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即老年痴呆症,是一种多因素诱导的慢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多发于65岁以上老年人群。目前临床上没有治疗AD的特效药,现有的药物只能减缓发病进程,无法预防和治愈AD。关于AD的发病机制,目前研究认为有β淀粉样蛋白沉积毒性假说、神经炎症假说、氧化应激假说和乙酰胆碱能缺失假说等。自然界中真菌分布广泛,数量繁多且能产生大量具有生物活性的代谢产物。已有不少研究表明真菌来源的天然产物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有成为抗AD药物先导化合物的潜力。本文从AD发病机制假说的角度出发,综述了具有抗AD潜力的真菌来源天然产物及其相关生理活性或作用机制,为探寻新的抗AD真菌来源天然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腐植酸形成的生物学机理研究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详细论述了腐植酸形成的7个主要学说:1.瓦克斯曼提出的本质素-蛋白质复合体学说;2.威廉斯提出的微生物作用学说;3.微生物合成假说;4.植物和微生物细胞自溶假说;5.科诺诺娃学说;6.恩德斯的煤化机制;7.厌氧发酵形成腐植酸的3个基本阶段理论。  相似文献   

3.
学者认为板块深俯冲快折返假说物理基础脆弱地壳俯冲是板块构造学说的重要内容。27年来,国内外发表了上千篇论文,板块深俯冲快折返假说成了地表柯石英形成机制的主流学说。然而,国内外对板块深俯冲快折返假说一直存在激烈的争议。2005年以来,哈尔滨工业大学凝聚态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和吉林大学凝聚态物理系苏文辉教授领导的柯石英研  相似文献   

4.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是20世纪语言学界颇具影响的理论假说,又称为"语言相对论"。该学说提出以来就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国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而在国内,对这一理论的研究直到本世纪才开始逐渐兴起。①特别是2006年以来,大量学者对于萨丕尔—沃尔夫理论进行了研究,并将这一理论应用于其他诸领域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②本文将就2006年以来中国大陆学者对于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研究进行汇总、分类并从中归纳出我国目前对该理论研究的最新结论和进展,总结对该理论研究的一般方法,并从中得出未来针对该理论进一步深入研究可能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光量子假说及波粒二象性提出过程的历史分析,指出光量子假说不是爱因斯坦对普朗克能量子假说的推广,并对现有教科书对光量子及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处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赵锐 《科技资讯》2008,(33):252-252
追溯科学的发展史,无不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辨证规律和科学方法的指导作用,证明了科学假说的重要地位。科学假说是建立和发展学科理论的桥梁;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而且不同假说的“争鸣”有利于物理学研究的繁荣并促进科学的发展。特别在当今的物理教学中,合理的应用科学假说,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科学假说的思想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起源与进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综述了线粒体、叶绿体的内共生假说和分化假说。  相似文献   

8.
许多重要的化学理论最初都是以假说的形式出现,所以对学生进行假说方法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首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假说。其次让学生了解假说在化学发展史中的作用和意义。在此基础上,通过实例对学生进行假说方法的训练,这对培养学生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提高归纳与演绎、抽象和类比等逻辑思维能力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9.
氧化损伤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一个重要特征,故"氧化应激假说"提出AD中氧化应激产生较早,可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及分子水平改变出现即β淀粉样蛋白沉积及神经纤维缠结的形成之前,导致细胞和组织损伤,促进疾病进展.氧化应激中增高的氧化损伤标记水平、抗氧化系统中特定活性的改变、线粒体功能失调及与tau蛋白磷酸化及聚集,β淀粉样蛋白斑块之间联系紧密.本综述探讨AD中的氧化应激假说,抗氧化治疗AD中的可行性及展望.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概述了假说是自然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接着论述了假说在原子结构理论发展中的地位;最后揭示了假说的两点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与最主要的痴呆类型,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呈指数式增长。随着人口老龄化,AD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愈趋严重。AD的遗传力接近80%,其人群易感程度、表型差异等性状特征受机体遗传变异的极大影响。总结了基于家系连锁分析、病例对照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全基因组测序等基因组学分析手段鉴定与AD发生发展相关的遗传变异与风险基因,梳理了基于各种组学数据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手段,解析遗传变异背后的调控元件、效应基因及其分子过程的研究进展。对风险基因及其转录与蛋白水平改变的揭示,可为AD的发病机制解析、药物开发、精准诊断与早期预测提供直接的靶点。  相似文献   

