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较详尽的试验对比,钢纤维增强的摩阻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和机械性能,都优于硅酸铝纤维和无碱玻璃纤维增强的材料。提供了利用正交设计法筛选配方的方法,得到优化的半金属摩阻材料的配方。利用近代表面分析工具对半金属摩阻材料的表面和磨屑进行观察分析,并探讨了磨屑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2.
对竹纤维采用硼砂耐热改性处理,采用热压法制备改性竹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试样,并进行改性竹纤维表面结构分析、热失重分析、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测试和磨损表面形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竹纤维经硼砂耐热改性后,其增强摩阻材料的摩擦学性能有一定提高,尤其是高温时抗热衰退性和耐磨性得到显著改善.试验中硼砂溶液质量分数为12%,处理时间为30 min的试样综合摩擦磨损性能最优.硼砂改性可提高竹纤维阻燃性,使复合材料在高温磨损后的表面仍有大部分竹纤维存在,保持对树脂基体的增强效果,提高了材料的摩擦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摩阻材料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增强纤维的选用为线索 ,回顾了汽车用摩阻材料发展历程中具有代表意义的几个阶段 ,分析了各阶段的特点 .介绍了目前摩阻材料的发展概况 ,对摩阻材料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乳液法酚醛树脂的合成及其在摩阻材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乳化剂的筛选,成功地合成了乳液法酚醛树脂,并对其热稳定性进行了探讨,该树脂的乳液中均匀混入丁腈胶乳,可以用于摩阻材料(刹车片)的生产,制品性能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同时,应用乳液法酚醛树脂可避免生产摩阻材料溶剂的污染。  相似文献   

5.
采用改进的工艺方法合成了桐油改性酚醛树脂,将其作为粘合剂制备了摩阻材料。试验表明:酚醛树脂经改性后,树脂及材料的性能均得到较大的改善;与其他改性方法的材料相比,摩擦系数较高而稳定。表面分析提示这种材料的热分解温度较高、热摩损较小,而低温下的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略高。探讨了摩擦前后表面层组成和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用热塑性聚(氧-1,4-亚苯基磺酰基-1,4-亚苯基)(聚醚砜)树脂作粘接剂,制备耐高温摩阻材料,探索了材料的压制工艺。试验证实了:聚醚砜树脂和制成的摩阻材料,其耐热性和摩擦磨损性能,较大程度优于改性酚醛树脂和其制成的材料。通过近代表面分析手段对摩擦表面和磨屑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磨损机理。  相似文献   

7.
本工作研制了一类新型复合纤维增强复合树脂无石棉摩阻材料.研制的复合树脂聚合物有高的热稳定性,研制的摩阻材料有高的摩擦稳定性和耐磨性,特别适合于制造高性能的轿车用制动器材片.  相似文献   

8.
复合纤维增强复合树脂无石棉摩阻材料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工作研制了一类新型复合纤维增强复合树脂无石棉摩阻材料,研制的复合树脂聚合物有高的热稳定性,研制的摩阻材料有高的摩擦稳定性和耐磨性,特别适合于制造高性能的轿车用制动器衬片。  相似文献   

9.
纤维增强摩阻材料的抗冲击韧性和硬度对摩擦学性能有一定影响,但并不惟一决定摩擦系数和磨损率的大小。在胶粘剂含量为25%时,硬度有最大值为88.13(HRL)。在胶粘剂含量为28%时,无缺口冲击韧性有最大值为4.68kJ/m^2。在胶粘剂含量较低时,硬度对摩擦性能起主要作用;在胶粘剂含量较高时,冲击韧性对摩擦性能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日本JXA-84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研制的新型摩擦制动材料冲击断口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纤维的断裂、纤维的拔出、纤维的桥接、界面脱粘及裂纹分叉、转向对提高摩阻材料的冲击韧性有极大的贡献,纤维对主裂纹的发展有阻碍作用,延缓了主裂纹的增长速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纤维拔出的长度增加,吸收能量增大,材料的冲击强度也提高.裂纹的扩展方向对摩阻材料的韧性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砂砾岩储层裂缝摩阻测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砂砾岩储层压裂时裂缝容易发生不规则扭曲,具有多裂缝、滤失大、摩阻高等特点,为了测试影响裂缝壁面摩阻的相关因素及影响程度,设计并制作了砂砾岩裂缝壁面摩阻的测试装置,测试并分析了相关因素,获得砂砾岩摩阻的增长规律,拟合回归出砂砾岩裂缝摩阻公式,误差小于10%,用于预测砂砾岩储层施工时的裂缝摩阻,为确定施工压力,优选施工工艺及参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高性能摩阻材料用酚醛树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冲击强度、红外光谱、热分析、刹车片试验等手段研究了稀土和亚麻油对酚醛树脂的改性作用,结果表明,稀土离子将酚羟基封锁减少了酚羟基对其邻位上亚甲基的影响,提高了树脂的耐热性,亚麻渍的烷基链起到内增韧的作用,改善了树脂的脆性。通过稀土和亚麻渍的双改性,合成出高性能摩阻材料用酚醛树脂。  相似文献   

