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尝试在“てしまぅ”的基本意义、用法的研究基础上,从语用学角度解释其在具体语境下的动态意思。并运用关联理论解析说话者所意欲表达的交际意图并推导其理解过程。“てしまぅ”所表示的交际意图有:表示因话者完成某种责任或任务,从而减轻对方的忧虑和负担;表歉意等。  相似文献   

2.
尝试在"てしまう"的基本意义、用法的研究基础上,从语用学角度解释其在具体语境下的动态意思,并运用关联理论解析说话者所意欲表达的交际意图并推导其理解过程."てしまう"所表示的交际意图有:表示因话者完成某种责任或任务,从而减轻对方的忧虑和负担;表歉意等.  相似文献   

3.
马春花 《科技资讯》2015,13(4):243-244
作为认知语用学中最为人所熟知的理论之一,关联理论的运用范围不仅仅限于语用学,其对翻译活动也有很强的解释和指导作用。该文首先探讨了关联理论的主要观点,主要包括:交际是明示——推理的过程;交际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更注重交际意图的实现;交际的成功取决于交际双方认知语境的互明和最佳关联性。然后,说明举例关联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指导性意义。从关联理论来看,翻译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最佳关联,传达出原作者的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4.
由于中西方在地域、宗教、习俗、文化意象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译者很难找到完全对等的表达.本文拟从"关联域"的视角探讨译者如何在原文文本和语境间寻找最佳关联,从而将原文本的信息意图或交际意图准确传达给译文读者.  相似文献   

5.
由于中西方在地域、宗教、习俗、文化意象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译者很难找到完全对等的表达。本文拟从“关联域”的视角探讨译者如何在原文文本和语境间寻找最佳关联,从而将原文本的信息意图或交际意图准确传达给译文读者。  相似文献   

6.
交际的成功依赖于话语双方正确领会对方的交际意图,并据此作出积极反应。通过探讨关联理论中的最佳关联对非公开性请求言语行为策略的解释力,分析听话人要正确理解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必须经过的认知推理以寻求最佳关联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与普及,广告已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者大多从文体学和修辞学的角度对广告语篇进行分析。本文从认知语用角度出发,把广告交际视为明示-推理交际的一种,并利用关联理论对广告的交际过程及其主要交际手段——隐喻进行分析,指出广告交际成功的两大关键因素:广告人利用明示刺激吸引并引导受众成功实现广告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受众通过推理成功获得隐喻广告词与广告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8.
柯贤兵 《咸宁学院学报》2006,26(5):143-146,151
关联理论认为人的交际模式应为明示-推理交际。如果交际双方之间存在着认知环境的差异势必会导致交际的失败。本文试图利用关联理论的三个关联观,即语境关联,个体关联和认知关联来解读海明威的短篇小说A Day's Wait会话中的“it”误解,认为小说中父子之间交流的失败和误解是他们关联性不同制造成的,对“it”误解的关联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如何通过两个主人公父与子之间会话中“it”误解的巧妙设计,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出作者在刻画他的“准则英雄”形象时对死亡和勇敢的深刻理解,从而显示作者匠心独具的艺术家本色,体现出不凡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9.
李琳琳 《科技信息》2013,(5):244-244,252
从关联理论意图观的视角,探讨汉英旅游翻译所应遵循的原则。关联理论把交际看作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成功的交际即为受众识别说话人的信息意图。而翻译恰恰符合这一过程。只不过翻译包括了两个明示-推理交际行为:原作者与译者的交际过程,译者与目标语读者的交际过程。在第一交际过程中,译者需充分解读原作者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但在第二交际过程中,还涉及到译者本身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成功的翻译必须忠实得再现原作者的信息意图,同时满足目标语读者的心理期待。  相似文献   

10.
李莹 《当代地方科技》2011,(14):147-148
在跨语言、跨文化的翻译交际活动中,由于交际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必然导致交际的困难和障碍,最终造成译文的关联缺失。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采取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重新匹配、语境假设充实以及语境含意呈现等策略,重建译文的关联,使翻译交际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在问答式言语交际中,答者有时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与准则,答以不承载问者所需信息的话语却能传达言外之意,从而巧妙地实现其特定的交际目的。运用“零信息”答话传达言外之意的主要方略有偷换概念、转移话题、界外作答、模糊应对、仿拟奉回、“遁词”闪避等。它能收到尊人自谦、留有余地、轻巧解围等功效。  相似文献   

