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信息化浪潮中的美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战略选择经济利益以及技术、军事、等方面的优势分析美国在信息化浪潮中地位,作用以及其背后可能产生的效果,希望能对中国信息技术的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
王军 《科学大观园》2007,(19):40-41
据澳大利亚和美国媒体最近报道,驻关岛的美军B-52战略轰炸机群日前举行了一场代号为"绿色闪电"的军事演习,携带钻地炸弹飞赴澳大利亚,演练轰炸地下目标。对此,国际媒体和军事观察家普遍认为,B-52战略轰炸机是在进行临战训练,模拟轰炸伊朗地下核设施。  相似文献   

3.
国防高技术战略核心能力的概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各国国防科研发展战略都选择某些关系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全局集中力量,全力突破,继而带动国防科技乃至国家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本文在研究技术能力和核心能力理论的前提下,通过对美国国防改革中国防关键技术"溢出效应"本质和途径的研究,提出了国防高技术战略核心能力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国家技术基础,在社会大系统中合理配置国防高技术战略核心能力资源,进而实现我国国防工业军事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衡发展的构想.  相似文献   

4.
<正>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充分地展示了美国的综合国力。实际上,美国人在登月10年前就曾将月球当作展示实力的广告平台,只是他们当时盘算的是在月球上搞核爆。苏联技术领先美国拟在月球上搞核爆冷战期间,美苏争霸是两国在各领域进行的全方位竞争,这种竞争在军事领域表现得尤其明显。美国先是在原子弹研制方面取得领先,但苏联在1949年迎头赶上。此后,苏联在航天领域一直力压美国,让华盛顿的战略决策者饱受压力。  相似文献   

5.
秦鸥 《科学大观园》2012,(13):40-41
有关中国"窃取"美国坠毁直升机技术的话题,在西方媒体上被传得沸沸扬扬,中国国防部对此予以严正驳斥。作为全球军事科技的领跑者,美国经常指责他国"偷窃"自己的机密技术。那么,历史上究竟有没有美国军事科技"资敌"的事情呢?美轰炸机威力令苏联震惊二战后期,美国将B-29、B-17等  相似文献   

6.
一、主要技术内容 高性能硅外延材料"系"2000年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项目编号为:00D231D6200094. 该项目来源于"八五"攻关项目,技术所有权为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十三研究所,项目使用权为河北省普兴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十三所从事半导体材料研究已有40多年的历史."八五","九五"期间承担着"国家科技攻关""军事预研","自然科学基金""863高技术项目"等数项任务,其中硅外延材料,自1988年以来已有8个项目通过部级鉴定,其中一项获原电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技术上居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7.
重要的战略资源——稀土稀土的开发利用大大促进了美国军事科技的发展。从美国军事利用稀土的情况看,未来局部战争从一定意义上讲已经成为稀土的利用能力之战。M1A1的取胜之道在海湾战争开战不久,号称"世界第三大军事力量"的伊拉克军队就迅速瓦解。  相似文献   

8.
美国军用无人机在信息化战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发展规律与管理经验也逐渐引起业界学者的关注。本文研究了美国军用无人机发展的驱动因素,分析其演进路径模型。研究指出:(1)美国军用无人机发展是受创新预见(主要由军事需求因素驱动)、外部动力(包括社会环境和政府决策因素)和内部动力(包括技术水平、文化观念和产业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美国军用无人机是从军事需求导向型经多种因素结合型最终向综合作用发展型演进,综合作用发展型体现了当今美国军用无人机较为完备的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9.
正朝鲜远程导弹技术近年来进步较快。一些西方军事观察家相信,这是朝方在引进苏联时期的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加以本土化改良的成果,朝鲜领导层对发展"战略威慑"能力的坚定决心也发挥了推动作用。7月28日,朝鲜向日本海方向发射了一枚火星-14型弹道导弹。据朝鲜官方媒体报道,这是该国在过去一个月内第二次成功测试这种射程可达美国本土的"洲际导弹"。  相似文献   

10.
一张寻常的10美元钞票,带领一位记者游历于美国各地,在旅程中结识了形形色色的普通人,并从他们身上看到友爱、信仰和对生活的希望。将时钟往回拨两年半,年轻的英国记者史蒂夫·伯根突然觉得很无聊:"并不是对我的人生,而是对工作感到无聊。老是这样自我压榨,何时是个头?"是时候做些改变了,但亦非颠覆性的改变。于是,他决定去旅游一一那种可以写成书,从而挣点外快的旅游。伯根飞到大西洋对岸,租了辆  相似文献   

