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地椒草制取叶绿素铜钠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地椒草为原料,乙醇为提取剂提取叶绿素,再经皂化、铜代、成盐制成叶绿素铜钠,产品质量达到国家GB3262—82标准。  相似文献   

2.
叶绿素不皂化物为蚕沙生产叶绿素过程中产量较大的副产物.为进一步提升蚕沙的综合利用价值,本文重点研究蚕沙叶绿素不皂化物中的化学成分.通过硅胶柱色谱、C18中压柱色谱、高压制备柱色谱等方法对叶绿素不皂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依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对得到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此次共分离鉴定出11个化合物,分别为植物醇(1)、5-Glutinen-3-ol(2)、羽扇豆醇(3)、豆甾醇(4)、菜油甾醇(5)、β-谷甾醇(6)、α-生育酚(7)、γ-生育酚(8)、(2E,6E,10E,14E,18E,22E)-3,7,11,15,19,23-hexamethyl-2,6,10,14,18,22-tetracosahexaen-1-ol(9)、(13,14,17,20R)-lanosta-7,24-diene-3-ol(10)、棕榈酸(11).从结果可知,蚕沙叶绿素不皂化物中富含甾醇类物质,且化合物2,9,10为首次从蚕沙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不同溶剂对蚕沙中叶绿素提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4种不同的提取溶剂浸泡蚕沙,提取叶绿素,通过对提取液中叶绿素含量及稳定性的研究,确定最佳叶绿素提取方案.结果以丙酮∶无水乙醇=2∶1的混合溶剂提取效果最好,提取液最稳定.  相似文献   

4.
一种快速测定蚕沙中叶绿素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研磨浸溶的方法从蚕沙中提取叶绿素,并用光度法测定其含量,分析了各种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优化了测定条件,考查了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在文Ⅰ中报道了叶绿素的电化学分析方法讨论了叶绿素a,b的电还原机理。本篇报道去镁叶绿素和它的一种金属叶绿素的电化学行为。在水溶液中,Pheo有卟啉相拟的一步还原波,而铜-叶绿素又有与CuTPPS相似的络合物还原波。金属叶绿素环V上的羰基仍是活性还原部位。  相似文献   

6.
在文Ⅰ中报道了叶绿素(Ch1)的电化学分析方法并讨论了叶绿素a、b的电还原机理。本篇报道去镁叶绿素(pheophytins)和它的一种金属叶绿素(CuCh1)的电化学行为。在水溶液(含0.3%丙酮)中,Pheo有与卟啉(TPPS, TMPyP)相似的一步还原波,而铜-叶绿素又有与CuTPPS相似的络合物还原波。金属叶绿素环Ⅴ上的羰基仍是活性还原部位。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天然色素叶绿素铜钠作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敏化剂。通过吸收光谱,红外光谱,I-V特性对天然染料叶绿素铜钠进行分析。此外,应用密度泛函理论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对染料分子激发态计算与探究。染料的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光电转换率η=0.07%,开路电压VOC=0.44V,短路电流密度JSC=0.33 m A cm-2,填充因子ff=0.48,叶绿素铜钠在溶液中的电子驱动力要高于真空为-2.63e V。  相似文献   

8.
我国蚕丝工业,在党的领导下,得到飞跃的发展,近年来养蚕事业成为农村中重要副业之一,江浙地带的养蚕事业在国内尤负盛名,蚕的排泄物,蚕沙,每年产量很大,据不完全统计,仅苏州专区一地,每年约产蚕沙十五万担,过去蚕沙未得很好利用,认为废物,实则蚕沙含有许多名贵物质,其中以叶绿素为主要,在大跃进的时代里“物尽其用”“宝中取宝”对蚕沙的综合利用,有其研究的必要。植物色素,叶绿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很早已有研究,但直至1913年惠尔斯戴脱,Willstatter初次完成了从绿色植物中提取叶绿素,并研究它的性质和结构。1938  相似文献   

9.
叶绿素镧的谱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甲醇和醋酸溶液中合成得到翠绿色的叶绿素镧复合物,研究了它的紫外可见光谱,Fourier红外光谱和磁圆二色性谱。叶绿素镧的UV-Vis谱呈现Soret带分裂,Qy(0-0)带紫移,其它Q带消失的特征。叶绿素镧的FT-IR谱与其它金属叶绿素如叶绿素锌,叶绿素铜,叶绿素的光谱性质极为相似,而与脱镁叶绿素的光谱性质差别很大。  相似文献   

