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钴(Ⅲ)与乙二胺手性配合物的合成与拆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叙述了具有光学活性的钴(Ⅲ)与乙二胺配合的新合成方法,研究了「CO(en)3^3+」对映体的拆分及光学性质。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多巴对映体在含有疏水性L-酒石酸正己酯手性选择剂的水-有机溶剂两相系统中的萃取分配行为,考察了有机溶剂的种类、L-酒石酸正己酯的浓度、水相pH值以及萃取温度对分配系数和分离因子的影响.实验表明,L-酒石酸正己酯与多巴Ⅱ对映体比与多巴Ⅰ对映体形成更稳定的非对映体复合物;随着手性选择剂浓度的增加,分配系数逐渐增大,分离因子先增大后减小;随pH值的提高,分配系数和分离因子均降低;提高萃取温度,分配系数增加而分离因子减小;同时,有机溶剂的性质对分配系数和分离因子的影响也比较大.  相似文献   

3.
Gd^Ⅲ-氨基多羧酸配合物常被作为磁共振成像(MRI)造影剂,本文报道了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不同配电离子的Gd^Ⅲ-TTHA配合物与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微弱的静电作用,而且这种作用随着配合物结构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一种新的多吡啶钴配合物[Co(bpy)2dpapz](ClO4)3·H2O(bpy=2,2'-联吡啶,dpapz=联吡啶并[3,2-a-2',3'-c]6-氮杂-吩嗪).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循环伏安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应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黏度法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以插入方式与DNA结合,与DNA的键合常数为1.49 × 105L·mol-1(50 mmol·L-1NaCl).  相似文献   

5.
以Bi(NO3)3·5H2O和吡嗪-2,3-二羧酸(2,3-H2pzdc)为原料,在100℃的水溶液中回流反应合成了铋(Ⅲ)配合物Bi(2,3-Hpzdc)2(μ-OH),采用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和热重分析等方法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X射线粉末衍射数据指标化计算证实该配合物晶体结构属于单斜晶系,晶胞参数为a=1.7143 nm,b=1.383 0 nm,c=1.832 1 nm,β=95.63°.与DNA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存在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6.
应用电子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手段,以吖啶橙(AO)作探针研究了Sm(Ⅲ)(HE),与DNA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苏木索(HE)与sm(Ⅲ)形成了配离子,其结合比,nSm(Ⅲ):nHE=1:3,Sm(Ⅲ)(HE)3与DNA的结合常数K=1.36×106L·mol-1.同时研究了酸度、盐效应等对Sm(HE)3与DNA相互作用的影响,Soatchard图表明该配合物对吖啶橙与DNA的结合为非竞争性抑制.实验综合表明,Sm(Ⅲ)(HE)3与DNA之间的结合主要为外部静电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7.
研究脱氧胆酸钠和溴化四丁铵的混合态表面活性剂涂层烷基键合硅胶(ODS)固定相的制备和它在手性对映体分离中的应用。利用表面活性剂胶束在水系洗脱液中会形成具有疏水内腔的螺旋状结构和分布均匀的静电作用点,使不同空间结构的消旋混合物产生色谱保留差别。实验表明,以水为洗脱液在涂敷离子胶束相上对氨基酸对映体的拆分模式,具有不改变生物样品存在环境、无污染、低成本等优点,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绿色、简便、实用的分离体系。  相似文献   

8.
选取3, 5-庚二酮(β-二酮酸)(L)为配体与氯化镝及辅助配体在室温下反应,得到两个新的配合物[Dy(L)_3(H_2O)_(2 )](1)和[Dy(L)_3(dppz)](2)(L=3, 5-庚二酮, dppz=二吡啶并吩嗪)。X-射线晶体学分析表明,两个配合物均显示出单核结构,其中Dy(III)离子呈接近反四棱柱的八配位几何结构。同时利用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红外和紫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进一步的表征。磁学性质研究表明配合物2在零场下具有典型的单分子磁体特性,辅助配体在调节单分子磁体特性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Gd^Ⅲ-氨基多羧酸配合物常被作为磁共振成像(MRI)造影剂,本文报道了采用圆二色光谱法研究GdⅢ-TTHA配合物与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微弱的静电作用,而且这种作用随着配合物结构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0.
二乙烯基三胺基氧化纤维素(YXA2,3)作为双功能吸附剂,在纯水和透析液中对一定浓度的肌酐和砷(Ⅲ)进行了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实验温度为37℃,pH值为7的透析液中,当肌酐浓度为100 mg.mL-1时,动态吸附实验在8 h时达到吸附平衡,平衡时吸附容量为3.32 mg.g-1;在纯水溶液和透析液中,当砷(Ⅲ)浓度都为2.0μg.mL-1时,动态吸附实验均在6 h达到吸附平衡,平衡时吸附容量分别为78.3μg.g-1、67.3μg.g-1。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两种新型钌多吡啶配合物:[Ru(bpy)2(PyIP)]2 (1)和[Ru(dmb)2(PyIP)]2 (2),采用元素分析、电喷雾质谱和1H NMR对其进行了表征.用紫外滴定、荧光滴定以及粘度的方法研究了两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两种配合物均以插入方式与DNA结合,然而配合物1与DNA的结合比配合物2的要大.这种现象是由于辅助配体的不同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一种新型钌多吡啶配合物[Ru(ip)2(idpq)]2+,并进行了表征.采用光谱法和粘度法研究了该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该配合物能以插入方式与DNA结合,计算得到其与DNA作用的结合常数为1.72 ± 0.7 × 106(mol/L)-1.  相似文献   

