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剑峰 《科技潮》2013,(2):52-56
近年来,从"瘦肉精猪肉"、"三聚氰胺奶粉"到"染色馒头"等,食品安全问题频频曝光,老百姓的食品安全感越来越差。谈到食品安全,很多人都会将这些非法添加物与食品添加剂混为一谈,误认为食品安全问题就是由食品添加剂造成的。那么,到底什么是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有害吗?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又是什么关系?本刊记者通过走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等相关专家学者,希望能为公众呈现一个真实的食品添加剂。  相似文献   

2.
夏敏  刘艳 《科技智囊》2010,(7):64-67
<正>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食品工业快速发展,加工食品的比重成倍增加,我们生活中接触到的食品添加剂也随之越来越多,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给食品安全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关注。从"苏丹红"到"三聚氰胺",人们可谓是谈"剂"色变。我们不禁要问:食品添加剂有那么可怕吗?生活中究竟应该怎样看待食品添加剂呢?  相似文献   

3.
食品添加剂:想说恨你不容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染色馒头等违禁添加事件的接连曝光,食品添加剂成为我们生活中最敏感的词汇之一。不过,上面列举的这些家伙都是混入添加剂队伍的险恶分子——非法添加物。因为它们的出现,食品添加剂家族背上了"弄虚作假"、"危害健康"的恶名,也使很多人竭力避免沾上添加剂字眼的食品。那么,我们的生活中究竟要接触到多少种食品添加剂,它们究竟是盘旋在餐桌上的幽灵,还是美化食品的天使?试管中究竟能不能调出安全的美味呢?  相似文献   

4.
正一块放置了3年的月饼竟然保存完好,3年不腐烂,一定是防腐剂严重超标吧?所以关于食品安全问题,我们总是存在着很多误解。"非天然等于有害,人为添加就是罪过。"食品添加剂就成了众矢之的。民间传闻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评选方便面、可乐汽水、罐头和油炸食品为垃圾食品,很多人对这些食品唯恐避之不及。世卫组织听到传闻后一头雾水,  相似文献   

5.
正食品业内人士常说,"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的灵魂",但有关食品添加剂的负面说法却总是不断冒出来刺激公众敏感的神经。这让消费者无形中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产生了担忧和误解我国的食品添加剂品种比国外多吗我国的食品添加剂品种是相对比较少的大概有2000种左右,美国是4000种左右,日本也比我们多。我国的食品添加剂标准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的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6.
食品添加剂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现在似乎有人把食品添加剂与安全对立起来 ,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可以说 ,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化的食品工业。试想 ,假如没有防腐剂 ,很多食品或食品原料就会腐烂变质 ,产生异味甚至产生毒素 ,由此引起的危害不是比使用已确认为安全的防腐剂更严重吗 ?目前我国的添加剂工业 ,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很大。食品添加剂种类繁多 ,开发的重点应是那些性能优良、安全性高、不带异味、价格低廉的新品种。以甜味剂为例 ,国外已开发的品种已超过 30种 ,而我国目前仅几种。强力甜味剂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7.
正无论用不用、用哪种、用多少种食品添加剂,只要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就不会危害健康,食品添加剂的威胁其实是被严重高估了很多人觉得食品添加剂不是好东西,希望"零添加"。也有很多人觉得"天然成分"比"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更安全,所以要选择"纯天然"。但他们或许不知道,有些食品添加剂加了比不加好,甚至你巴不得多加一点,也有些食品添加剂本来就是"天然成分"。  相似文献   

8.
很多人 信奉这样一 可俗语:“耳听 为虚,眼见为实”, 事事都在亲眼看到才 放心。不过,“眼见”的就一 定为实吗?很多时候,眼睛对它的主人其 实并没有那么忠诚,我们经常会被“眼见” 的情景所欺骗。  相似文献   

9.
食品添加剂,无论是天然的还是人工合成的,已经迅速地进入到人们的饮食之中,现今人们吃的东西,很少不加食品添加剂的。食品添加剂是由食品加工和经营部门在食品生产和贮运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入食品中的,那么,为了使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安全、合理,又有哪些要求和应当注意的方面呢?  相似文献   

10.
食品添加剂是很多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食品安全监管和食品监测的重点.如果没有食品添加剂的存在,在制作和保存食品过程种就会受到很多的限制,但是,如果使用的不得当,就会影响到食品的安全,进而危害人们的健康,因此食品添加剂的检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早期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方法主要有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比色法,但是近几年很多部门开始使用离子色谱法.另外还有色谱质谱连用测定法、毛细管电泳法、滴定法、离子选择电极法等.这些方法都各具本身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各自适合检测什么类型的食品,本文对目前常用的几个食品添加剂检测方法及其应用进行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微聊     
《科学世界》2015,(4):111
<正>下期看什么?转基因转基因技术作为一种现代生物学技术,已经发展了30年,但近年来,它在不断为我们带来诸多方便的同时,也遭受到很多非议。由于各种原因,很多人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感到担忧,并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争论。甚至有些人认为"转基因食品能让人得癌  相似文献   

