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鱼类脑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GtHs)与分布在性腺中的促性腺激素受体(GtHRs)所形成的信号通路,在性腺发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解GtH/GtHR信号通路在雌性先熟雌雄同体鱼类性腺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本文克隆了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GtHsβ亚基(FSHβ和LHβ)及其受体GtHRs(Fshr和Lhcgr)基因的序列,并分析了它们在性腺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FSHβ和LHβ具有糖蛋白激素家族成员保守的结构特征;Fshr和Lhcgr具有糖蛋白激素受体亚家族保守的结构特征;FSHβ和LHβ基因仅在脑垂体表达,而Fshr和Lhcgr基因仅在性腺表达;在性逆转早期(ET)阶段FSHβ表达量处于低水平,但在性逆转后期(LT)阶段和雄性阶段表达量升高;LHβ的表达模式与FSHβ相似,但从ET阶段到LT阶段,与FSHβ相比其表达量的升高幅度较低;性腺中Fshr和Lhcgr在雌性和ET阶段表达量都很低,LT阶段明显上升,雄性阶段达到最高水平,但Fshr表达量远远高于Lhcgr.研究结果提示,GtH/GtHR通路参与了赤点石斑鱼的性腺发育过程,其中FSH信号通路在这过程中可能发挥更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鲤鱼GtH β-亚基(cGtH β)的标准品和抗血清建立了斑鳠异源的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 GtH)放射免疫测定技术,并对斑鳠性腺指数(Gonadosomatic index, GSI)和GtH分泌的季节变化,以及埋植甲基睾酮(17α-methyl-testosterone,MT )对斑鳠GtH分泌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斑鳠雌雄鱼GSI值分别在5月份和6月份达到最高,与其他月份相比有显著性提高(P<0.05);斑鳠雌鱼血清GtH水平在6月份达到最高,与10月和12月相比有显著性提高(P<0.05),斑鳠雄鱼血清GtH水平在6月份达到最高,4月、10月和12月相比有显著性提高(P<0.05);雌雄鱼血清GtH水平表现出基本相同的变化趋势,并且血清GtH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埋植MT对斑鳠雌雄鱼血清GtH水平有一定影响,在性腺发育初期能提高雌雄鱼血清GtH水平,而在性腺成熟和排卵期能降低雌雄鱼血清GtH水平。上述结果表明在斑鳠的人工繁殖中可以采用埋植MT的方法对斑鳠进行催熟和催产。  相似文献   

3.
中山大学生物系鱼类学研究室林浩然教授和加拿大学者合作研究,发现鱼类促性腺激素(GtH)的合成和分泌活动受到下丘脑神经分泌的双重调节,使用多巴胺的拮抗物、排除剂或合成抑制剂都能抑制多巴胺的作用而显著增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促性腺激素分泌和诱导排卵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投喂不同剂量LHRH-A粗品对雌性金鲫GtH分泌和卵巢发育的作用。以LHRH-A粗品0.01 mg/g饲料和0.1 mg/g饲料的剂量投喂6周后,与对照组相比,金鲫血清的GtH水平显著升高;部分卵母细胞已发育至Ⅳ 时相,GSI明显增长。这些结果表明将LHRH-A粗制品拌入饲料长期投喂金鲫后,能使血清GtH水平明显提高,进而促进性腺的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5.
廖经球  李鹏飞  王剑  黄静  何琼玉  莫昌平  庞海 《广西科学》2024,31(1):175-181,187
倒刺鲃属(Spinibarbus)鱼类是我国地方特色鱼类,其人工繁殖必须借助催产激素。近年来,倒刺鲃属鱼类鱼苗需求激增,供不应求。本文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激素对鱼类性腺发育成熟的调节、倒刺鲃属鱼类的繁殖习性、鱼用催产激素种类、倒刺鲃属鱼类催产激素和使用剂量、催产激素的使用方式和配制等方面综述了鱼用催产激素在倒刺鲃属鱼类人工繁殖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倒刺鲃属鱼类规模化生产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6.
鉴定证书编号苏科鉴字[2000]第909号组织鉴定单位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权属单位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地址南京市水西门外茶亭东街79号(210017)免疫研究鉴定日期 2000.12.20该成果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了抑制鱼类性成熟的免疫学机制及其促进鱼类生长的作用,通过向银鲫和泥鳅幼鱼体腔注射成熟性腺物质的方法,成功地抑制了幼鱼的性腺发育,明显提高了鱼体生长速度.首次发现:试验组性腺、肾中锌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生长速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这对深入研究免疫学方法抑制鱼类性腺发育的机理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此外还研究了4种化学因子对泥鳅成活率的影响,水葫芦对清除的减轻水体污染的定量作用,证明其改良水体治理污染的明显效果.用免疫学方法人工干扰鱼类性腺发育,即进行所谓的“鱼类阉割”,促进鱼类生长并探索其作用机理,在我国尚属首例,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研究的空白,居国内同类研究的前列.该成果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推广应用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7.
