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7 毫秒
1.
英语的情态动词“must”和汉语的情态动词“必”在情态意义的表达上表现出一些共性特征,都可以表示义务情态意义和认识情态意义。但是,由于制约情态动词的意义选择的因素有很多,这两个情态动词同时在语义表达上也存在着个性的差异。通过对比这两个情态动词分别在认识情态意义和道义情态意义上的具体不同,能对情态动词的教学有所启示,以便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并运用情态动词。  相似文献   

2.
杨军 《科技信息》2007,(20):165
英语情态动词从意义上可以分为两类,以had或may为情态动词的"建议"和以would为情态动词的"愿望"类.这是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的难点,在学习英语过程中,解决了这一难点,就可以正确的使用英语的情态动词.  相似文献   

3.
张京花 《科技信息》2009,(22):I0012-I0012,I0014
英语情态动词是表达情态语义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以英语情态动词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情态动词的具体使用方法。本研究从语法和语义角度分析情态动词的两种主要用法即推测性用法和义务性用法,其结果将对英语语法教学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系统功能语言学和批评性语篇分析为理论框架,以互联网上《时代周刊)、《泰晤士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美联社》、(路透社)和《法新社》的200篇英语政治新闻为语料,运用定量研究方法,总结核心情态动词在英语政治新闻语篇中的分布规律及使用特点;归纳核心情态动词中的中值情态动词would与will在英语新闻语篇中出现频率最高,揭示其背后所隐含的意识形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对比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和英国国家语料库(BNC),调查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写作中对keep短语动词的使用情况。调查结果表明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写作中使用keep短语动词的能力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而增强,但和英语母语者相比中国英语学习者在总数上超用keep短语动词,且超用现象集中于个别keep短语动词,而少用其它大量keep短语动词。深入调查后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写作中使用keep短语动词具体存在小品词误用和使用冗余两点失误。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短语动词的教学方法,旨在促进中国学习者英语短语动词的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周晗 《科技信息》2012,(2):180-181
英语访谈是一种访谈者与被访谈者之间的面对面的交流。特别是政治性的访谈,更是直接传递了不同社会团体所持有的不同政治见解。情态系统在英语访谈中广泛分布。情态系统可以由情态动词、情态副词、一部分小句进行表达。本文试图从批评语言学角度对英语访谈中的情态系统进行分析,揭示了在访谈中,俄美之间的意识形态冲突以及访谈者和被访谈者的权利关系。  相似文献   

7.
英语情态动词不仅以极高的频率出现在英语各种文体中,而且表达的意思也是复杂多变,不易捉摸,相互之间的区别更是微妙难辨,耐人寻味,有时甚至只能意会,不能言传。鉴于情态动词使用的普遍性和意义的复杂性,有必要对情态动词作深入细致的研究。 根据英国学者Jennifer Coats的观点,他在The Semantics of the Moldal Auxiliaries这一  相似文献   

8.
选用BNC和LSECCL作为语料,比较英语学习者与母语者在口语产出中虚化动词结构的特点,再通过比较LSECCL大一、大四学习者的语料,分析学习者虚化动词产出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学习者所使用的与虚化动词搭配的名词分布不广泛,学习对提高虚化动词产出正确率作用不大,搭配是学习者的难点。  相似文献   

9.
秦增婷 《科技信息》2010,(26):172-173
本文试图探讨中国英语学习者should的道义情态过度使用是否会影响其言语的说服力。文中提出三个问题:1)中国英语学习者惯用的should的语义分布与本族语使用者有何不同?2)这种过度使用是否会削减其言语的说服力?3)造成Should道义情态过度使用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纠正?  相似文献   

