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膜双垄沟播方式对旱地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学兰 《甘肃科技》2011,27(19):183-185
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3种栽培方式对旱地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显著缩短了旱区玉米生育前期,延长了生育中后期,整个生育期较对照缩短21d;全膜双垄沟播栽培促进了玉米的生长,显著提高了干物质积累,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栽培较不覆膜平播显著提高玉米平均干物重53.23%;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显著增大了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生物性状各指标、土壤水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降低了耗水量,较不覆膜平播分别提高收后土壤水分88.83%、玉米产量29.24%和水分利用效率77.83%。表明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是干旱和半干旱山区发展玉米抗旱节水高产的有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玉米大垄双行覆膜机械化栽培,是将土地经过机械整地,耙平耙细,平播为1m的大垄,在每条大垄上机械种植双行玉米.应用该技术能够充分发挥边际效应,提高光能及水肥利用率,增加地温,保水保墒,免除中耕,显著提高产量.在玉米制种田中应用该技术,玉米籽种色泽光亮,籽粒饱满,产量比常规增产20%以上,降水好.解决了北方寒地中晚熟品种在制种过程中籽粒不饱满、色泽差、降水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德农制种玉米专用肥在不同地力条件下的适用量试验。结果表明:制种玉米基施德农制种玉米专用肥后,制种玉米茎秆粗壮,穗粒数和千里数增加,产量增加,肥效显著,且在在地力较差条件下制种玉米长势旺盛,成熟期提前。在地力条件好的地块,推广施制种玉米专用肥50kg做基肥,在地力条件差的地块,推广施制种玉米专用肥60kg做基肥。  相似文献   

4.
西昌市具有得到独厚的光、热、水和土地资源,生产的杂交玉米种子商品性好、产量高,是国家级杂交玉米制种基地,是国家西南片区唯一的热带血缘硬粒型玉米制种基地,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针对西辽河平原年降水量少、季节分布不均、特别是玉米生产中春旱严重等问题,以郑单958和北育288为试材,研究4种不同覆膜方式对春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覆盖提高了玉米株高、茎粗、穗长和穗粗,百粒重增加,进而提高产量.郑单958和北育288全膜覆盖处理的产量比不覆膜处理分别增产22.77%和17.34%.  相似文献   

6.
干旱条件下春播玉米制种田的播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服务玉米制种为目的,从浇底摘水、提前播种、地膜覆盖等五个方面的祥细阐明了在干旱情况下如何提高玉米制种的播种技术。目的在于提高杂交玉米制种产量,增加玉米制种农民的收入。  相似文献   

7.
大理州杂交玉米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玉米制种是目前为大田玉米生产提供种子的唯一途径。经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州已形成了一定的制种规模,常年制种面积在3万亩以上,2006年达43253亩,主要分布于宾川、弥渡、祥云、巍山、洱源、大理和漾濞等县(市)。杂交玉米制种为当地农户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我州已形成了一套对提高玉米制种质量、增加玉米制种产量行之有效的技术。种子管理体制改革以后,州、县种子管理站已退出种子生产经营.我州种子生产经营由民营种子企业承担,总结我州的杂交玉米制种技术,对促进全州杂交玉米种子生产,提高种子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苏斌  王亮 《榆林科技》2005,(2):22-23
榆林北部草滩地区,土地广阔,水源充足,无霜期155d,通过10℃的年活动积温3307.5℃,年平均气温8.1℃,年平均日照时数2914h,昼夜温差12—24℃,沙丘连脉,制种自然隔离好,是得天独厚的最佳玉米制种基地。1999年我省玉米制种基地战略北移,榆林确定为1.5万hm^2国家级的玉米制种基地。但是近年来出现了长期从事制种生产十多年的老制种基地放弃制种,新基地又难落实的状况,导致制种公司生产基地不稳定,生产难管理,各项生产技术措施不到位,有的制种基地个别农民抵触情绪强烈,安排制种时不愿意制种,对制种田管理散漫,质量意识极差,农民与村干部以及生产公司矛盾重重。制种公司鱼龙混珠,生产、经营、管理混乱,直接影响了榆林种子生产的产量与质量,以致影响我市农民增收,阻碍榆林种业产业化进程,破坏种植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9.
研究南疆沙区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 L.)对膜下滴灌的响应机制,为构建南疆沙区油莎豆高产栽培管理模式提供借鉴。通过设置覆膜(PF)和无膜(OF)处理,研究覆膜对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油莎豆根系分布、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膜相比,覆膜处理苗期至结豆初期15 cm土层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分别提高3.76℃~4.33℃和2.66%~3.00%。覆膜栽培油莎豆根生物量、总根长、根系总表面积、根系平均直径和根系总体积较无膜栽培分别提高32.7%、13.3%、66.1%、17.2%和64.9%(P<0.05)。覆膜处理产量、单穴粒重、单穴粒数和百粒重均高于无膜,分别增加76.2%、147.3%、79.1%和18.0%。0~10 cm土层油莎豆根生物量、根长和根表面积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因此,覆膜提高了油莎豆生育前期的土壤温度和含水量,优化了根系构型,是产量提高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刘金蓉  刘兴成 《甘肃科技》2014,(4):144-146,138
通过在不同钾肥水平下,对制种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进行了研究,增施钾肥可以提高玉米产量,增幅6.83%~12.8%。在武威土壤条件下,制种玉米配施钾肥用量以施60~90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1.
几年来我们对提高玉米制种产量结合生产实践进行了调查研究,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在生产中不断改进制种技术,从而使玉米制种生产田产量得到稳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王有庆 《青海大学学报》2002,20(5):36-37,44
在地膜覆盖条件下研究了育苗移栽和直播覆膜护苗两种方法对西宁旱地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直播覆膜护苗方法可以消除移栽产生的缓苗影响,使玉米开花期提前,单株叶面积增大,灌浆时间延长,与育苗移栽相比,增产效果达17.08%。  相似文献   