抗苗勒氏管激素(AMH)在性腺器官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性腺功能的重要标记物之一.但AMH用于男性性腺功能以及发育评估等方面的相关应用鲜有报道,因此,就AMH在男性体内的变化过程以及在性腺评估、发育异常等方面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采用遗传工程方法,重组表达史氏鲟两种促性腺激素β亚基蛋白。选用原核表达载体pET-22b(+),分别插入史氏鲟GtHⅠ&;Ⅱβ亚基成熟肽cDNA序列,构建成C端含有6个组氨酸(6-His)融合蛋白标签的表达质粒;分别转化大肠杆菌表达菌株BL21(DE3)并诱导表达2个基因。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重组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GtHⅠβ亚基大约14 000,GtHⅡβ亚基15 000左右。分别用抗6个组氨酸融合标签的单克隆抗体及兔抗鲟鱼GTH多克隆抗体对2个表达蛋白进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重组蛋白表达正确且有较高的免疫活性。GTHⅠβ重组蛋白在2 h就有明显的表达,6 h后随着时间增加表达量不再增加;25 ℃诱导重组蛋白产量比37 ℃诱导产量低。获得的重组蛋白质将可用于建立鲟鱼GtH的放射免疫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2010-2011年分布在湖南、广东交界处南岭地区的无斑肥螈(Pachytriton labiatus)雌性个体生殖腺进行测量,观察了其生殖腺的大小、重量、以及发育程度的变化,并对不同发育时期的卵进行了切片观察.结果表明:5-8月份为生殖腺的快速生长期,产卵在8-9月进行.雌性体长113 mm以上时性腺开始膨大,150 mm以上时性腺成熟,卵可以分成3种类型,每次成熟卵粒38~60粒.参照不同发育阶段硬骨鱼卵母细胞的划分办法,该种动物卵母细胞发育的过程可以分为6个时相.  相似文献   

10.
自1975年以来,将人工合成的下丘脑促黄体释放激素(LRH)及其类似物,应用于家鱼人工繁殖,取得初步效果。但它在鲮鱼催产中常表现不稳定,试用剂量也很不一致,可以从1微克到1,000微克/尾。分析其催产效果不稳定的原因可能有:(1)个体性腺发育不一,催产时性腺成熟度不相适应;(2)不同性腺发育阶段,垂体对LRH的敏感性不同,因此,对外源性激素,垂体分泌LH的反应性不同;(3)LRH催产剂量不适,过小达不到催产效果,过大反而有抑制排卵的作用;(4)鱼类机体内抗激素的产生以及和其他抗元引起的抗体交叉反应的影响等等。总的来说,亲鱼性腺发育情况是个关键。掌握亲鱼成熟度的变化规律,适时催产,减少盲目性,提高催产率,是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因此,了解卵母细胞发育与相应有关的生理指标变化,很有必要。关于鲮鱼生物学的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研究所曾对其食性、年龄与生长,繁殖等进行调查研究,李广有和陈奋昌1985年曾进行过鲮鱼在池养环境下的性腺周年变化的研究等。但是,关于鲮鱼性腺发育过程中的物质代谢,以及应用物质代谢的一些生理指标来推断性腺成熟度,尚未见有报导。在真骨鱼类性腺发育的过程中,随着生殖细胞的成熟,需要大量营养物质的积累,以利生殖细胞的发育及卵黄的积累。关于卵黄的形成问题,曾提出过三种可能途径,其中血液循环在物质转运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电泳技术的发展,科学工作者开始利用血液中有关成分的变化作为生理指标,研究鱼类营养运输线,寻找建造卵黄物质的材料库。于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园盘电泳技术,具有快速、微量、分辨率高的优点,对进一步研究血浆蛋白成分变化与性腺发育的关系,创造了有利的技术条件。为了探讨鲮鱼人工催产效果不稳定的原因,性腺成熟度与催产效果的关系,以及性腺成熟度的客观指标,我们采用这一技术,探讨了性腺发育过程中血清蛋白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阿扑吗啡对LHRH—A促进鲤鱼GtH和GH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腹腔注射DA激动剂APO和LHRH-A,研究APO对LHRH-A促进鲤鱼GtH和GH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①LHRH-A单独注射能极显著刺激GtH分泌,且具有明显的剂量依存关系;APO单独注射显著抑制基础GtH分泌,没有明显的剂量依存关系;两者结合注射,APO能显著抑制LHRH-A促进GtH的分泌;②LHRH-A单独注射,能显著刺激GH分泌,且具有明显的剂量依存关系;APO单独注射,也能显著刺激GH的分泌;两者结合注射,APO不能有效增强LHRH-A刺激的GH分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过度捕捞、海区污染严重、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使得海洋鱼类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鱼类资源正面临枯竭的危险。积极发展海洋鱼类的增殖和养殖,是海洋鱼类资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措施和有效途径。海洋生物基因组研究是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础和新的生长点,其中,积极开展重要海水养殖鱼类遗传多样性与种质基因组研究,必将对提高海洋鱼类增殖与养殖的理论水平和创建高新技术起重要促进作用。文章对重要海水养殖鱼类遗传多样性和种质资源基因组的检测、遗传性状的调控、分子系统进化研究等方面的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进展做了综合分析,并指出我国今后开展这些方面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鱼类生长激素对鱼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作用.就生长激素在鱼类应用中的分离及活性鉴定方法、鱼类生长激素基因转移的研究、分泌季节性和药物影响进行简要概括.  相似文献   

14.
