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先秦“动·之(其)·名”结构作了重新考察,进一步论证了“之”可作领格,“其”可作宾格。认为在某种条件下,“其”也可等于“之”,“取类动词·其·名”和“取类动词·之·名”一样,属于等效双宾结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唐英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其诗作内容丰富,风格清新。其心真而正,语清而雅,写物画景,记事抒怀,诸多内容均以抒发性情见长。其诗有如人生传记。虽其未曾科举,却因耳儒目染与善学上进至此,可见其求学之勤,心志之坚;也可见中原传统文化影响之深,感召之力。  相似文献   

3.
况周颐身处末季,其词多感怀身世之作。栖迟零落,身世浮沉,激发了词人对生命的思考,形成了独特的身世感喟,集中地表现为飘零之恨、垂暮之叹和落拓之悲。它们是三位一体的生命意识,常与家国之思、沧桑之叹相通,表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其身世词多以比兴抒哀怨,凄丽缠绵,托寄深远。  相似文献   

4.
诚实信用原则作为我国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有关问题争论已久。本文首先介绍了诚实信用原则的国外和国内渊源,并对其内涵加以明确。然后对诚实信用原则作为民法原则之"帝王条款"提出四点质疑,认为诚实信用原则并非为民法所独有,但其应当作为民法之基本原则。并结合诚实信用原则之特征及与其他民法原则的关系,阐述其不应列为最高原则之理由,对"法官空白的造法委任状"作为诚实信用原则称帝之理由提出了质疑。最后,对我国目前诚信缺失之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最早引进了西方象征派手法的现代诗人李金发,是中国新诗史上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其诗作之特别使其赢得了“诗怪”这一褒贬不定的称号。文章试图从李金发的个性、生活经历、所处环境等方面来探求其“怪”之根源,并由此分析体现在其诗作中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之“怪”。  相似文献   

6.
杨一鸿 《科技资讯》2007,(7):190-191
“笔墨”是中国画之灵魄,而线和水的运用是笔墨中之核心,只有线和水用好了,其画作才能显其神韵,出其意境。画家借助笔墨传情寄意。  相似文献   

7.
中国历史上的王朝更迭,其五日京兆之频密,其朝秦暮楚之轻易,胜过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由此之故,中国末代皇帝之多,也就成了这个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冠军。回过头去看,在中国惟有末代皇帝中,惟有溥仪,算得上是最幸运的一位。  相似文献   

8.
究竟民主是什么,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梁漱溟先生对中国民主与现代化见解颇深,可谓独树一帜。特别是其探究东西方文化本质之后,得出因不同的人文类型,民主之路亦有所不同,欧洲有其现代民主之路,俄国有其共产政治道路。中国文化因其具有特殊性,这种特殊之精神使中国之民主化走上了歧路。梁漱溟先生探究其原因,然寻中国民主之路,终究苦心探索得出了不易之结论,开启乡村建设之门。进而揭示其乡村建设之微行大义。  相似文献   

9.
阳关,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隘。考证了阳关的最早出典、阳关释名以及阳关设置时间和沿革。认为如果仅就“阳关”一词,其最早的文献出处当为《左传》,如果是位于敦煌境内丝绸之路上的“阳关”,其最早的文献记载应归于上述之汉代简牍;阳关在设置之初就不在玉门关之南,其名称由来亦非因玉门关之南而为号了;阳关设置时间应该在武帝元鼎时期(公元前116年至公元前111年)。  相似文献   

10.
史记决疑     
引言:史记为吾国第一部有组织有系统之通史,司马迁为史界第 一创作家,其文章之优美,又久为学者所公认,故在史学文学两方面, 均占重要之地位。至唐贞观之初,刘伯庄奉敕于弘文馆论授,史 记之价值弥增。所以历代学人,无论治史学或文学,几未有不一 读者。顾读则读矣,而其读法则不可不辩。或有盲誉其长,而未 明长之何所在;或有妄毁其短,而不知其短之所由来。如此类者, 于史记真相,殊无所得,是盖未者其中之疑案,而加以审察也。间 有能发其疑案者,然或穿鉴其说,少详细之推求;或 恍其词,无明 确之判定,如此类者;较之徒毁徒誉,其读法固进一步矣。惟…  相似文献   

