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含氮风吹氮合金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氮在阀门钢、部分不锈钢中是重要的合金元素,在这些含氮钢的冶炼过程中利用氮气作合金剂对钢液进行合金化,可明显降低冶炼成本,是含氮钢冶炼的一项新技术。在理论分析计算含氮钢吹氮气增氮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的基础上,试验研究了10kg感应炉内阀门钢、不锈钢、高锰钢粗钢液顶吹氮合金化的效果,结果表明:对阀门钢、不锈钢等,向钢液顶吹氮27-40min,可使钢液中氮含量增至其规格成分范围内,但要采取措施防止氮在钢液浇注、凝固等过程中逸出。  相似文献   

2.
以氧方酸二酯为原料,氨解其中一个酯基,得到氮氧方酸酯,再将其水解或硫氢解引入羟基或巯基,是制备氮氧方酸和氮硫方酸简便实用的方法。在浓硫酸催化下,硫脲或硫代乙酰胺与氮氧方酸正丁酯反应生成氮硫方酸。分离得到中间产物6(3-氨基-4-S-异硫脲基-3-环丁烯二酮)。  相似文献   

3.
氮的环境污染是严重的,多种形态的氮(氨氮、硝氮和亚硝氮)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如水体富营养化是氮环境污染物的一种表现.由于在不同氧化还原环境条件下它们可相互转化,单独去除其中某种状态的氮意义不十分重要.介绍了硝化-反硝化脱氮的化学计量、质量守恒和能量转化途径,以及氮的转化和几种脱氮技术——ANAMMOX、SHARON、OLAND等.这些技术的探索为含氮污水处理、地下水污染控制和水体的富营养化防治提供应用基础,也可对氮的区域污染控制、面源氮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4.
以丹江口水库为例, 考察水库底泥在不同温度、扰动和曝气等条件下, 总氮、硝氮、氨氮和亚硝氮的释放规律。设置模拟反应器, 探究高效好氧脱氮微生物强化消除水库底泥内源氮污染的效果, 并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 分析高效好氧脱氮微生物对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温度升高会减少氨氮的释放,增加硝氮和亚硝氮的积累; 水体扰动会加速底泥中氮素释放, 且上覆水中的氮素释放累积量与扰动速度成正比; 溶解氧对底泥氮素释放有显著影响, 曝气处理可以明显地降低底泥中总氮和硝氮的释放及其在水体中的累积。在反应器中底泥–上覆水界面投加高效好氧脱氮微生物Pseudomonas stutzeri (PCN-1)后, 反应器内各种形态的氮素都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在反应器运行的第65天, 底泥释放的总氮和硝氮的去除率分别高达75.87%和79.96%, 底泥内源氮污染得到有效的控制。对比投加菌株前后的微生物群落结构, 发现底泥中Proteobacteria, Bacteroidetes和Spirochaetes的相对丰度明显增加, PCN-1强化脱氮处理能够改变底泥的微生物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5.
扩大和充实了方酸的定义,描述了方酸应有的共同特征,对氮方酸、氮氧方酸和氮硫方酸的结构作了表征。对方酸这类以芳香性方形四碳环为重要特征的、反应性能丰富的基本物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一种新型部分氮功能化氧氮杂大环的合成,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
仇惠琼 《广东科技》2007,(11X):124-125
笔者主要针对氮污染的特征和来源以及水环境中氮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谈了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浅谈对碱解氮的认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9.
盐碱荒地膜下滴灌种植甜菜,冠/根比平衡点较常规灌提前15天以上。收获时,随施氮量的增加块根干物质呈递增趋势。叶丛氮代谢有2个高峰:苗期(6月4日,主要)和块根糖分增长末期(8月24日);块根氮代谢的变化与叶丛相似。植株对氮吸收量与施氮量呈正相关(R=0.9968);高氮处理的甜菜生育后期地上部氮分配率仍较高,不利于块根增长和糖分积累,甜叶片硝酸还原活性总体上随生育进程而提高,至7月28日左右达最大值,而后减弱,说明甜菜氮的吸收与同化以生育中前期为主,氮肥的分次施入应在块根增长初期完成。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氮、硫及氮硫交互条件下土壤酶活性的变化,以春油菜种植土壤为供试土样,采用二因素、四水平完全随机设计方案,分析不同施氮量和不同施硫量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N3、S5处理,其脲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P0.05),以N5S3处理脲酶活性最高;N1,S3处理,土壤蔗糖酶活性较对照显著降低(P0.05),但交互条件下N5S5处理蔗糖酶活性最高;当施氮量为N1,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施硫量为S3时,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P0.05),交互作用以N3S3处理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因此,单因素处理下,当施硫量为13.3~26.6 mg/kg时对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有明显促进作用,但抑制土壤蔗糖酶活性;氮硫交互条件下,高氮(N5)和中硫(S3)交互有利于土壤酶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氮肥的不合理施用导致土壤活性氮气体(Nr,包括N2O、HONO、NOx、NH3等)过度排放,严重威胁着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综述了土壤Nr排放的主要途径,探讨了土壤微生物过程、施肥、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含量、耕作方式及其他调控因素对土壤Nr排放的影响,总结了土壤Nr排放通量估算的研究现状.提出未来的研究还需结合多种手段,例...  相似文献   

