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π演算的攻击编队组织的动态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金星  佟明安  柳毅 《系统仿真学报》2006,18(6):1657-1659,1663
根据空战作战任务的特点,对协同攻击任务进行阶段分解和类型分解。建立了基于任务、面向结构、具有集中.分布式指挥控制关系的作战编队组织结构。应用π演算对编队成正的任务角色的指派、维持、更改和角色冲突协调等编队组织动态演化问题进行了研究,使编队成员任务角色可根据空战态势、空战任务和编队成员的生存力等进行及时调整,确保编队有效的实施对目标的协同攻击。  相似文献   

2.
以红蓝双方海上舰艇编队对抗为背景,以测试舰艇的协同攻击计划方案为目的,基于动态角色映射技术,在传统的兵力生成技术基础上,将角色理论技术引入到舰艇协同防空模拟系统中,定义了仿真模型的角色资源映射的机制,并验证了舰艇协同防空过程.  相似文献   

3.
尹全军  张琦  郭刚  黄柯棣 《系统仿真学报》2005,17(12):2837-2840
作战仿真系统模型的复杂性主要来源于战场角色行为和战场环境的复杂性,多Agent系统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有效方法。分析作战仿真系统的模型组成和特点,结合自然环境建模,研究了基于多Agent的战场角色建模方法,描述了战场角色Agent所需的组件及其功能。设计了一种面向战场角色建模的通用Agent体系结构,并对战场角色Agent的规划、通信和协作等理论和应用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基于Agent的协同关系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亚伟  张海盛 《系统仿真学报》2003,15(11):1529-1532
在分析协同环境中Agent之间协同关系特征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并定义了一种基于Agent的协同关系模型(ACRM),该模型引入了时间和空间的机制,用于描述现实世界的协同环境中Agent动态协同过程。通过应用实例说明该模型解决了动态协同过程中协同关系变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组织是群体对抗的主要形式.一个好的组织模型有利于提高规划识别的精度和效率.封箱(seal)演算是π-演算的变体.将封箱演算引入动态联盟组织模型建模中,为组织模型的形式化研究提供新的手段.利用封箱演算工具,给出了形式化组织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角色的层次性组织生成方法,并讨论了由于角色变化带来的组织动态调整.  相似文献   

6.
征对多移动机器人协同问题,将角色变换与强化学习相结合,采用集中式控制结构,并提出了距离最近原则,将距离障碍物最近的机器人作为主机器人并指挥其它从机器人运动,同时采用了基于行为的多机器人协同方式,在提出的基于强化学习的行为权重基础上,通过与环境交互使机器人行为权重趋向最佳,并利用基于最大行为值的协调策略来规划机器人避碰行为.通过在动态环境下多机器人协同搬运仿真实验,表明在使用了角色变换和强化学习后,有效减少了多机器人与障碍物发生碰撞的次数,成功的实现了协同搬运,具有良好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协同仿真系统中的应用需求,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角色的协同仿真系统访问控制模型.在这个模型中,通过建立用户.角色_权限三者之间的映射关系,并进行统一管理和维护,提高了协同操作中的灵活性和有序性.同时充分利用已有仿真系统的属性扩展特点,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动态角色的多移动目标围捕问题算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淑琴  王欢  李伟  杨静宇 《系统仿真学报》2006,18(2):362-365,390
基于动态角色配置的思想,提出机器人动态构建团队,合作完成多移动目标围捕任务的算法,每个移动机器人执行一个角色,角色随着环境的动态变化而不断进行更改、交换,实现团队的动态构建,不仅能适应环境中的未知事件,而且能最大地发挥个体机器人在整个团队中的作用。在简单仿真环境中进行的模拟实验表明,多机器人能够有效地合作捕获多智能移动目标,文中提出的解决方案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从角色安全定义、角色访问设计角度讨论了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VISTA中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ole-based access control,RBAC)的设计方案及其实现方法。通过对角色偏序关系和角色管辖域的讨论,说明了该设计方案的可用性和安全性。通过定义虚拟用户的概念,解决了当主体删除时,所属客体的存在性问题,保证了数据的可用性和可继承性。同时给出了该方法的基本算法流程及相应的安全信息数据结构。该方法可以移植到其他相似的ORDBMS中。  相似文献   