内分泌扰乱化学物质对斑马鱼生长发育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内分泌扰乱化学物质研究的逐渐深入,人们越来越关心其对脊椎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斑马鱼具有胚胎透明、性成熟周期短、繁殖力强等优点,是研究脊椎动物发育生物学的重要模式物种之一,被广泛地应用于内分泌扰乱化学物质的研究。本文综述了内分泌扰乱化学物质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生长、性别分化、繁殖的影响及其机制,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随着手机与互联网技术的日趋成熟,人们越来越多地将目光从个人电脑转移到了移动智能设备,同时,随着计算机识别技术的成熟,国内外的手写输入技术的研究已经全面展开,基于PC、手机、PDA等设备的手写输入软件已经从发展逐渐走向成熟。然而,目前新疆市场上尚没有商品化的手写维吾尔文新界面软件产品问世,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本文阐述了基于An-droid平台的维吾尔文笔式输入系统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针对Android平台的特征,阐述了目前基于Android的维吾尔文笔式输入系统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6.
鲇脑垂体发生形态学的光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光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时鲇脑垂体发生形态学进行观察:鲇脑垂体由两个不同部位的胚胎细胞形成,原始口腔背壁外呸层分离出来的细胞构成腺垂体的前外侧部(RPD)和中外侧部(PPD),从间脑腹面漏斗体分离出来的细胞卡构成腺垂体中间部(PI)及神经垂体.3d龄仔鱼脑垂体的形态业已建成,属前后型.5d龄仔鱼脑垂体可区分出神经垂体及腺垂体,腺垂体可区分出RPD、PPD、和PI3个区域,并开始出现毛细血管.此时,PPD内的生长激素(GH)细胞已经分化.11d龄稚鱼脑垂体中除PPD内GH细胞已分化外,未见其它促激素分泌细胞分化.15d龄稚鱼脑垂体PPD内的促肾上腺皮质素(ACTH)细胞及催乳激素(PRL)细胞已分化.20d龄稚鱼脑垂体内各种激素分泌细胞完全分化.11d龄以前仔鱼脑垂体属前后型,15d龄和20d龄的稚鱼脑垂体内RPD、PPD和P13部分呈直状排列.性成熟鲇脑垂体结构旱背腹型.  相似文献   

17.
制度环境是影响公司债务期限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制度环境影响债务期限结构选择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回顾国内外学者如何从制度环境的角度研究公司债务期限结构,在此基础上,总结先前研究分析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促进制度环境与债务期限结构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18.
Royalactin induces queen differentiation in honeybees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Kamakura M 《Nature》2011,473(7348):478-483
The honeybee (Apis mellifera) forms two female castes: the queen and the worker. This dimorphism depends not on genetic differences, but on ingestion of royal jelly, although the mechanism through which royal jelly regulates caste differentiation has long remained unknown. Here I show that a 57-kDa protein in royal jelly, previously designated as royalactin, induces the differentiation of honeybee larvae into queens. Royalactin increased body size and ovary development and shortened developmental time in honeybees. Surprisingly, it also showed similar effects in the fruitfly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Mechanistic studies revealed that royalactin activated p70 S6 kinase, which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increase of body size, increased the activity of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which was involved in the decreased developmental time, and increased the titre of juvenile hormone, an essential hormone for ovary development. Knockdown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expression in the fat body of honeybees and fruitflies resulted in a defect of all phenotypes induced by royalactin, showing that Egfr mediates these actions.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a specific factor in royal jelly, royalactin, drives queen development through an Egfr-mediated signalling pathwa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