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占清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1):2468-2472
根据多层混采原油分层产能贡献色谱烃指纹相关理论,在实验室用分层原油配比实验过程模拟混采油井的生产过程。定量了指纹化合物绝对浓度(峰高比值)。结合偏最小二乘法方法,建立了合采井原油产量分配计算的多元回归理论模型。模型有效解决了噪声和共线性带来的其他数学模型不稳定问题,拟合效果好;并且应用该模型计算了三层配比实验的单层产能贡献率,相对误差平均值在8%左右。同时在辽河地区进行了实际应用。计算结果与其他数学算法相差不大,表明利用气相色谱指纹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计算多层合采井的单层产能贡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混采油井分层产能的确定通常用生产测井、分层测试及示踪剂跟踪方法,但它们成本高、周期长,对窜层油井不适用,且对流速低和窜层油井不适用,有时还需在关井停产条件下进行,作业过程中还易伤害油层。介绍了一种产能监测的新方法—原油色谱指纹法,利用单层原油色谱指纹差异及井口混合原油的指纹变化特征,配合室内原油配方实验,求得混采井分层产能贡献。研究表明,不同类型不同比例二元及三元原油配方与指纹计算的误差在10%以内,指纹计算结果与生产测井的误差在15%以内,可用来计算混采油井分层产能贡献,监测油层出力情况。  相似文献   

3.
基于原油色谱指纹技术的原理,对鄂尔多斯盆地五里湾一区中生界长6层原油色谱指纹进行分析与对比,首次将原油色谱指纹技术应用于长庆油田五里湾一区分层产能监测。利用单层原油色谱指纹差异,结合室内不同比例的原油配方,建立了研究区二元原油配产模型,求得混层开发井中长61、长62层的产能贡献。研究结果表明,原油实际配方与色谱指纹计算的最大误差为4.66%,配产模型较为可靠,可以为油田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稠油的黏度高,族组成中非烃和沥青含量高,饱和烃和芳香烃含量低,全烃色谱图很难反映各油层与井口原油的差异性,应用气相色谱指纹判识稠油井的主要产油层位困难等问题,利用辽河油田某多层混采稠油井各产油层的储层岩石(储层沥青)和混采原油作样品,进行饱和烃和芳香烃色谱-质谱实验,通过星形图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技术的分析和研究,有效地判识了该多层混采稠油井的主要产油层位,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生产调整建议,从实施情况来看,效果明显。该方法具有适用性强、投资少、周期短、准确、快速等特点,有推广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运用气相色谱、质谱和碳同位素等分析技术对S1井的油气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油气源对比表明S1井原油和天然气均来源于沙湾凹陷二叠系下乌尔禾组烃源岩。白垩系清水河组与侏罗系八道湾组原油存在两期成藏,该区二叠系乌尔禾组的自生自储是深层有利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6.
天然气水合物是未来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而多分支井开采技术是天然气水合物高效开采的一种值得进一步探索的技术方法。基于南海神狐海域SHSC-4试采井测井曲线数据,建立了理想水合物藏分层地质模型。分析了羽状多分支井布设在水合物Ⅱ层中部时,分支参数对降压开采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分支参数优化时,应首先考虑分支长度;尤其是当分支长度较短时,分支长度增加的增产效果最强;随着分支长度增加到一定长度,继续增加分支长度的产能增幅逐渐减弱。(2)其次应考虑分支数目和分支角度;相较于增加分支长度,增加分支数目和分支角度对产能影响较弱且增产效果相近;基于钻井成本考虑,分支数目不宜过多;分支角度大于45°时,产能增幅呈下降趋势,因此分支角度应小于45°。(3)在充分考虑上述分支参数的基础上,可适当考虑分支间距。相较于其他分支参数,增加分支间距对产能影响最弱,在保证较大控制面积和充分考虑钻井成本的前提下,分支井间距越大越好。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盆5井区天然气及凝析油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气为偏腐植型气,凝析油为高成熟油。凝析油和天然气均来源于盆1井西凹陷二叠系下乌尔禾组烃源岩。  相似文献   

