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6 毫秒
1.
在琼东南盆地中深层地层中,圈闭边界形成、储层流体空间分布、岩石强度变化等要素,不仅与沉积单元、岩石组分相关,还与微观构造变形有一定的关系。通过岩心和镜下观测对琼东南盆地崖城区微观构造的发育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岩石组分与微观构造类型之间的关系,探讨不同类型微观构造变形的形成机制,并通过孔隙度、渗透率测试定量评价微观构造的发育对研究区储层物性的改造作用。研究表明:研究区发育微裂缝、碎裂带、微观涂抹带和硅酸盐混合变形带4种微观构造类型;变形带内黏土矿物含量是发育微观变形类型的主要控制因素,黏土矿物体积分数小于20%时主要发育碎裂带,黏土矿物体积分数大于50%时主要发育微观涂抹带,黏土矿物体积分数介于20%~50%之间时主要发育硅酸盐混合变形带;微观构造的发育对研究区储层物性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微裂缝的发育能够有效提高原岩孔隙度和渗透率,而微观变形带的发育对储层物性的改造作用较为有限。  相似文献   

2.
饱和细粒土具有多物质多尺度共存的特殊性,其微观结构的形态演变是土体具有复杂工程特性的根本原因.本研究采用数据约束算法(DCM)结合多能量同步辐射X射线μCT技术,解决微观定量表征这一难题.基于物质对X射线吸收系数的差异,将土样材料分成孔隙、有机质和矿物质3个组分,进而表征了土样在不同固结压力下的物质赋存及多尺度三维结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饱和细粒土中孔隙与矿物质容易共存且互呈团絮状结构,弥散于土体中的有机质体积较小,多与孔隙重叠或位于孔隙与矿物团聚体交界处.当土样受压从0增加到1600 kPa时,孔隙连通程度减弱而矿物质贯通程度增强.固结压力超过400 kPa时,大孔隙连通体消失,微纳米尺度孔隙连通体开始出现.土体由大孔疏松状变成小孔密集状,微观结构变化不规律.细粒土结构的变化不仅与初始孔隙和矿物分布有关,也与固结压力有关.微宏观定量分析表明,饱和细粒土的力学特性与微纳米、纳米尺度的孔隙和矿物团聚体联系密切,这可为土体蠕变机制分析提供可行性理论和技术.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阶段微观剩余油研究中可视化精度低、微观剩余油与矿物之间的依存关系不明确以及形态分类描述不完善等问题, 利用岩芯观察、铸体薄片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等手段, 以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图像为基础资料, 联合能谱(EDS)分析资料, 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中部长2油层组和长9油层组的微观剩余油分布规律, 并探讨剩余油赋存状态的矿物学机制。结果表明, 微观剩余油的赋存状态由孔隙的大小和形态以及与孔隙相接触的边缘矿物的性质共同决定, 不同类型孔隙对剩余油的赋存能力取决于孔隙边缘矿物的形态、表面粗糙程度、比重和润湿性等物理化学性质。据此, 可将微观剩余油分为残留油团、半自由油岛、半自由油雾、半自由微油团和束缚油5个类型。  相似文献   

4.
黏土矿物微观孔隙结构的分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深部软岩中黏土矿物为研究对象,运用Image-proplus专业图像分析软件,对黏土矿物微观结构SEM图像进行处理,提取孔隙信息,结合分形理论,对微观孔隙结构进行分形数值分析。研究表明:软岩中黏土矿物微观孔隙结构分布具有分形特征,试样的分形维数在1~2。具有不同微观结构形态的相同类型黏土矿物和具有同种微观结构形态的不同类型黏土矿物,其分形维数均有差异。孔隙分布均匀程度与分形维数成反比。  相似文献   

5.
通过CT扫描、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脉冲渗透率测试等实验手段,对马朗凹陷芦草沟组泥页岩储层微观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进行研究。芦草沟组泥页岩微观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大小在几纳米到十几微米不等,其中以宏孔为主,无机矿物和有机质中均可发育较大孔隙;芦草沟组二段中部的微孔隙开放程度最高,岩石基质渗透性也相对最好;黏土矿物可明显增加岩石的比表面积,碳酸盐岩、长石的质量含量与比表面积成反比,有利于分布集中、直径较大的孔隙形成。石英(包含自生石英)可通过增强泥页岩的脆性形成微裂缝,抵抗压实作用保护微孔隙,明显改善了泥页岩物性,其有利作用要大于因自生石英形成而阻塞孔隙产生的不利影响。马朗凹陷芦草沟组泥页岩的微观地质条件有利于游离态页岩油的富集与渗流,是该区建成页岩油产能的重要微观地质原因。  相似文献   

