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早期的鸟类     
《科学之友》2005,(11):57-57
哪个出现?是鸟,还是恐龙?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我们还没有找到一个清晰的类鸟动物形象,证明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鸟类是由它进化而来。不过,仍然有很多古类鸟动物的羽毛与今天的鸟类极其相似。19世纪末期,查尔斯·达尔文的朋友托马斯·赫胥黎(Thomas Huxley)提出了一种假设,即实际上鸟类是由爬行类进化而来的。近代的发现使得很多古生物学家(研究化石的科学家)相信这可能是真的。这就意味着6500万年前早就已经消失的恐龙,与现代鸟类有着共同的祖先。  相似文献   

2.
生态与进化     
为数极多的生物种类地球上生存着极多种类的生物.其中,对哺乳类和鸟类已作了各种调查研究,种类的数目大致上已清楚了.所以,去年在日本冲绳发现新的鸟类品种小春秧鸟后,作了大量宣传报导.但是,对于生息在热带多雨森林中的昆虫类等动物,可以认为其大部分是未知的种类.事实上,在今天,昆虫的新品种平均每天新发现的有20种. 现在已有记录的生存着的生物种类有170万种.其中,超过半数的,即100万种是节肢动物,而在100万种中又有90万种是昆虫类.  相似文献   

3.
鸟龄的鉴定     
你知道鸟的年龄吗?会鉴定鸟龄吗?鉴定鸟龄,考察鸟群年龄的构成,是保护和管理鸟类的重要手段。掌握鸟龄,对于鸟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野生经济鸟类的驯化和繁殖,对农林益鸟的保护和招引,对害身的驱除和防治都非常重要,在国民经济建设上有着重要意义。 推断鸟龄的方法 羽色推断法 人们往往凭经验观察鸟的羽毛颜色,就能大体推断  相似文献   

4.
动物的神奇特性 毫无疑问,大自然母亲赋予动物许多神奇的特性.以鸟蛋为例,鸟蛋包括圆头蛋和尖头蛋.蛋的形状直接取决于鸟的栖息环境.生活在陆地上的鸟类产圆头蛋;而栖居在悬崖边的鸟类产尖头蛋,这样蛋就不会轻易滚落悬崖.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说:"人有人言,鸟有鸟语",那么,鸟类真的会"说话"吗? 动物一般都有模仿能力,特别是模仿能力比较高一些的鸣禽,常常能模仿不同的声音,并且能与它们所模仿的声音条件、地点、时间及不同的个体联系起来.它们甚至能学人"说话".  相似文献   

6.
鸟类的感官     
《大自然探索》2014,(2):36-43
正鸟类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鸟类专家将引导我们了解鸟类是如何通过它们的感官来观察和理解世界的。动物对世界的感知是什么样的?1974年,哲学家托马斯?内格尔在他的论文《假如你是一只蝙蝠,你眼中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中指出:我们永远也不可能真正了解它们的世界。他当时选择蝙蝠来探讨这个问  相似文献   

7.
四海 《科学之友》2005,(8):29-29
据《科学》杂志报道,中国台湾和加拿大的古生物学家发现了窃蛋龙骨盆部位的化石标本。在一对输卵管内保存着带壳卵,这种生殖构造介于原始爬虫类与鸟类之间,这个重大发现同时支持并强化鸟类是由兽脚类恐龙演化而来的假说。鸟是由恐龙演化而来的吗?近几年来,这已成为古生物学界的热门话题。古生物学家一直积极寻找更多的证据以支持鸟是从恐龙演化而来的假说,但恐龙到底如何演化成为鸟类,在科学上仍有许多失落环节有待衔接起来。古生物学家根据在江西挖掘到的7000万年前恐龙化石,从窃蛋龙骨盆腔内发现两颗接近成熟的恐龙蛋,也首次证实兽脚类恐…  相似文献   

8.
辽西早白垩世今鸟亚纲两新属与现生鸟类的起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周忠和  张福成 《科学通报》2001,46(5):371-377
报道发现于辽宁省的两种新的中生代今鸟亚纲的鸟类化石:马氏燕鸟(Yanornis martini gen.et sp.nov.)和葛氏义县鸟(Yixianornis grabaui gen.et sp.nov.)。它们代表了今鸟亚纲在早白垩世纪已知最完整的化石记录。在形态特征上,这两种鸟类较今鸟亚纲的辽宁鸟进步,与另外两种今鸟朝阳鸟和松岭鸟比较接近。与早白垩世的其他鸟类,如孔子鸟、辽西鸟和始反鸟等相比,燕鸟个体较大,头骨显著伸长;它还具有相对较长的前肢。今鸟亚纲化石新的发现表明,在早白垩世,无论是与现代鸟类关系较远的反鸟亚纲,还是包括现代鸟类共同祖先在内的今鸟亚纲的辐射和分异都已十分显著。与始祖鸟、孔子鸟和反鸟亚纲不同,燕鸟与义县鸟在飞行结构上和现生鸟类已没有明显的区别;尽管如此,在其他一些结构上,这两种鸟类仍然保留一些原始的特征,如上、下颌骨具有牙齿,较发育的指爪,以及耻骨的远端联合等,这表明现生鸟类的最近的共同祖先可能还要在更晚的时期才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鸟类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侯连海  周忠和 《科学通报》1999,44(13):1378-1383
近年来中国发现的大量中生代鸟类及研究成果填补了鸟类进化研究的许多空白,孔子鸟类群的出现,将鸟类起源的历史向前大大推移,辽宁鸟的研究证明鸟类从爬行动物分出不久即分为两大支系向前演化,中国中生代鸟类的形态特征支持鸟类飞行树栖起源理论,中华龙鸟系小型兽脚类恐龙,尾羽鸟与原始祖鸟,如确为带羽毛的恐龙,将为鸟类的恐在起源假说提供最直接、重要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虚张声势是扑克玩家秘笈里面最古老的一种手段,不过在自然界中动物们也能将此运用自如.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动物专家说,孔雀蝴蝶是鸟类最爱吃的一种美味,它们经常先一动不动地装死,然后把带有眼状斑纹的翅膀突然展开.这足以把捕食鸟吓退,保住自己的性命.  相似文献   