8.
对虎林盆地虎1井各层段泥岩地球化学指标进行评价,表明虎1井主要烃源岩层为虎林组一段和白垩系下云山组,两段源岩均为好烃源岩,源岩处于低熟到成熟阶段,具有较大的生烃潜力。通过原油与源岩的饱和烃色谱参数及生标化合物对比,发现虎1井原油为成熟原油,并具有陆相高等植物贡献生油的特点,与虎一段底部成熟烃源岩有较强的相似性,认为该井原油即来自于虎一段源岩。  相似文献   

9.
对虎林盆地虎1井各层段泥岩地球化学指标进行评价,表明虎1井主要烃源岩层为虎林组一段和白垩系下云山组,两段源岩均为好烃源岩,源岩处于低熟到成熟阶段,具有较大的生烃潜力。通过原油与源岩的饱和烃色谱参数及生标化合物对比,发现虎1井原油为成熟原油,并具有陆相高等植物贡献生油的特点,与虎一段底部成熟烃源岩有较强的相似性,认为该井原油即来自于虎一段源岩。  相似文献   

10.
以煤储层地质特征和煤层气井生产数据为依据,以沁水盆地南部3口典型压裂直井为例,利用COMET3数值模拟软件对3口煤层气井排采数据进行了反演,确定了煤层气储层的渗透率与含气量等重要的储层参数和工程参数,探讨了煤层气井产能影响因素的敏感性,提供了研究区单井低产能部位煤层气井网部署及优化方案。研究表明:绝对渗透率变化对煤层气单井产能的影响最为显著,相对渗透率曲线形态、含气饱和度与Langumir常数对单井产能的影响依次减弱;井网井距的合理布置可以有效形成区域压降、提高单井产能;研究区低产井周围宜采用煤储层裂隙发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黔西地区煤层气有利层段优选及分层压裂合层排采工艺,促进煤层气勘探开发工作,依据煤层气地质、工程资料,通过杨煤参1井与邻井的压裂排采分析,确定该地区煤层气有利层段的优选原则及精细化排采制度.研究结果表明:5~(-2)煤、7煤、13~(-1)煤、13~(-2)煤储层压力系数相近,为黔西地区煤层气合层开采的有利煤层.将杨煤参1井煤层气井合层排采制度优化为排水降压、临界解吸、憋压产气、放套压提产、控压稳产5个阶段,总结相应精细化排采方法.研究结果可为黔西地区多薄煤层气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东辛油田永1断块井间干扰及连通性问题.开展了一口观察井与四口激动井的干扰试井设计.测试中四口激动井依次激动,根据观察井测得的井底压力资料判断井间连通性.根据不稳定渗流理论和压降叠加原理建立了干扰试井判断井间连通性的方法.通过分析压力曲线以及压力导数曲线的响应特征,依次分析了测试井组的井间连通性.根据分析结果采取了注采调整措施,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并验证了所采用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前研究认为乌伦古坳陷油气主要来自石炭系烃源岩的贡献,根据原油产状、原油物性、轻烃指纹、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及天然气组分、同位素特征,将乌伦古坳陷原油划分为I、II两类,天然气划分为A、B两类,彼此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通过油源对比,及两类油气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以及碳同位素特征,表明I类原油生物标志物与滴水泉组具有较强的相似性,主要来自下石炭统滴水泉组,II类原油主要来自上石炭统巴塔玛依内山组。气源分析结果表明,A类天然气产自于上石炭统巴塔玛依内山组烃源岩,B类天然气来自于下石炭统姜巴斯套组烃源岩。  相似文献   

