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1年狮子座流星雨期间钠荧光激光雷达的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进波  易帆 《科学通报》2003,48(22):2380-2383
报道国内大型激光雷达对流星尾迹的观测, 用共振钠荧光雷达观测到2001年11月武汉上空狮子座流星雨的4个长寿命尾迹. 数据显示, 观测到的狮子座流星雨尾迹的参数与普通的偶发流星有较大的差异, 而与已报道的1998年和1999年的狮子座流星雨的结果类似. 流星尾迹的平均消融高度为97.95km, 与狮子座流星雨的进入速度(约72 km/s)吻合, 平均峰值密度为3380±2630 cm−3, 柱含量为(2.33±1.49)×108 cm−2, 都高于普通偶发流星尾迹的相应参数, RMS宽度为360 m, 寿命81 min, 为长寿命尾迹. 狮子座流星雨爆发前后共5个晚上的观测数据显示, 狮子座流星雨的爆发对背景钠层的柱含量并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流星其实是一种普通的天文现象.有人统计过,一昼夜间落到地面的流星可多到2400万颗,总质量能达到100多吨.此外,还有一种天文现象叫流星雨.当天空中出现流星雨时,犹如节日焰火般满天飘洒,甚至"滴答"一秒钟就能见到200多颗流星.  相似文献   

3.
爱不释手 当我写这篇文章时,桌面上恰好放着一张狮子座流星雨的照片,它是我国天文爱好者北京巡天会何景阳于1998年11月17日凌晨4时50分至5时10分拍摄的。那一条条流星的健美身影真是异彩纷呈,仿佛在诉说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在照片的左边有一条流星,它上面是细细、淡淡的“尾巴”,下面是短、较粗且明显增亮的“身躯”。这原是一颗较小的流星。当它以每秒  相似文献   

4.
希望重现 1533年(明朝世宗嘉靖十二年)10月8日(农历),夜四鼓,万星纵横流下,至天曙方已。这是400多年前在我国夜空出现的狮子座流星雨爆发盛况,可惜从此雄狮西去,狮吼的精彩演出西移俄国和美国。1998年11月18日凌晨,由于她早到了15个小时,只有少数的爱好者提早一天捕捉了她的前锋。 1998年狮子座流星雨之后,流星天文学家潜心研究如何改进流星  相似文献   

5.
相约九八 今年11月18日北京时间凌晨3时前后,苍茫天宇将上演一幕流光溢彩的狮子座流星雨爆发,届时将有上千颗流星划过夜空,持续数小时。我国正处在很有利的观测位置,而欧美正当白天,流星雨的辐射点在地平线之下,根本看不到,只好望天兴叹。为此,不少国外的流星专家都相约九八,他们将带上仪器,不远万里,奔赴中国,与我国的天文学家一起合作观测这33年一遇的强流星雨。  相似文献   

6.
追逐流星雨     
从1998年狮子座流星大爆发起,"陪你去看流星雨"一时成了高频度的流行时尚,城市中的少男少女们相竟体验,在流光溢彩的夜空下,享受烂漫时光,憧憬美好未来.与这不同的是,天文爱好者们得到壮美的流星雨带来的快乐,有时是在经过了艰难甚至近乎残酷的历程之后,他们得到的不仅是心灵的愉悦,还有难忘的历程和珍贵的图像、数字资料,以及日后岁月中的慢慢体味.  相似文献   

7.
对于天文观测爱好者和参加全国中小学生狮子座流星雨观测通讯赛的同学,观测活动需按规范进行。另外,还可先阅读前面“33年仰天一啸的‘雄狮’”一文,以了解流星雨的背景知识。  相似文献   

8.
上帝的眼泪     
早在1年以前,“坦普尔-图尔特”彗星从大阳附近的轨道疾驰掠过,由于它距日过近,因而焚烧产生出的众多残粒径直冲向地球,并在大气层中壮观燃烧,于去年11月中旬在我国北部上空形成颇为壮观的流星雨。 由于这些太空陨石来自狮子座方向,所以被人们称之为狮子座流星雨。宇宙奇观,苍穹撒泪,许多年轻的朋友在感喟大自然美景的同时,都喜欢在心底许上一个诚挚的愿望。可是否也有人会像《上帝的眼泪》的作者一样,在思考一些更深层的东西? 不错,流星雨为我们的生活平添一道风景,可我们在观赏它的时候却不得不远遁郊区,除了城市夜晚那不可避免的光污染之外,难道就没有别的原因了吗?  相似文献   

9.
1998年德令哈的狮子座流星雨目视观测及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中国-荷兰狮子座流星雨联合观测队1998 年11 月13 日至18 日在紫金山天文台德令哈观测站观测所得的数据, 及同期中国其他地方的观测数据, 分析了1998 年狮子座流星雨的分布特征提出此次地球所遭遇的流星群带呈3 层结构.  相似文献   

10.
1998年德令哈的狮子座流星雨目视观测及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荷兰狮子座流星雨联合观测队 1998年 11月 13日至 18日在紫金山天文台德令哈观测站观测所得的数据,及同期中国其他地方的观测数据,分析了1998年狮子座流星雨的分布特征,提出此次地球所遭遇的流星群带呈3层结构.  相似文献   

