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彝族传统美术中有着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文中通过文字和图形介绍了独特的凉山彝族传统美术.  相似文献   

2.
在彝族传统美术中有着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中通过字和图形介绍了独特的凉山彝族传统美术。  相似文献   

3.
凉山彝族的漆器、服饰、雕刻及宗教艺术具有独特的传统化特征和浓郁的地方化色彩,它们具有美化生活美化自身的功能,反映着彝族人祖先崇拜万物有灵的宗教内容。  相似文献   

4.
婚俗是凉山彝族人生礼仪中颇具特色的礼仪,它不仅是彝族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集中体现了彝族语言、文学、宗教、法律等方面的内涵。对彝族婚俗进行旅游开发,不仅有助于宣传彝族民俗文化,而且有利于凉山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毕摩宗教与生态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凉山彝族毕摩宗教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它融入和影响凉山彝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形成一套宗教伦理道德秩序,反映着彝族人在人与人、人与鬼神、人与自然间存在一种意识生态和自然生态的制约关系。这种生态观念以不同的仪式化形式表现出来,它在人与神、人与自然的相互认识与作用中,产生有利于意识生态和自然生态的良性互动,对彝族人保持化理念,保护生态环境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彝族宗教形态从整体上来说处于原始宗教的较高级阶段,但不同支系的宗教信仰状况呈现出不同的特色。调查发现,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白娜古村啊喇么村的俚濮彝族在图腾崇拜、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这一特色概括起来就是:俚濮人在宗教信仰方面既保持了彝族的一些基本特点,又大量受到汉民族文化的影响。对这些原始宗教文化现象应该有所肯定、有所否定,正确引导,加强管理,以更好地改善彝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7.
凉山彝族民歌是在金沙江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中形成的,与彝族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金沙江文化中的文化因子有关,是彝族人豪迈硬朗性格的艺术化反映。凉山各地彝族民歌既有区域差异,也有相似的艺术形式与表演特征,其歌词内容丰富,与日常语言之间具有明显的共通性,且调式转换和调式结构也具有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在田野调查基础上,就凉山彝族诞生礼中求子礼、孕期禁忌、出生礼等仪式进行描述和解读,管窥凉山彝族诞生礼所承载的以自然崇拜为基础,神灵崇拜为核心的文化观及所反映的凉山彝族驱邪除秽,禳灾除害,祈福人丁兴旺,家族强盛的思想和愿望。  相似文献   

9.
著名古典的《勒俄特依》,主要思想内容源于古代彝民的鬼神观念、万物有灵论的原始宗教;源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直观认识等,故经大毕摩整理成册后,处处渗透,浓缩和淀积着凉山文化的基因,对彝族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著名古典史诗《勒俄特依》,主要思想内容源于古代彝民的鬼神观念,万物有灵论的原始宗教;源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直观认识等,故经大毕摩整理成册后,处处渗透,浓缩和淀积着凉山文化的基因,对彝族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家庭是社会组成的基本单位,历史长河中每个民族在都经历不同的家庭形态,作为凉山彝族也不例外.本文从凉山彝族古文献、民间传说和1956年前的调查资料中,分析出凉山彝族的家庭形态演变过程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一夫多妻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  相似文献   

12.
凉山彝族的丧葬习俗在经过先辈们不断演变后一直延续下来,逐渐形成了如今独特而丰富的丧葬文化。小凉山子差拉彝族是凉山彝族的重要分支,当地丧葬习俗复杂,文化内涵丰富,在传承了凉山彝族丧葬习俗文化的同时也根据自身特殊的人文、历史、地理,发展出了具有当地特色的丧葬习俗文化。  相似文献   

13.
凉山彝族过去有一套自己认定的度量衡标准,它虽不十分精确,但被广泛使用,至今还存在于凉山彝族生产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民族生物学的参与式农村评估法以及人类学的半结构式访谈法、关键人物访谈法对四川凉山瓦侯地区彝族传统宗教和生物多样性的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以彝族传统宗教毕摩、苏尼对动植物资源的使用情况以及彝族人的传统宗教文化对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为研究重点,阐明了彝族传统宗教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毕摩、苏尼在法器制作以及日常法事行为中对动植物资源的使用不会对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而彝族人传统的宗教文化对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起着重要的维系与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彝族毕摩化贯穿了凉山彝族几千年的发展史,它与凉山先民的信仰,意识和生活方式密不可分。作自己作为毕摩的后世传人,对毕摩的源流作了细致的描述。  相似文献   

16.
“梅葛”是楚雄彝族最具有代表性的原始性史诗,与民族同生共长,并与原始宗教祭祀、节日庆典、礼仪民俗融为一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特点,如充满浓厚、神秘的原始宗教观念,展示了楚雄彝族家庭婚姻和传统伦理道德的演变过程,同时还揭示了彝族社会生产力从低到高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进程,阐述了彝族从游牧到旱稻兼作或稻作的农耕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7.
通过阐述文化与经济及人们物质精神生活之间的关系,说明开发与保护彝族文化资源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凉山彝族文化的资源现状和开发这些资源所面临的困境,并对凉山彝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凉山是中国艾滋病流行的重灾区。艾滋病已经成为影响凉山稳定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迅速蔓延的势头还未得到有效遏制,对凉山的彝族大学生进行相关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彝族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的能力,培养出一批合格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以彝族学生为主的宣传队伍,在凉山建立起高等院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长效机制,积极推动四川省民族地区高等院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同时建立"彝族学生-彝族家庭-彝族村寨村民"艾滋病预防教育链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通过阐述文化与经济及人们物质精神生活之间的关系,说明开发与保护彝族文化资源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凉山彝族文化的资源现状和开发这些资源所面临的困境,并对凉山彝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印度教以独特的种姓制度为依托,将宗教等级观念泛化到社会生活中,将世俗的社会生活宗教化。从根本上说,种姓制度是一种根植于印度教洁净观念的价值体系。中国凉山彝族等级制度则以血亲认同为标准,以家支现念和家支组织为依托,将社会关系亲缘化,把等级观念渗入到社会生活中。严格的等级内婚是两种制度共有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