员会《简报》共18期,正在编辑学术性刊物《自然科学名词研究》,并积极开展术语学研究。3.委员会1984年召开了天文学名词审定会,审定了天文学名词共约2,000条;出版了《有机化学命名原则》和《无机化学命名原则》,审定了病毒名称2,000余条,翻译了隆多教授的《术语学概论》。4.广泛地进行了调查研究工作。召开了多次座谈会和专题讨论会,有力地推动了名词术语的审定和统一工作,收到良好的效果。5.委员会正在同国内术语单位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在国际上也积极地开展学术交流。通过TC 37委员会的活动,与友好国家建立广泛的业务联系,促进学术交流和术语学的发展。1982年委员会以国际标准化组织TC37中国委员会的名义,参加了在莫斯科召开的国际标准化组织TC37委员会第一分委员会关于术语原则的讨论会,参与了国际术语标准704,860等文件的讨论和修改。1984年委员会派出两人代表团,参加了国际TC 37委员会全体大会(我们是积极成员国),参与讨论并通过国际术语原则和方法(704)的文件,参与拟订专门讨论术语概念的文件,其中包括概念的性质、特征、分类、体系和定义等国际标准。会议期间,与各国术语学家建立了学术交流和网络联系,了解了当代术语学研究概况,收到良好的效果。1984年10月邀请了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费尔伯教授在委员会组织下做了题为《术语的科学和术语学的协调》的专题讲演,受到我国科技工作者的热烈欢迎和称赞。6.委员会办公室,承担了全部的筹建工作,特别是这次大会的筹备和组织工作,包括两个条例的起草和讨论,推荐委员名单的联系工作等。 委员会今后工作的初步设想 一、健全组织,充实和强化办事机构1.委员会成立后,将逐步建立和加强各学科名词审定机构,条件成熟的学科分期分批地成立分委员会。2.强化委员会办公室,使其成为推动各学科名词术语审定工作的有力组织机构。3.积极筹备和创建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室。在组织各学科术语审定过程中,开展术语命名原则和方法的研究,逐步把自然科学名词的审定与统一工作建立在当代术语学的理论基础上。二、积极开展名词审定工作抓紧比较成熟的学科,诸如天文学、物理学、数学等学科的名词审定工作,争取在今明两年内公布一批基础名词。此外,要加强调研工作。继续办好《简报》,使其成为委员会推动工作,交流信息的阵地。同时逐步加强对外联系,如积极承担国家标准局委托的国际标准化组织TC37委员会的技术归口单位的工作。承担中加文化协定第五项中有关两国建立术语数据库合作项目(负责主要自然科学部分)。进行参加198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TC37委员会第一分委员会议的筹备工作。同志们,我们的委员会刚刚成立,百业待兴,而我们的人力和经验都很不足,深切希望各位领导、各位同志,给予我们大力支持和关心,使我国自然科学名词术语早日实现统一,达到规范化和标准化,为我国的科学技术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祝大会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2.
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自然科学的指导的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就在于帮助自然科学家找到正确的研究方法。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场論組的朱洪元、何祚庥兩同志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講述了他們的研究组如何批叛了过去有些人認为“馬列主义是馬列主义,场論是场諭,  相似文献   

13.
<正>一份来自审计署的审计报告把中国科学院这一国内最高等级的学术机构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审计列出2013年中科院在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中存在的问题,所涉问题金额共计4亿元之巨。而震动科技界的广东科技系统窝案,已有近50名官员先后  相似文献   

14.
1957年在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的指导下,中国科学院、水利部、电力部和交通部达成协议,决定将中国科学院水工研究室和水利部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合并,成立由中国科学院和水利部共同领导的水利科学研究机构。国务院的介入和4个部级机构的共同决策,注定此次合并事件非同寻常,在新中国水利科技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意义。依据档案、人物传记、报刊、史志资料等,本文对此次合并的缘由、过程、结果,以及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在合并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文章指出,此次合并是国家主导下的一次对全国水利科研力量布局的优化和调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建立高效的水利科研体系而进行的一次积极探索。新机构的成立不仅体现了国家倡导的在科学研究领域增产节约的精神,而且使高级水利研究人才布局进一步优化,确立了新机构在全国水利科学研究中的中心地位,为顺利完成十二年科技规划的水利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社会环境、哲学思维、精神氛围、学术气氛等方面分析了人文义为近代自然科学发展所营造的较为适宜的外科条件;从技术,人才和方法论等方面分析了人文主义为自然科学所奠定的内在发展基础。从而论述了人文主义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总则 (一)为了适应我国科学技术事业飞速发展的需要,促进自然科学名词术语早日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名词委员会)。 (二)受国务院委托,经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商定,名词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牵头。 (三)名词委员会是负责全国自然科学名词术语审定与统一的权威机构。凡经名词委员会审定公布的自然科学名词术语,教学、科研、生产以及新闻出版等部门,应遵照使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上海办事处4月29日在上海科学会堂召开了关于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座谈会,参加这个座谈会的有中国科学院生理研究所、生化研究所、有机化学研究所、冶金陶瓷研究所、植物生理研究所、药物研究所、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第一医学院、上海第二医学院、上海第二师范学院、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等十四个单位五十九位自然科学工作者.会议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办事处主任王仲良同志主持的. 王仲良同志说明了召开座谈会的目的.他指出,许多科学家在个人的红专规划中都订有  相似文献   

