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六辊UC轧机混沌动力学模型的暗线方程与MSS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东北大学轧制技术与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六辊UC轧机动力学模型的混沌特性进行深入研究,针对模型的混沌特性,应用符号动力学对模型的相图、分叉图、暗线方程以及MSS序列进行了分析,给出该模型不稳定轨道和混沌参数区间的确定方法,解决了该模型混沌OGY控制的2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2.
给出了六阶耦合Chua电路的模型,并Lyapunov指数图分析了该系统的超混沌行为。利用了两种方法实现了系统的混沌控制,将系统的超混沌行为有效地控制到稳定的周期轨道或不动点。  相似文献   

3.
分析并发掘了金融混沌的Duffing-Holms模型的序参量,提出了DuffingHolms模型存在周期解的条件,这表明可以通过OGY方法和非线性同步方法对金融混沌进行控制.在进行OGY控制时,设定了Duffing-Holms模型的一个周期解,并通过数值模拟将混沌控制到该轨道上,结果指出要对中国金融市场进行有效的混沌控...  相似文献   

4.
带有中间辊横移的新型六辊轧机的刚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板带轧机的纵刚度和横刚度对于厚度控制和板形控制是十分重要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板厚和板形控制存在着耦合作用,研究轧机不同状态下的刚度变化规律对于实现板厚和板形的精确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采用压靠法和轧制法研究了带有中间辊横移的HC和UC六辊轧机的刚度特性·结果表明,六辊轧机中间辊横移对轧机的纵刚度和横刚度均有影响·给出了刚度值与横移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为厚度控制和板形控制量的调整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宏观经济中的卡尔多模型是典型的非线性经济模型,实际的经济系统是一个巨大的混沌系统,应用混沌控制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将OGY控制混沌的方法成功应用到卡尔多模型中,实现了对不动点及周期轨道的混沌控制,实际中主要通过调整国民的储蓄倾向来实现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达到控制经济系统的目的.最后,从试验角度验证了OGY方法不动点及二周期轨道的控制,证明了混沌控制方法对经济系统进行控制理论和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虫口模型的混沌特性及混沌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一维Logistic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虫口模型,研究了该新虫口模型的的混沌特性,发现其具有更丰富的混沌动力学行为,包括周期并缩等新奇现象.并利用辅助参考反馈控制法对此新虫口模型进行了混沌控制,成功地将其控制到低,高周期的各种不同轨道,控制的速度快,稳定性好,且控制时灵活方便。  相似文献   

7.
采用非线性弹塑性有限元法,利用大型非线性有限元软件MSC.Marc建立了六辊CVC轧机轧制过程三维有限元仿真模型。模型将辊系弹性变形与轧件弹塑性变形耦合在一起,进行统一建模与分析。运用该模型分别改变工作辊弯辊力、中间辊弯辊力、中间辊横移量进行有限元模拟,得到了工作辊弯辊、中间辊弯辊、中间辊横移对六辊CVC轧机轧辊弯曲和压扁变形的影响规律。所建模型与分析结果可为六辊CVC轧机的板形控制研究提供理论数据与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改进了一个心脏起搏器混沌状态的数学模型,对其基本动力学行为进行了分析,数值模拟和电路仿真证明了该模型的混沌特性.利用线性反馈理论,设计了一个简单的线性反馈控制器,对心脏起搏器混沌模型进行控制研究.结果表明:线性反馈控制器能够很快将模型由混沌状态控制到周期状态,即从病态恢复心脏起搏器正常运动机制,从而使心脏恢复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9.
首先我们改进了一个同类企业的投资竞赛模型,然后深入研究了该模型不动点的稳定性及各种分岔与混沌行为,并分析了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性质所表现的经济学意义.结果表明:随着系统参数的增大,系统通过准周期过渡和倍周期分岔两种途径通向混沌.最后,运用延迟反馈控制来稳定由企业竞争行为引起的市场混沌,对企业间竞争行为的策略选择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Van der Pol-Duffing振子的混沌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相图、全局分叉图、庞加莱映射图对周期激励Van der Pol-Duffing振子的混沌行为进行了分析,利用两种方法实现了该系统的混沌控制,将该系统的混沌行为有效地控制到稳定的周期轨道.  相似文献   

