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对唐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4种英译文作语篇功能分析.分析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通过语言学分析帮助我们揭示一些诗学分析方法容易忽略的汉诗英译问题;二是检验系统功能语言学在翻译研究中的可应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诗歌翻译质量,使更多读者领略中文诗的魅力,依据诗歌翻译的美学理论,对唐诗英译文进行了比较分析.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枫桥夜泊"及"江雪"三首唐诗的不同英译文为例,从意美、音美、形美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再现原诗的意境.  相似文献   

3.
孟浩然是盛唐诗坛上布衣终身的一位诗人。其人生经历相对平淡,但是孟浩然其人其诗却赢得了同时代与后世许多诗人学者的赞赏。王士源《孟浩然集序》称:"间游秘省,秋月新霁,诸英华赋诗作会。浩然句曰:‘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举座谈其清绝,咸搁笔不复为继。"此后,"清""淡"之类的字眼就经常出现在对孟浩然诗歌的评价之中。杜甫在《解闷》其六中称赞道:"复忆襄阳孟浩  相似文献   

4.
何旦 《镇江高专学报》1998,(1):13-17,24
66.义务教育初中课本第三册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课本注:[烟花]形容春天百花盛开的景色.[下扬州]下,去到,即到扬州去.按:诗词炼字炼句,讲求以少胜多,即以最精炼的言辞,表达最丰富的内涵.诗词中自多平常词语.看似平常,其用并不平常.此类词语自可不注,因其字面意义不难索解,可由学习者自己去体味.但若要注了,便当揣摩,力求尽其佳处.象本句中  相似文献   

5.
有经验的画家,写春总是只画柳丝数根;写秋只是落叶几片。诗画同源,文画同理,撰文作诗也需如此。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末两句是:“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诗句的画外音:孤帆虽已消失,故人虽已远去,但诗人和故人之间的友情却似远处的碧空和江水融为一体。虽然这首诗表面上并没提及“友情”,但字里行间已经洋溢着  相似文献   

6.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把一片留恋之情凝聚在遥望的目光里,寄托在远去的孤帆上,融化于滔滔的江水中,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如何引导学生从景物“孤帆”“碧空”“长江”中,深入地体会诗人当时的情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学时,我在指导学生抓字眼、明诗意后,采用简笔画、音乐、语言渲染的方法进行教学,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诗歌翻译质量,使更多读者领略中文诗的魅力,依据诗歌翻译的美学理论,对唐诗英译文进行了比较分析。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枫桥夜泊及江雪三首唐诗的不同英译文为例,从意美、音美、形美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再现原诗的意境。  相似文献   

8.
《潍坊学院学报》2017,(5):83-86
柳永送别词《雨霖铃》中反映出,在宋代人们采用的出行方式之一为水路舟船出行。由于受到天气、水流、季节、传统习惯等影响,水路远行多选择在秋天并且是白天出行。词中所描述的傍晚出行的情况应是宋代送别文化中的"摇装"传统,切不可误以为古人真的在傍晚乘舟远行。  相似文献   

9.
《世界知识》2020,(4):60-61
2020年1月29日,欧洲议会以621票赞成、49票反对、13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了英国"脱欧"协议。投票结束后,在场议员们手拉手唱起苏格兰歌曲《友谊地久天长》送别英国。议员们还拉起横幅、端起酒杯表达对英国的"送别"之情,一些议员甚至潸然泪下。欧洲议会议长萨索利说:"英国离开了欧盟,但仍是欧洲的一部分。"法国总统闻讯发表谈话称,这是"悲伤的一天",这一结果对欧洲来说意味着"失败和教训"。  相似文献   

10.
梦碎孟浩然     
读了圣贤书,就做了"卖于帝王家"的梦。可是,当梦就要成真的时候,他又清高了、圣贤了,一句"不才明主弃"卖弄出去,梦碎了。孟浩然在这种矛盾中与他的"御用梦"擦肩而过。"御用",这个文人们追逐的永恒的梦,成了他们最致命的痛。  相似文献   

11.
《别姬》是王祖皆和张卓娅两位作曲家创作的一首历史题材声乐作品。文章对《别姬》这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题材艺术歌曲进行了分析,在旋律表达上有"大气磅礴、抒婉自如、凄清哀怨"之感,由此热情歌颂了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英雄形象;在唱腔上,具有浓郁的传统戏剧韵味。以此为依据,着重探讨了这首作品的演唱研究。  相似文献   

