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及其后的科学启蒙中,至少与《新青年》一样重要的《科学》杂志,从1915年创刊到1950年第一次停刊的35年中出版了32卷,369期,347册,千多名作者的近万篇文章,约3千多万文字。这3千多万文字包括了科学的理论、科学的应用、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的社会建制等4个方面的内容,从而在整体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形象。因此,它所做的工作就是从科学的社会应用层面或器物层面(船坚炮利等技术产品)、科学的理论知识层面或解释层面(科学事实、定律、理论等)、科学的价值层面或精神层面(科学观念、精神、原则、方法等)以及科学的体制层面或社会建制层面(科学研究机构、科学传播机构、科学学会等学术组织及其存在和运作的社会支持系统)等四个层面去帮助中国人理解科学是什么的启蒙工作、普及工作。这是一种超越洋务运动在器物层面启蒙、维新运动在知识层面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新青年》代表的激进派在价值层面启蒙的全方位的科学启蒙。  相似文献   

2.
《科学》的科学--对《科学》的科学启蒙含义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及其后的科学启蒙中,至少与<新青年>一样重要的<科学>杂志,从1915年创刊到1950年第一次停刊的35年中出版了32卷,369期,347册,千多名作者的近万篇文章,约3千多万文字.这3千多万文字包括了科学的理论、科学的应用、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的社会建制等4个方面的内容,从而在整体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形象.因此,它所做的工作就是从科学的社会应用层面或器物层面(船坚炮利等技术产品)、科学的理论知识层面或解释层面(科学事实、定律、理论等)、科学的价值层面或精神层面(科学观念、精神、原则、方法等)以及科学的体制层面或社会建制层面(科学研究机构、科学传播机构、科学学会等学术组织及其存在和运作的社会支持系统)等四个层面去帮助中国人理解科学是什么的启蒙工作、普及工作.这是一种超越洋务运动在器物层面启蒙、维新运动在知识层面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新青年>代表的激进派在价值层面启蒙的全方位的科学启蒙.  相似文献   

3.
科学哲学的后现代趋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后现代科学哲学意指的是科学哲学发展中的后现代趋向,而不是任何确定的“组织形态”或贴有标签的“理论模式”。事实上,它是一种“无形的”思想倾向或方法论趋向,它的存在性恰恰就在于这些倾向或趋向之中。本文将从对后现代科学哲学的现存性、趋向特征及其未来走向的分析和阐释中,揭示后现代科学哲学的历史地位、发展趋向和本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历史和逻辑的角度分析了科学与文化的关系,指出:科学推动文化经历否定之否定的演化过程,即由自然文化经机械文化发展到人的文化在科学的基础上,文化由物质组织,制度到精神逐步生成。科学与文化属于不同层次,科学是要素,作为基础作用于文化;,文化是系统,作为整体对科学进行制约和选择。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由于思想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双重催生,科学成为一种主流文化,获得无上的权威;但是,作为工业文明主导的科学文化又似乎变得越来越失去文化的内涵,产生了所谓的文化迷失与人文缺失等异化现象。本文深思这种现象,强调科学并不凌驾于其它文化传统之上而具有特殊的优越性,应当从强势文化走向平权文化,回复科学技术的文化本性。文化科学就是让科学回复文化的内涵,重新变得有文化。  相似文献   

6.
科学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具有深远的哲学意义和丰富的历史内涵.本文抛开哲学层面的一般争论,从思想史的角度,对近代科学革命时期科学与价值关系进行了精细的梳理和评论.从中不难看出,在近代科学刚刚诞生时期科学发展的特点、科学的地位以及科学与其他文化要素之间微妙的变化,这对于我们透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科学名词审查会是民国时期一个准官方科学名词审查组织,其前身是医学名词审查会。本文详细梳理了医学名词审查会和科学名词审查会的历次正式名词审查大会。  相似文献   

