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周梦江先生((叶适与永嘉学派》一书,从史学、哲学及其他方面评价叶适与永嘉学派。评介者冈元司先生认为“本书对于提携后学者研究永嘉学派来说,它毫无疑问占据着必读的领先研究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周梦江先生一生坎坷,早年过着漂泊生活,但对学术研究有执着的追求,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海内外知名的永嘉学派研究专家.综观周先生对永嘉学派的研究,其贡献有三:1、开创了温州学者研究永嘉学派之先河,拓宽了温州古代地方史研究的范围;2、弘扬光大了永嘉学派的各种思想,奠定了永嘉学派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3、研究“事功”、应用“事功”,为当代温州经济发展寻求文化内源.周先生老当益壮,耕耘不止,其精神可佳,其人品可敬.  相似文献   

3.
一“永嘉四灵”,是指徐照(灵晖),徐玑(灵渊),翁卷(灵舒),赵师秀(灵秀)等四位永嘉诗人。不仅因为他们的名字都带一个“灵”字,而且他们的生活思想和诗歌艺术风格也十分近似,成为南宋时一个有一定影响的诗派。文学流派的形成,是一个社会历史现象。“永嘉四灵”在南宋时期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薛师石深受“永嘉四灵”影响,是南宋江湖诗派中的重要成员。薛师石家境宽裕,在温州会昌湖旁购地筑室,自称“瓜庐”。当时温州诗人常常在瓜庐雅集,浏览景物,创作诗歌,品评高下,薛师石是这种雅集诗社的主持者,参与者包括叶适、“永嘉四灵”等。他们以“作唐诗”相标榜,力求造句“惊人”。薛师石《瓜庐集》存诗112首,大都描写温州及其周边秀丽山水风光,诉说自己隐逸情怀,偶有关心现实之作。值得强调的是薛师石与“永嘉四灵”交往频繁,呈现在诗歌中的生活片段大致分为相聚之欢趣、送别之眷恋、别后之思念、去世之悲悼等四个方面。“永嘉四灵”“或仕或客”,多少为尘俗所累,且经济拮据,其诗歌具有一种清寒凄苦的风貌。薛师石不为生活琐事烦扰,悠闲自在,逍遥江湖,其诗歌“清而又清,淡而益淡”,因此显示出与“永嘉四灵”有所区别的风格,成为南宋江湖诗人中极高的标杆。  相似文献   

5.
《光绪永嘉县志》在讲到明代永嘉知县时,认为其中的卓越、文林、刘逊、林廷献“四公皆治行卓然,而刘为最”,对刘逊的永嘉之治作了高度评价。可是限于体例,除一段简短的传记外,不可能更多地记载刘逊在永嘉的事迹。而闲史》卷一八①虽有《刘逊传》,但所载又是他离开永嘉知县之任后的史实。近年来。我们有较多的兴趣例览了地方史资料,认为县志对刘逊的评价并没有过份。有感于此,本文试就他在永嘉知县任上的治绩,作一番粗略的钩稽。《永央县志》卷十“名宦·刘逊传”,据其所注,是据《嘉靖府志》为其立传的。传文如下:刘逊,字时让,…  相似文献   

6.
位于浙江南部的温州(水嘉),从南宋时起就是戏剧盛行的地方,曾有温州杂剧、永嘉杂剧之称。明祝允明的《猥谈》中说:“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戏剧。予见旧牒,其时有赵闳夫榜禁,颇述名目,如《赵贞女蔡二郎》等,亦不甚多。”明叶子奇《草木子》卷四中记有“俳优戏文,始于《王魁》。永嘉人作之。”认为南戏创始于永嘉。又,明徐渭《南词叙录》也提出了以下说法,认为南戏于宋的光宗朝(一一九○-一一九四)为永嘉人所作,并列举《赵贞女》《王魁》二种名目。此外,还认为3监觞于宣和间(一一一九-一一二五),南渡后被称为永嘉杂剧。  相似文献   

