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地质史上,由于地质变化和大灾变,生物经历过5次自然大灭绝。现在,因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物种灭绝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了1000倍,地球进入第6次大灭绝时期。  相似文献   

2.
人类参与对自然的作用,改变原有的地球化学平衡,形成新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人类-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这是地球生态系统进化的质变.它对人类在地球上生存提出严重挑战.  相似文献   

3.
猛犸、骆驼、马、剑齿虎和熊一样大的海狸曾漫步在北美洲的广阔土地上,但到了11000年前,这些大型哺乳动物中的大都灭绝了。直至今天,科学家仍对导致晚更新世这次生物灭绝的原因争论不休,是气候变化、人类滥捕滥杀、疾病,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相似文献   

4.
《中国基础科学》2012,(3):51-51
古-中生代(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约2.52亿年前)的生物大灭绝事件是地球历史上最大一次灭绝事件,种一级的生物灭绝了近96%。这次大灭绝后,全球生态系统经过了漫长的复苏过程,直到中三叠世才开始再次大规模辐射。这次灭绝事件的性质和原因一直是国际学术界长期探索的前沿和热点问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赖旭龙和孙亚东研究组与合作者,通过对华南地区古一中生代之交至中三叠世安尼期的海相微体化石——牙形石的氧同位素分析,首次定量构建了该时期赤道低纬度地区高精度的古海水温度的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5.
在北京麋鹿园里,有一座特殊的灭绝动物墓地,让每位过往的游客心情沉痛。它为我们揭示了地球生命史上生物空前的灭绝……地球生物每小时消失一种目前,地球上约每小时就有一种生物灭绝,每年有1.75万种生物消失。工业革命以来,物种的丧失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  相似文献   

6.
任天 《科学大观园》2013,(13):29-30
地球在2.52亿年前曾发生过一次最大规模的灭绝事件,地球上的生命几乎消失殆尽。但科学家们近日发现了生存在灭绝事件过后1000万年时期的恐龙祖先化石。科学家在坦桑尼亚、赞比亚和南极洲进行了7次考察,发现了一些最早的前恐龙生物的化石。这些化石或许可以告诉我们,草食性生物是如何最终演化成为恐龙,又是如何在2.52亿年前的大灭绝事件之后与其他动物展开竞争的答案。  相似文献   

7.
自从3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生命以来,已有5亿种生物生存过,如今绝大多数早已消逝。物种灭绝作为地球上生命进化史的一种自然现象,本是正常事件,如2.5亿年前的三叶虫、6500万年前的恐龙均已灰飞烟灭。但是,自从人类进人工业社会,目空一切地参与大自然的事务以后,使物种灭绝的时间表大大地提前了。地质时代物种灭绝的速度极为缓慢,鸟类平均300年灭绝1种、兽类平均8000年灭绝一种;到1600年-1700年,每10年灭绝1种;1850年-1950年,鸟兽的平均灭绝速度为每年1种,印有100多种动物灭绝了,而且这种灭绝还在以加速度的趋势进行着。1600年以来,记录在案的动…  相似文献   

8.
反灭绝生物技术是运用核转移克隆、基因编辑等技术复活灭绝动物的一类现代生物技术.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及获取遗传资源的需求下,这一技术发展迅速.然而,反灭绝生物技术具有目的 正当性并不意味着其具有法律正当性,而法律正当性依赖于伦理正当性,故需对这类技术行为设定伦理边界,对复活对象和技术类型进行严格限制.同时,有必要明确责任归属...  相似文献   

9.
<正>在中国西北的一个偏远小城,因为特殊的地质构造,足够丰富的化石样本和地质分层得以保留,人们得以一窥恐龙灭绝后、人类诞生前的地球样貌。地球历经数十亿年的演化,见证了海陆沉浮、气候变迁以及一代代生物的兴衰起伏。现代人登上历史舞台的时间,对于地球来说只是短短一瞬。面对古老的地球,现代科学家前赴后继,潜心研究,力图勾勒演化全貌,为人类发展提供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记者日前从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一个由中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多国古生物学者组成的研究团队,新近发现4亿多年前地球史上出现的首次生物大灭绝事件,仅发生在短短20万年之间。这一成果,为人类精确研究大灭绝的成因和发生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已知地球历史上,共发生过5次全球性的大规模集群灭绝事件。发生在4亿多年前奥陶纪末的生物大灭绝是其中第一次。这次大灭绝重创了海洋生态系  相似文献   

