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科技潮》2004,(5)
江西庐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总占地面积500平方公里,地质公园内发育有地垒式断块山及第四纪冰川遗迹,以及第四纪冰川地层剖面和早元古代星子岩群地层剖面,具有极高的美学及科学价值。庐山还孕育和诞生了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1931年,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首次发现庐山及其附近存在着大量冰川沉积物及冰川遗迹地貌,并于1933年发表了《扬子江流域之第四纪冰期》的论文。这是中国大陆东部首次发现的第四纪冰川。受第四纪冰川活动影响,庐山全山出现了许多冰斗、冰窖、U型谷、冰阶、冰刃脊和角峰等地貌景观。由于处在华南扬子地块北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实地调查所搜集的资料为依据,从地质基础、地貌特征、冰川地貌、冰川堆积物等方面,论证了九宫山第四纪冰川活动的存在,为我国东部地区第四纪冰川活动增添了新证据。文中在冰川地貌、冰川堆积物的鉴定和分析基础上,首次提出九宫山划分四次冰期和三次间冰期的看法,并与长江中下游一些地区试行对比,对于湖北第四纪古地理、古气候和地层划分的研究,都将会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3.
论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庐山现已发现的第四纪冰川遗迹为依据,论述了庐山的地质基础与地貌基本特征(地貌形态与地质构造一致性、谷宽岭狭平行排列、里平外陡相差悬殊),庐山第四纪冰川地貌遗迹(冰蚀地貌、冰碛地貌),庐山第四纪冰川作用所造成的表皮构造,与庐山成冰条件的分析等问题。文中强调指出,庐山第四纪冰川应为海洋型冰川,当时降雪量丰富,积累与消融均强烈,冰川可塑性大,运动速度快,冰川作用能大,所以即使庐山面积不大,也形成了巨大的U谷(如王家坡、七里冲、大校场)与大量冰碛物。尤其是最近在羊角岭冰碛物下,发现寒武系页岩被冰川挤压所造成的岩层弯曲的表皮构造,提供了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的重要新资料,是庐山第四纪冰川作用的铁证。  相似文献   

4.
发现完整的第四纪古冰川遗迹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何元庆、沈永平在甘肃省迭部县境内扎尕那地区发现大量完整的第四纪古冰川遗迹.冰期形成大约始于200万~300万年前.结束于1万~2万年前.波及范围十分广泛,给地表留下了大量冰川遗迹。  相似文献   

5.
论庐山第四纪冰期的划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第四纪冰川作用是近三百万年以来,地球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许多自然现象都与第四纪冰川有密切关系。随着我国生产实践及第四纪地层的研究的需要,第四纪冰川作用和冰期问题,日益引起了有关单位的重视。庐山是我国卓越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同志所创立的我国第四纪冰川学说的诞生场所,也是我国第四纪冰川研究的典型地区。以第四纪冰川遗迹为依据,深入研究庐山的第四纪冰期的划分,对于解决我国东部地区第四纪冰川作用问题,尤为重要。本文试图在前人调查基础上,结合我们多次的调查工作,对庐山地区的第四纪冰期的划分,进一步提出我们的一些看法,希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6.
第四纪全世界大冰期时代,中国是否存在第四纪冰川问题,在三十年代争论甚激.有些学者如巴博尔等认为中国东部不存在第四纪古冰川.1931年李四光教授带领学生在江西庐山进行实地考察,获得许多第四纪冰川的证据,1937年完成《冰期之庐山》一文,公诸于世,受到中外许多学者的承认和应用.学者威斯曼、柯萨尔斯基等一致肯定庐山冰川遗迹是存在的.近年来,有的学者认为李四光教授关于庐山第四纪冰川学说立论依据不足,在成因上应  相似文献   