12.
在英语言语交际中,“自嘲”是一种言语策略,是最高层次的一种幽默,有着非同寻常的效果.“自嘲”表面上是嘲弄自己,但实际上却另有所指.“自嘲”的动机多种多样,文中对此进行归纳并分析其动机是为了表示自谦、道歉、愧疚、自责、遮羞、遮丑等等.了解和掌握好“自嘲”策略的动机,可以使言语交际更加顺利地进行.  相似文献   

13.
英汉颜色词"yellow"和"黄色"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语言是构成文化系统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人们也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颜色词不可避免地成为跨文化交际的一个障碍.因此本文作者通过对比英汉语中具有相同物理属性和不同文化内涵的"yellow"和"黄色"以体现两种语言文化背景所折射出的文化内涵的异同.由于受到民族的语言习惯,地理位置,历史背景,传统习惯,民族心理,思维方式,以及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yellow"和"黄色"都反映了各自民族的文化特点.外语学习者应该深刻领会语言,了解其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以及两个民族在文化价值观念上的差异从而进一步地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4.
根据意义和用法的不同,安义方言的“搦”字句可以区分为搦1、搦2、搦3、搦4、搦5、搦6、搦7,它们分别表示“拿”“给予”“役使”“使用”“处置”“被动”“假设”,并构成各种句式。“搦”在安义方言里仍保留了动词的用法,但“搦”虚化的意味渐强。  相似文献   

15.
借鉴语用学原则,结合英语专业八级考试(TEM-8)中的翻译实例,并从探讨TEM-8翻译中的解题策略着手,可以发现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形式,其根本交际意图是译者通过一系列顺应选择寻求原文理解以及译文输出过程中的最佳关联。关联是翻译的根本意图,而顺应则是实现这种意图的具体手段。具体说来,译者通过不断做出顺应选择,寻求最佳关联,获取对原作的准确理解和定位,进而通过系列的顺应选择在译文中产生关联明示,准确将原文信息传达给译文读者,实现翻译过程中原文和译文的基本等值。  相似文献   

16.
话语标记语是口语交际中特有的语用机制。在话语生成过程中,话语标记语具有为说话者合理组织并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促使交际顺利进行的功能。依据Sperber&Wilson(1995)所提出的关联理论,从认知语用学角度分析其在话语生成和理解过程中的语用功能,并结合实际阐明:在话语生成过程中,话语标记语有助于说话者对听活者的话浯处理能力、语境信息等加以控制;有助于说话者在话语生成时更加灵活地组织语篇以达交际意图。教师在英浯u语孜学中,应高度重视话语标记语的重要性,并将其语用功能列入教学大纲有计划地讲授,以期有效交际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7.
老子的根本思想、中心观念是“道”,而道的根本在于其宇宙观。所谓“万物终极理论”,是自爱因斯坦开始的现代科学对于宇宙万物的基本统一性的动态研究和揭示。本文通过探讨和种种比较后认为,“道”,就是老子所感知、所发现的体现宇宙万物最宏大统一性的本源之物,这一本源之物与“万物终极理论”所动态追求的终极目标具有共同的认识论基础,其创立的过程、理念和思维模式,对现代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杨振杰 《科技信息》2008,(1):164-165
翻译是一个涉及大脑机制的推理过程,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翻译应该是一种三元关系: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交际的成功取决于原文作者的意图能否被译文读者所认识.基于关联理论所阐述的翻译的推理交际这一本质,分析解读出翻译等效只能是相对而言的,进一步印证了关联理论对翻译本体论和方法论的强大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9.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和“学习领域”驱动的视角,探讨商务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的“PEB”模式.在分析商务岗位英语职业能力需要的基础上,设计英语职业能力训导的三个阶段:英语语言基础能力训导、基于工作过程英语交际能力训导、综合实践/顶岗实习,并将训导过程中的课堂微观教学设计为情景导入、讲解与实践、能力评估等三个环节,以实现PEB模式的内涵目标.  相似文献   

20.
外宣翻译要符合外宣工作的原则与要求,但从关联论视角而言外宣翻译又存在“再创造”现象。结合关联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可以从三方面探讨关联论视角下的外宣翻译“再创造”:一,灵活处理标题,实现最佳关联;二,合理处理行话和政治术语,达到交际双方“互明”;三,直接翻译或间接翻译,使译者意图与读者期待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