6.
361铀矿床的构造控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了ZG复式花岗岩体东南部铀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与构造活动之间的关系,以及361铀矿床各种构造的控矿、赋矿特征。根据热液脉体及其矿物特征等,分析了成矿热液演化与控矿构造活动之间的关系。361铀矿床构造成矿模式是:在成矿前阶段构造相对挤压的封闭环境中,成矿物质迁移、富集;而在成矿阶段构造拉张的开放环境中快速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7.
层状岩体垒积序列差异性SCW-R/S分形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已有的一些力学分析结果、模型模拟结果和地质体中构造变形破坏的特征,指出层状岩体垒积序列差异性是控制地质体在法向上构造变形破坏的内因.并建立了定量描述它的SCW-R/S分形模型,使得不同地质体的差异性具有定量可比性;同时初步推测了它与构造变形间的表观关系.  相似文献   

8.
利用沉积微相数字地面模型(Digital Terrain Model,DTM),动态分析桩西地区油砂体在三维空间的展布特征,从微观上研究油气藏的构造及沉积演化机理。认为该地区油砂体从扇跟以朵叶体形式开始沉积,从南向北逐渐过渡到扇中微沉积相和扇端微沉积相。分析沉积微相DTM与储积层的物性、砂体结构和物质成分、剩余油的分布等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油砂体空间分布预测和剩余油分布预测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应用宏观和微观的构造应变提供的大量信息,半定量地讨论了构造变形的相对强度。并据此对沉积改造类型汞矿床划分了改造程度,建立了构造改造系列;解释矿体的产状、分布及侧伏特点;结合其它地质条件,使预测隐伏矿体、寻找盲矿得到证实。无论从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具有进一步探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地洼成矿理论作指导,采用地质历史分析和构造应力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辽宁杨家杖子钼矿田中主要矿床的控岩、控矿构造特征。文中在宏观上和微观上用大量的地质事实论证了成矿作用受北东构造系活动控制的机理,并提出了矿田内矿床和矿化点具有等距性分布的规律。同时,还论述了区内钼矿床与地洼激烈期重熔再生岩浆演化晚期的花岗斑岩在时间上,空间上和成因上的密切联系。这些矿床具有多阶段、多来源和多成因的成矿特点。因此,它们应属于地洼型斑岩钼矿系列中不同型式的矿床组合。  相似文献   

11.
渝东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系统描述渝东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海相页岩的微观孔隙结构,应用氩离子抛光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FIB-SEM)、低温N2吸附及高压压汞实验定性和定量测试WX-1井岩心样品的孔喉形态、连通性、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实验测试的孔径分布,实现对页岩样品从微孔到宏孔的精细描述,并探讨了影响孔隙发育的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龙马溪组页岩储层主要发育有机质孔、黏土矿物层间孔、黄铁矿晶间孔、颗粒边缘溶蚀孔及微裂缝等5种孔隙类型.受到后期压实作用的影响,有机质孔隙发育具有微观非均质性.纳米孔隙类型复杂、形态多样,主要为开放透气性孔,但存在细颈状墨水瓶孔及少量一端封闭的不透气性孔等影响页岩气的渗流;孔径分布具有“双峰”特点,纳米孔主要孔径为2~10 nm、30~90 nm,即直径<100 nm的孔隙提供了大部分总孔体积,为页岩储层主要发育的孔隙类型.孔隙发育受多种因素的控制,直径≤50 nm微孔、中孔的发育与有机质有关,有机碳含量与微孔、中孔的孔体积呈正相关性;直径>50 nm宏孔的发育与黏土矿物含量有关,随着黏土矿物含量的增加,宏孔的体积、比表面积也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12.
显微构造在阿克塞-台湾地学大断面研究中的应用揭示了该区带岩石圈上地慢、下地壳、中地壳和上地壳4个圈层中不同的显微构造特征、微观变形机制和变形的物理化学条件。通过对4个圈层中微观和宏观变形特征、变形机制的对比分析,建立起区带大陆岩石四变形及动力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大陆造山带古洋盆恢复的有关问题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涉及古洋盆恢复的有关问题,诸如蛇绿岩的内涵与外延、造山带的结构构造特征、岩浆活动的特征、性质及时空分布规律等进行讨论。认为古洋盆恢复应以构造活动为主线,结合造山带地质体的变形、变质、岩浆活动、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龄等进行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为了矿井规划、设计、生产需要,查明该区煤层赋存形态及构造发育情况,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进行三维地震勘探。利用钻孔对各主要反射波进行标定,结合人工合成地震记录确定各反射波组与地质层位的对应关系,然后从中找出各反射波的动力学特征,通过对数据体的连续追踪,辅助以方差体的解释手段,查明了区内煤系地层形态及构造格局。构造格局展布特征与区域构造演化规律趋势吻合。为采区开拓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地震地质成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建立济阳坳陷太古界潜山储集体发育模式,综合运用岩心、测井、试油及露头资料对太古界储集体微观储集空间及宏观分布规律进行研究,认为太古界潜山发育了风化壳和内幕两套储集体,两类储集体形成的主控因素及发育特征有差异。结果表明:风化壳储集体主要受控于断裂改造程度、岩石矿物组成与风化体保存程度等三大因素,潜山顶面岩石矿物组成的差异影响风化壳储集体的平面分布,断裂改造则影响了风化壳储集体的纵向规模,而风化体保存程度控制了风化壳储集体的最终储集性能。内幕储集体主要受控于构造改造程度、岩石矿物组成、潜山岩石结构等三大因素,济阳坳陷太古界潜山岩石矿物组成差异较小,构造改造程度为控制内幕储集体发育程度的最关键性因素,潜山岩石结构为重要的调节性因素。  相似文献   