7.
叶适作为南宋时期“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集永嘉事功学派之大成,倡导“经制事功”之学,其经济思想以功利主义为基础,反对贵义贱利。以他为代表的“永嘉之学”俱以讲实事、究实理、求实效、谋实功为特色,在当时具有明显的反传统意义。拟站在经济学角度,对其以功利观、理财观、反抑商思想为代表的反传统思想内涵予以具体分析,并就该思想的现实意义提出拙见。  相似文献   

8.
《全唐诗》卷三六八有崔护《郡斋三月下旬作》诗一首:“春事吕已歇,池塘旷幽寻。残红披独坠,嫩绿间浅深。偃仰卷芳褥,顾步爱新阴。谋春未及竟,夏初遽见侵。”《全唐诗》卷四七九张又新名下亦收该诗(题同),仅异二字:“嫩”作“初”,“卷”作“倦”。据此,诗作者应在崔、张两人之中。不料,《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第1169页说此诗是谢灵运在温所作,题为《读书斋诗》。逯钦立先生所据是光绪八年(1881)《永嘉县志》卷二十一,较《全唐诗》晚170多年,一般应以《全唐书》为准。不过,这首《读书斋诗》还可找到更早的出处:明末清初永嘉人周天锡曾编过一本专收外地人在温诗作的《慎江诗类》,完成于康熙十九年(1680),手抄本共六卷,原藏玉海楼,温州市图书馆今藏有黄群敬乡楼、永嘉乡著会等几种抄本。其卷一收谢灵运诗二十七  相似文献   

9.
活跃于宋理宗时期的蔡节,是永嘉学派传人。尽管他与朱熹后学交往密切,任职地方期间兴建书院,举荐理学人才,推动程朱理学传播,而且其《论语集说》亦大量征引朱熹之说,但他并非朱子学派成员,被视为宗朱之作的《论语集说》,实际上应是永嘉后学《论语》诠释的代表。《论语集说》在文献征引上的拓展,透露出以《论语》诠释为中心、以性理之学为本位、集诸儒之大成、续二程之“道统”的思想意图;在诠释体例上的创新,既能够充分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又有利于突出自己的独到观点,从而使之成为折衷诸说、自出机杼的《论语》诠释佳作;在思想义理上的融会,将永嘉之学本有的性理与事功两个面向统合到对“天理”的真知与实行,反映出永嘉后学对事功的性理回转,构成永嘉之学在南宋后期演进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哲学史上以“浙东学派”作为南宋浙江东部地区各学派的总称。其中最主要的学派共有三家,一称金华学派,以吕祖谦为代表,为南宋时颇有影响的理学学派,其学术观点是“不主一说”,兼取所长,基本倾向陆九渊心学,又赞成朱熹以理为哲学最高范畴的观点,还接受了永嘉、永康学派某些事功观点,首创经世致用说;二为以薛季宣、陈傅良和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倡功利之说,反对空谈道德性命之说,主张通过事功来把握义理,笃信“六经之学,竞业为本”,提倡“以利和义”;三是永嘉学派,以陈亮为代表,最大特点是谈王说霸,倡事功之学,提倡“义利双行,王霸并用”之说,具有务实不务虚的学风。三家学派虽都提倡经世致用之学,都有务实学风,然又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存在重大分歧,因此,各以自己的独特风格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11.
一、永嘉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人唤小杭州。水如棋局分街陌,山似屏帏绕画楼。是处有花迎我笑,何时无月逐人游。西湖宴赏争标日,多少珠帘不下钩”①。这是北宋诗人杨蟠于绍圣二年(1095)任温州知州时歌咏温州首邑永嘉县的诗。杨蟠是王安石、苏轼的诗友,《宋史·文苑四》有传。诗中的“西湖”指温州会昌湖的西湖。在这里杨蟠是以诗人的想象来夸大永嘉城市的繁华呢?抑或真有其事。北宋中期以来,两浙路除杭州是最繁华的城市外,温州的永嘉县(大致包括今日温州市  相似文献   

12.
谢灵运在永嘉的时间不长,“在郡一周,称疾去职”(《宋书》卷六七《谢灵运传》,以下简称“本传”),却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对风景名胜的真实自然作具体刻划的山水纪游诗,不仅数量占这位“山水诗鼻祖”流传至今的山水诗作的一半以上,而且名作迭出,说谢灵运山水诗的精华主要在于永嘉并不过分。含咀英华,谢诗之味异于初涩而后清之  相似文献   

