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连宣抚司法规》规定了拾得者一定的义务,同时也规定了拾得者的报酬请求权,还规定了一定条件下可以取得遗失物所有权的权利。这些规定与《民法通则》及《物权法》的规定很不相同。《孟连宣抚司法规》的规定更为合理,既符合伦理学原理,也符合经济学原理;同时,从司法实践的效果来看,赋予拾得者这些权利也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2.
《孟连宣抚司法规》规定了拾得者一定的义务,同时也规定了拾得者的报酬请求权,还规定了一定条件下可以取得遗失物所有权的权利。这些规定与《民法通则》及《物权法》的规定很不相同。《孟连宣抚司法规》的规定更为合理,既符合伦理学原理,也符合经济学原理;同时,从司法实践的效果来看,赋予拾得者这些权利也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3.
大多数在民法上规定了法定先买权制度的国家 ,都规定了先买权的适用条件。我国现行立法对优先购买权的行使条件规定很不完善 ,特别是对“同等条件”的规定及“行使期限”的规定存在很大的缺陷 ,对此应在制订物权法时 ,借鉴国外立法例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6月21日,醴陵市举办《烟花爆竹生产企业负责人保护员工生命安全七条规定》(以下统称《七条规定》)集中宣贯大会,这标志着醴陵烟花爆竹企业拉开了贯彻落实《七条规定》的序幕。只有275个字,简明扼要,这是众多企业主对该规定的评价。督促《七条规定》上墙入心"你们要抓紧时间,将《七条规定》宣传工作落实到位。"6月26日,看到《七条规定》没有张贴到位,醴陵市安监局烟花爆竹安全监管股股长张海生要求邓勇和潘宏  相似文献   

5.
《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和《非法证据排除规定》在诸多方面细化和完善了法律和司法解释关于非法证据排除的规定,但仍存遗憾。本文以保障人权为视角,分析"两个规定"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规定和遗憾,结合国外先进立法和中国的实际,提出相关的完善建议和措施,以便更好地贯彻执行"两个规定",真正发挥这一规则的应有功能,实现惩治犯罪、保障人权的目标和宗旨。  相似文献   

6.
《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是规制国务院立法程序的行政法规,比以往的有关规定进步,对立法程序提出了要求,规定了立法程序各阶段立法主体的义务。但是对相应的义务,没有规定法律责任,这是一个不足。故应当规定对不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法律责任,在这方面完善。  相似文献   

7.
由于目前我国尚没有一部完整的法律规定股权激励制度,虽然《公司法》规定了非上市公司可以实施股权激励,但是却没有任何具体规定。因此非上市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只能参考上市公司的相关规定执行。  相似文献   

8.
拟制自认并非真正的自认,基于辩论主义模式的影响,大陆法系各国均有较为明确的规定。我国《民事诉讼若干证据规定》第8条第2款也给予了立法上的规定,但是相比于各国关于拟制自认的规定,亦有缺陷。  相似文献   

9.
《大明律》中规定的“盗”罪包括有盗窃、抢夺、抢劫、敲诈勒索、诈骗等,这些规定既继承了《唐律》的有关规定,也有细微的变化。通过分析这些规定,一方面可以了解我国古代法典中对这些犯罪的立法规定,同时也可以将其与今天的刑法做一些比较,得出有关刑法的立法技术及模式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0.
陈莉萍 《科技信息》2009,(19):391-391
公司法第72条是对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制度的规定,与旧公司法第35条的规定相比,该规定更为科学、合理,但在处理具体纠纷时,还存有一些问题需要探讨。本文对新旧公司法规定进行了比较,并对违反公司法第72条规定所订立的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优先购买权的行使及保护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特别诉讼时效是指适用于法律指定的某些民事权利所规定的诉讼时效.民法的适用原则之一,即是"特别规定者优先",没有特别规定的才适用一般规定.特别诉讼时效虽无普通诉讼时效那种普通效力,但对某些民事权利来说,它优先于普通诉讼时效的适用,根据<民法通则>第136条的规定,诉讼时效为一年的特别诉讼时效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2.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不应当一律认定为无效合同,而应当区分是违反效力性强制规定还是违反管理性强制规定,只有违反效力性强制规定的合同才是无效合同。但要在法律实务中区分效力性强制规定和管理性强制规定,作出准确判断却有一定难度。如何在理论上把握效力性强制规定和管理性强制规定的内容,明辨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是法律工作者必须厘清和明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上海信息化》2010,(12):22-23
近日,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制规定》。规定共13条,依照规定,自今年11月1日起,可在全国范围内或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无线电管制。这一规定的颁布,意味着今后遇到重大活动时,无线电监控将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14.
张晶晶  朱雅楠 《科技信息》2007,(32):184-184,159
随着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在全球范围内的日益提升,各国的食品安全规定也层出不穷,我国作为一个食品出口大国必然会受到其很大影响。要想更好的应对食品安全规定,必须先正确的认识规定,本文将其划分为善意与恶意或合理与不合理的规定,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对我国食品工业的消极和积极影响,最后,谈及在应对规定中,政府如何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合同法》第52条第5款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在此制度框架下,司法实务中有些案件依该规定判决往往会出现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损害一方当事人利益的情况;理论界对"强制性规定"的判断标准争议纷纷、尚无定论。在分析我国立法缺陷、强制性规定与公序良俗关系的基础上,对强制性效力规定进行类型化,结合表征判断和价值判断方法综合认定合同效力。  相似文献   

16.
2013年7月17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杨栋梁签署了第61号令,颁布实施《烟花爆竹企业保障生产安全十条规定》(以下简称《十条规定》)。《十条规定》的内容只有169个字,简明扼要,一目了然。虽然这些规定过去都有,但散落在多项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之中,许多烟花爆竹企业业主、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不够熟悉。《十条规定》把烟花爆竹企业应该做、必须做的基本要求都规定得非常清楚,便于记忆和执行。一旦违反规定,依法进行顶格处罚。  相似文献   

17.
对糖的Fischer式写成Haworth式的规定进行了实践探索,发现现行教材中的书写规定有不完善之处,并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和较为完善的新规定.  相似文献   

18.
根据刑法第14条和第15条规定,存在主观罪过的行为人实施了刑法所规定的危害行为,就可构成犯罪。刑法第17条是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不是犯罪构成年龄的规定,年龄不是犯罪构成的必备条件。刑法在规定犯罪主体条件时,只强调行为人存在主观罪过,没有规定行为人要达到多大年龄。犯罪,就是存在主观罪过的行为人实施刑法所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相似文献   

19.
部门规章作为执行性立法,是对上位法相关内容的具体规定,"不得与相应法律、行政法规相冲突"是我国目前对部门规章内容的唯一限制。而现实中逐渐出现部门规章规定不统一的情况,法律也仅是规定由国务院进行裁决,并有权对不适当的部门规章予以改变或者撤销,但该规定并不足以解决部门规章之间立法不统一的现实。作为可能直接影响相对人权益的行政处罚的听证范围,各部门规章针对该内容的具体规定也不尽相同,本文即对各部门规章有关行政处罚听证范围的规定进行整理,分析出现不同规定形式的原因,并针对立法事前、事中、事后等阶段提出相应的规制措施,以实现部门规章之间立法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对消费者权益的侵犯很大一部分体现在格式合同的不公平条款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4条虽然规定禁止以格式合同侵害消费者权益,但无细则具体规定应如何操作。本文以合同法对格式合同的规定为基础,批判地借鉴国外立法的相关规定,并提供未来在修法上思索之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