16.
赵博  段志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4,24(11):4722-4729
为了研究粗糙表面形貌特征对轮轨摩擦副滑动过程中产生的热、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分布规律及其相互影响,基于G-W模型,将轮轨摩擦副简化为一不同形貌的微凸体粗糙表面与一理想平面,并结合有限元法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微凸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摩擦生热有影响,随着球冠状微凸体堆叠度的增大,热区分布面积增加,热源减小;微凸体的数量和排布规律对摩擦生热有影响,微凸体X向排布时,摩擦温升随微凸体数量的增加而减小,微凸体Z向排布时,摩擦温升随微凸体数量增加而增大,热区分布向滑动方向后方集中;不同形貌微凸体对对摩擦温升结果也会产生影响,球冠状微凸体粗糙表面摩擦温升总体高于长方体状微凸体摩擦温升。从微观层面探究粗糙表面形貌特征对轮轨摩擦副热源、热区分布、温度场和应力场分布等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轮轨相互作用,保障列车安全运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构造地球化学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断裂构造地球化学为主,从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其分异耗散顺序;矿物脉体-次生包裹体-同变形期流体及其微观动力学分析;压力强度-温热梯度-溶液浓度及其耦联相关体系;构造应力场-流变物理场-地球化学场及其参量数字模拟等4方面研究展望.上述4个方面既自成系统又相互关联,在时空演化上,可以结合地球动力学、构造年代学等统一解释.  相似文献   

18.
在系统搜集肥城矿区勘探、生产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肥城煤田的地质构造形态特征和分布规律,褶皱和断层的关系.结合肥城各矿的突水实例,分析了各种地质构造与底板突水的关系,发现构造条件影响甚至控制了矿区的开采地质条件,构造预测对矿井安全高效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柴达木盆地构造单元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地构造单元的划分对明确盆地内部基本构造特征,深化对盆地的地质认识、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盆地沉积中心的迁移规律、油气分布特点、基底岩性、起伏特征、重磁电资料以及构造变形特征等构造单元划分依据的分析,表明柴达木盆地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甘森—小柴旦一线在沉积构造特征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东西分区性。西区构造变形强烈,可划分为祁南逆冲带、一里坪拗陷和昆北逆冲带3 个构造单元;东区构造变形相对较弱,可划分为德令哈拗陷、欧龙布鲁克隆起和三湖拗陷3 个构造单元。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研究区三叠纪延长组地层的岩性组分、沉积构造、地化特征、电测曲线变化规律和重矿物分布规律的详细研究,并结合地层在横剖面及平面上的变化特征确定了区内长33 油层组属于不同物源形成的三角洲沉积体,并指出三角洲平原亚相的分流河道、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砂体是最有利的含油砂体.文中还深入探讨了三角洲沉积体系中不同沉积微相及同一沉积微相中砂体内的不同内部结构对油气储集条件和富集规律的控制作用,进而为勘探部署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