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13,(23):33-34
美国宇航局打算捕获一颗小行星送到月球的轨道周围。该局已经缩小符合这种条件的小行星的搜索范围。美国宇航局表示,已经发现3颗符合条件的小行星,并希望可以借助遥控太空套索,把其中一颗送人月球轨道。但最早也要等2021年宇航员才能利用“猎户座”飞船前去探访这个太空岩石。科学家在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举行的会议上称,这些小行星的直径均在7到10米,不过还需要进行更多试验,才能确定它们是否合适。  相似文献   

2.
欧洲的空间部门官员们正寻求一项方案,以便能在小行星接近地球时改变其运行轨道。这一想法是寄予美国和欧洲正计划共同实施的一个名为"AIDA"的项目,即"小行星撞击和偏离评估"。其核心理念是发射两艘小型飞船去拦截一颗65803号阿波罗型近地小行星"Didymos",该小行星自身还拥有一颗小卫星,两者相互绕转。这颗小行星预计将在2022年掠过地球附近。因而其中一艘重大约300公斤的名为"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飞船将负责撞击这颗小行星的小卫星。这艘飞船由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1月,美国亚历桑那州大学月球和行星实验室(LPL)的一支独立科学家小组,预测到一颗海王星大小的神秘行星环绕太阳运行,其质量在地球和火星之间,潜伏在冥王星轨道外侧的柯伊伯带,约是冥王星与太阳轨道距离的25倍。该区域充满了冰冷小行星、彗星和矮行星。这颗假设行星被称为"第9行星",如果预测是正确的,那么这颗天体可能是太阳系第10行星。  相似文献   

4.
海峰 《科学大观园》2014,(12):68-69
正美国宇航局公布,美国宇航局计划在2025年之前将人类送上一颗小行星,并在21世纪30年代将人类送上火星。按照计划,宇航局首先要引导一颗小行星进入月球轨道后派遣宇航员登陆。此后的这颗小行星会充当一个测试前哨和中途站,最终实现登陆火星的梦想。而目前,火星登陆任务所需的深空火箭、太空舱以  相似文献   

5.
爱尔 《科学大观园》2012,(13):64-65
荷兰公司公布惊人计划:2023年发送4名宇航员殖民火星,此后每两年增派4人到火星"定居",并将火星殖民生活拍成电视真人秀——据美国《纽约每日新闻》、英国《每日邮报》6月5日报道,根据美国政府的载人登陆火星计划,美国NASA宇航员或许最迟要到2029年才能登陆火星。不过日前,一家荷兰独立太空发  相似文献   

6.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2年2月13日宣布了总额为3.8万亿美元的2013财政年度预算案。在新的预算案中,国防预算和航空航天预算都遭到了削减,其中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预算被削减2.26亿美元,部分与欧洲的合作科研项目也被直接取消。削减预算对NASA的行星科学部门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影响,该部门主要负责NASA的火星探测漫游者计划,该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将"勇气号"和"机遇号"两辆火星车送往火星,对火星这颗红色行星进行实地考察。该部门也负责让宇宙飞船围绕土星和月球的轨道  相似文献   

7.
在2010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对于新太空探索计划的阐述是:截至2025年,希望能制造出承担深层次太空探索任务的新型航天器——即月球以外的太空;而到21世纪30年代中期,希望能将人类送上火星运行轨道并安全返回地球;之后,再实现人类登陆火星的伟大梦想。为支撑这项新太空计划,当时决定将向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注入60亿美元的资金。尽管奥巴马放弃月球剑指火星的太空计划承受了褒贬不一的评价。但NASA的技术研发倾向的转变是显而易见的,在他们  相似文献   

8.
<正>在"阿波罗"首次登月45年后,美国国内对月球在未来人类太空探索中的地位仍存在争议。从1969年7月20日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首次登月到1972年"阿波罗"计划被取消,又有10位美国宇航员跟随他们的脚步登上了月球。此后就再无人类登月。最近一次重返月球的计划因缺少经费于2010  相似文献   

9.
正美国一份新的太空计划近日被外媒披露。由美国总统特朗普任命的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顾问团在政府文件中写道:希望在3年内将人类送往月球轨道,NASA未来的工作中心则是增强人类在地球与月球之间的活动能力,而不是冒险前往更遥远的太阳系深处。这引起了外界猜测:美国是否会重启“星座计划”?  相似文献   

10.
任天 《科学大观园》2013,(20):71-72
为了测试一项新的通信技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将发射一颗围绕月球轨道运转的探测器。据悉,这项技术通过激光向地球发回通信信息,可以提供创纪录的600Mb/s的下载速度。该项计划或许还能推动提高地球上的互联网覆盖率。未来几年,商业互联网:卫星服务将使用光学连接,  相似文献   

