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元代绘画堪称中国画笔墨发展的最高境界,无论是在笔墨技巧上、意境创造上还是诗书画的结合上都有着新的突破和发展,然而纵观元代绘画作品,却普遍流露出一种逸笔遣兴、清淡写意的风格倾向,以"简逸"为主。一个社会的绘画风格能够如此带有一种倾向性,令人深思。从元代社会文化背景、文人画发展思潮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阐述了元代绘画"简逸"风格倾向形成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2.
中国画对意境的重视与追求,经过千百年来历代画家的探索实践,已形成了民族艺术的优良传统。从传统理论来看,意境是中国画艺术的重要标志。如何形成意境与用笔墨表达出一种意境,却又离不开一定的艺术修养、艺术技巧以及对艺术形式和一系列艺术规律与法则的掌握和运用。传统绘画中的创意与造境,创造性的想像可以随机生发,在造型方面不受固定景物的局限。因此形成了中国画表达意境的特殊方式,那就是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相似文献   

3.
中国画对意境的重视与追求,经过千百年来历代画家的探索实践,已形成了民族艺术的优良传统.从传统理论来看,意境是中国画艺术的重要标志.如何形成意境与用笔墨表达出一种意境,却又离不开一定的艺术修养、艺术技巧以及对艺术形式和一系列艺术规律与法则的掌握和运用.传统绘画中的创意与造境,创造性的想像可以随机生发,在造型方面不受固定景物的局限.因此形成了中国画表达意境的特殊方式,那就是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相似文献   

4.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8,(4):125-128
明末清初艺术成就卓越的中国画大师八大山人,其独特的绘画艺术、扣人心弦的笔墨意境,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其绘画艺术对后世很多绘画大师产生了极大影响。他在绘画上所取得的成就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国画是我国传统的民族绘画形式,是以毛笔蘸水、墨、彩来作画的艺术创作。笔墨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汇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国的笔墨文化和国画同样是历史传承下来的瑰宝,国画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笔墨是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艺术,也是国画创作的基础和核心,国画缺少笔墨文化元素就少了意境与神韵。该文从中国笔墨文化谈起,简单探讨了笔墨文化在国画创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林风眠是20世纪的杰出艺术家.他在现代的语境中对传统的意蕴作了创造性的重新阐释.他的绘画形式语言新颖而多样,无论构图、色彩、笔墨、线条还是意境处置,在中西古今的传统中,似乎都有端倪可寻,但又完全是属于他自己的艺术创造.他的作品和创作思想也因此而丰富了我们的审美感受,把我们对创作的思考引向了一个相当广阔的空间.艺术的本质在于创造,真正的艺术家在于能把自己的经验、情绪通过媒介凝结在一个完美的形式中.中国画的改革,说到底是要让形式语言适应新的精神内涵的需要,本文就是对林风眠在"中西调和"绘画探索中所取得的成绩作一个简要的阐释.  相似文献   

7.
杨冰 《科技资讯》2011,(11):223-223
中国古典园林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绘画、诗词文学和哲学思想以不同的文化特征,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及其意境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三个方面 ,对中西传统绘画艺术作了比较。在内在因素方面 ,中西绘画艺术起源的文化背景不同 ,在空间事物的观察方式上不同。在审美追求方面 ,西方绘画重“写实” ,中国绘画重“写意”。在艺术表现方面 ,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马燕 《科技信息》2009,(6):217-217
经历了数千年的中国绘画,体貌不断演进,惟其内在精神万古不变,它总以一种动人之情的精神蕴藏其中,这不仅取决于时代、环境、民族、个人对艺术的理解与追求,更取决于艺术语言笔墨的运用。石涛的绘画突破了清初的拟古保守风格,在吸收前人笔墨中一切有价值东西的基础上,大胆革新,创造出能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笔墨,用新笔墨表现新生活,作品清新自然,具有相对独立的形式美。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中西传统绘画艺术作了比较,在内在因素方面,中西绘画艺术起源的文化背景不同,在空间事物的观察方式上不同。在审美追求方面,西方绘画重“写实”,中国绘画重“写意”。在艺术表现方面,表面形式和表面手法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隋唐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全面发展的时期,透过隋唐的绘画艺术可以直观地捕捉到这段时期绘画的审美特征。本文从审美文化的视角宏观地分析了隋唐时期的绘画艺术,分别从隋唐绘画艺术之根——和、隋唐绘画艺术之气质——风骨、隋唐绘画艺术之诗意——意境、隋唐绘画艺术之外显——趣四个方面来具体阐述隋唐绘画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中国和西方都曾创造灿烂的雕塑艺术,但是二者分属两大独立的美术体系,其历史和文化的差异,中西雕塑在美学观念、造型方式以及艺术效果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中西雕塑与空间观念之间的媒介分别是绘画和建筑,本文就中国雕塑和绘画、西方雕塑和建筑的关系来展开中西古代雕塑的空间观念讨论.通过比较我们将探寻到中西雕塑的各自特征及所共有的价值.最后得出西方古代雕塑以物的结构,实体化地把握空间,而中国古代雕塑则是根据宇宙真体内部充满和谐与节奏的宇宙之舞来把握空间的.  相似文献   

