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谈英汉语文学作品中数字的翻译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林 《韶关学院学报》2003,24(11):117-120
数字是语言科学中的一个特殊领域,它的基本功能是计算。但在学作品特别是诗歌中数字往往并不表示确切的数量概念,而只是一个泛化的虚数,这就是数字的语义模糊现象。数字的这种语义模糊性有时会给我们的翻译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有必要从数字的模糊语义出发,探讨英汉语学作品中对数字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艾略特《荒原》不朽的艺术魅力借助其独特的语言运用技巧,尤其是语义模糊手法。《荒原》第一人称指代的模糊性和变化性建构了荒原意象思想内蕴的模糊与艰深,体现了诗歌的朦胧美和含蓄美。  相似文献   

3.
分析诗歌语言的模糊性。探讨对照诗歌汉英文本,用对等模糊语义、省略模糊语义,使模糊语义具体化,精确化,纳入英语表达习惯来分析、处理汉语诗歌词义的模糊;用"形合神通"、"离(易)形得似"来分析、处理汉语诗歌篇章义的模糊。  相似文献   

4.
季金友 《科技信息》2009,(26):I0155-I0155
本文旨在通过对模糊这一概念的阐述,指出模糊性的三个特征,最后具体从语义、语用、意象几方面论述语言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5.
语言的模糊性是客观存在的。语言是广告所采取的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形式之一,因而模糊性在广告语言中同样存在,它借助于不确定语义的模糊词语和在特定语境下表达模糊语义的精确词语等方式,赋予并传达出广告语言的和谐美、朦胧美、含蓄美、意象美等美学特征,实现广告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6.
正确把握诗歌语言主体意象词语赖以存在的上下文语境和文化语境,是理解诗歌意象语言深层语义的关键.从语义关系上讲,诗歌的上下文意义构成意象语言语义理解的横轴,诗歌主体意象词语的各种文化语境意义构成意象语言语义理解的纵轴.纵、横轴上的语义组合关系和语义聚合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从而形成诗歌意象语言的深层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7.
模糊语言与现代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语言对现代诗歌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梳理了“模糊语言”这一主题概念的定义,认为在现代诗歌创作中,模糊语言表现在措辞的模糊性和修辞的模糊性上,认为诗歌本身的多义性和流传过程中的“增殖义”导致了诗歌的模糊性,最后阐述了现代诗歌创作中模糊语言应用的四种倾向。  相似文献   

8.
任何语言都具有精确和模糊两大属性。而语言的模糊性更加引起人们的关疰。对语言的模糊性的研究主要是对语义的研究,而模糊语义主要体现在词的意义上。一切自然语言的模糊语义都具有如下特征:主观性、客观性、自身模糊性、不可消除性、相对性和传递性。  相似文献   

9.
为达到朦胧美和含蓄美,古典汉诗总是通过多姿多彩的意象表现来营造一片意境,因此也存在着较大的模糊性,其模糊性体现在物象表述,意境和表达诗人感情三个方面,增加了翻译时的难度。翻译意象诗的模糊现象时应该尽量以模糊译模糊,即忠实于原诗,保留和再现原诗歌语言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在英译中国古典意象诗时保留原诗的模糊美,符合许渊冲先生提出的"音美,意美,形美"中最为重要的"意美"。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创造了语言。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从模糊到精确的认识过程,因而,语言从产生之日起就具有模糊性。本文从七个方面探讨英语的模糊现象,即:语义范围不确定;上下文词义不确定;模糊限制语;修辞语言模糊;语法模糊;指示语模糊和语音岐义等。  相似文献   

11.
孟春梅 《科技资讯》2007,(22):228-228
模糊现象广泛的存在于语言交际中,语言的模糊性可以借助于词语本身的模糊性、精确词语表达模糊含义、添加特定模糊语义词等手段来表达,本文将从六个方面来分析可以运用模糊语义的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12.
论语言的模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思维具有模糊性,是人类大脑高度发达的表现。人的思维具有模糊性导致人的语言也具有模糊性。语言的模糊性不仅丝毫无损人类语言的交际功能,反而极大地增强了语言的柔性和张力。词区分为模糊词和精确词。现代口语中模糊词使用的频率很高。有时精确词的含义也会变成模糊的。语法学家无法消除语法范畴中的各种模糊现象。在文学创作中,模糊语言有它特殊的表达功能,它可以增添含蓄蕴藉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3.
时间词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言语交际中的语言词汇。时间词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是模糊性和精确性的对立统一。结合哲学、认知语言学等学科知识,从语言的思维特征、概念化角度探究模糊时间词的来源发展,并对时间词做简要的划分,从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模糊时间词进行语义和语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刘魏娜 《科技信息》2010,(26):176-177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模糊性语言是人们日常交际中使用的必要手段,,在文学作品中使用非常广泛。因此,对于所有翻译学者及爱好者来说,了解模糊语言的特点十分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为我们在翻译实践过程中如何处理模糊语言提供帮助。本文就模糊语言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应用,说明了模糊语言的特点及其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模糊性是人类自然语言的一种客观属性,作为自然语言变体之一的广告语言也必然具有模糊性。通过分析英语广告中的模糊语言现象及其语用功能,探讨模糊语言在英语广告中的作用及其所带来的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从我国模糊语言学发展的历程出发,以俞东明、何自然和李秋梅及其他学者在语用模糊性方面的研究为基础,尝试着从语言模糊性的产生根源、语用模糊的定义及其与语义模糊相区别三个方面,为许多学者对语用模糊作各种各样界定的现象作一个总结,还语用模糊在语言研究中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17.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所共有的本质属性。作为模糊语言家族中的一分子,模糊限制语是语言中最普遍、最典型的模糊语言。文章拟考察是否相关英语模糊限制语的分类标准也适合汉语、日语模糊限制语的分类,并尝试性地从语法、语义、语用的角度对汉语、日语模糊限制语进行分类。分析发现,模糊限制语在这三种语言中有着共同的语义功能。  相似文献   

18.
语用模糊的界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国模糊语言学发展的历程出发,以俞东明、何自然和李秋梅及其他学者在语用模糊性方面的研究为基础,尝试着从语言模糊性的产生根源、语用模糊的定义及其与语义模糊相区别三个方面,为许多学者对语用模糊作各种各样界定的现象作一个总结,还语用模糊在语言研究中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19.
文字有限而意义无限,因此我国诗歌的赏析在文学史上常青不老,被人们不断地引用,总也能让人回味无穷。本文正是从语言的模糊性的特点出发,探讨了模糊语言及其翻译,并进一步论述了古代诗歌《木兰辞》中的模糊词汇的模糊翻译。  相似文献   

20.
诗歌意象语言符号是诗歌文本的主导构成成分。诗歌意象语言符号源自于日常语言符号,日常语言符号的语符形式和语符内容组合而成的语符整体构成了诗歌意象语言符号的语符形式,而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则构成了诗歌意象语言符号的语符内容。诗歌意象语言符号是以其语符形式和语符内容之间的相似性为生成基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