11.
UCM六辊冷轧机中间辊辊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1500UCM宽带钢冷轧机轧制薄规格带钢易出现板形缺陷和轧辊剥落等问题,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六辊轧机辊系弹性变形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利用UCM轧机窜辊特性和轧机板形控制性能指标设计中间辊新辊形.有限元仿真研究表明:UCM轧机中间辊新辊形与原辊形相比,轧机板形控制能力明显提高,工作辊弯辊调控功效提高35.21%,辊缝横向刚度增强12.25%,常轧宽度1 280 mm薄板的辊缝凸度调节域面积增大75.26%;且UCM轧机辊间压力分布得到改善,中间辊和工作辊的辊间接触压力峰值和辊间接触压力不均匀度系数分别下降3.16%和253%,支持辊和中间辊辊间接触压力峰值和辊间接触压力不均匀度系数分别下降13.29%和17.45%.研究结果为开展UCM轧机中间辊新辊形工业实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2 250 mm热轧带钢平整机为对象,对工作辊的不均匀磨损进行研究。通过测量发现其工作辊磨损具有“W”形的特征,并分析该磨损与热轧和冷轧平整磨损的异同。结合其磨损特点,构造磨损模式函数,采用遗传算法确定模型参数,得到可满足工程要求的磨损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分析不同窜辊策略时工作辊的磨损情况,针对原策略的不足提出新的窜辊策略并进行工业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均匀磨损程度减小,工作辊服役期延长。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冷轧机在轧制薄铝带时工作辊边部接触对辊系受力和铝带断面形状的影响,借鉴弹性悬臂梁法和影响函数法的处理思想,建立了适用于实际生产在线控制的铝冷轧机辊系变形模型,并对不同入口铝带厚度、弯辊力、工作辊的接触状态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工作辊边部接触力随入口厚度增加而增加、随弯辊力增加而减小;工作辊边部接触轧制时,轧机出口铝带凸度和横向厚差小于非边部接触轧制,有利于铝带边部减薄控制,但降低了铝轧机边部板型调控能力,在轧制中应尽量避免.  相似文献   

14.
为了深入探讨WRS轧机的板形控制能力,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在WRS模拟机上进行了弯辊力与工作辊移动量对板凸度与边部减薄控制效果的双因素实验.试验结果表明,弯辊力是板形控制的显著因素,随着工作辊的移动其控制效果明显增强,因此WRS轧机比四辊轧机具有更强的板形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5.
对连续退火线平整机的板形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实际生产数据的统计分析,基于减小有害接触区和增强弯辊力调控功效的思想,利用影响函数法下的辊系弹性变形计算提出了相应的平整机支持辊辊形优化目标.采用分层序列法处理多目标函数,并通过混合遗传算法进行求解,设计出新的辊形配置方案.使用二维变厚度理论建立辊系有限元模型,对辊缝横向刚度、弯辊力调控功效进行计算校核.将研究结果应用于实际生产,改善了平整机的板形控制效果,降低弯辊负担.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宽带铜6辊紧凑式冷轧机组弯辊力设定综合模型,以提高带铜板形质量.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辊系弹性变形三维有限元模型,结合工业轧机整体取样,分析了双机架冷轧机多轧程各道次带铜板形比例凸度变化,确定了板形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板形良好为目标、双机架弯辊力的相对余量均匀作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工作辊和中间辊的弯辊力设定数学模型.本模型应用于1500mm6辊UCM大型工业轧机连续轧制试验取得明显改善带钢板形和提高对带钢来料凸度波动变化适应能力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7.
2250 CVC热连轧机支持辊辊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2250 CVC热连轧机支持辊磨损严重、不均匀且出现剥落问题,提出与2250热连轧机CVC工作辊相匹配的支持辊新辊形CVR(CVC-VCR Compounded Roll),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辊系三维弹性变形模型,并在F3机架上进行工业轧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原辊形配置相比,CVR辊形配置不仅增加了弯辊力的调控范围,辊缝横向刚度增加11.5%以上,而且轧制过程服役前期和后期的辊间压力分布不均匀度分别降低28.17%和29.1%,辊间压力峰值分别下降27.56%和24.49%;新支持辊CVR自保持性较好,可稳定发挥其性能。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广泛使用的CVC和HC两种主要轧机机型,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 9.0建立了三维辊系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同机型的四辊和六辊轧机在不同窜辊、弯辊工况下的轧制力纵向刚度和弯辊力纵向刚度的变化情况.在相同工况下的四辊轧机的轧制力纵向刚度要大于六辊轧机.中间辊窜辊或工作辊窜辊对HC轧机的轧制力纵向刚度和弯辊力纵向刚度的影响要大于CVC轧机.  相似文献   

19.
冷连轧机SmartCrown轧辊磨损辊形对板形调控能力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宽带钢冷连轧机首次应用的SmartCrown板形控制技术,通过对SmartCrown轧辊大量实测得到了轧辊磨损辊形,采用遗传算法建立了轧辊磨损预报模型,并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三维辊系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了磨损辊形对SmartCrown板形控制技术在服役过程中板形调控能力的影响,提出了新辊形使用工艺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