10.
叶绿素不仅是良好的天然色素,而且还在医药上具有广泛的用途.天然叶绿素多以蚕砂、雏菊、菠莱、绿藻为原料提取,以竹叶提取尚未规模开发.竹叶不但叶绿素含量高,每百克鲜竹叶含叶绿素达400~500mg,而且富含维生素C、氨基酸、叶蛋白与矿物质.我国现有竹林总面积为5000余万亩,竹子约300亿株,以每株竹子再生竹叶2kg计,每年在竹叶中损失掉的叶绿素就在20万t以上.因此,从竹叶中提取叶绿素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及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菌根菌对宿主植物光合性能的影响,研究了6种经外生菌根菌(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华美牛肝菌(Boletus speciosus)、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黄色须腹菌(Rhizopogen luteous)、紫金蜡蘑(Laccaria aemthystea)、黄豹斑鹅(Amanita pantherina))处理的马尾松、湿地松和黑松菌根苗针叶的叶绿素含量差异 和针叶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6种外生菌根菌能明显提高马尾松、湿地松和黑松菌根苗针叶中的叶绿素含量及其主要叶绿素荧光参数(ФPSⅡ、ETR)。各外生菌根菌处 理中,美味牛肝菌、华美牛肝菌、彩色豆马勃3种处理对松苗的叶绿素含量影响较大,菌根苗的针叶实际光化学效率也较高。马尾松各菌根苗中紫金蜡蘑处理的PSⅡ电子传递速率较 高,湿地松各菌根苗中彩色豆马勃处理的PSⅡ电子传递速率较高,黑松各菌根苗中则以紫金蜡蘑、华美牛肝菌处理的PSⅡ电子传递速率较高。各松种菌根苗叶绿素含量与菌根苗实 际光化学速率(ФPSⅡ)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黄化油菜Cr3529的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野生型油菜3529为对照,研究了黄化突变体油菜Cr3529的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显示,幼苗期、初花期、盛花期Cr3529的净光合速率(Pn)均显著低于野生型,但青荚期角果的Pn与野生型的无显著差异;在各个时期,Cr3529胞间CO2浓度(Ci)及气孔导度(Gs)与野生型无显著差异,而其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均高于野生型;突变体的表观量子效率(AQY)较低,其光饱合点和光补偿点均高于野生型;两者功能叶片的Pn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但野生型“午休”程度较突变体弱;从叶绿素荧  相似文献   

13.
莴笋叶叶绿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浸提溶剂种类、料液比、浸提温度和浸提时间,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用85%乙醇提取莴笋叶叶绿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料液比1∶7、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2.0 h.影响莴笋叶叶绿素提取效率的主次因素顺序是:提取温度>固液比>提取时间.通过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和浸提法的比较,得出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具有速率快、效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植物外源激素对盾叶薯蓣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叶面喷施三种不同浓度的植物外源激素,对盾叶薯蓣叶绿素的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吲哚乙酸(IAA)在20mg L和60mg L浓度下,均能增加盾叶薯蓣叶片叶绿素含量;6 苄基腺票呤(6 BA)处理时,叶绿素a的含量随着植物外源激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脱落酸(ABA)处理叶片,各色素的含量则会明显降低,尤以15mg L的浓度为最。  相似文献   

15.
氮素胁迫对玉米光合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重庆市对氮素利用率不同的3个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氮素胁迫对3个玉米品种光合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素胁迫对玉米幼苗叶片的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有显著影响.随着氮素胁迫的加剧,玉米叶片的光合色素质量分数降低,光合能力减弱,表现为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光化学淬灭系数逐渐降低,而非光化学淬灭逐渐增加.与正常氮素水平比较,轻度氮素胁迫下各玉米品种幼苗相关指标的降低或增加幅度不同,其中雅玉2号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Pn、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光化学淬灭系数的降低幅度和非光化学淬灭的增加幅度均较小,农大108居中,成单14号的变幅最大.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施肥量和密度组合处理条件下,以青薯6号为试验材料,分别于初花期、盛花期、终花期和成熟期测定了马铃薯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施肥组合对马铃薯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前期大于后期。在低施肥量范围内,叶绿素含量随着施用量的增加而呈递增趋势,当施肥量达到纯N:184 kg/hm2,P2O5:112.13 kg/hm2,K2O:67.5 kg/hm2时,叶绿素含量最高,之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开始下降,但随着密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有不断降低的趋势。氮、磷、钾、密度对初花期马铃薯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的各个因素组合的选优与总叶绿素相同。叶绿素总含量最高为1.85 mg/g,相应的最优肥料密度组合的施肥量和密度分别为纯N:184 kg/hm2,P2O5:112.13 kg/hm2,K2O:67.5 kg/hm2,密度:6万株/公顷。初花期马铃薯叶片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总含量、盛花期、终花期的叶绿素总含量与马铃薯块茎产量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差异,初花期马铃薯叶片叶绿素b含量与马铃薯块茎产量的相关性达到显著差异,并与理论回归方程的拟合程度高。  相似文献   

17.
超临界CO2萃取毛竹叶中的叶绿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毛竹叶为原料,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毛竹叶中萃取叶绿素。主要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CO2流量、夹带剂(无水乙醇)用量、原料粉碎度对叶绿素收率的影响,得到本研究范围内最优实验条件:萃取温度323K、萃取压力27MPa,夹带剂(无水乙醇)体积分数10%、CO2流速为60g/h、原料粉碎粒度为60目、萃取时间80min,在此条件下,叶绿素收率为3.53‰,且重复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为基础的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研究了周边氢键和Mg2+的轴向配位体对叶绿素分子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Mg2+的配位体(水和甲硫氨酸)使叶绿素a(Chla)分子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水分子中的氧原子对Mg2+的吸引致使叶绿素a分子中N-Mg键发生明显改变,并且使卟啉面发生明显弯曲(二面角约为10°);另外也发现叶绿素a分子中乙烯基和C16-C17键对不同配位体很敏感。  相似文献   

19.
Neural networks (NNs) for the inversion of 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s from remote sensing reflectance measurements were designed and trained on a subset of the SeaBAM data set. The remaining SeaBAM data set was then applied to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NNs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SeaBAM empirical algorithms. NNs achieved better inversion accuracy than the empirical algorithms in most of 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 range, especially in the intermediate and high chlorophyll regions and CaseⅡ waters. Systematic overestimation existed in the very low chlorophyll (<0.031 mg/m3) region, and little improvement was obtained by changing the size of the training data se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