13.
以不带取代基的水杨亚胺基镍 /钯配合物为模型催化剂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 (DFT)在B3LYP/LANL2DZ水平上对其催化聚合丙烯的链增长机理进行了研究 ,发现了agostic相互作用的存在 ,结果表明 β-agostic相互作用要强于γ -agos tic.得到的 8个 β -agostic配合物中当烷基链在氧对位时的M…H键键长都比当烷基链在氮对位时的M…H键键长要长 ,但烷基链在氧对位的配合物相对能却比烷基链在氮对位的配合物低 ,β -agostic配合物的稳定性取决于M与α -碳的相互作用 ,而不是 β-agostic相互作用 .同一个C上的两个 β -H分别与金属形成agostic键得到的两个 β-agostic产物 5 ,6,能量相近 ,它们可以相互转化 ,活化能为 2 2 .0 2kJ/mol,说明这两个 β-H是交替着与金属形成agostic键的 ,证实了agostic键可以被1 HNMR核磁共振峰检测的实验事实  相似文献   

14.
以不带取代基的水杨亚胺基镍/钯配合物为模型催化剂,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3LYP/LANL2DZ水平上对其催化聚合丙烯的链增长机理进行了研究,发现了agostic相互作用的存在,结果表明β-agostic相互作用要强于γ-agostic.得到的8个β-agostic配合物中当烷基链在氧对位时的M…H键键长都比当烷基链在氮对位时的M…H键键长要长,但烷基链在氧对位的配合物相对能却比烷基链在氮对位的配合物低,β-agostic配合物的稳定性取决于M与α-碳的相互作用,而不是β-agostic相互作用.同一个C上的两个β-H分别与金属形成agostic键得到的两个β-agostic产物5,6,能量相近,它们可以相互转化,活化能为22.02kJ/mol,说明这两个β-H是交替着与金属形成agostic键的,证实了agostic键可以被1H NMR核磁共振峰检测的实验事实.  相似文献   

15.
采用UV-Vis光谱法研究了pH=7.25的溶液中甲基百里酚蓝(MTB)-铒(Er)(Ⅲ)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MTB-Er(Ⅲ)-DNA的最大吸收峰为595 nm,比MTB蓝移5 nm,比MTB-Er(Ⅲ)蓝移9 nm,比MTB-DNA蓝移6 nm.DNA对MTB-Er(Ⅲ)有明显的增色效应.应用双波长物质的量比法和平衡透析物质的量比法对MTB-Er(Ⅲ)-DNA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结合比nMTB∶nEr(Ⅲ)∶nDNA=13∶52∶1,MTB-Er(Ⅲ)配合物与DNA作用的表观结合常数K=3.28×106.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大块液膜体系初步研究了杯芳烃类载体对Cr(Ⅲ)的液膜传递机理.采用单因素实验,考查了载体浓度、源相Cr(Ⅲ)浓度、pH值、氧化反应条件等因素对液膜传递的影响.研究表明杯[4]乙酸衍生物在氧化促进和pH梯度条件下可以较好地进行Cr(Ⅲ)的识别传递,提出了对叔丁基杯[4]芳烃乙酸衍生物对Cr(Ⅲ)的氧化促进同向传递机理,传递过程通过化学反应、配合过程和扩散过程的结合实现,外相和内相的△pH是主要的传质推动力,内相双氧水的引入可以明显地改善传递过程.  相似文献   

17.
王君  任百祥 《松辽学刊》2004,25(2):59-61
Cd(Ⅲ)-氨基多羧酸配合物(如Gd-EDTA、Gd-DTPA)常被作为磁共振成像(MRI)造影剂,本文报道了采用紫外光谱法研究(cd(Ⅲ)-氨基多羧酸配合物与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微弱的静电作用,而且这种作用随着配合物结构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8.
通过化学接枝或轴向配位将手性salen Mn(Ⅲ)配合物固载到具有溶剂控制相转移能力的PEG-400和PEG-800上.用UV-Vis,FT-IR,GPC和化学分析等表征手段对所得催化剂(PTC-1,PTCC-2,PTCC-3)的结构和性质进行表征.并以苯乙烯为反应底物,考察3种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3种催化剂能提供与传统均相手性salen Mn(Ⅲ)配合物相当的转化率和选择性,且对映体过量百分率(e.e.)略高;PTC-1和PTCC-2能重复使用3次,但PTCC-3重复使用性能不佳.  相似文献   

19.
邓宁 《黄淮学刊》1996,12(4):61-63
质粒DNA的提纯是现代分子遗传学和基因工程的重要技术,本实验对质粒DNA的提取和纯化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并通过改进,建立了简便,快速提取和纯化质粒DNA的方法,利用此法所提质粒DNA收率大,纯度高,能适于细菌转化,细胞转染及酶切分析等进一步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利用溶液法合成了[Cr2(HLact)6]配合物,该配合物为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a=9.496(3)A,b=12.239(3)A,c=15.017(4)A,α=96.873(5)^0,β=91.189(5)0.γ=92.312(6)^0,V=1730.7(8)A^3,Z=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