11.
何慧萍 《科技资讯》2010,(10):246-247
卡森·麦卡勒斯的中篇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美国南方小镇上的悲伤的爱情故事,透过其荒诞的人物和情节,其寓意在于人类个体的彻底孤独和精神隔绝,以及单个个体在冲破孤独之渴望中的爱之无力。本文通过分析整个文本,尝试解读这篇小说的主题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不仅信奉玄学而且信仰家传之天师道之思想,而正是玄学及其家传之天师道之思想对陶渊明的诗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造就了这一时期陶渊明诗文独有的风格和魅力,虽然其诗文不为当时的士人所理解。  相似文献   

13.
 上文谈了18个你必碰到的场合之七:作口头报告,本文谈谈其之八:写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14.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理信息系统的兴起是近20年来地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大事件,其发展之快,应用之广,影响之深刻引起地理学界的广泛重视。本文简要回顾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并较详细地分析了其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物化之象是<庄子>一书塑造的独具一格的形象群.全书塑造的物化之象可分为物化物之象,物化人、人化物之象,物人互化之象,它们分别象征、隐喻哲人追求自由、因顺自然、与物冥合的审美旨趣.其形象内涵的深刻性和言说方式的诗意性的完美结合,淡化了物化之象的哲学话题,营构了具有艺术意味的"象思"、"象境",从而突显了其诗学、美学的价值,提出和发展了雄浑、自然、虚静、物化等审美范畴的理论建构,开拓了中国文学艺术的理论领域.  相似文献   

16.
与理学之礼教秩序其合法性建基于先验天理之绝对正当性不同,康有为从近代西方之公理和人道两大基本观念出发,重建礼教秩序合法性基础。公理以平等观念重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师长等伦常关系。其近代意义在于解构天理之时间和空间超越性,瓦解礼教秩序之不言自明的超越意义,从而为礼教秩序的瓦解奠定学理基础。人道观一为人生来之资质,二为人之平等权利。人道观之理论意义在于为礼教制度的构建提供人性依据,即制度应当顺应人道之自然。其近代意义在于通过资质人性论对本质人性论的代替而实现了人之伦理本质的消解,这意味着人性之爱和恶失去了自身内在约束,礼教秩序之内在基础随之消解,礼教秩序之形成只能求诸外界。在资质人性论基础上,康有为提出以"教"和"学"为主体内容的礼教秩序形成之外在机制。"教"主要指以德行教化万民;"学"主要指对道的习得,其内容主要即控制人的爱恶等情欲,从而实现对人性的有限控制。  相似文献   

17.
VOIP的创新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OIP技术是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产生的新型语音通信技术,其发展之快、应用之广泛令人惊叹.首先介绍VOIP技术的发展应用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其创新应用发展趋势做了分析及预测.  相似文献   

18.
王沂孙是宋末元初著名词人,咏物词代表其词作的最高成就.词人通过对自然物象的吟咏,寄托了深沉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抒发其身世飘零之感,形成了比兴寄托、沉郁顿挫、幽婉奇幻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9.
就我国20世纪前半叶有关语言起源之研究言,汤炳正先生的成果是最值得珍视的。迄今,这仍为本研究领域中最重要的创获之一。首先,其在《语言起源之商榷》一文中提出了"容态语"与"声感语"等极具深度之说;其次,其《原"名"》一文将语言起源中影响最大之"手势说"往前推进了一大步。然遗憾的是,这一异常珍贵之研究成果,由于种种原因,尚远未得到学术界应有的重视。问题是,就解"语言之起源"这一世界性的难题言,汤先生的研究有着其难以替代的独特之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林语堂与中国文化乃一说不尽之话题。他生长于中国文化之中,却多受西方文化之浸润濡染;身为如假包换之中国人,却多以英文写作;旅居美国30余年,却毅然回归中国文化之母体。纵观其人生及其文学创作,他与中国文化始终保持一种若即若离之距离。正是此种距离使其对中国文化之热爱、选择、审视、绍介乃至回归,升华到一种审美之高度。当然,与中国文化之疏离亦掣肘其文学创作之臻化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