10.
基于MATLAB/SIMULINK与FLUENT的协同仿真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谢海斌  张代兵  沈林成 《系统仿真学报》2007,19(8):1824-1827,1856
以水下机器人的动态行为仿真为背景,针对单一环境下仿真水下机器人动态行为和流体动力学问题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基于MATLAB/Simulink与FLUENT协同仿真的解决方案.首先介绍了MATLAB/Simulink与FLuENT的运行机制,分析了两个仿真环境实现协同仿真的技术可行性并提出了三种可行的接口方式。以此为基础,重点研究了FLUENT中嵌入MATLAB/Simulink与MATLAB/Simulink中嵌入FLUENT两种嵌入式协同仿真方式以及并行协同仿真方式的基本思想和具体实现方法.此协同仿真方法不仅对于研究流体环境中物体运动与流体动力紧密耦合的问题提供了有效手段,也为研究其它与流体紧密耦合的物理现象提供了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主体的语义Web服务的Petri网模拟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义web上的服务在执行时可以将其视为一个智能主体的行为执行的过程,并且能够通过智能主体管理语义web上的服务。将语义web上存在的主体分为用户主体,媒介主体和服务主体三类。当一个用户主体需要多个不同的web服务来完成其目标时,这些服务将被组装为一个组合服务。对组合服务的动态执行进行准确的模拟和全面的分析是保证用户目标实现的关键问题,利用Petri网的方法对组合语义web服务进行模拟和动态执行分析是关于此问题的一种实用并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语义Web服务自动组合的有色网验证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楠  YAN Jun-wei  刘敏 《系统仿真学报》2008,20(11):2814-2820
Web服务组合是面向服务的计算模式下应用构造的主要方式,而现有的组合方法与实施框架缺乏有效的验证机制,从而产生大量无效的组合结果.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具有正确性分析与验证功能的Web服务自动组合系统框架.其核心是利用有色Petri网对基于OWL-S的服务组合系统进行形式化建模,通过对组合模型的模拟执行及对其动态性能的全面分析,预测组合服务的执行结果,从而提高组合的可靠性.另外,该框架采用智能Agent技术,可有效实现组合过程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13.
城市房价为何不同:公共服务对房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差异对住房市场的影响,实证考察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在住房市场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机制.本研究基于2006-2014年我国29个大中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数据,采用熵值法计算出各城市每年的基本公共服务指数,并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对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的影响.研究发现,医疗资源对住房市场的影响十分显著,对于一线城市更是如此,医疗资源的集中是引起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的政策含义在于,合理统筹医疗、教育等资源,推动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促进我国住房市场健康发展,有利于构建住房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长效调控机制.同时,统筹城市公共服务和制定房地产调控政策应做到因地制宜、因城施策.  相似文献   

14.
基于着色Petri网的最小代价服务合成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如何动态地把现存的各种Web服务整合起来以形成新的、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服务已成为新的应用需求和研究热点.针对现有服务合成中服务选择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着色Petri网的最小代价服务合成方法。该方法主要思想是根据候选服务输入输出之间的逻辑关系建立有色Petri网,从而找出所有合成方案,然后根据原子服务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 QOS)参数选择具有最小代价的合成方案,通过服务实例验证,基于着色Petri网服务合成方法能够获得最小代价的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15.
针对设计时服务治理不能很好适应服务运行时的动态调整以及运行时服务治理缺乏对服务间关系的监控管理等问题,论文基于过程挖掘技术提出了融合业务需求、业务过程及服务运行信息的服务治理平台. 首先,论文建立了覆盖过程挖掘处理全过程、业务数据的服务治理元模型,包括日志记录、过程挖掘处理、服务治理反馈子模型;然后,论文建立了包含过程挖掘实例视图和控制视图的服务治理方法,以生成包含业务及服务运行信息的服务治理策略;最后,结合某交通物流云服务平台进行了应用验证. 结果表明,本平台提供了有效的综合业务与服务运行时分析的持续治理方式.  相似文献   

