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用Gill数值求解方法模拟了HL-2A装置在中性束加热条件下,电子、离子温度随时间的演化过程,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我们对不同中性束注入条件下的电子、离子温度演化也进行了模拟,并分析了电子、离子温度的爬升速度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在单能电子半吸收厚度测量实验中,现用的取谱方法存在信号区间选择困难、本底扣除不准、主观性太强等问题,导致测量结果误差较大、实验可重复性较差.文中利用蒙特卡罗模拟结合实验验证的方法研究了准单能电子在铝中的输运过程,研究了TPA法、Covell法、Wasson法和半峰净计数法对半吸收厚度计算的影响,结果发现Covell法信号区间选取简单、本底扣除方便、误差最小,适合用于单能电子半吸收厚度计算.  相似文献   

3.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LanL2DZ水平上,在真空和溶液中对两个钴多吡啶配合物的几何结构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溶液中优化的几何结构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以在溶液中优化的几何结构为基础,用含时密度泛函(TDDFT)方法计算配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并模拟配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图.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说明溶剂效应对带有较多正电荷的钴(III)多吡啶配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影响较大,同时对实验测得的强的吸收带进行了详细解释.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蒙特卡罗程序EGSinpRZ和EGSnrcMP模拟了不同能量的单能电子入射过程中与AL吸收物质的作用,得到了该过程产生并且进入了灵敏区的轫致辐射光子和散射电子平均能量以及他们在相应情况下的百分比,结合两种测量方法(全峰面积法TPA和半峰面积法SPA)讨论了轫致辐射和散射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研究了实验所用放射源与其包装材料产生的轫致辐射光子对测量的影响;同时用EGSnrcMP程序模拟了吸收过程,画出了吸收曲线,并与实验吸收曲线相比较,讨论了环境本底对计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用EGSnrc程序包对单能电子实验过程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运用蒙特卡罗程序EGSinpRZ和EGSnrcMP模拟了不同能量的单能电子入射过程中与AL吸收物质的作用,得到了该过程产生的并且进入了灵敏区的轫致辐射光子和散射电子平均能量以及他们在相应情况下的百分比,结合两种计算方法(全峰面积法TPA和半峰面积法SPA)讨论了轫致辐射和散射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研究了实验所用放射源与其包装材料产生的轫致辐射光子对测量的影响;同时用EGSnrcMP程序模拟了吸收曲线,并与实验吸收曲线相比较,讨论了环境本底对计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动态显式有限元软件,针对不同厚度、不同曲率半径的带孔网板和无孔板球形面的无压边多点成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成形条件下,带孔网板成形球形件时不易起皱,成形效果较好.分析表明,带孔网板成形时不易起皱的原因是网孔吸收了部分金属变形,从而减小了网板起皱的趋势.通过模拟得到了带孔网板和无孔板成形球面件时不起皱成形极限与板厚的关系曲线.实验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且满足与不起皱成形极限图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热阴极直流放电氢等离子体中电子及活性粒子输运过程.方法 Monte Carlo模拟方法.结果 建立了电子及活性粒子在氢等离子体辉光放电中的输运模型,得到了荷能粒子在放电空间的能量分布,空间分布以及发生各种化学反应的频率分布.结论 模拟结果与有关文献报道的实验结果对比,取得了较好的一致性,可利用于更多有氢等离子体参与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用Geant4模拟能量分别为0.5,1.0,1.5,2.0,2.5 MeV入射电子在水中的Cherenkov辐射角和辐射光谱,分析电子产生Cherenkov辐射光子数与初级电子和次级电子的关系,并模拟Cherenkov辐射光在水中传输不同距离的吸收情况.结果表明:电子在水中产生的Cherenkov辐射角随入射电子能量的增加而增大;在Cherenkov辐射光传播过程中,水介质对紫外波段辐射光的吸收较大.  相似文献   

9.
以钛酸四丁酯和氧化石墨烯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二氧化钛/石墨烯(Ti O2/RGO)复合光催化剂,用XRD、TEM、UV-Vis DRS对光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在紫外光和模拟太阳光条件下对草酸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与Ti O2相比,Ti O2/RGO在紫外光条件下,反应10 min后对草酸的光催化降解率增加了2.97%,这主要是因为石墨烯为Ti O2提供了电子转移场所,提高了电子-空穴的分离效率;而在模拟太阳光条件下,反应10 min后Ti O2/RGO对草酸的光催化降解率增加了9.05%,除了提高量子利用率外,石墨烯的加入使得Ti O2的吸收边带红移,增加了对可见光的吸收.同时发现p H主要是通过影响催化剂表面电荷、电势以及对目标物的吸附来影响Ti O2/RGO光催化活性.添加叔丁醇(TBA)的光催化实验结果表明:·OH是Ti O2/RGO光催化体系中的主要活性物质之一.  相似文献   

10.
LiCl溶液吸收除湿器的实验与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一套以LiCl水溶液为吸收工质的逆流绝热填料塔吸收除湿装置,在处理空气含湿量为14~20g/kg,处理空气流速为1.0~1.2m/s,空气温度为26.0~34.0℃,溶液入口质量分数为0.340~0.400,溶液入口温度为25.0~34.0℃,溶液入口流量为70~230?L/h的条件下,进行了溶液吸收除湿实验研究,通过改变溶液与空气的入口参数,获得空气出口温、湿度的变化状况。建立了过程的热质传递模型,比较模拟数据与实验数据,验证了理论模型有较好的适用性。应用模型对溶液除湿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预测了除湿过程的操作优化条件。实验结果与模拟数据对溶液吸收式除湿系统的性能分析与工程设计提供了帮助与指导。  相似文献   

