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概况1.第五届国际断裂会议于81年3月29日至4月3日在法国 CANNES 举行。这是四年一次的国际大会,到会代表共600多人,会上报告论文300篇,大会邀请报告15篇。会上报告的论文全部收入文集,共五本。这次大会由“法国冶金协会”负责筹备和组织。组织委员会主席是 D.FRANCOIS,秘书长是 J·POIRIER.2.国际断裂会议最初是由日本的 T·YOKOBORI 教授发起的,并且于1965年在日本举行了第一次大会。第二次大会是1969年在英国举行的。第三次大会于1973年在西德举行。第四次大会于1977年在加拿大举行,我国曾派四人参加。每次大会要改选执行  相似文献   

2.
正由东南大学主办的"建筑·运算·应用国际会议"于2016年11月24~27日在东南大学举行。30多名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到会发表演讲和进行研讨。会议设大会报告会场和一个展厅会场。主会场进行学术报告7篇,展厅会场进行学术报告2篇。开幕式由东南大学总策展人唐芃副教授主持。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韩冬青教授、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ETH)的Ludger Hovestadt教授、日本Makoto Sei Watanabe教授及东南大学建筑运算与应用研究所主任李飚教授分别致开幕辞。  相似文献   

3.
△ 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工科数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要求,东北三省工科数学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于4月15~18日在东北工学院召开,55所院校的65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大会收到交流材料61份,交流教材24种,会议期间进行了展览与交流。 △ 中日经济合作第三次研讨会于4月24~26日在沈阳举行,以日本中央大学教授斋  相似文献   

4.
8月9日,由大连民族学院国际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和外语系主持召开的“日本语言与跨国文化交际”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大连民族学院举行,来自日本和国内高校的专家、学者30余人参加了为期3天的会议.参加会议的日本专家、学者有6位,曾受到日本政府派遣于1981年至1985年在北京担任中日合作项目“大平班”主任的日本教育专家佐治圭三教授出席了会议.会议期间日本NHK广播电视公司专程跟踪采访报道,并在日本早间节目中专题播出,在中日日语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与会的还有日本教育界著名专家小野米一教授、大连外语学院陈岩教授、青岛海洋大学李庆祥…  相似文献   

5.
第四届中日机械技术史及机械设计国际会议于2004年11月1日至2004年11月4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机械设计在中国、日本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历史和发展。我国各重点高校和日本相关知名大学的教授、学者以及国家有关部门的专家共63人参加了会议。会议论文集收入论文共63篇,宣读论文55篇。  相似文献   

6.
第三届日中边界元法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4月4日至7日在日本东京都八王子市的校际联合会议中心(Inter-University Seminar House)举行.中方以清华大学杜庆华教授为首的8位教授出席了会议,并在会上报告了他们的论文.日方有40人参加,其中有会议主席之一——信州大学的田中正隆(M.Tanaka)教授,京都大学的小林昭一(S.Kobayashi)教授.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7.
第7届亚洲热物性会议于2004年8月23~28日在合肥和黄山举行。亚洲热物性会议是世界上3个(欧洲、美洲、亚洲)系列热物性会议之一,始于1986年,由王补宣院士和日本N.Seki教授倡议创办,每3年举办1次,先后在中国、日本、韩国、印度举办过。本次大会经中国科协批准由中国计量测试学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承办。会议主席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王补宣教授担任,会议国内组委会主席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大教授范维澄担任,会议执行主席由中国科大工程科学学院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陈则韶教授担任。  相似文献   

8.
每4年一届的"第七届国际岩爆与微震活动性学术研讨会"将于2009年8月21-23日在大连举行,会议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等单位组织。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国家小组主席唐春安教授出任会议主席。  相似文献   

9.
2012年5月24日~26日,第59届日本实验动物科学与技术年会在日本别府举行。共有700余人参加此次会议。大会主席是熊本大学动物资源研发中心主任浦野澈教授。会议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动物饲养、繁育,环境设施设备与节能设计,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和遗传学检测,动物模型开发,  相似文献   

10.
<正>由浙江大学数学科学研究中心举办的代数几何及其相关领域国际会议于2014年8月12~14日在浙江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浙江大学数学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光彪讲座教授、加州大学数学系终身教授刘克峰先生负责主持。会议邀请到了胡正宇(英国剑桥大学)、徐浩(美国匹兹堡大学)、朱彬(清华大学)等国际国内知名学者在会上作了系列讲座或专题报告。此次会议共有来自美国、英国、日本、印度等多  相似文献   

