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观点认为严监生是个吝啬鬼形象。文章试从三个角度加以论析之,即在详细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将严监生放在具体生活环境中,与世界文学当中的吝啬鬼形象加以比较,对严监生临死之时引起争议的两根指头的含义进行解析等。结论认为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严监生都不是一个吝啬鬼形象,相反在他的身上蕴含着多重意蕴,是一个丰富的悲剧形象。  相似文献   

2.
从城市文化与功能的角度对城市整体形象进行了探讨,认为城市整体形象的重塑是透视城市文化与功能的新视角,并对大理的城市整体形象设计与塑造进行了研究.确定的大理城市整体形象定位是“浪漫休闲之都”,并从空间上予以落实,策略上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3.
郑渊洁是中国当代最杰出的童话作家之一,他塑造了迥异于传统儿童形象的颇具特色的一系列当代顽童形象.文章以郑氏笔下最受孩子们喜爱的顽童形象的特点为依据,认为郑渊洁的儿童文学创作现是对传统儿童文学创作的反叛.  相似文献   

4.
形象的间接性是文学形象区别于其他艺术形象的突出特点,“形象”与“间接”本是一对矛盾,但在文学形象里却是和谐统一的。本文认为,这一矛盾得以统一的原因有三个:一是文学语言内涵的丰富性;二是语言本身的文化积淀;三是读者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5.
高晓洁 《科技信息》2008,(5):142-142
本文就高校形象管理的内涵、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高校形象管理是中国高等学校应对竞争挑战、把握发展机遇的战略性决策,在形象建设与管理中取得显著成效的高校将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先行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6.
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政府形象,需要科学、合理、可行的评价尺度。政府形象评价指标体系的提出,就是建构科学、合理、可行的政府形象评价尺度的新尝试。本文从利益出发,认为政府形象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由政府价值、行为以及绩效组成的层级体系。  相似文献   

7.
二战期间,日本的“笔部队”作家和军队作家创作了大量侵华文学。这些作品形成一个特定的中国形象。运用形象学理论对这一形象的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这一形象是当时日本占主流地位的“大东亚中国观”的文学化,同时也是战争时期特定政策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对传统女性形象进行了梳理,认为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女人异化史.接着具体分析了一些“五四”时期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将其分为两大类型一是仰视中的女性形象;二是俯视中的女性形象.这两种视角都是以男性为本位,故在根本上难以还女性以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9.
旅游形象是人们对旅游地的综合认识和总体评价,是可以操纵游客内心深处的东西。本文以旅游形象理论为指导,借鉴国内外经典案例经验,探讨宜昌旅游形象提炼的难点及现存的问题,通过归纳分析认为宜昌市旅游形象定位为“壮美三峡·大爱宜昌”,最后就宜昌市旅游营销提出了几点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
章长城 《龙岩师专学报》2001,19(4):57-59,66
本文首先对传统女性形象进行了梳理,认为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女人异化史。接着具体分析了一些“五四”时期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将其分为两大类型:一是仰视中的女性形象;二是俯视中的女性形象。这两种视角都是以男性为本位,故在根本上难以还女性以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1.
首先探讨了地区形象的概论和地区形象的构成,认为地区开 系统是由理念识别、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要素组成,其中理论识别核心。其次,重点讨论了中关村形象定位中理念的确立问题,认为可以将中关村的发展理念概括为:“以强国为目的,以知识为基础,以创新 动力,以人才为支柱,以市场为导向”。最后,就中关村发展理念的实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鲁迅所塑造的人物画廊里,除农民形象、知识分子形象外,妇女形象也占有重要的位置。其中的祥林嫂,是一个家喻户晓、童叟皆知的典型形象。关于祥林嫂,评论文章已经发表了不少。几乎所有的评论文章都认为:一、祥林嫂是一个具有强烈反抗性的妇女;二、作者在《祝福》中描写了祥林嫂怎样受四条绳索的束缚;  相似文献   

13.
牛魔王形象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牛魔王形象的分析,认为牛魔王在《西游记》中虽然是一个配角,但却是一个鲜活的形象。他那亦正亦邪的性格,超群的本领,都和孙悟空有类似之处,对孙悟空形象的塑造起到了映衬作用。明确了他在《西游记》中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对传统女性形象进行了梳理,认为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女人异化史。接着具体分析了一些“五四”时期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将其分为两大类型:一是仰视中的女性形象;二是俯视中的女性形象。这两种视角都是以男性为本位,故在根本上难以还女性以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5.
何谓企业形象,不少人眼中的企业形象总是和企业的实物外貌,如高大的厂房、豪华的装饰、巨型的霓虹灯、高频率的广告相联系,以为这些就是企业形象的全部内涵。其实这仅是企业形象的一部分,决非企业形象的全部内涵。企业形象是企业产品形象、技术形象、管理形象、服务形象、文化形象、销售信誉形象以及一切带有企业特征的印象和评价。生存于社会环境中的企业,客观上都有一个社会形象问题。那么企业如何提升自己的形象呢?笔者认为,提升企业形象必须抓好以下五要素:一、产品质量:提升企业形象的基础产品是企业价值的浓缩,是企业信息的有形载体。质量是产品的生命,一个企业产品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该  相似文献   

16.
姜建涛  刘国栋 《科技信息》2010,(15):9-9,357
通过对"形象"概念的深入剖析,笔者认为历史街区形象构成的实质是隐性要素、显性要素和行为要素的集成。该文通过深入挖掘隐性要素、显性要素和行为要素的内涵,通过物化、基因提取与植入、触媒导入与激活等措施与手段,实现历史街区形象延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图书馆形象的内涵出发,重点阐述了图书馆形象的构成要素及其作用,认为在信息时代,良好的图书馆形象可以提高读者的注意力,有助于实现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增强图书馆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并提出了塑造图书馆形象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史湘云的形象意义,并非如学界有人认为的是庄子哲学的形象注释,或“纯是晋人风味”。湘云的形象是在明清“独抒性灵”、以“绝假纯真”的“童心”为文的文化思潮的推动与启悟中生成,她的美是一种憨态可掬、稚气十足的童稚美,自然天真却又幼稚简单。这个形象的生成有其特殊的历史文化基础,在明清的其它一些小说中,也能窥见类似的身影。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旧约.耶利米哀歌》及忧国忧民的"流泪先知"耶利米,认为先知的形象和先知的眼泪这两方面与中国古代士大夫的形象之间具有可比性。中国先秦时代士大夫的代表是屈原,其形象与耶利米之间有许多交互叠合的地方,亦有差异。先知与大夫是他们所处时代的爱国知识分子,也是时代革命的先驱,他们代表了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对先知形象的比较研究有助于爱国主义的弘扬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  相似文献   

20.
李建军《直议莫言与诺奖》一文认为,莫言在叙述中以自我感觉代替人物说话,作品缺乏思想。郭玉斌、孟祥中等予以了反驳。维诺格拉多夫认为,作者形象是文学作品“思想和修辞的焦点”,作品形象中包含作者对全民语和艺术现实的态度。通过分析《红高粱家族》中的作者形象,发现小说通过鲜活的民间语言,不同叙述语层的交织和多样的评价视角,将余占鳌这样一个本属于历史边缘的人推向历史中心,成功塑造了“我奶奶”这样一个敢爱敢恨的女性形象,批判了不肖子孙“我”的“种”的退化,凸显了作者对历史及当下的深刻思考。概言之,莫言小说的思想隐藏在其独特的作者形象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