11.
教你两招     
1998年11月18日,当人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观看狮子座流星雨时,一个年轻的生命也像流星一样消失在夜空下,一双罪恶的手扼杀了她——马旻,一位14岁的少女。虽然,犯罪分子最终落入恢恢法网,但马旻再也不会回到同学们中间。 犯罪、灾难是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不可避免的,因此,无论何时、何地,必要的防范意识一定不能少。然而,仅有防范的意识,而无基本的防范本领,在突遇险情时也难脱魔掌。所以,平时积累一些脱险技巧,学习一些防身之术,才会使我们在遭遇灾难、面对犯罪时,不至于惊慌失措、应付乏术。在此,我们先教给大家几招对付坏人的“杀手鐧”,以后,我们还将教给大家其他的一些躲灾避险的知识。  相似文献   

12.
在宇宙中,有一种由固体块和尘粒组成的流星体,可以几年甚至几十年在宇宙空间中围绕太阳旅行,但一旦当它经过地球附近时,被地球吸引改变轨道,有的闯入地球大气圈内,在地球大气的超高层,高度为80~110公里的领域内,同地球大气摩擦、燃烧,结束生命。摩擦、燃烧产生的光迹称为“流星”。流星的光集中在流星体的周围,比较亮,但在流星经过的路径上,在其后面,还有比流星的光暗弱得多的光,称之为“流星余迹”。流星是流星体物质在大气中燃烧的现象;流星余迹没有什么物质燃烧,为何会  相似文献   

13.
日全食是一种异常瑰丽而又罕见的天文现象,它的出现给科学工作者提供了极为良好的科研机会.今年2月16日,我们有幸在秀丽的孔雀之乡瑞丽,和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位科学工作者、青少年、天文爱好者及当地各族群众一起,观看日全食的壮观奇景,并摄下一批珍贵的科学照片. 当天下午,初亏时刻(17时27分12秒)一到,只见圆圆的日面突然出现了缺口,而后缺口由小变大.到了18时31分41秒,眩目的日面完全消失不见了,  相似文献   

14.
2005年伊始.天文学家在位于夏威夷莫纳亚克火山山顶的双子座天文观测台观测到了宇宙中壮观的“恒星焰火”。  相似文献   

15.
王发印 《科学通报》2022,(21):2450-2451
<正>快速射电暴(fast radio burst, FRB)是一种来自宇宙深处的射电爆发现象,持续时间仅为几毫秒,释放的能量超过1039erg. 2007年, Lorimer等人[1]在分析澳大利亚Parkes望远镜巡天数据时首次发现了这种天文现象.该现象成为当前天体物理研究的前沿课题.观测发现一部分快速射电暴可以重复爆发,称为重复快速射电暴[2].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几百个快速射电暴,但它们的物理起源还是未解之谜[3].  相似文献   

16.
玛莎·皮尔斯指着她面前大地图上的一个风暴点,警告说:“这个地区要引起注意。”看上去她好象是电视台的女气象报告员,其实她是美国国家海洋气象局(NOAA)的太阳预测员。她所指的地方既不是高压区又不是冷锋,而是太阳上的风暴中心。在1980年差不多每天都有许多天文工作者挤在NASA戈达德航天中心狭窄的会议室里进行太阳活动情况的每日预报。为了知道太阳上沸腾的物质下一次在何处爆发,科学家们命令由宇宙飞行器Solar Max运载的一套仪器瞄准这个方向记录太阳上的爆发。这架飞行器的主要目的是观察太阳上的强烈事件——耀斑,日珥爆发和日冕的瞬变现象——一年多来太阳一直处在这样的活动状态中,因为1980年是太阳黑子活动十一年循环周期的高峰时期。  相似文献   

17.
百问百答     
正凝望浩瀚的夜空,但见繁星点点,宛如街市,偶尔一颗流星划破夜空,让人惊呼赞叹。从古至今,人们对宇宙星空的探索脚步从未停止。从嫦娥奔月的传说到火星登陆探测计划,人类一步步实现了飞天梦想。星空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吸引力?流星雨真的有规律吗?前往太空的交通工具有哪些?2017年  相似文献   

18.
来自太空的天体人们似乎并不陌生,诸如划过天空的流星、落到地面的陨石已成为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可天文科学家是怎样在为人类的生存而战斗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9.
正打开卫星地图,贵州平塘的地貌好似布满褶皱的大象皮肤。"天眼"的落户,是平塘人的骄傲。早在1995年平塘县接待射电天文国际学术会议考察活动期间,县城街头就曾拉起欢迎各国专家的横幅。在当地还流传这样一个段子,平塘为"平躺"观星,意思是平塘得天独厚的地貌帮助"天眼"安逸地"躺"着观星。在观景台俯瞰"天眼"的壮观、在天文体验馆体验FAST的模拟观测、在球幕飞行影院享受飞跃非洲的刺激、在天幕商业街眺望星空……如今在平塘县航龙天文小镇,处处透着天文气息。  相似文献   

20.
1986年2月4日~7日,太阳发生了一次强烈的爆发,随后,在2月8日~9日,地球上便出现了强烈的磁暴。科学家们认为这是近40年来出现的最强烈的一次磁暴,它引起了地球物理学家、地磁学家以及航天专家们的极大注意。美国国家海洋研究和大气控制中心(NOAA)根据地面天文网络系统和宇宙飞行装置所提供的测量资料,预报了这次磁暴的过程,并及时地发出了地球物理“警报”,同时还增加了各种类型的物理观察。欧洲宇航中心飞向哈雷彗星的宇宙装置《ДЖОТТО》号2月8日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