12.
摘要:阿尔茨海默症( Alzheimer’ s disease,AD) 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影响着全球 4 000 多万人的健康,预计在未来的几十年将呈指数级增长。 至今为止,该病还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也缺乏系统完整的病理及生理学研究,因此建立良好的动物模型是研究和治疗 AD 最有价值的科学工具。 本文总结了 4 种基因修饰的 AD 模型,讨论不同模型的表型特征、病理变化以及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以β淀粉样蛋白斑块及神经元纤维缠结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痴呆中最常见的一种,也是一种常见的老年人疾病。AD的发病机制可能由多种发病因素、多种通路和分子机制的相互参与引起。由于AD的发病主要同老年人有关,故研究治疗AD的方法对于提高人类健康和生活水平至关重要。虽然目前并没有一种治疗方法可以完全治愈AD,但有多种治疗策略。本文对AD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阿尔茨海默病(AD)起病隐匿,目前尚无有效控制病情进展以及治疗的药物或方法。在其发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阶段早期预测进行干预,则能有效控制其病程。从基于脑影像组学特征的AD早期临床诊断、基于人工智能影像组学技术的AD早期预测两个方面综述了AD的早期诊断与预测研究进展,提出结合多模脑核磁共振影像特征和组学特征,在深度学习的框架下,将影像学和基因组学联系在一起,构造高分类与预测性能的深度学习模型,可为AD早期筛查并干预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Alzheimer’s disease(AD),the most common form of neuropsychiatric disorder,is characterized by neuronal degeneration and inexorably progressing dementia,especially in the elderly population.With a rapidly aging population in both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AD has emerged as one of the largest growing problems worldwide.Current drugs improve the symptoms of AD,but do not have any profound intervention to delay its onset.Thus,understanding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genes tied to AD will be cruc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rapeutic targets.This review will summarize the aetiology,pathology,and the evidence for the genetic components in AD,discuss the proposed amyloid cascade and the following tau hyperphosphorylation hypothesises,oxidative stress mediated neuronal cell death,as well as the function of Retromer complex during the developing of AD.Our laboratory’s current research progress and the challenges that still remained will be also highlighted.  相似文献   

16.
 阿尔茨海默病(AD)是导致老年人认知障碍的最主要疾病。AD也是主要的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中约95%是晚发型AD(LOAD)。目前,LOAD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但是,4型载脂蛋白E (ApoE ε4,ApoE4)是已知的最大风险基因。以临床及基础实验结果为证据,探讨了ApoE4导致大脑出现糖脂代谢异常及相关机制。AD患者早期脑内也有糖脂代谢的紊乱,且代谢紊乱进一步加重认知障碍。因此,ApoE导致大脑代谢紊乱,可能促进AD的发生发展。靶向ApoE4改善大脑代谢,可能是AD药物研发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7.
The development of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technology has made it possible to carry out functional brain imaging experiments in small animals. Usually, group data is required to form the assessment of population, which can not only increase the sensitivity of the overall experiment, but also allow the generalization of the conclusion to the whole population. In order to average the signals of functional brain images from different subjects, it is necessary to put all the mapping images into the same standard space (template image). However, up to now, most animal brain templates remain unavailable and it must be done by ourselves. In this study, a template image based on the brains of eight male Wistar rats is obtained, and it is successfully used in our present Alzheimer disease (AD)-like rat model studies as template for spatially normalizing images to the same stereotaxical space. The fMRI results processed with 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 (SPM99) software are in agreement with the results from immunohistochemical experiment, which proves that this method is universally applicable to the pathologic models of other small animals and to human brain lesion studies.  相似文献   

18.
Thedevelopmentofnoninvasivefunctionalneu roimagingmethodshasmadeitpossibletoinvestigatelarge scaleactivationpatternsofbrain.FMRI,arep resentativeinhemodynamictechniques,hasbeen usedextensivelyinthestudiesofthephysiology,pathologyandpsychologyofbrains[1—3],foritslessinvasiveproperty,superiorresolution,andlowercost comparedtoPETtechniques.Itisimportanttopointoutthatcommonimage analysissoftwaressuchasstatisticalparametricmap ping(SPM),analysesoffunctionalneuroimages(AFNI),createdatabydoinga…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期痴呆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诊断方法.方法对65例老年期痴呆患者的临床症状、神经心理、MRI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以56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为对照,总结各种痴呆的特点和诊断方法.结果65例老年期痴呆中,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AD)35例(53.85%),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19例(29.23%),混合性痴呆(mixed dernentia,MD)7例(10.92%),全身性疾病导致老年性痴呆4例(6.15%).四种痴呆均存在记忆障碍,卒中病史在AD组中无,在VD组和MD组中分别为16例(84.21%)和3例(42.86%);MRI显示患者有脑梗死灶、脑萎缩和脑白质疏松.结论老年期痴呆以AD最为多见,VD次之.不同痴呆各有不同的临床特点:AD起病慢,无神经系统局灶征,影像变化以脑萎缩为主;VD多有脑血管病史,起病急,有神经局灶征,影像变化以脑梗死为主;MD多兼有AD和VD的特点,脑血管病史不甚明确,影像学上既有脑萎缩又有散在的腔隙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20.
摘要: 我国现有阿尔茨海默病( AD) 患者800 - 1000 万,患者数量随着人口老龄化逐年增加,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或者逆转AD 的药物和方法。过去基于啮齿类动物模型筛选出的用于治疗AD 的药物在人体试验中均疗效差或有严重的副作用,这与啮齿类动物模型和AD 患者病理及行为特征差异大有直接关系。非人灵长类动物与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高度相似,建立AD 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意义重大。AD 病因复杂,但是致病基因突变是其已知的明确病因,应该重视利用基因修饰或者基因筛选等技术建立AD 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本文将着重介绍AD 致病基因突变相关的转基因小鼠模型和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的特点和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