12.
用铂坩埚测定了熔渣氮容量,在大气条件下,测得(质量分数/%)10CaO-33BaO-49Al2O3-8TiO2和54CaO-21Al2O3-6MgO-6SiO2-13CaF22种渣系的氮容量分别为10^-6和10^-5次方数量级,采用氧化镁坩埚测定了氮在钢与炉外精炼常用渣之间的分配系数。  相似文献   

13.
从膜生物反应器中分离出一株异养型高效脱氮细菌,该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命名为HNR.经16S rRNA测序,该菌株属于Acinetobactersp.菌属.以氯化铵为惟一氮源,探讨了不同碳源、pH值、温度及碳与氮质量分数之比w(C/N)对HNR菌株脱氮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碳源、pH值为8、温度为30℃、w(C/N)为10时,HNR具有最佳脱氮效果.在好氧条件下,当氨氮初始质量浓度为120 mg/L时,经过72 h的连续培养,其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达92.5%和89.1%.通过气相色谱能检测到N2,但检测不到N2O.HNR不具有明显的好氧反硝化性能,表明HNR的脱氮途径可能与已报道过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脱氮途径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奥氏体不锈钢氮离子注入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用俄歇能谱仪(AES),结合高精度表面轮廓仪测定奥氏体不锈钢氮离子注入层深度及氮浓度分布.用超显微硬度计(试验载荷为0.1g至2.0g)测量注入层的本征硬度,还用x射线低角度掠射技术(GIXRT)分析注入层的组织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氮离子注入层为过饱和氮的单相国溶体非晶态层,它强化了奥氏体不锈钢表层,提高耐磨性,降低摩擦系数.注入态的耐蚀性优于非注入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型海藻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碳氮利用对紫外辐射(UVR)的响应,揭示可利用氮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方法】设置2种硝氮浓度(低氮,50μmol·L-1;高氮,500μmol·L-1)和3种不同波长的光辐射处理(P,395~700nm;PA,320~700nm;PAB,295~700nm),龙须菜叶状体在上述不同条件下适应培养25d后,测定藻体的硝氮和无机碳利用情况。【结果】PA和PAB条件下培养的龙须菜,对硝氮的最大吸收速率显著升高,尤其在高氮条件下升高更加明显。P条件下,高氮适应培养的藻体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scate,NR)活性显著降低;但在PA和PAB下没有发现这种氮营养史的影响。UVR显著降低了龙须菜的最大光合固碳速率(Pmax)和对外源无机碳的半饱和常数(KDIC),提高了总碳酸酐酶(carbonic anhydrase,CA)的活性。高氮适应下藻体的最大光合固碳速率和总CA活性显著升高,同时半饱和常数显著降低。【结论】UVR的存在能够促进龙须菜对外源硝氮的吸收利用,抑制海藻光合固碳能力,但可利用氮的加富可以缓解UVR对龙须菜光合作用的抑制。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不同的实验条件和模拟实验样品,对氮的几种存在形态与总氮的平衡关系进行了分析,找出了黄河水质监测中氮不平衡的原因,并提出了适用于黄河水体"三氮"的分析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17.
人工湿地脱氮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新义  蔡世军 《科技信息》2009,(5):50-50,30
介绍了人工湿地的定义和类型,探讨了人工湿地的脱氮机理,不同类型的人工湿地的脱氮效率,提出了提高人工温地脱氮效率的对策,并对人工湿地脱氮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SPAC系统中氮平衡及其模拟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境中氮污染对人类生活和生产影响很大。该文研究了氮肥在SPAC系统的分布情况及氮素平衡问题,建立了氮肥在SPAC系统的综合数学模型。该模型为排水条件下减少氮肥流失措施提供一定的依据,可有效提高氮肥利用率并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减少其对水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9.
考查碳源(醋酸钠、柠檬酸钠、葡萄糖、甘油、糖蜜、甲醇和蔗糖)、pH值和温度这3个条件对脱氮菌株HN18脱氮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以糖蜜作为碳源不但使菌株HN18对氨氮、硝酸盐氮的去除率高,亚硝酸盐氮的积累量少,而且价格低、原材料来源广泛,能得到较高的经济效益;菌株HN18生长和脱氮的最适pH值为7.5,最适温度为30℃.  相似文献   

20.
氮的溶解度及预处理过程脱氮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1573~1673K条件下对铁水预处理过程进行了脱氮研究.结果表明,铁液中氧、硫和碳含量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氮在铁水中的溶解度,并用线形回归方法得到了氮溶解度与碳含量的关系式.预处理过程中初始碳含量对脱氮影响较为明显,在供氧强度相同的条件下,脱氮量随着铁水中碳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时研究发现过程脱碳的同时能有效地脱氮,且脱碳量越大脱氮率越高.终点最低氮含量可达13×10-6,脱氮率超过50%,可满足超低氮钢对铁水中氮含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