11.
张惠 《科学大观园》2009,(7):I0001-I0001
据英国媒体报道,雕齿兽、穴居人、剑齿虎、猛犸象、巨型地獭等是科学家们心目中最想“复活”的远古灭绝生物。而这些生物中,猛犸象复活的可能性最大。科学家们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让这些生物都“重回人间”也只是时间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物(包括人类)层面,提出生物存活主体、特属主体的新概念,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本质上在于保护生物存活主体的生态机制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3.
吕静 《科学大观园》2010,(17):64-65
为什么历史上发生的一些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或大规模火山爆发事件引起了大规模的物种灭绝.而其他类似事件却几乎没有留下任何化石记录的遗迹呢?  相似文献   

14.
过去4年间,地球的蜂群出现了令人不安的变化,而养蜂者则无助地寻找解决方法。这些原本如同机器一样运转的昆虫群体陷入了莫名的混乱:工蜂飞走后不再返回蜂巢;未成体的蜜蜂则漫无目的地游荡;日常的工作陷于停顿,直到蜂蜜停止生产,卵也因此而死亡。自2007年冬季以来,已有30%的蜜蜂种群出现了崩溃的现象。可如果蜜蜂灭绝了,它们的消失将引发灭绝多米诺效应,因为无论是苹果还是西兰花,无数的植物都依赖这些昆虫进行传粉。如今,许多其他生物类群也受到灭绝的威胁,据统计,  相似文献   

15.
在北京麋鹿园里,有一座特殊的灭绝动物墓地,让每位过往的游客心情沉痛.它为我们揭示了地球生命史上生物空前的灭绝……  相似文献   

16.
地球生命已历经5次由极端自然现象引起的生物多样性大规模"灭绝"事件.现今,许多专家警告说,第六次大灭绝危机正在发生,而这一次完全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 美国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和法国巴黎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生物学家最近在《生物学评论》杂志上发表了对这一持续灭绝事件证据的全面评估.  相似文献   

17.
正对我们这样一个数量毫无减势的物种而言,人类的基因变异率高得惊人。每个新生儿都有70%的概率产生异于父母的基因误差,这远比细菌等简单生物要高得多。尽管变异也许会减弱生物的身体机能,使物种遭受致命打击,但人类至今仍未灭绝说明了我们能通过某种途径,逐渐剔除了对物种不利的变异。这个问题对30年来一直在研究物种如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遗传研究活动中,人类生物样本库通常与研究者签订材料转移协议,由此对人类生物样本和/或数据的移转、使用目的与方式等相关事项进行具体约定。对人类生物样本库情境中材料转移协议文本的主要内容进行比较,有助于总结和提炼出材料转移协议签订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的伦理与法律问题。由于材料转移协议关涉诸多利益相关者,其文本涵括人类生物样本和/或数据的提供、接收与存储使用、隐私保护与保密、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费用、保证与责任等诸多条款。因此,有必要引入治理理念,材料转移协议既可以作为人类生物样本库的治理工具,又应当作为治理对象得到有效的治理,从而合理界定材料转移协议的功能范围,实现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9.
以“创新与发展,战略与未来”为主题的第一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于2007年6月16~18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在大会生物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上,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作了《加强科技创新引领生物产业·为生物产业提供支撑》的主题报告。刘燕华在报告中指出,生物技术创新将推动生物产业发展,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将推动生命革命,改变人类的生活;关乎国家的科技安全。  相似文献   

20.
逝去的黑夜     
如果人类真的在月光和星光下感到安然惬意,我们便可高高兴兴地走进黑暗中去,午夜的世界在我们眼中也将如地球上大量夜行性动物所见一样清晰。但实际上我们却是昼出夜伏的动物,生得一双适于在日光下生活的眼睛。尽管大多数人对这一点不以为然,正如我们也不怎么把自己视作灵长类动物、哺乳动物或地球生物一样,但它仍是一个基本的进化事实。唯有这个事实才能解释我们对黑夜所做的一切:我们用光线将它填满、改造了它,使之能够“接待”我们的夜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