13.
旱作玉米双垄面集雨全地面覆膜沟播抗旱增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张雷  牛建彪  赵凡 《甘肃科技》2004,20(11):174-175
通过对旱作玉米不同覆膜栽培模式整个生育期的土壤水分监测、生育时期观测、经济性状及产量分析证明,旱作玉米双垄面集雨全地面覆膜沟播技术既能最大限度地保蓄土壤水分,又能充分接纳和利用天然降水,使降水效率大大提高,具有明显的蓄水、保墒、增产效果,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白忠诚 《科技信息》2013,(1):462-462
玉米杂交制种常会出现缺苗断垄现象,严重影响制种产量,本文从11个方面分析了缺苗断垄的原因,旨在和同仁们探讨沟通,以提高制种产量,增加企业和制种户的收入。  相似文献   

15.
农田塑料薄膜(地膜)污染对土壤环境危害很大,覆膜灌溉技术可能会增加其复杂性。本文以新疆为例,依据材料力学试验结果,分析了覆膜灌水技术增加田间地膜回收难度的原因,得出:覆在地膜上的土壤浸水后硬结以及地膜老化使其抗拉强度降低是造成揭膜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最后根据这一结论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大垄双行父本“满天星”玉米制种技术刘建威谢晓梅王尚荣(临洮县种子管理站730500)笔者经过几年田间试验,采用大垄双行父本“满天星”玉米制种技术,能使制种产量提高10—20%,具体技术如下:种子处理播前10天将种子放在强光下晾晒2~3天,以提高种子质...  相似文献   

17.
榆林北部风沙草滩区气温偏低,雨量较少,无霜期短,玉米制种授粉结早低,籽粒饱满度差,种子易受冻,芽率难保证。但土地广阔,水资源丰富,隔离条件好,是一块很有发展潜力的待改善玉米生产基地。为了全面掌握北部风沙草滩区玉米制种的关键措施,及时解决玉米制种基地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近几年本人通过自己实践工作体验和大量的调查研究,总结出以下几条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掌握在不同种植时期、种植方式和种植密度下马铃薯农艺形状及生物产量的影响,本试验以庄浪县主栽品种庄薯3号为研究材料,研究了其在秋季覆膜和顶凌覆膜2个时期、全膜垄作侧播和全膜平覆穴播2种种植模式及3000~5000株/亩的种植密度下的生长特性及其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覆膜时期、覆膜方式和种植密度均能改变马铃薯的经济...  相似文献   

19.
颗粒制作食用菌原种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小麦、谷子、高梁等颗粒原料营养物质丰富,适合制作多种食用菌的原种。用其制种,不仅菌丝生长速度快,菌种质量好,而且周期短,效益高。但制种技术性强。  相似文献   

20.
覆膜穴播栽培技术对青海旱地春油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覆膜穴播栽培技术和常用不同类型地膜对青海高寒冷凉地区旱地春油菜生育期、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设置了覆膜和露地栽培方式对比试验及常用地膜对比试验,并在互助中低海拔和高海拔地区开展了机械化覆膜穴播栽培技术的示范验证。结果表明:覆膜穴播栽培技术比露地栽培缩短了春油菜的生育期,明显提高了春油菜的分枝数和单株角果数等经济性状,春油菜增产21.44%~32.06%;黑膜在春油菜增产上明显高于白膜,白膜不同厚度之间春油菜产量无显著性差异。黑膜穴播栽培技术明显提高了青海高寒冷凉地区旱地春油菜的产量,适宜进行大面积的推广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