18.
李四光地质力学学派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四光地质力学学派是以李四光为核心、以李四光的学生和助手为主要成员、以地质力学理论为学术纲领的研究共同体。这一学派在学术纲领的实施过程中形成了较强的凝聚性,具有较高的学术成就与广泛的影响,是我国学派匮乏的自然科学界中学派特征较为明显的科研群体。文章力图探索李四光地质力学学派的基本状况,进而分析这一学派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同志们: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全体会议,现在开幕。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了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济慈同志、国务委员宋健同志、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同志、国防科工委科技委主任朱光亚同志、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胡启恒同志出席今天的大会。中国科学院前任副院长、科学院顾问叶笃正同志和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委员、科学院特约顾问钱三强同志也出席今天的会议。各位老领导的光临,表达了老前辈对名词审定工作、对这次会议的深切关怀和殷切希望。我们今天还高兴地邀请到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和新闻出版界的同志,出席今天的会议。各位领导同志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出席会议,这是对这次会议的很大支持和鼓舞,我代表大会向他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今天出席会议的还有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的全体委员和我们邀请的一部分科技专家和代表,共120人左右。为了适应科技名词审定工作的发展,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在学科方面的组成比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作了一些充实和调整,增加了技术学科方面的工作,加强了科技名词审定及宣传推广方面的工作。全国委员会委员是由有关专业学会和单位推荐,由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联名聘任。全国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委、国家教委、国家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国家新闻出版署的有关领导担任。我们相信第二届委员会一定能担负起科技名词规范、统一的重任。这次大会的主要议程是:(1)总结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的工作;(2)讨论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工作计划要点;(3)修订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组织条例和审定工作条例。(4)各方面交流有关名词审定工作的经验,共同探讨审定工作中的问题。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以来,在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的领导下,组建了一支上千人的自然科学名词审定队伍。他们都是活跃在各学科领域第一线的专家、学者和教授。在四年多的审定工作中,制定了我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的原则和方法,有力地指导了科技名词的审定工作,并使之逐步成为我国科技名词规范、统一的准则。现在,已有九个学科完成第一批名词的审定,并已公布。《天文学名词》已在1987年公布。前天(6日),钱三强主任代表全国委员会,向首都新闻界正式公布了这八个学科的规范名词。目前,还有20多个学科中的大多数业已完成或即将完成第一批名词的审定工作。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的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为我国科技名词规范、统一打下了良好基础。四年多来,我们的名词审定工作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怀。国务院在第一本《天文学名词》完成时作了明确批示,授权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对审定后的各学科名词予以公布。中央领导同志多次讲话和来信,有力地推动了名词审定和统一工作的进程。今天,我们已公布的九个学科的第一批名词,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反响。我们很多学科审定委员会都收到来信,赞扬名词审定工作为我国科技界做了一件大好事,是很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香港科技界的同行也称赞这工作做得及时,做得好;对大陆与港、澳、台的交流将会起促进作用。这些成绩是各学科委员会的专家学者的辛勤劳动成果。他们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很大贡献。我仅代表全国委员会向为名词审定工作做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教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这次大会是个总结的大会,交流经验的大会。在短短二天安排的会议中,希望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充分发扬学术民主,认真讨论第二届全国委员会提出的工作计划要点,为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献计献策。希科技名词审定工作做出更出色的成绩,为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自然科学哲学领域中现代修正主义思想的影响及其发展,研究苏联自然科学哲学领域思想斗争的历史经验,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自然辩证法组同哈尔滨工业大学自然辩证法教研室及其他单位的一些同志协作,正在组织编译《苏联自然科学哲学领域思想动向的历史资料》。这部资料着重反映苏联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研究工作的领导思想动向。拟选入苏联学术界领导人物的有关言论;苏联重要报刊的有关社论和编辑部文章;全苏性有关会议(苏联科学院主席团召开的指导性会议、专门讨论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全苏会议、涉及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科学院会议等)的重要决议、报告及会议报道;有关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若干争论、事件及其他动态;以及其他反映思想动向的重要论文等有关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