11.
正1972年12月11日,美国的"阿波罗17号"在月球着陆,这是我们人类最后一次载人登月,40多年过去了,为何没人再登陆月球?1969年,"阿波罗11号"载着3位美国宇航员首次成功登陆月球,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脚印。之后,美国还进行了6次载人登月发射,其中5次成功,1次失败(失败的是"阿波罗13号",但3名宇航员成功返回地球)前后一共有12名美国宇航员登上过月球。但随着"阿波罗17号"的归来,"阿波罗计划"也随之宣布终止(原  相似文献   

12.
先进的外星文明将不可避免的面临指数级的能源需求增长以满足不断增长人口的需要。他们将不得不殖民附近的行星和小行星以获取新的生存空间。但是除此之外他们还有其他的能源选择吗?一种可能的想法就是"戴森球",也就是一种包裹住一颗恒星并汲取其大部分能量的球体。然而,这一惊人工程有可能牵扯到解体卫星和小行星这样的任务,这样的规模是让人难以想象的。但天体  相似文献   

13.
中国已正式开始执行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工程")的第一阶段任务--绕月探测,研制我国第一颗环绕月球的探测器"嫦娥1号",计划于2006~2007年发射.  相似文献   

14.
正在未来数年间,太阳系中最奇特的天体之一的第16号小行星"灵神星",或许就将迎来它的首位地球访客。这颗几乎完全由金属构成的M型小行星,直径约250千米的它是小行星带质量最大的天体之一。科学家们认为这可能是一颗原始行星破碎之后残留的铁质内核。目前一个科学家小组正在设计对这颗小天体开展考察计划。一旦这项考察计划得以实施,将有望帮助揭开行星形成机制以及太阳系早期演化之谜。设计人员们称,这将是人类  相似文献   

15.
正在未来数年间,太阳系中最奇特的天体之一的第16号小行星"灵神星",或许就将迎来它的首位地球访客。这颗几乎完全由金属构成的M型小行星,直径约250千米的它是小行星带质量最大的天体之一。科学家们认为这可能是一颗原始行星破碎之后残留的铁质内核。目前一个科学家小组正在设计对这颗小天体开展考察计划。一旦这项考察计划得以实施,将有望帮助揭开行星形成机制以及太阳系早期演化之谜。设计人员们称,这将是人类首  相似文献   

16.
美国宇航局当前的终极目标是在本世纪30年代将人类送上火星,但如何登陆这颗红色星球仍在讨论之中.不过,美国宇航局更倾向于先在未来10年实施一项小行星探索任务,而后迈出又一个“人类的一大步”,派遣宇航员登陆火星.但据为my San Antonio.com网站撰稿的科学记者埃里克·伯格透露,宇航局实际上正在策划重返月球,将月球作为实现登陆火星的梦想的跳板.伯格说:“美国总统奥巴马2010年曾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表演讲时指出‘我必须很坦率地说,我们已经登上月球了.  相似文献   

17.
2010年10月1日,中国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从西昌发射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二号.嫦娥二号验证了探月工程二期部分关键技术,深化了月球科学探测,详细勘察了嫦娥三号预选着陆区虹湾,并在完成任务后继续探测宇宙,由探月卫星变为中国首颗太阳系人造小行星.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科学家普遍认为6500万年前的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了恐龙大灭绝。然而不久前,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古生物教授乔治·波尔纳却在新书《谁在咬恐龙?昆虫病菌和白垩纪之死》中提出惊人理论:虽然小行星撞地球给地球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灾难,然而,恐  相似文献   

19.
解除末日小行星撞击地球预警阿波菲斯小行星长期以来都被很多人视作是"末日星球",而今,欧空局的官员们宣布根据该局所属在轨运行的空间望远镜"赫歇尔"的观测数据,这颗小行星的直径约为325米,这一数字比人们之前的估算高出大约20%,此前人们认为这颗小天体的直径为269.7米。在2013年1月9日,这颗小天体在距离地球1448万千米处掠过。除了欧空局进行的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美国宇航员多次成功登陆月球,并将国旗插在月球表面的土壤中。对此,科学家们猜想:现在这些国旗是否还存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月球探测器发回的照片显示,尽管几十年的时间过去了,部分美国国旗仍然屹立在月球上。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美国的6次登月之旅中,每一次宇航员都会在月球表面插上一面美国国旗作为美国成功登月标志。月球探测器发回的最新高分辨率图像显示,随着月球围绕自己的轨道运行,这些美国国旗产生了阴影,据此科学家得出了它们还处于直立状态的结论。月球卫星项目的研究者马克·罗宾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从这些照片中我们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