10.
认知语言学给二语教学法提供了一种更有创造力、更实用的方法论。该文旨在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来讲授动词find的语法特点及其在实际交流中的使用。同时指出:学习者语料库和认知语言学"牢固深化"的概念对语法教学有积极贡献。在二语教学法中,基于学习者语料库和母语者语料库的数据分析对于解释"牢固深化"概念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该文在数据分析方面的成果不仅局限于中国学生对于动词find的使用,也包含了以英语为母语者对于它的使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比中美两国大学生在同一命题作文下通过情态动词的运用实现人际意义,体现人际关系的异同,发现中美两国大学生在采用情态类型表达人际意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中国大学生习惯于运用表示责任、义务的责任性情态词来表达作者的观点以达到建议或规劝的目的。而本族语大学生更多地使用了表示提供信息或对命题判断的认知性情态词。但在情态词使用的量值方面,中美大学生表现得较为相似,总体而言,他们中值和低值的情态词使用的次数较多,高值情态词使用较少。  相似文献   

12.
吕文静 《科技信息》2012,(19):266-267
本文以言语交际中的情态助动词will为研究对象,借助语料,分析在不同语境条件下的模糊限制功能:缓和话语语气;提高话语的客观性;使话语更具有关联性。  相似文献   

13.
新余方言的语气词具有较为丰富的层级性,主要表现为客气的程度和感叹的性质。其中,陈述语气词、疑问语气词和祈使语气词具有客气程度的层级性,不同的语气词具有不同的客气程度。感叹语气词则由于所感叹事物或事件的性质不同而具有层级性。  相似文献   

14.
从19篇书评的语料出发,通过数据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书评中情态动词的人际意义,认为不同形式的情态动词的使用,能够在实现书评作者的权威性的同时,构建书评作者与书作者和书评读者之间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5.
句法标注多选现象的持续性是否意味着中介语语法系统的损伤是近年来二语习得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文针对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对英语题元动词的过去时态标注情况展开研究,文中语料取自《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在最简方案的理论框架下,研究中国学生在口笔语中对英语题元动词一般过去时态的标注情况,验证中国学生英语中介语语法系统是否损伤.结果表明:中国学生的中介语语法系统没有受损,能够习得英语中的时态特征.  相似文献   

16.
例证说明,图解法在英语教学中有奇妙的作用。英语教学中应用图解法、括号图解和树形图解讲解简单句、复合句、助动词和名词等可以使学生对英语语法结构及其规律有一个直觉认识。  相似文献   

17.
由于英语动词的种类多,功能复杂,因而给学习尤其是初学增加了难度。我们应逐步学会对动词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加深理解。  相似文献   

18.
小品词-OUT-语义的认知语言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UT-是英语短语动词中使用频率居于第二位的小品词。传统认为它与英语习语中的介词和副词一样,其语义具有不可分析性。根据物象与背景理论中-OUT-的意象图式,它的语义在短语动词中具有可分析性,其基本含义与事物从内到外的移动相关,在短语动词中有18个义项,其中包括其概念隐喻变义,这些义项对短语动词的语义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Lieberman E  Michel JB  Jackson J  Tang T  Nowak MA 《Nature》2007,449(7163):713-716
Human language is based on grammatical rules. Cultural evolution allows these rules to change over time. Rules compete with each other: as new rules rise to prominence, old ones die away. To quantify the dynamics of language evolution, we studied the regularization of English verbs over the past 1,200 years. Although an elaborate system of productive conjugations existed in English's proto-Germanic ancestor, Modern English uses the dental suffix, '-ed', to signify past tense. Here we describe the emergence of this linguistic rule amidst the evolutionary decay of its exceptions, known to us as irregular verbs. We have generated a data set of verbs whose conjugations have been evolving for more than a millennium, tracking inflectional changes to 177 Old-English irregular verbs. Of these irregular verbs, 145 remained irregular in Middle English and 98 are still irregular today. We study how the rate of regularization depends on the frequency of word usage. The half-life of an irregular verb scales as the square root of its usage frequency: a verb that is 100 times less frequent regularizes 10 times as fast. Our study provides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regularization process by which ancestral forms gradually yield to an emerging linguistic ru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