11.
吸收式制冷系统动态模型的分析与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吸收式制冷系统具有两相及两组分流体流动以及多个部件数,其动态模型的建立与求解比较复杂。这里采用面向对象的模块化的仿真建模方法,将吸收式制冷系统分解为两个子系统,根据一定参数耦合关系相连接,建立其部件和系统的动态模型,适用于双效的各种溶液流程的吸收式制冷系统运行特性的仿真研究。动态仿真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的对比显示了较好的吻合性。  相似文献   

12.
铬在土壤及其组分中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火焰原子吸收法跟踪,对三价铬离子在暗棕壤及其组分中的吸附行为进行研究,表明8 h暗棕壤对铬的吸附可达平衡。选择Freundlich方程对吸附实验的数据进行拟合,可见暗棕壤、胡敏酸、矿物质三者之间对铬的吸附量的关系为胡敏酸>暗棕壤>矿物质,在实验条件下胡敏酸对铬的吸附属于线性分配吸附,其余属于非线性分配吸附。研究了pH值对暗棕壤吸附铬的影响。pH值小于7.0时,暗棕壤对铬的吸附量随着pH值的增大而增加;pH值大于7.0时,三价铬离子完全以氢氧化物的形式沉淀于吸附质上,故此条件下暗棕壤对铬的吸附量不受pH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首次用组合坐标法对小空间自然对流换热问题进行数值模拟,并将封闭空间电缆群散热情况数值模拟的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在所比较的工况点上,计算值与实验值相差小于5%。结果表明,组合坐标法在处理复杂封闭空间域的自然对流换热问题上,比起采用单一坐标具有更高精度。  相似文献   

14.
传统钻孔周围瓦斯压力分布规律研究均以煤体对瓦斯的吸附处于平衡状态为基础,但是,瓦斯流动本身就会使得这种平衡被打破。本研究首先对瓦斯流动条件下的吸附平衡性实验方案进行了设计,并开展了相应的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处于非吸附平衡条件下的钻孔周围瓦斯压力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出了钻孔周围煤层瓦斯压力计算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在瓦斯流动条件下,煤体对瓦斯的吸附作用处于非平衡状态,钻孔周围煤层瓦斯压力随时间基本呈线性规律下降。采用瓦斯压力指标对预抽煤层瓦斯消突效果进行检验,可能出现低指标突出现象,建议改用瓦斯含量指标。  相似文献   

15.
基于神经网络的汽车空调系统变工况运行仿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应用神经网络技术,对汽车空调的变工况运行进行了仿真研究,给出一个基于反向传播(BP)算法的神经网络结构设计方案并进行学习及分析,结果表明:汽车空调变工况运行可以利用BP神经网络进行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与实验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16.
光在组织体中的传输过程是扩散光的随机吸收和散射的过程,采用辐射传输方程来表示,由于方程比较复杂,无法直接得到解析解,传统方法是通过蒙特卡罗(Monte Carlo)仿真模拟。通过对经典蒙特卡罗方法中的步长和权重的更改,完成对光子在组织体中传输过程的快速仿真。在相同的仿真条件下,同时对经典蒙特卡罗方法和改进的方法进行仿真实验,改进方法能够大幅度提高仿真速度;并对于含有异质子的组织体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方法不仅提高了速度,而且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系统模态参数辨识的小波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小波变换在模态分析中的应用,并实验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在小波分析良好的数值特性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系统自由响应信号连续小波变换的模态参数辨识方法.采用该方法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与理论值吻合.以悬臂梁为例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吻合较好.尤其在阻尼比的识别上,相对误差在l%以下.仿真和实验研究表明,该方法计算简便.对比一般频域模态方法,该方法对模态参数识别更准确.  相似文献   

18.
活性炭对萘吸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普通煤质活性炭进行酸碱改性处理,研究了不同活性炭加入量、吸附时间、溶液pH值、温度等条件下,对萘溶液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活性炭对萘的吸附量随着萘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温度升高,吸附量呈略下降趋势,且温度对吸附影响并不大;溶液pH值对活性炭的吸附量影响也不明显;对萘吸附在30min内达到饱和,饱和吸附量较大,约为200mg/g;由吸附等温公式拟合结果显示为物理吸附,吸附能力顺序为:酸碱改性活性炭〉酸改性活性炭〉未改性活性炭。此外,还考察了用无水乙醇对吸附萘达饱和的未改性活性炭洗脱效率与时间的关系,浸泡90min,洗脱率达98%。  相似文献   

19.
LiCl水溶液垂直降膜吸收过程的实验与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介绍了以空气除湿为目的的LiCl水溶液的吸收实验和模拟工作。建立了垂直结构的吸收器实验系统;研究了LiCl水溶液与空气的液气体积流量比和溶液初始浓度对垂直降膜结构吸收器性能的影响;发现垂直降膜结构的吸收器优于鲍尔环填料结构的吸收器。实验与一维稳定分子扩散原理的模拟结果表明,在实验的操作条件下,该装置可以使空气的相对湿度下降6%~35%。  相似文献   

20.
应用振动球模型对超声激发的生物组织声发射(USAE)声压幅度进行理论分析和模拟计算;分析了差频选取、组织声吸收、组织弹性以及共焦换能器聚焦性能等几种重要因素对生物组织声发射的不同影响。结果与现有文献报道的离体组织实验以及计算机仿真结果相符合,表明振动球模型对指导USAE的相关实验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