12.
送别与思念,历来是中国人的痛,尤其是在动荡的时代!辛弃疾的《别茂嘉十二弟》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运用极具张力的语词,极致书写这种感情,并且无论是时令还是因果,都表现为一脉相承性:从春天的送别到秋天的天涯游子———犹如茂嘉,别了亲人,成为天涯断肠人!  相似文献   

13.
说“黄鹤”     
说“黄鹤”严军“黄鹤”一词多见于古代诗文之中。北周庚信《小国赋》有“黄鹤戒露,非有意于轮轩,爱居避风,本无情于钟鼓”之句;唐李白《蜀道难》亦有“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猱欲度愁攀援”之感叹;唐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  相似文献   

14.
王辉斌教授的《唐代诗人探赜》(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是其计划中的“唐代诗人研究四部曲”的最后一部,前“三部曲”分别为:《孟浩然研究》、《李白求是录》、《杜甫研究丛稿》。其间,他还出版了与“三部曲”关系密切的《唐代诗人婚姻研究》。这四部著作与《唐代诗人探赜》一道,共同构成了王辉斌先生唐代文学研究的整体框架。《唐代诗人探赜》一书的体系性很强。从内容上来看,本书与前“三部曲”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前“三部曲”主要是对盛唐三位大诗人孟浩然、李白、杜甫的研究考索,而《唐代诗人探赜》则在此基础上扩展到对整个唐…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柳永的《雨霖铃》文本分析,可知宋代饯别、赠言、摇装等送别风俗的内容,反映出宋代送别时间、地点、方式比较固定统一的文化现象;透露出人们重情重义、喜聚不喜散、渴求平安、安土重迁的文化心态;刻画出古人对外出远行的审慎态度、对异地文化的失落感以及厌倦羁旅漂泊生活的苦闷情绪。这些送别文化习俗对当今送别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从产品营销到价值营销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关注社会价值、探索顾客价值新空间、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以文化为主线的"黄鹤楼"品牌的塑造4个方面分析了"黄鹤楼"品牌的价值营销理念及策略.  相似文献   

17.
《离骚》不同于"经",却受到刘勰经典般的重视,它作为屈原内心情感的真实阐发,可以说是先秦"文学之文"的代表,刘勰将《辨骚》列入到"文之枢纽",说明刘勰对"文"与"经"是同样重视的,即在重"质"的同时也要求重"文"。  相似文献   

18.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历代传唱不衰,对其解析可谓汗牛充栋,但大多定义其为山水田园诗歌,情感表现止于"伤春"说。然反复读之,都觉意味深远。诗中既有繁华落尽、青春不再的"伤春",亦有仕途坎坷、含恨山野的"伤己",还隐现了哀叹朝政、国势趋衰的"伤时"。  相似文献   

19.
《潍坊学院学报》2014,(3):11-15
作为清代"说文四大家"之一的王筠,之所以能够在《说文》研究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除得益于自身勤学不辍的内在因素外,亦与师友的帮助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许瀚作为王筠友人中的杰出代表,助王筠研治《说文》近三十年,对王筠《说文》著述不但有具体的校勘订补之实,而且在治学理念、治学内容、治学方法等诸多方面多有论辩启发之功,对王筠研治《说文》产生了积极影响,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文选》所收录的谢惠连的《祭古冢文》是一篇祭悼古冢的典范的祭文,它之前有序言、后有正文的结构模式显示出南北朝祭文的趋于定型和成熟,已具备了祭文的基本要素,完全合乎萧统选文须"事归于沈思,义归乎翰藻"的原则、标准.它创造性地给两具无名古尸假托以"冥漠君"之号,开了后世祭悼失名古冢的祭文的先河,对后世同类祭文及碑铭的写作、尤其是对唐代薛稷的《唐杳冥君铭》和陈子昂的《窅冥君古坟记铭序》以及任孝恭的《祭杂坟文》和苏轼的《祭古塚文》的影响至为明显.而谢惠连的为人有瑕疵,但不害《祭古冢文》之在古代祭文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