7.
高纬度及中纬度高山有过古冰川活动的地区,保存着冰川沉积及冰川遗迹,这些地区第四纪古气候的研究,冰川沉积和冰川地形就成为主要标志。秦岭以北黄土区是中纬度干旱及半干旱高原地区,这里一直没有发现过冰川及冰缘现象的遗迹。在其南缘的秦岭山区虽有冰川遗迹,但其分布范围和冰期次数,目前尚不清楚,因之本区第四纪古气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古地理和地貌学分析方法探讨新疆博格多峰西北三工河谷地古冰川地貌和冰期问题。提供了新观察到的一些古冰川地貌遗迹资料,尝试分出五次冰期。简述了更新世以来的地貌发育过程。对天池湖前大坝上部堆积物成因提出了新看法,并讨论了本区第四纪古冰川发育模式。  相似文献   

9.
崂山是中国海岸线上的最高峰。研究发现,崂山发育有典型的古冰川侵蚀和堆积地貌,拥有我国东部罕见的冰碛海岸和冰碛扇等地貌类型。更新世期间,崂山至少发育过4次古冰川作用。更新世早期,崂山东部的雪线为60~90 m(现代海拔),崂山及其周围共发育60余条古冰舌,东部的冰舌一直伸入黄海之中。孢粉组合特征说明,崂山在冰期具备形成冰川的气候条件;堆积物粒度曲线显示为冰川成因的沉积特征。研究还发现,中国东部的古冰川遗迹可能大部分被埋藏起来;区域地形特征和当地气候条件是决定雪线高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吕洪波教授经过2年多的研究和实地考察,在山东境内花岗岩山区发现大量冰川遗迹,明确指出中国东部曾经发育过第四纪大陆冰川。  相似文献   

11.
三山国王是粤东地区的地方保护神,特别为粤东客家人所信奉。在明清时期,伴随着粤东客家移民台湾,三山国王信仰也飘洋过海到台湾。三山国王信仰曾被视为台湾客家人所特有的信仰,是台湾族群辨别的标准之一。目前两岸交流是文化先行,三山国王信仰可借其在两岸客家人的特殊地位,推动两岸客家及与其他族群的文教交流。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中国浙江省藓类植物1个新纪录属台湾藓属(Taiwanobryum)及4个新记录种:草黄湿原藓(Calliergon stramineum(Brid.)Kindb.)、小凤尾藓侧蒴变种(Fissidens bryoides var.lateralis(Broth.)Z.Iwats.& T.Suzuki.)、矮平藓(Neckera humilis Mitt.)和台湾藓(Taiwanobryum speciosum Nog.),并对它们的生境和地理分布作了初步讨论.浙江省西天目山是台湾藓目前已知我国分布的最北界.  相似文献   

13.
苍山东坡植被垂直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苍山是中国高山植物模式标本的产地之一,具有较完整的植被垂直带谱.在对苍山东坡1966~4092 m沿海拔梯度进行植被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地形图和ETM+遥感影像进行苍山东坡植被制图,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叠加,对苍山东坡植被景观的垂直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并与顶级群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苍山东坡绝大部分山体位于2500~3500 m范围.苍山东坡现状植被垂直分布格局明显,具有6个垂直分布带.该垂直植被带谱与顶级群落垂直带谱相比有一定变化.研究结果进一步量化了前人对苍山植被的垂直分布格局所做的定性和半定量的研究结果,找出了两者的差异,并进行了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在秦岭主峰太白山南坡的冰蚀湖西佛爷池中取得一个深50cm 的沉积物柱芯(XFYC12-2)。对XFYC12-2的样品做加速器质谱(AMS) 14C 测年和有机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 并据此重建这一高山湖泊周边过去1800多年的气候−环境变化。结果表明: 1811~1380 (或1440) aBP 偏冷干; 1380 (或1440)~840 aBP 温暖湿润, 这一阶段可能与中世纪暖期相当; 840~460 (或 520) aBP 转为寒冷干旱, 这一阶段或许相当于小冰期; 460(或 520)~100 aBP 又趋暖湿。上述气候?环境变化过程与太白山南坡高海拔地段另外两个湖附近的变化过程、中国东部地区的总体变化趋势及4 个代表性地点的变化过程相似。  相似文献   