13.
对中西传统绘画从各个层面的艺术角度展开论述,从双方的审美感知方式、艺术美学价值,到双方绘画手段和表现方法的不同,以及两者作为绘画艺术所具有的相同之处,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比较与分析.指出在当今以及未来的绘画领域里,中西绘画都将不断地挖掘对方的优势以求得更大的进步.两大绘画将呈现出不断交流、融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文人画主要有"以形写神"而注重"神似";讲求"笔墨"及其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综合艺术."以形写神"而注重"神似"的造型观,也是使文人画的笔墨情趣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前提.文人画的笔墨和形式风格是不得不变而且已经在变了.文人画对待中国传统绘画的其他画种特别是民间美术的态度,也是应该予以批判的.目前已经有些同志在研究中西造型艺术的异同,这对于总结中国画的历史传统和发展现代的新的中国画,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写意画以笔墨为主,用笔写形在于传神,气韵生动依赖于笔墨,放弃笔墨就失去了中国写意画的灵魂。由此 从十个方面对中国写意画创作中如何运用笔墨进行阐述,旨在提高绘画能力。  相似文献   

16.
绘画艺术是人类社会文化的重要元素,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表达方式,但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导致绘画艺术的差别,二者很明显的差异之一就是在构图表达语言上的差异。该文讨论的要点为:中西画表达的意蕴不同:真实的反映与意识的再现;中西绘画表达语言的不同:遵从视觉规律与形为意驱在先;中西画表达视角的不同:受制于现实与掌控于意识。  相似文献   

17.
意境是中国美学范畴,是作者的情思与景物、生活画面的有机融合,是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境界。作为中国古典美学、艺术理论的核心概念,其中积淀着中国独有的文化心理因素。在中国古典美术领域,意境不仅是艺术创作原则,同时也是艺术品评的标准。主要对意境的特点、绘画意境的特征、中国画的意境美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严宜生先生有40余年的教学生涯,教学之余他还执着于国画的创作与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并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他以自己出色的的艺术敏感和智慧,成功地在笔墨、色彩和构图等艺术形式上融合中西,继承传统又推陈出新,并用寓意、象征等手法,使作品超越其国画形式本身,趋向一种物我依存、天人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从中西绘画比较研究中可以发现,西方现代绘画与中国传统文人画是世界绘画领域里较为凸显艺术精神性的两个绘画典型。通过对这两个绘画群体的分析与比较,从艺术思想与艺术创作、画家的人文品质,以及画家个体的心理特质三个方面论证了两者存在着一定的类似性,也证实了西方现代绘画与中国传统文人画在艺术精神层面上的契合与共通。  相似文献   

20.
意境是从中国诗词和绘画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文艺理论,强调情景交融、神思妙悟。意境的重要审美特征是以实写虚、虚实相生,不着一字,尽得风流。阅读有意境的作品要运用形象思维能力,展开想象和联想,着重体悟它的余味、余意,才能得到最大的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