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一项研究发现有很多瓢虫都会沦为寄生蜂——瓢虫茧蜂的受害者。目前已经发现瓢虫茧蜂为什么会把瓢虫当作孵卵器,巫毒瓢虫会对黄蜂易受攻击的幼虫起到保护作用,令食肉动物远离它们,增加它们幸存下来的可能性。不过这种保护是要付出代价的:在仍活着的瓢虫身上结茧的黄蜂幼虫在蜕变成成年黄蜂后,它们产的卵会更少。这表明黄蜂卵用来发育的相同资源,也被用来  相似文献   

2.
正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型黄蜂,它们开启生命之旅的方式非常恐怖:从内到外地吃光另一只活生生的黄蜂。尽管五倍子蜂(黄蜂的一种)会钻进树干里面静待成熟,但这些藏身之处并没有它们所想的那么安全,因为一种新发现的寄生黄蜂会将卵产在五倍子蜂钻出的树洞中,孵化出的  相似文献   

3.
<正>在南极洲工作的科学家们监听到神秘的"歌声",这种被称之为"南极BW29"的声音可能出自一种此前未知的新种鲸鱼之口。科学家们对其进行了分析,发现这种叫声并非来自于已知的突吻鲸种群。这一分析结果让科学家意识到神秘的"歌声"可能由一种新种突吻鲸所唱。尽管利用"歌声"导航的突吻鲸是第二大鲸类家族,但科学家对它们却知之甚少,主要原因在  相似文献   

4.
正加州大学河滨分校阿克巴里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培育出了一种新型红眼黄蜂。此举是为了证明基因编辑工具CRI SPR可否成功运用在体型迷你的扁头泥蜂身上,这为科学家提供了了解黄蜂生理特点的新途径。例如,雄性黄蜂只需用一些"自私的基因",便可确保自己的后代全部为雄性。领导该研究团队的昆虫学助理教授奥马尔·阿克巴里指出,  相似文献   

5.
<正>据国外媒体报道,俄罗斯科学院和英国国家历史博物馆的研究人员近日发现了1亿年前的一种远古小黄蜂,它长着让人毛骨悚然的锋利牙齿,被命名为Supraserphites draculi(科学家们以此将其称为"吸血鬼黄蜂")。保存在一块琥珀中的它具有多节的触角和2~3颗"长尖牙",以及扁而长的下颚。其触角的节状结构,被认为是serphitoid黄蜂家族的一种进化特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自贡恐龙博物馆等单位的科学家们在四川自贡发现侏罗纪时期的四足动物巢穴遗迹,该遗迹与恐龙骨骼化石伴生埋藏,这是在中国首次发现与恐龙伴生的四足动物巢穴遗迹。据介绍,该遗迹保存于侏罗纪中期的地层下沙溪庙组中,呈实心通道状,可分为两部分。遗迹第一部分长近1米,直径6至10厘米;第二部分长约1.5米,直径7至14厘米。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邢立达博士介绍,该化  相似文献   

7.
我们给它们取名、抚养它们,我们用"暴躁"、"敏感"和"贴心"等形容词来形容它们——但它们并不是人,而是我们的宠物。在动物身上赋予人的性格特征是我们的本性,尽管这些性格特征在动物身上可能并不存在。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尽力避免把动物拟人化。科学家如果用"嚣张"来形容一只狗,或者  相似文献   

8.
裸鼹鼠是一种长相极其怪异的动物,乃至最早发现它的专家、学者们也认为这根本不是新物种,而是已知动物的患病个体或怪胎。它们像蚂蚁一样过着分工明确的群居生活,百来只裸鼹鼠共同生活在复杂的地下巢穴里,鼠后、雄鼠和工鼠各司其职,尽管这行为在昆虫世界非常普遍,但在哺乳动物中却仅有2例。而且裸鼹鼠它们的寿命是同体型其他啮齿动物的20倍,能活30多年。可最让科学家感兴趣的还是,裸鼹鼠不会出现任何衰老迹象,其肌肉结构终生处在最佳状态,血管弹性始终良好,繁殖能力至死都不会衰退。最神奇的是,它们拥有永不患癌症的天然体质。近来新的科学研究揭示了其中奥秘,其体内富含的透明质酸能使过度分  相似文献   

9.
<正>对于很多生物体来说,蚁巢能为它们提供的不仅仅只有蚂蚁。生存环境稳定、安全、资源丰富的蚁巢还能为一些其他小生物提供赖以生存的一切条件。当然,前提是要能够和蚂蚁大军和平共处,其中就包括Maculinea蝴蝶。这种潜入蚂蚁巢穴的蝴蝶会通过模拟蚂蚁的声音蒙蔽宿主,从而在蚁巢里生存成长。这种Maculinea蝴蝶也叫"专性寄生虫",即它们的生存依赖于其他两类生  相似文献   

10.
<正>根据美国科学家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我们在吃生菜或者其他蔬菜时,也应考虑一下它们的感受。因为这项新研究发现,植物不但能够感知到自己被昆虫撕咬咀嚼,有些甚至能够判断出向它们发动攻击的是何种昆虫。科学家在对拟南芥属植物进行检测之后得出了这一结论——研究指  相似文献   