11.
▲ 有色金属冶金系邱竹贤教授应挪威皇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邀请,于8月20日~10月20日去挪威访问并和沃斯陆大学格洛泰姆教授合作研究。此外,还参观了挪威四个大铝厂,参加了在挪威特隆赫姆市举行的“铝液与合金液精炼”的国际会议。 ▲ 我院总务长刘福三同志、师资处处长吴成烈同志和高级工程师张恩绵同志,应日本  相似文献   

12.
由教育部和联合国开发署主办、同济大学组织与主持的“国际地震工程专题讨论会”于今年8月27日—30日在上海龙柏饭店举行。参加讨论会的代表有中国、美国、日本、南斯拉夫、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墨西哥等国的地震学家,力学家和地震工程学家等共五十六人。同济大学名誉校长李国豪教授任会议主席。  相似文献   

13.
2004“智能机电一体化及自动化”国际学术会议(ICIMA2004)于2004年8月26-31日在电子科技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电子科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日本香川大学、日本电气通信大学、上海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以及日本精密工程学会合作主办,电子科技大学承办,同时得到了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学会、IEEE4个分会、中国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电子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日本机械人学会、中国国家教育部以及中国洗净协会的大力支持。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由国际知名专家美国华盛顿大学T.J Tam教授担任。电子科技大学校长邹寿彬教授、日本Nagoya大学Toshio Fukuda教授、王立鼎院士、蔡鹤皋院士、钟掘院士、李培根院士和日本香川大学的H.Ishikawa教授等7名著名学者担任合作主席。  相似文献   

14.
<正>第21届国际自旋物理大会(SPIN2014)于2014年10月20~24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北京大学主办,得到众多国际国内著名研究机构和大学的支持和赞助。会议主席是北京大学的马伯强教授和杜克大学与清华大学的高海燕教授。国际自旋物理大会是物理学领域的世界性大会也是自旋物理界最重要的会议。该会议自1974年开始举办,每两年举行一次并延续至今。此次会议是40年来首次在中国举行。  相似文献   

15.
偏微分方程理论及其应用国际会议于2007年8月19-24日在浙江大学数学中心隆重举行。该会议由浙江大学数学系主办,学术负责人李胜宏、汪徐家等。  相似文献   

16.
2005年8月15日至17日,由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主办、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承办的“全国名刊名栏工程研讨暨编辑业务培训会”在秦皇岛北戴河举行。8月15日恰逢日本投降纪念日,会议开始前全体代表起立,默哀1分钟,悼念八年抗战中牺牲的中国军民.开幕式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理事长龙协涛教授致开幕词,河北省政协副主席、河北师范大学副校长李有成教授致欢迎词。  相似文献   

17.
8月26日为期4周的第3届裁军特别联大闭幕,未能通过最后文件。日本外相宇野宗佑开始访问以色列,这是日本第一位内阁部长访以。巴基斯坦外长雅各布·汗抵京访问。新喀岛两派在巴黎就该岛前途问题达成协议。7月4日,法国议会通过新喀里多尼亚法案。拉美8国集团外长会议昨今在墨西哥举行。 27日世界环境保护会议在多伦多开幕。 28日日本政府内阁会议决定税制改革纲要。欧共体第39届首脑会议昨今在汉诺威举行。会议同意德洛尔连任欧共体委员会主席两年。罗马尼亚宣布中断罗匈  相似文献   

18.
△ 8月17日,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工学部经营管理学科黑泽一清教授挈夫人、女儿来我院讲学并访问。 △ 8月24日,①美国阿巴拉契大学五位学者,根据两校交流协议抵我院将在我院工作一年。②朝鲜四名进修生来我院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和研究。 △ 8月31日,日本关西大学工学部横川亲雄教授来我院讲学。  相似文献   

19.
分析学进展     
本书是国际分析及其应用和计算协会(ISAAC)于2003年8月11-16日在加拿大多伦多市York大学举行的第4届学术会议的论文集,涉及分析学的理论和应用两方面,包括许多领域,如复分析、非线性分析、逆问题、小波、信号和成像等。正文前还有一份授予York大学荣誉教授LeeLorck以ISAAC终身荣誉会员称号的贺辞,在会议期间由V.Burenkov教授宣读。  相似文献   

20.
第二届全国常微定性理论学术会议于1987年8月3-9日在我校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24所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代表98人。我国常微界的著名学者叶彦谦、林振声、张芷芳、丁同仁、张棣、黄启昌教授等出席了会议,泰元勋和刘世泽教授分别来函和来电表示祝贺,中国数学会秘书长任南衡同志专程从北京赶来出席会议。这次会议共有80篇论文在大会和分组会上报告,这些论文都是近年来我国在常微性理论各个研究方向上的最新成果。它们充分反映了国内常微工作者近年来在这些研究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