8.
科学精神的启蒙——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文化运动时期,自然科学家和人文思想家所做的科学传播,分别从不同角度系统阐述了科学精神。以自然科学家为主的科学传播者,在知识、方法和社会建制三个层面上,系统阐述了科学所蕴涵的求真精神,而以人文思想家为主的科学传播者,又从批判传统文化、开启民智、推进民主三个角度系统阐述了科学精神的作用和影响。由此,新文化运动的科学传播,开始触及到科学的灵魂,实现了科学精神的启蒙,从而为中国科学的发展和文化的革新,做出了必不可少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布尔迪厄的"科学场"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尔迪厄的“科学场”既是一个汇聚了各种力量的场,也是一个权力斗争的场,其独特之处在于,它把各种竞争的力量组织成一个具有客观机制的网络。“科学场”观念捍卫了科学的理性事业,尽管这种理性是历史的、偶然的和相对的,但是由此场域所产生的科学知识仍然有政治的效力和伦理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9):121-127
科学教育是科学发展的基石,科学大概念的引入源于对当前科学教育陷入学科间割裂化与学科内碎片化状态,并同时降低对科学原则与科学精神教育要求的困境反思。科学大概念是基于科学事实基础的,但同时又超越科学事实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以及科学观念抽象概括并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观念性认识。研究通过HPS与学习进阶视角对科学大概念进行结构考察,认为科学大概念应包含知识体系、哲学观念与方法原则三个部分,并指出科学大概念可以作为科学教材编写的逻辑基础以及科学教师教学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1.
聚落演变中的社会心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与乡村是聚落存在与发展的两种基本的模式.但是在乡村不断地消减,城市不断扩张的当下,城市化困境越发突出.城市人的困境并非只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更是自然问题与心理问题.因此,厘定聚落演变的社会心理特征,从人的主体性角度指导聚落发展的根本动力,为走出城市化困境提供哲学层面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科学家形象的概念及操作化、研究问题以及对相关理论的研究,结合《人民日报》报道文章的特点,确定了科学家形象四个方面的测量体系:科学家人性特征、科学家的外在特征、科学家的职业特征和科学家的背景特征。运用内容分析方法研究《人民日报》中科学家形象特点、并且对《人民日报》中的科学家形象构建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重庆市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工作的推进情况和取得的成绩,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该项工作下一步应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和重点关注的方向,为重庆市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的深入推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外工程哲学研究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本世纪初我国和欧美工程哲学的进展,无论是理论来源,还是标志性的研究成果,中外工程哲学研究既有相同的特点,又各具特色.通过比较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对国内工程哲学的研究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淮南子》的宇宙生成论是汉代最详细、最具代表性的理论,并影响此后的宇宙论.现有的哲学史研究著述通常仅关注《淮南子·天文》中的生成论,而缺少对全书的关照.《淮南子》中的宇宙生成论是对先秦宇宙生成的总结,书中实际含有两类宇宙生成论图景:第一类为"理性化"的,或称"哲学化"生成论图景,即通过阴阳二气和合运动化生万物,《天文》...  相似文献   

16.
峡江地区部分青铜器的成分与金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峡江地区129件青铜器的金相组织与成分分析,初步了解峡江地区战国中晚期至秦汉青铜技术水平。所分析129件青铜器均为锡青铜和铅锡青铜,93%是铸造组织,有6件为热锻组织,3件是热锻后又经过冷加工。有1件是青铜淬火组织。从成分含量、金相组织整体审视这批样品,兵器与工具代表了当时巴地乃至峡江流域的青铜工艺技术的较高水平。技术分析结合型制研究,初步判断峡江出土青铜器以本地制作为主,少量属于外来的。该地区青铜制作技术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但与周边不同步的自身发展仍是该区域的主流。  相似文献   

17.
发达国家基础研究投入分析与借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分析了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在工业化第二阶段及以后阶段在基础研究领域经费投入的变化趋势 ,并对各国政府及企业在基础研究投入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在与我国基础研究投入进行对比的基础上 ,提出现阶段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应该占我国研发总支出的 15%以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中世纪关于运动本性的争论为主要线索,介绍了亚里士多德的范畴学说和关于运动本体论地位的看法,阿维洛伊关于运动的两种区分,大阿尔伯特用"流动的形式"和"形式的流动"这两个术语对问题的重新表述,奥卡姆的极端唯名论看法,以及布里丹对奥卡姆观点的反驳。此外还讨论了理解运动本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算学课艺是晚清数学教育变革的产物。在整理算学课艺文献的基础上,举示典型题目予以评说,藉以说明算学课艺的成就及晚清数学教学水平,并就算学课艺内容的局限性及其原因略作讨论。考察结果说明,算学课艺的主要内容是常量数学。多数成果出自中国传统数学,而当时已经传入的变量数学的吸收效果并不明显。这一现象大致反映晚清数学发展的基本状况。产生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晚清数学观念的实用倾向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国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发展迅猛。本文简要分析了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中国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工作应该实现的一些转变和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