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地震是世界上最凶恶的敌人,它给人类造成的灾难是难以估量的。在科学不发达的过去,人们对地震发生的原因,常常借助于神灵的力量来解释。随着社会的进步,用科学的眼光来认识、分析、预防这种自然灾害,已成为现代人的科学武器。学习地震知识可使你在地震时不害怕、不惊慌,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因此,掌握并运用防震知识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科技知识动漫》2008,(7):77-78
地震是世界上最凶恶的敌人,它给人类造成的灾难是难以估量的。在科学不发达的过去,人们对地震发生的原因,常常借助于神灵的力量来解释。随着社会的进步,用科学的眼光来认识、分析、预防这种自然灾害,已成为现代人的科学武器。学习地震知识可使你在地震时不害怕、不惊慌,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因此,掌握并运用防震知识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从物理学角度,论述了地震发生的原因及地震振动、传播、深度,阐述了地震发生中的几个物理问题和地震发生前后异常的物理现象,介绍了地震测报与防震抗震的科学知识,对了解认以地震、增强防震自救知识有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4.
汶川地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震害调查与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进一步理解汶川地震中一些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破坏原因,根据汶川地震后框架结构震害调查资料,对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所规定的抗震设计原则,对框架结构中的一些典型震害现象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总结与分析,主要包括防震缝处的震害,结构竖向刚度、强度不均匀产生的震害,框架梁、柱及节点处的震害,围护结构与填充墙处的震害及楼梯震害.在对震害现象及其产生原因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加强框架结构安全性的措施.所得分析结果可为框架结构抗震设计及有关的规范修订提供参考,以保证框架结构在地震中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三水准设防目标.  相似文献   

5.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较大的自然灾害,对我国的国民生活、经济发展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如今,地震预防尚未做到准确无误,地震科学知识宣传十分必要。加强对地震科学知识的宣传,使民众树立强烈的防震意识,引导民众掌握一些基础的防震知识和技能,能有效减轻地震引起的损失。鉴于此,分析了地震科学知识宣传的重要性,地震博物馆在地震科学知识宣传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几点宣传地震科学知识的策略,希望能实现地震知识的普及。  相似文献   

6.
汶川地震对四川地区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社会各界对此次地震的关注大多集中于城市,而四川农村地区在这次地震所遭受的巨大的损失和农村地区应对地震的现状没有引起广泛的关注。对四川农村地区地震的应对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做好农村地区基层防震抗灾的宣传工作,提高群众的防震意识等改变应对现状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西藏地震的地质构造框架、活动特征、灾害概貌、历史研究及防震抗震对策进行了详论。  相似文献   

8.
李博  李胤铎 《甘肃科技》2009,25(11):36-40
针对地震发生对处于在床上休息状态下人们的不利情况,设计了一款防震自救床,能够有效抵抗来自预制板塌落所产生的冲击荷载,以减少地震中的伤亡。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了采用不同规格材料制作防震床时各自的力学特性,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防震床结构的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9.
南京地区的地震活动与地震小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南京地区的地震活动特点,并根据地质、地貌岩土地质、历史地震、潜在震源机制等有关资料、将南京地区的地震小区划分为稳定区、基本稳定区、不够稳定区三种基本类型。为本区的防震抗震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张楠  赵士达  李坤 《科技资讯》2014,(28):11-12
目前广大民众对地震科普知识的关注度极高,对于地震知识的获取,网络也成为了重要的防震减灾知识获取渠道。现有的相关地震知识的安卓平台软件基本都是简单的介绍一些地震知识,并且内容多来自网络留言或跟帖,各式各样种类繁多,内部不全面。本软件能作为公共服务产品,方便天津市民通过网络下载,获取专业的防震与自救知识,进行天津市应急避难场所信息速查及定位,地震事件发生后呼叫12322进行电话及邮箱求救等功能。  相似文献   

11.
地震危险区划是进行地震烈度区划及强震地面运动参数预测的基础,它是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工程抗震防震提供科学依据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天津市地处华北强震区。数年来,天津周围发生的多次强震使天津市工业及民用建筑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随着城市的发展及工程抗震防震的实际需要,致力寻求各种方法及途径开展这项基础研究工作,对我市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提出了一个以地震地质为基础,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进行地震危险区划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历史地震活动时空分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集了从公元前2221年到公元1998年的中国历史地震灾害信息5649条,建立了中国历史地震活动数据库,利用数字地图技术,编制了中国历史地震震中分布图及分震级、分时段、分月图谱,建立了中国历史地震分日次数比例检索表.研究表明:中国历史强震形成新疆北部、西南—青藏高原南部—青藏高原东北部—华北以及台湾3个带状分布中心,并且西强东弱格局明显;8月份发生地震总次数和各个震级地震次数都出现高值,是防震抗灾的重点月份。  相似文献   

13.
《青年科学》2013,(2):79-81
孙子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战略家,他提出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朽名句也成为了我们今天防御地震所有谋略的中心。与其他自然灾害相比,地震灾害由于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社会影响深远、防御难度大等特点,被列为群灾之首。但对于人类来说,地震并不是不可预防的,只要我们正确地了解、掌握了防御、躲避、自救、互救等防震应急方面的知识,往往可以将地震造成的生命财产的损失减少到最小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模糊假设分布原理,根据山西历史地震统计资料,建立了震级与震中烈度的模糊相关数学模型,根据震级和震中烈度的关系,即可预测未来强地震的震中烈度,为防震抗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地震活动非常频繁,是一个震灾十分严重的国家。20世纪,中国共发生6.0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的所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百年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因此,对于我们国家而言,防震抗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核电站排气钢塔的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有限元法分析了某核电站排气钢塔的固有振动特性,即一阶、二阶振动频率及振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结构在地震状态下的不平衡响应,为提高大型结构的防震性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建筑物防震缝宽度的确定对减少地震对建筑物所造成的损害至关重要.影响防震缝宽度的因素包括地震、建筑物高度、设计裂度、建筑材料、地下水位等,考虑上述因素,作者给出了合理地确定防震缝宽度计算分式和适宜条件,为合理设计防震缝宽度,减小地震发生时对建筑物所造成的危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预警地震     
共振是一种普遍现象,在地震事件中也存在,当一个大震爆发时,其地震波将引起一个已到了孕震晚期的震源体共振,地震波被吸收的能量一般并不多,但却可以作用孕震进程的一种标志,即预警信号。发出信号的大震称为预警地震,地震波是各向异性的,在地震带、纬度和经度的方向占有优势,一些毁城巨震,如唐山7.8级、海原8.5级和日本关东8.2级等地震,原来都存在着预警地震,预警地震的存在对可能发生大震地区的防震起到很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地震作用下相邻结构的防震缝宽度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中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中所规定的防震缝宽度取值一般较小,且缺乏理论依据,不能有效防止地震作用下相邻建筑之间发生碰撞,为此对相邻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最大相对位移进行研究。分别讨论周期比、高度比等因素的影响作用,在此基础上给出两单自由度体系最大相对位移的计算方法,并进而确定相邻结构的防震缝宽度。结果表明:任意高度比的相邻单自由度体系最大相对位移可由高度比为1和0两种情况求得;所提出的防震缝宽度确定方法的计算结果与时程分析结果较为接近,说明所提方法较为准确,可以用于相邻结构防震缝宽度的设计。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工程防震研究所、广东省地震科技咨询中心分别经国家地震局和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系广东省地震局下属全民所有制科研事业单位。其方向任务是:面向经济建设,面向科技市场,开展地震科学、地震安全性评价、地震科技信息等方面的科技咨询服务,开展社会需要、政府允许的有关综合经营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