13.
“永嘉四灵”为宋诗重要流派。考论永嘉四灵诗派研究中的若干细节问题,如四灵之排名、四灵为叶适门人、徐照生年、翁卷生年及登乡荐年等,根据前人的不同记述和提供的线索,进行分析甄别,提出判断意见。  相似文献   

14.
一南宋时期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事功学派,曾被朱熹等道学家“目之为功利之学”(《宋元学案》卷五二《艮斋学案》黄百家按语)。在道学家的心目中,“功利之学”是个贬义词,是不值得也不应该研究的学问。但是他们所指出叶适及永嘉事功学派的思想实质,倒是相当精确的。因此,当朱熹将义理与功利对立起来,并吹捧汉代董仲舒的  相似文献   

15.
《六书故》的作者戴侗是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人,该书多次提到“温人”、“瓯人”、tt瓯越人”的方言,有对宋代温州方音的如实记录,如[人]“瓯人呼若能”、【母亲]用‘‘莫假切”、[眙】读为“丑吏切”等。这些宋代方音有的仍一直沿用到现代温州方言,在研究温州方言的发展历史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明清浙东学术,名重当世,远扬国外,而实际上与宋代的永嘉、金华、四明之学有绍述关系,这是古今中外众多学者所公认的。特别是永嘉学派重视史学研究,与明清浙东的史学有密切关系。为进一步了解明清浙东学术,必须先研究宋代永嘉之学的兴起。本文拟介绍一个几乎被人遗忘的学者——永嘉学术开创者王开祖的生平思想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所用的笔名多达一百四十余个,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少有的。对于“可以窥见他思想”的笔名,自先生逝世以来,多有学者予以研究。先生的好友杨霁云说:“豫才先生所取笔名,皆有深意。大概他早年的笔名,含希望、鼓励、奋飞等意义。”还有人说,他的笔名“是一个战士的荣衔,是中国救亡群众的路碑。”鲁迅先生的笔名的确“皆有深意”。其中有一部分包含有鲁迅先生对人才的探求、爱护和培养之意。如:树人、自树、索子、索士、树、周树、孺牛、周玉材、晓角等。“树人”、“自树”、“树”、“周树”等笔名取义于“百年之计,莫如树人”。鲁迅一生就致力于树人的伟大事业,立下了不朽功绩。  相似文献   

18.
何白是明末温州杰出的诗人。关于何白的生平,略见于钱谦益《列朝诗集》卷十五和《永嘉县志》卷十八“寓贤”。不过语焉不详,且都有值得商议的地方。如《列朝诗集》说何白崇祯初年以老寿终,《永嘉县志》记述何氏的行踪前后倒置。二传都没有说到他的生卒年月,家庭情况。他的集中却有许多有关他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可供我们了解他的创作活动的背景,用特探索钩稽于下。  相似文献   

19.
由于《鹤阳谢氏家集》为永嘉楠溪的宗族家集,历来不被外界注重。其首见于乾隆《温州府志·经籍》,著录为:“《鹤阳家集》永嘉谢梦览瑞园编。”而乾隆《永嘉县志·经籍》却把其归在谢包京名下。孙诒让《温州经籍志》著录为:“谢氏梦览《鹤阳家集》□卷,存”。可见孙氏当时编《温州经籍志》时也未曾见过原书。人们对此书版本或语焉不详,或论之失误,故特作考略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东山书院、中山书院是清代温州府两所著名的书院,对温州旧文化的传布曾起过重要作用。然时至今日,书院遗址,均久已湮没,人们对它的历史情况已茫无所知或知之甚少了。本文拟据所见地方文献,对东山、中山两个书院的历史情况,略加辑录考证,以存其梗概。一、沿革东山书院宋皇祐间(1049—1053)永嘉王景山开祖设塾讲学于此。《嘉靖温州府志》卷一:“东山书院在华盖山南。”《万历温州府志》卷三:“东山书院在华盖山上,宋王儒志先生讲学之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