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而原文中的文化缺省的存在很可能导致这种交际活动失败。文化缺省不仅仅是两种语言、文化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更是一个涉及认知心理和连贯理解的问题。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对文化缺省进行探讨,可以获得对文化缺省系统的认识,并根据关联理论中的最佳关联原则找出合理、有效的翻译重构策略。  相似文献   

2.
翻译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行为,然而文化差异引起的文化冲突和文化空白给翻译带来了困难。本文以关联理论为指导,运用明示一推理交际这一原则,探讨了文化缺省的翻译策略,提出了直译、音译或移译、意译以及解释等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关联理论作为一种语言交际理论,在处理文化缺省问题上为翻译提供了理论基础。应根据不同的认知语境采用不同的策略,获得语言信息和语境的最佳关联,实现原文作者的意图和再现原文的美学特质,以满足目的语读者的期待。  相似文献   

4.
翻译实质上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行为.关联理论认为,这种交际行为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也要遵守交际的一般原则即关联原则.因此,翻译过程实际上是寻找最佳关联的推理过程.文章阐释了关联翻译理论的主要观点,并从该理论对英汉互译中文化因素处理的指导作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马春花 《科技资讯》2015,13(4):243-244
作为认知语用学中最为人所熟知的理论之一,关联理论的运用范围不仅仅限于语用学,其对翻译活动也有很强的解释和指导作用。该文首先探讨了关联理论的主要观点,主要包括:交际是明示——推理的过程;交际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更注重交际意图的实现;交际的成功取决于交际双方认知语境的互明和最佳关联性。然后,说明举例关联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指导性意义。从关联理论来看,翻译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最佳关联,传达出原作者的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6.
翻译活动的关联理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岩师专学报》2002,20(4):69-71,74
从关联理论的视角来审视翻译活动,把翻译视为交际的下义范畴,一种书面的言语交际形式,作为交际活动的翻译,当然要考虑原语作者的意图和译语接受者的期待,因此,译者应从原主的理解开始,从原语作者明示的交际行为中进行推理,并寻找出最佳关联,使译语的表达尽可能向原语的暗含靠近,让译语和原语在语用上达到最大程度的等效。  相似文献   

7.
关联翻译理论把翻译看作是一个涉及大脑机制的推理过程,它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翻译从本质上讲是语用的、交际的。最佳关联性是译者力争达到的目标,译文的效度取决于是否体现了交际者的意图,是否满足了受体的期待。关联理论在双关语的翻译中,在处理语言形式障碍时凸显出强大的解释指导意义。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把交际效果放在首位,然后根据原文作者的意图和目的语读者认知环境的估计进行语码的选择来进行双关语的翻译,使译文最大限度趋同于原文以再现原文的幽默风格。  相似文献   

8.
厄恩斯特·奥古斯特·格特率先把语言学的关联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提出了关联的翻译观,指出翻译是一种言语明示-推理的阐释活动,也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制约翻译的基本原则就是关联.译者应对原交际者明示的交际行为进行推理,寻找最佳关联性,再把这种关联性传递给译语读者,从而产生最佳语境效果.只有原交际者的意图和译语读者的需求在认知环境的相关方面与原文相似,才是成功的译文.  相似文献   

9.
关于关联翻译理论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认知语境的分析,从人类认知和文化差异的角度出发,揭示出在翻译实践活动中,当交际双方文化认知心理图式出现差异,译者的认知语境与作者的认知语境不能趋同时,关联翻译理论对翻译现象不能作出有力的解释,作为一种新的翻译理论模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杨振杰 《科技信息》2008,(1):164-165
翻译是一个涉及大脑机制的推理过程,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翻译应该是一种三元关系: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交际的成功取决于原文作者的意图能否被译文读者所认识.基于关联理论所阐述的翻译的推理交际这一本质,分析解读出翻译等效只能是相对而言的,进一步印证了关联理论对翻译本体论和方法论的强大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