11.
四、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目前(一九四六——一九七九) 二次大战以后,美国为了保持军事和科学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和苏联进行着激烈的竞争。七十年代以来,西德、日本等国工业技术的发展对美国也是严重的挑战。美国正在从增加科研经费、普及高等教育、加强社会科学研究等方面寻找出路,但也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困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期,罗斯福总统就要求领导美国战时科学研究的科学研究发展局主任V·布什根据战时的经验对战后美国的科研领导体制提出方案。布什为此组织了一批科学  相似文献   

12.
, 《科学大观园》2013,(15):42-43
苏军大本营的首脑采取了一系列准备活动:任命战略火箭军副司令托庐勃科上将为远东军区司令,以加强核打击的指挥力量;命令在远东的苏军战略导弹部队进行一级战备,等候发射命令。8月28日深夜,苏联驻美国大使多勃雷宁接到了勃列日涅夫的密令:"为了我国和美国共同的战略利益,我军大本营准备对中国的重要军事目标  相似文献   

13.
人-军事技术之间除对象化的物化关系外也存在着异化向度,即军事技术对人主体功能的僭越,这一异化关系构成了"人"在作战模拟技术中可以被量化的前提条件。研究者们在模型中用对技术效能的精确测量遮蔽了人在军事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当我们接受作为"存在"的作战模拟技术时可以发现,这一异化向度的物化在揭示作战模拟技术先天局限的同时,也为它的改进提供了新的指引:将人-军事技术的互动关系纳入模型构建中有益于辨清模拟结果的现实边界,避免战术研究长期以来"以军事技术效能为核心的战术设计"与"以人为核心的军事实践"的二律背反。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观园》2010,(17):34-36
据美国《连线》杂志报道,军事研究人员用纳税人的钱进行过一系列疯狂而怪异的实验,付出了汗水、眼泪,甚至鲜血。他们几乎愿意拿任何东西去碰运气。而且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理由。一些人可能认为政府有必要对高风险项目进行投资,进而将竞争对手甩在后面。其他人则可能将与众不同的研究项目作为一种筹集资金的有效手段,以实现自己的个人企图。以下是历史上11项被认为是疯狂的军事实验。  相似文献   

15.
美国学校德育的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美国学校至今仍没有一个统一表述的德育目标,也没有明确采用"德育"或"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但在其整个学校教育中却有明显的德育倾向.本文从德育地位;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与方式、方法;德育模式五个方面分析了美国学校德育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一套耗时15年、耗资5亿美元的高科技“军装”最终将派上用武之地。美国第4军、第9步兵已经穿上了这套电子“陆地勇士”服,进入伊拉克。这是大部队步兵首次与军事作战网络紧密连在一起。据美国军事网报道,“陆地勇士”系统是美国陆军采用先进技术和先进防护装置装备士兵的实施计划,  相似文献   

17.
美国借重返亚太之名,加紧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并利用各种手段特别是其科学技术,试图从外交、区域机制和文化影响等方面制约中国的发展,着力维系其霸权。美国利用科学技术对华软实力制衡的主要手段表现为:第一,利用科学技术宣传与控制的价值,进而借助价值观外交孤立中国;第二,以贸易协定等多边机制强化美国在亚太的制度塑造力,并利用其科学技术在这方面的控制不断削弱中国的区域影响;第三,借助其高科技控制的语言与话语优势打压中国,依靠先进网络科学技术、利用非政府组织与文化交流项目等积极实施文化渗透。深入分析美国利用其科学技术对华软实力制衡战略,有助于我们积极应对来自不同领域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回顾了可以作为军事对抗高技术突出事例的美国里根政府的“星球大战”计划以及近年来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NMD)提出和演变过程 ,并对两者所依赖的基本军事技术手段进行了描述和分析 ,大胆指出面对攻击者可能采用的各种反制手段 ,“星球大战”计划与NMD系统获得成功的可能性极小 ,将成为美国技术万能论典型反面案例。但也不能忽视这两者所包含的危险战略企图以及对世界安全与发展总趋势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在2014年和2015年分两期部署了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研究开发(5G)项目。项目的顺利实施对于我国移动通信技术保持国际先进水平、提升我国信息技术及应用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5G项目的实施成效、组织管理经验进行总结,并对6G预研及创新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启示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田野哲学"(Field Philosophy)是美国近来兴起的一种从事哲学研究的新理念。"田野哲学"不是"田野调查"方法向哲学领域的简单移植,也不是为哲学开辟一个新的研究部门,而是在"新自由主义"的时代语境下如何进行哲学研究的元哲学层面的思考。它主张对哲学进行"去学科化",提倡"跨学科"的研究模式和"自下而上"的研究进路,增进哲学的社会参与度。"田野哲学"的主张和理念涉及当今哲学研究许多原则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对于我们今天如何从事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