11.
正鸟类的迁徙是世界上最为壮美、最令人惊叹的自然现象之一。每年都有数百亿的鸟类往来于它们的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它们跨过高山峡谷,飞越崇山峻岭,横跨湖海,只为了一个信念,回到那片生养它们的地方。从冰天雪地的南北两极,到炎热干旱的撒哈拉沙漠,从世界之巅的珠穆朗玛峰,到碧海蓝天的南太平洋,几乎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能看到迁徙鸟类的身影。但是所有的鸟类都会迁徙吗?什么样的鸟算是候鸟,什么样的鸟又算是留鸟呢?  相似文献   

12.
正鸟类巢穴,大多只是它们用来繁殖的场所。在不繁殖的大部分时间,除了不会飞的鸟以外,大部分鸟夜晚都会在树上栖息,但就是这个一年只会被使用几个月的巢,却被鸟爸鸟妈们打理得井井有条。因为许多鸟类,装扮巢穴并非为此,而是为了发出信号:自己不好惹。我们可以从各具特色的鸟巢中窥见鸟类的小心机。  相似文献   

13.
太平鸟     
《知识就是力量》2009,(4):F0004-F0004
太平鸟是雀形目鸟类中的一小科鸟类,中国有两种。太平鸟(Bombyilla garrulus)略大,18厘米左右,尾端羽毛黄色;小太平乌(Bombycilla japonica)略小,16厘米左右,尾端羽毛红色,它们多结群活动,喜食浆果类,春夏季以昆虫为食。图中是一只正在采食山丁子果实的太平鸟,2009年春是中国开展爱鸟周宣传的第二十七年。  相似文献   

14.
盘古 《科学通报》1999,44(4):337-338
本刊自1992年发表“辽宁中生代早期鸟类化石的初步研究”[1]以来,1995年又发表“侏罗纪鸟类化石在中国的首次发现”[2]和1996年发表“中国发现侏罗纪龙骨突鸟类”[3]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华夏鸟、孔子鸟和辽宁鸟已成为当今研究早期鸟类演化必参考的重要科学资料.至今才几年的时间又在辽西发现了2个早期鸟类群:早白垩世的华夏鸟类群和晚侏罗世的孔子鸟类群,这是世界已知最大、最丰富的中生代鸟类群,它不仅包括大量(数以千计)的孔子鸟,还有现生鸟类最早的代表———辽宁鸟.本刊第3期(p311~314)发表的侯连海、陈丕基的“最小的早期鸟类—…  相似文献   

15.
王艳坤 《科学之友》2007,(8A):49-49
动物的神奇特性 毫无疑问,大自然母亲赋予动物许多神奇的特性。以鸟蛋为例,鸟蛋包括圆头蛋和尖头蛋。蛋的形状直接取决于鸟的栖息环境。生活在陆地上的鸟类产圆头蛋;而栖居在悬崖边的鸟类产尖头蛋,这样蛋就不会轻易滚落悬崖。  相似文献   

16.
鸟类是自然界中最美的动物,堪称运用色彩的大师,很多种类的鸟儿拥有一身绚丽的羽毛。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鸟儿除了有美丽的羽毛.它们的眼睛也是很鲜艳的。具有颜色的部分是鸟眼中的虹膜,通常情况下虹膜为褐色,但也不乏各种醒目的色彩。  相似文献   

17.
鸟是人类的朋友它们优美身姿和缤纷色彩更是深受人们喜爱,喜欢亲近大自然的人们把拍摄空中的飞鸟作为一种生活乐趣。拍鸟是不是很难?需要什么样的装备?又有哪些小技巧呢?拍鸟与识鸟知鸟观鸟现已成为一种流行的户外活动,追寻鸟儿的行踪,观察在空中飞翔或在林间跳跃的精灵,能让你和大自然更亲近。遇见美丽的鸟儿,将其拍摄下来,定会让你心里美美的。而要想拍摄好鸟类,首先就要熟悉它们的生活习性。如春天是大多数鸟  相似文献   

18.
《大自然探索》2005,(4):7-7
最近,科学家对一块早期鸟类化石作了进一步研究,结果发现鸭子的祖先可能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期。如果这一结论成立,就意味着鸟类并非是直到恐龙灭绝之后才进化成今天这种特殊形式的。这是1992年在南极洲维佳岛上发现的一具不完整的鸟类骨骼化石。此前,这种鸟被认为是属于一个早已灭绝的鸟种。但是对这具化石进行的新  相似文献   

19.
一提到鸟,我们不由自主地就会想到麻雀、啄木鸟、乌鸦……其实,全世界鸟类共有9 000多种,光中国就有1 300多种,在这庞大的鸟类家族中"奇人异事"也不少,它们的行为奇得保证让你心服口服.  相似文献   

20.
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者有着长长脖子的梁龙,这些古代的庞然大物给人们的印象是笨重和迟钝;谈起鸟类,我们的头脑中会浮现出天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五彩斑斓的孔雀,这些生命世界中的精灵带给人们的是美丽和轻巧。把亿万年前的恐龙和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可爱的鸟儿联系在一起似乎有些牵强,但科学家们的持续努力确实证明了这样一种假说:在很久以前,有一种恐龙变成了第一只鸟,然后经过亿万年的繁衍,形成了今天的庞大鸟类家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