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家驹 《世界科学》2002,(10):37-41
2002年5月23日,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在皇家学会作了一次主旨演说——阐述科学对于英国未来持续繁荣的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2.
国际权威杂志《科学》去年底推出专刊——《年度突破》,公布了该杂志评选出的2008年度十大科学突破。在上榜的10项重大科学突破中,生命科学领域占据了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3.
在经典的诺贝尔奖涵盖范围以夕卜,现已涌现出许多科学奖来弥补其空白。名目繁多,令人目不暇接——  相似文献   

4.
据2007年12月19日出版的《自然》杂志报道,该杂志回顾了2007年度的科学新闻,其中包括:诺贝尔和平奖授予IPCC、首批个人基因图谱破解、亚洲掀起“探月热”等——[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基本不会按照一个简单的从A到B的途径,其过程势必将包括错误的起点、死胡同以及大转弯。当然,科学可以接受这些曲折——“我们有误解”,修改并放弃曾经珍视的观念、发现与新现象更加匹配的新概念和新理论——是我们理解周围环境无可比拟的动力。  相似文献   

6.
青云 《科学之友》2005,(2):18-19
全球最权威的科学期刊之一——美国《科学》杂志推出了“2004 年最重要的十大科学突破”的报道。其中,“火星上曾经存在水”这一发现排名第一,而印度尼西亚“小矮人”等其他九项发现紧随其后。  相似文献   

7.
沈葹 《世界科学》2005,(11):13-17
本系列章已论述过的课题,其要点大多涉及现代(理论)物理中的美学蕴含。其实,它的渊源主要在于以牛顿力学为核心的近代经典物理;甚至可将其追溯到古代以至中世纪的自然哲学和科学化。一般认为,牛顿是近代经典物理的代表,爱因斯坦是现代物理——包括现代经典物理和量子物理——的代表。  相似文献   

8.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詹姆斯·弗兰克(James Fran Ck,下图)曾帮他的祖国——德国——开发毒气战防御面具。三十年后,他敦促美国——这个接纳他的国家——在核武器的演示上应慎重.避免用这种武器去对付有生命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尽管第4届“国际极地年”(International Polar Year)已落下帷幕,然而对于南北两极的研究,科学界仍然享有科学优先权——  相似文献   

10.
迷人的基因     
光着眼于科学知识普及的科普读物己没有太大的生存空间了。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花笔墨去阐明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应是明智之举。《迷人的基因——遗传学往事的文化启迪》(以下简称《谜人的基因》)试图表达的也正是科学精抻与人文精神的大贯通,力图通过遗传学往事的追忆,让读者得到科学文化的启迪。  相似文献   

11.
必须加大力度采取措施,让年轻人知道无论今后是否从事科学工作都能从从事的职业中得到回报——  相似文献   

12.
李醒民 《科学》2006,58(4):30-32
用宇宙时间尺度来衡量,科学仅仅存在了几分钟。但是,在这短暂的时间里,科学却创造了惊人的辉煌.变革了人类社会的一切,并正在铸造世界的未来。以至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往往以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为标志.甚至以其来命名——诸如原子能时代、信息时代等等。  相似文献   

13.
今年,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的年会主题——“处于领先地位的科学”——给科学企业的发展方向及未来形象勾画了蓝图,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问题:我们是否能真正把握住我们所面临的机会呢?在过去的十年里,那些令人目不暇接的变化成就了今天的辉煌,那么,这些成就对于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又预示着什么?比如,所谓“大科学”在物理学开始大张旗鼓  相似文献   

14.
成为 《世界科学》1996,(12):31-32
人的行为都注定了吗?成为“一个人的行为、命运都早已被注定了吗?”一般人对此问题会回答:“不是。”这是因为生活中的经验告诉人们——人的行为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意志支配,而不是什么“事先注定的”。但实际上,问题并非如此简单。英国雷丁大学哲学系著名教授弗卢曾经...  相似文献   

15.
被列为2011年十大科技进展榜首的是HPTN052的HIV研究项目——早期口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ARVs)预防HIV感染——在这项研究中,对包括一位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在内的免疫系统相对完好  相似文献   

16.
舒放 《自然杂志》2006,28(5):288-288
随便翻开一本教科书,上面都会清清楚楚地写着——太阳系由“九大行星”构成。然而,这一维持了70多年的传统说法如今却作出了修改——天文学家将冥王星排除在“九大行星”之外。今天,“九大行星”和“地心说”一样都已成为历史,然而从“九大行星”到“八大行星”,无疑又是人类认知自然的一次重大跨越。  相似文献   

17.
读者来信     
编辑同志: 经阅,发现贵刊《科学》2011年7月期中刘学札先生的文章“地球上最早进入新一天的地方——格林尼治天文台”一文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8.
今天中国科技表面上取得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但在笔者看来,热闹的表面掩盖了对作为这个口号真正基石的科学精神——求真求实,独立的理性思考,合理的怀疑精神和严格的实证态度——的认同和追求。中国引进西学百年,迄今在技术上还是有相当的成就,在科学上却没有太大的独创。即使在最应当具有科学精神的科研与教育领域中,所谓教者不教,学者不学的现象也随处可见。这不免令人担忧:倘若不对以往的思想进行认真清理,这场大规模的科学倡导活动难道不会最终又演变为一场急功近利之举?本文仅想就科学精神在中国的历史与现状谈点看法,其结论…  相似文献   

19.
2002年8月6日,中央电视台和国内各大网站都有这样一条消息: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冰川雪藻。这是由冰川学家张文敬在北纬78°13′的北极冰川上发现的。现在让我们跟随张文敬教授去——  相似文献   

20.
科学和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人看来,科学和艺术似乎各行其道、互不相关,其实,它们有着共同的基础——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