16.
On integration and adaptation in complex service systems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The services sector employs a large and growing proportion of workers in the industrialized nations, and it is increasingly dependent o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While the interdependences, similarities and complementarities of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s are significant, there are considerable differences between goods and services, including the shift in focus from mass production to mass customization (whereby a service is produced and delivered in response to a customer's stated or imputed needs). In general, services can be considered to be knowledge-intensive agents or components which work together as providers and consumers to create or co-produce value. Like manufacturing systems, an efficient service system must be an integrated system of systems, leading to greater connectivity and interdependence. Integration must occur over the physical, temporal, organizational and functional dimensions, and must include methods concerned with the component, the management, and the system. Moreover, an effective service system must also be an adaptable system, leading to greater value and responsiveness. Adaptation must occur over the dimensions of monitoring, feedback, cybernetics and learning, and must include methods concerned with space, time, and system. In sum, service systems are indeed complex, especially due to the uncertainties associated with the human-centered aspects of such systems. Moreover, the system complexities can only be dealt with methods that enhance system integration and adaptation.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several insights, including a plea to shift the current misplaced focus on developing a science or discipline for services to further developing a systems engineering approach to services, an approach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and adaptation of a host of sciences or disciplines (e.g., physics, mathematics, statistics, psychology, sociology, etc.). In fact, what is required is a services-related transdisciplinary - beyond a single disciplinary - ontology or taxon  相似文献   

17.
针对C4ISR系统中服务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规划组合存在的服务数量大、不能处理服务执行过程中动态产生的新个体、业务流程和服务质量不确定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事件演算和马尔可夫逻辑网(discrete event calculus Markov logic network, DEC-MLN)的服务自动组合方法。首先给出了面向服务的海战场C4ISR系统的流程图,用对事件演算进行拓展形成的DEC-MLN对服务的输入、输出、前提条件和执行效果及基本服务流程进行建模,用MLN的权重刻画组合过程中业务流程和服务质量的不确定性。接着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板的服务自动组合框架,并给出了溯因DEC规划方法。所提方法克服了基于传统AI规划组合方法限于顺序组合的问题;且DEC-MLN的谓词规模较小,提高了服务组合效率;DEC-MLN在处理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又能解除封闭世界假说的限制,可以处理组合执行过程中新增个体,增加了组合的动态性。最后用实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工作流过程的结构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业务过程的动态性要求工作流系统具备相应的适应能力.当工作流流程发生变化时,将存在一个潜在的问题,即变化后的流程可能会产生死锁、不一致性等错误.这篇文章主要讨论工作流流程的结构变化问题.提出了一个判断结构变化是否可行的准则,即不出现错误以及不一致现象,该准则从结构和行为属性方面进行考虑.给出了一个计算最小变化域的算法,并且证明了变化域的结构正确性及行为一致性能够保证结构变化的可行性.用一个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主动设计知识服务系统中的用户建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动设计知识服务系统的设计目标渡江是主动为设计者提供准确及时的设计知识服务,从而提高设计效率,用户模型的性能直接影响到整个服务系统的适应性,响应速度和服务的正确率,为了充分利用设计用户行为的纵向和横向关联,本文将模板和机器学习相结合的方法用于设计用户建模,提出了基于模板的用户建模过程模型,对基于机器学习的模型动态更新方法中关键技术以及用户模型的校验和反馈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可靠性评估模型解决动态、复杂、多变的云服务环境下支持可靠云服务协同应用中存在的不足, 提出基于层次变权的云服务可靠性评估模型. 根据云服务IaaS层、PaaS层和SaaS层应用的特点, 借鉴AHP层次变权的思想, 分析了层次云服务的失效关联关系, 给出了利用三角模糊数关原理量化可靠性权重值的方法, 基于互补判断矩阵给出了权重值的排序求解公式; 结合云服务系统中各层次云服务的实时在线监测可靠性数据, 给出了层次云服务可靠性评估计算公式. 该模型计算量小, 简单易行, 操作性强, 能对云服务可靠性进行合理、动态评估, 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