11.
<正>我们所在宇宙的大部分是不可见的,我们只能通过它们对其他物质施加的引力作用来感知到它们的存在,而且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对这种占据了整个宇宙中4/5的"暗物质"究竟是什么,以及为何它们会构成宇宙如此大的一部分也仍然一无所知。暗物质的发现历程这构成宇宙大部分的神秘物质究竟隐匿在何处?科学家们何时才能找到它们?暗物质最早是  相似文献   

12.
雷景 《科学大观园》2014,(23):30-31
<正>已经灭绝的古老动物还可能复活吗?许多科研项目正试图使消失的物种起死回生。目前,科学家们几乎已经成功复活了一种青蛙和一种山羊。被称作"胃育溪蟾"的澳洲青蛙1983年在地球上灭绝,而它们唯一留下的东西就是被人类保存起来的一些机体组织。人类曾经扰乱它们的栖息地,并把对它们而言具有致死性的真菌传播给它们。负责"拉扎勒斯计划"的科学家迈克尔·马尼奥表示:"但是胃育溪蟾的灭绝不会是  相似文献   

13.
罗闻 《科学大观园》2010,(24):61-62
筑巢养虫的编织蚁 还有另外一种务农的蚂蚁同样令人敬佩,这就是编织蚁。这些蚂蚁甚至把它们的家畜关在特别设计的“牲口棚”里!并以在枝叶茂盛的树上建造复杂精巧的巢穴而得名。几千个小建筑师协同工作,共同建造一个自然界的工程杰作。  相似文献   

14.
150多年以来,科学家一直主要依靠骨骼和牙齿化石重塑史前生物。骨架能够告诉科学家这些古生物的体型大小和身体形态;骨骼上的肌肉附着点显示了这些生物究竟有多么强壮,以及它们可能的移动方式;牙齿形状和磨损程度则揭示了它们的食物种类。总而言之,研究者们必须想方设法从这些坚硬的化石中获取大量的信息。在某些偶然的情况下,他们会有机会获得保存完好的干尸或者冻尸。  相似文献   

15.
暗物质不同于常规物质,它们完全不可见。科学家们之所以能知道它们的存在,是因为它们会对宇宙中的星系和星系团产生引力作用。科学家们估算认为这种神秘的暗物质占到了整个宇宙中所有"物质"总量的  相似文献   

16.
<正>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发表题为《人类冬眠恐怕不再是幻想》的文章称,科学家从冬眠动物那里得到启发,正在把它们的经验用在人类医疗事业上,有朝一日甚至可能用于太空旅行。一些内科医师正运用"低体温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或癫痫等疾病。还有科学家正通过实验研究是否可以降低人类体温,使人保持类似睡眠的状态长达数天乃至数周之久,随后在不造成副作用的情况下将其唤醒。欧洲航天局高级概念小组负责人利奥波德·萨默勒说:"我们看到科学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足以  相似文献   

17.
科学家近日确认了一个生活在越南的新种蜥蜴,其头部呈亮丽的蓝色。在之前的研究中,该物种被误认为是另一物种。这种蜥蜴学名为Calotes bachae,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另一种生活于缅甸和泰国的蓝蜥蜴。通过遗传分析方法,以及对体型和鳞片特征的重新鉴定,最终科学家确认这是一个新的物种。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蒂莫·哈特曼说,若是第一次见到这种蜥蜴,你很容易把它和另一种头部呈蓝色的蜥蜴混同  相似文献   

18.
<正>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布法罗大学的科学家成功揭示了埃博拉病毒的家族史。研究发现埃博拉和马尔堡病毒都是线状病毒家族成员,它们的祖先拥有悠久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1600万到2300万年前。科学家指出,这一发现不但有助于研制埃博拉疫苗,也改写了埃博拉的家族史。此外,这项研究加深了科学家对线状病毒的认知。专家们一度认为线状病毒在大约1万年前出现,  相似文献   

19.
<正>鬼鲨被认为是非常奇怪的海洋生物,它们长着凹陷呆滞的眼睛,鞭状长尾以及,翼状鱼鳍,除了外形独特之外,它们的性特征也同样不可思议。科学家目前发现它们具有特殊的生殖结构,例如:雄性头部长着伸缩自如的钩状性器官,雌性拥有一个管状  相似文献   

20.
英国约克大学和雷丁大学的科学家发现预测气候变化的"金钥匙"就隐藏在蚯蚓的粪便中。根据他们的研究发现,蚯蚓粪便中的微小方解石颗粒能够保留对空气温度的"记忆"。这种"记忆"有助于科学家预测气候变化。研究过程中,科学家将蚯蚓放置在不同温度环境下,而后对粪便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粪便中的微小方解石颗粒能够保留对空气温度的"记忆"。这也就意味着通过研究蚯蚓粪便的化石样本和测试粪便内方解石的残余温度,科学家便能了解地球气候在长达数千年发生的变化。方解石是一种类似白垩的物质,它们随温度发生的变化可用于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科学家在对蚯蚓粪便中的方解石颗粒进行同位素检测之后,发现方解石保留了它们形成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