14.
根据蒸汽吞吐井的生产特征,建立了广义流入动态关系的合理性边界条件,确定了其涵盖性特征。以油藏数值模拟为手段,对蒸汽吞吐井弹性开采过程中注汽参数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周期注汽量、蒸汽干度和采液速度是影响蒸汽吞吐效果的主要因素。以国内几个主要稠油油田的油藏及蒸汽吞吐井动态为基础,建立了不同类型的油藏和油井蒸汽吞吐的流入动态关系。不同类型油藏和油井的蒸汽吞吐流入动态具有相似特性,即都具有油井产能关系的线性特征、油藏平均压力随累积采注比(PIR)变化的线性特征、极限产液量随PIR变化的幂指数型特征、井底温度随ln(PIR)变化的逻辑斯蒂函数型特征和含水率随PIR变化的指数型特征等。将研究结果与草平1井第二周期的矿场实际生产资料进行了对比,两者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5.
朱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9):2037-2040
基于水电相似原理,设计分支井的电模拟实验.研究了分支数目、分支角度、模型电阻、注入井位置等参数对分支井产能的影响和各个分支对油井产能的贡献度.结果表明:产能随着分支角度和分支数目的增加而增大,但增加趋势逐渐变缓.分支井的分支与水平段间存在干扰导致每个分支的产能贡献度有差别;注入井位置对油井产量影响很大,选择合适的注采井网对多分支水平井的生产至关重要.实验结果为优化分支井的形态和注采井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大庆长垣外围低产低效水平井比例较高,亟待开展水平井井组剩余油分布特征规律研究等问题,开展了水平井、直井联合开发注采井网流线和压力分布特征研究。应用源汇理论及压力叠加原理,建立直井、水平井、压裂水平井以及直井与水平井联合开发压力场模型,采用Euler方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模拟了二注、三注和四注3种井网形式的压力场和流线分布。研究表明,不同完井方式水平井组压力场和流线分布特征主要规律一致;水井位于正对水平井的边井位置处,水井与水平井之间易形成线性推进;水井位于非正对水平井的角井位置处,不易形成线性推进,形成大面积的低压力区域;压裂水平井特别之处在于,水井非正对水平井时外侧裂缝压力梯度场大于内侧裂缝。通过与实际井组数值模拟研究的剩余油结果对比,进一步验证了研究结论的准确性,最终达到指导水平井组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及开发调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对《西安市利用陕北天然气的规划与方案》中的一些技术问题的见解及利用靖边气田内未获工业气流井及其它井储气以供调峰的设想;对调峰气量、管道压力控制、管道结构、管道防冻、防冻剂的选择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这是根据多年来在靖边气田从事现场天然气测试、试采工作的实践经验,结合有关的天然气集输理论对靖边至西安输气管道工程的有关技术问题所作的理论性探讨,可供有关专家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动态监测油井分油层的产能可以掌握油井的生产状况,监测产能在油田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基于色谱指纹的产能预测越来越受到油田相关部门的重视,但是目前色谱指纹的选取还是依靠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选取,这导致特征选取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研究者对色谱指纹特征的选择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为了对色谱指纹特征选取问题进行分析,本文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PCA)、线性相关以及随机森林中的重要性分析理论进行特征选取,最后提出了一种新的联合特征选取方法.对来自南海某油田的配比数据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试验效果,在原油产能预测领域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海上油田多为大段合采,层间干扰现象较为严重,为了正确评价这一现象,基于渗流力学理论,建立了考虑层数、厚度、渗透率、孔隙度、黏度、地层压力、供给半径和相渗数据等因素的层间干扰评价数学模型,模型考虑了层间非均质性、启动压力梯度、井筒连通、以及液量转移4个方面的层间干扰机理。利用数学模型,计算了实际井合采时的各层产能和全井产能、分采时的各层产能和全井产能以及层间干扰系数,对合采和分采条件下的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渗透率级差、测试工作制度、所处含水阶段、静压及其他,对层间干扰的贡献比例分别为50%、25%、15%、10%。层间干扰主要受层间非均质性的控制,在进行层系组合时,若渗透率级差小于4,则可保证层间干扰系数小于0.6;若渗透率级差小于10,则可保证层间干扰系数小于0.6。  相似文献   

20.
电缆地层测试多井参数产能预测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现有电缆地层测试(WFT)产能预测方法因其还无法达到中途测试(DST)产能预测精度,且存在较大误差.目前,通过基于地质统计学的多井多参数储层横向预测技术,拓展了WFT的探测半径,得到了考虑储层不等厚的平均厚度评价方法和考虑非均质性、各向异性的平均渗透率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得到的多井参数WFT产能计算方法更接近储层实际地质情况,从而提高了WFT产能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