15.
加强区域旅游协作,实现优势互补,谋求共同发展,已经成为了旅游界的共识。本文在分析了河北省太行山区旅游协作的基础和必要性之后,提出了太行山区旅游协作发展的策略,以促进区域旅游的共生共赢。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浙西南地区县(市)级公共图书馆制度建设的现状,以庆元县公共图书馆制度建设为例,提出了制度建设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Bai  Yan  Fang  XiaoMin  Nie  JunSheng  Meng  QiangXiang  Chi  YunPing 《科学通报(英文版)》2010,55(21):2258-2267
GC-MS characteristics of surface soil samples from the eastern and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provide tentative identification of 8(–14)-Methoxy hexadecanoic acid (iME-16:0) and 9(–17)-methoxy octadecanoic acid (iME-18:0). Sixty surface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eastern slope of Gongga Mountain, at elevations ranging from ~1230 to 4500 m (eastern Tibetan Plateau), and from the northern slope of West Kunlun Mountains, ranging from ~1300 to 5500 m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This study also analyzed the methoxy n-fatty acids (MFAs) of Gongga Mountain tree leaves from six common living species, at the elevation of 2900–4200 m. MFAs dominate these samples, with more centrally located methoxy groups eluting earlier than those with methoxy groups located closer to the end of the main carbon chain. MFAs occur prominently in most of the Gongga Mountain soil samples (and from six tree samples) from dominantly coniferous and deciduous broadleaved forests. Other than in two narrow vegetation zones between 4000–4350 m and 2900–3300 m, no MFAs were found in 19 Kunlun Mountains soil samples from areas covered mainly with montane desert and alpine desert steppe vegetation. Based on the inventory of plants and soils from which MFAs have been isolated, we conclude that the MFAs most probably originate from specific woody plants. If we can exclude some particular grasses as sources, MFAs may be specific woody plants-derived biomarkers; thus they would serve as an important additional proxy for comprehensive and precise 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s.  相似文献   

18.
浙江大盘山濒危植物七子花的种群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七子花是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也是受重点保护的濒危植物。以浙江大盘山七子花为对象,从基株和无性系分株2个层次上进行种群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各样地基株和分株种群中,均缺少Ⅰ级幼苗;基株种群中Ⅲ、Ⅳ径级个体所占比例最大,但在多数局部地段,由于数量少,呈现衰退。分株种群中Ⅱ、Ⅲ龄级个体所占比例最大。总体来看,这里的七子花种群相对稳定,但在局部地段,七子花数量较少,面临局部消失的风险。中等海拔处每基株含有的分株数较少,海拔较低及较高处相对较多。径级V的个体平均具有较多的分株数,显著高于径级III的分株数,与径级IV的差异处于临界显著,而与径级II的差异不显著。大盘山种群主要靠无性繁殖更新。研究表明,如果生境没有大的变化,这里的七子花基本上能够维持下来。大盘山可能是七子花最大种群分布点,因此,在这里应该建立一个保护区。  相似文献   

19.
浙江乌岩岭叶附生苔类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报导了浙江乌岩岭叶附生苔类植物3科13属18种,其中鞍叶苔属[Tuyamaella Hatt.是华东地区的新记录属.迄今为止,乌岩岭叶附生苔类植物的种类仅次于福建武夷山而在华东地区名列第二.本文还对乌岩岭叶附生苔类植物的特点及其与华东其它地区叶附生苔类植物的关系作了分析.作者推测,在我国东南部湿度较高的常绿阔叶林内,鞍叶苔[Tuyamaella molischii](Schiffn.)Hatt.]有广泛分布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导了浙江乌岩岭叶附生苔类植物3科13属18种,其中鞍叶苔属[Tuyamaella Hatt.是华东地区的新记录属。迄今为止,乌岩岭叶附生苔类植物的种类仅次于福建武夷山而在华东地区名列第二。本文还对乌岩岭叶附生苔类植物的特点及其与华东其它地区叶附生苔类植物的关系作了分析。作者推测,在我国东南部湿度较高的常绿阔叶林内,鞍叶苔[Tuyamaella molischii](Schiffn.)Hatt.]有广泛分布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