13.
通过摩擦磨损试验、扫描电镜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三种不同基体组织的蠕墨铸铁与石棉基摩阻材料配副条件下的摩擦磨损特性。结果表明,100%铁素体基体蠕墨铸铁具有最低的磨损量,最高的摩擦系数,因此具有最低的磨损率。就摩擦磨损特性而言,100%铁素体的蠕铁可以作为蠕墨铸铁刹车毂的首选材料。不同基体组织蠕墨铸铁的摩擦磨损特性除了与基体本身的性质有关外,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摩擦表面在磨损过程中组织和性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从微观角度对管壁与流体问相互作用的性质、大小作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将四氟乙烯一六氙丙烯共聚物、聚乙烯和聚氯乙烯三种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管材作为试验管路,并与一般钢管的水力性质进行了对比.水力摩阻试验结果表明,当管壁对流体而言为可润湿型表面时,流体的沿程阻力损失主要由流体的内部摩阻特性所决定,它服从于目前公认的一般流体力学规律;当管壁对流体而言是不润湿型表面时,流体的流动固有其独特的规律.在管径较大时,不润湿型表面的管路有明显的减阻效果;当管径减小到一定程度后,其水力摩阻反而增大.在各种属于低能表面的有机高分子材料中,含氟塑料管的表面较难润湿,这对于防粘附、防腐蚀和减小水力摩阻.有着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唐波  吴雪锋  赵洪山  李泽  肖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28):12031-12037
深层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常面临高温高压的挑战,钻井液在高温高压等复杂工况下,其性能会发生改变,研究钻井液在复杂工况下的流动摩阻变化规律,能为特深井钻井提速及井控提供理论基础。根据实际工况要求,建立了高温高压钻井液循环流动摩阻测试装置,实验研究了温度、压力、固相颗粒及含气率对钻井液流动摩阻的影响,采用多元回归方法拟合并绘制温压摩阻系数图版,能更好阐述温压与钻井液流动摩阻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顺北区块钻井液流动摩阻随温度增大而减小,随压力增大而增大,摩阻系数图版能更准确体现摩阻系数与温压的定量关系,固体颗粒含量对流动摩阻影响不大,钻井液流动摩阻随着含气率增加而增大。该实验装置与分析方法,对于研究复杂工况下钻井液流动摩阻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套管摩阻是大斜度定向井和水平井固井工艺设计及施工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对大斜度定向井及水平井下套管过程中的套管摩阻进行了理论研究,建立了套管摩阻微分方程,并经过严密的数学推导得到了套管摩阻的解析解,该解析解简便实用,可用于预测和计算定向井和水平井的下套摩阻.文中采用这些公式对长庆油田塞平—1水平井所用套管结构的摩阻进行了现场理论预测,为固井工艺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该预测结果与后来的实测数据较吻合,验证了本文理论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合理计算现场压裂管柱沿程摩阻,利用雷诺数相似的方法,得出现场滑溜水管柱摩阻系数与室内管柱摩阻系数关系式及现场与室内的摩阻、排量和管长关系式。通过测定室内的滑溜水管流摩阻,计算现场施工的压裂管柱摩阻值。通过关系式结合现场试验验证,其计算管流摩阻值与实测管流摩阻值进行对比,计算管流摩阻值相对误差小于7%,该方法可以为页岩气大型滑溜水压裂摩阻预测提供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8.
钻柱接头的直径大于管体直径,在通常情况下钻柱与井壁间的接触发生在接头上。建立考虑接头钻柱的力学模型,并用迭代法进行求解,成功地分析了考虑接头钻柱在钻进、起钻、下钻、空转及倒划眼时与井壁的接触力、摩阻扭矩,并能预测各接头处接触力的大小、方向。通过与现场试验数据相比较,对钩载的预测误差小于5%,对扭矩的预测误差小于7%。该模型为预测钻柱摩阻扭矩提供了一个快捷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结合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性质,研制了一套超临界二氧化碳在水平圆管摩阻测试装置;并进行了超临界二氧化碳摩阻变化规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SC-CO_2的摩阻逐渐升高;随着温度的升高,同一剪切速率下,SC-CO_2的摩阻逐渐降低;SC-CO_2的管内摩阻明显低于清水;且温度越高、剪切速率越大,摩阻差值越大;在SC-CO_2中加入添加剂可提高SC-CO_2的黏度,其摩阻比纯SC-CO_2高。  相似文献   

20.
在液体管道瞬变流计算中,传统的拟恒定摩阻模型不能准确描述瞬变流的真实物理现象。多年来人们一直在研究瞬变流摩阻的精确表达式和计算方法。总结了液体管道中瞬变流摩阻的计算方法,着重阐述了瞬变流非恒定摩阻问题的主要研究成果,介绍了几类有重要价值的非恒定摩阻模型及相应的应用范围,并给出了各类模型进行数值计算的思路,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非恒定摩阻模型比传统的拟恒定摩阻模型能更精确地模拟液体管道瞬变流压力波的衰减和波形畸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