12.
文竹 《青年科学》2013,(12):42-42
说到那些能够由内到外调理体内肠道环境,保证身材苗条、心血管健康,让肌肤从内面外散发光彩的食物,很多人都会想到糙米。但是究竟它能对肌肤产生怎样的促进效果你知道吗?  相似文献   

13.
正不久前,阿亮看到一则新闻,顿时惊呆了。新闻里说,备受大家喜欢的史莱姆——水晶泥,竟然有毒!阿亮急忙查了查,果然,制作史莱姆的关键配方之一是硼砂溶液。硼砂虽然用途广泛,在许多场合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医用消毒、化妆品防腐、除草剂等等,但它被严禁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一旦人体接触过量的硼砂,很有可能会导致器官损伤。没想到,那么好玩的史莱姆竟然有毒,哎,可惜啊!别难过,史莱姆不就是高阶版的橡皮泥吗?!玩泥,阿亮最在行。本期,我们介绍两种相似的替代玩法:淀粉造出的非牛顿流体,以及安全版"史莱姆"。  相似文献   

14.
说到珍稀而昂贵的真菌,你可能会列出很多,但对冬虫夏草还要加一个"最"字,正所谓"一两虫草三两金"。它为什么会这样名贵?现在能够人工培育吗?在即将迎来它的"疯狂"采挖期之时,让我们一起去看个究竟。  相似文献   

15.
现在的语文教学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精彩纷呈。但同时也使我们很多语文老师觉得迷茫,在众多的语文教法中难以取舍,从而失去了自我。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文章中曾说少数国民只是失掉了"他信力"。那么我们现在在语文教学中是不是只存在"他教法",而失去了"自教法"呢?  相似文献   

16.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与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食品安全问题中,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尤为突出,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近年来,媒体频频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问题进行暴光,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和管理提出挑战,加强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管理刻不容缓。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必须严格遵守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进一步完善食品添加剂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强化卫生部门的监督职责,督促食品添加剂使用企业和个人严格自律,确保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7.
你知道“六六六”粉吗?它可是一款非常流行的农药杀虫剂。它的巨大威力让很多害虫命归黄泉。可是,它为什么起名叫“六六六”粉呢?很多人对这个奇怪的名字作出了猜测。有^说,它是经历了666次实验才研制成功;有人说,它是用了666种药物配置而成;甚至有人说,它是在某年的6月6  相似文献   

18.
在成功的道路上,你没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来,那么,你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对失败。忘记了这是哪个成功人士说的。就我个人认为成功的定义财富只是一方面,更重要是作为一个人要真正的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所以要想创业就必须对自己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并且定期反省自身是否发生了变化。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最难。很多人到了两鬓斑白还没有正确认识自己,也有很多人到了  相似文献   

19.
吴再丰 《科技潮》1999,(9):54-56
人类维系生命离不开食品。今天,形形色色的食品在促进食欲的同时,有些成份能引起不同程度的污染,严重的会侵害我们的身体健康。了解相关的知识,有助于保护我们自己,提高生活的质量。危险的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储存的过程中,添加、混合或浸润到食品中的少量天然或化学合成物质。因此,食品添加剂分为天然和化学合成两种。天然食品添加剂与人类的关系源远流长。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从1865年制成的第一种叫做香豆素的合成素起,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随着食品添加剂的广泛应用,使食品工业发生了根本变革。遗憾的是,1955年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国人对食品添加剂的恐惧和反感仍然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问题的原因很复杂,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普通大众以前并不知道有食品添加剂这个词。尽管中国使用食品添加剂历史悠久,卤水、明矾、红曲等食品添加剂都有上千年的使用历史,但在2000年以前的汉语词典里并没有"食品添加剂"这个词,一些人视食品添加剂为洪水猛兽很大程度源于概念不清和相关知识的缺失。二是食品添加剂替非法添加物背了黑锅。添加剂不等于食品添加剂。三聚氰胺是塑料添加剂、涂料添加剂、水泥添加剂,但不是食品添加剂。在任何食品中添加三聚氰胺都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迄今为止,中国涉及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安全事件都是人之过,非食品添加剂之过。对在食品中使用非法添加物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犯罪行为必须严厉打击。三是舆论误导。这是当前造成公众对食品添加剂误解和恐慌的最主要原因。误导的源头恰是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者--食品企业。有的企业一边在食品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一边把"无添加"不添加"零添加"作为噱头,在食品标签上醒目标示类似"不添加防腐剂、不含人工色素、不含人工香料"不加香精、不加防腐剂、色素"不含人工糖精"等字样;还有的企业在各种媒体上做"没有添加剂"不添加"不加!不加!就不加"等广告。这种现象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导致一些消费者误认为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就会有安全问题,标有"不添加"无添加"的食品就是安全的。长此下去,公众对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安全的误解会越来越深,食品安全感会越来越差,对美好生活的幸福感会受到极大伤害,也将严重影响中国食品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