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言人究竟是什么?人是用什么材料造成的?这个看来很简单的问题却使古今多少哲人困惑不解。《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对这个问题有奇妙的解答,他将人简单明白地分为女儿和男人两大类,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渣滓浊沫而已”。但是,要验证贾宝玉这句话是否合乎事实却遇到难题,甚至连贾宝玉本人也感到困惑,因为《红楼梦》诸女儿中出现了一个例外——夏金桂。《红楼梦》摹尽了众生相,不仅写了那么多清净女儿,还提供了一个和大观园诸女儿反差极大的人物夏金桂。我总以为…  相似文献   

2.
贾宝玉以“出家做和尚”作为《红楼梦》全本的大结局,笔者认为对贾宝玉这一悲剧处理并非完全出自后续者主观愿望,而是前八十四伏笔的结果,是贾宝玉这个只以“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为座标的情感世界在情节发展中水到渠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正> 《红楼梦》一书,其所以脍炙人口,经二百余年不衰者,它所揭示的封建社会内含之深刻,人物性格的生动活泼是主要原因,但其中所包蕴的人生哲理,也是颇耐人寻味的。本文试就书中人生哲理作些探讨,以就正于同好和读者诸公。贾宝玉是红楼主人公,对人生有一套看法,我们按“贾宝玉是曹雪芹的影子”这个说法来看,贾宝玉对人生世事的看法,可说反映了曹雪芹的观点。贾宝玉对人生事世有哪些看法和理论主张呢?首先是他的“水泥骨肉”说,或“女水男泥”说。他曾道“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人便觉浊臭逼人。”这是他的人性论。贾宝玉这种以性别来划分人的善恶好坏的理论,被冷子兴说是“奇怪”的理  相似文献   

4.
贾宝玉的痴与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宝玉是古今第一大情人,也是天地间第一大痴人。他的痴是一种对美对生命的追求和眷恋,更多地表现在对大观园内女儿们的关怀上——即他看重的是人。在现实的生活中他经过了情惑、情悟的体验,最终是上了”情绝”——“悬崖撒手”、“归彼大荒”之路。贾宝玉从痴到悟,深刻地反映了18世纪那个时代的黑暗与腐朽。贾宝玉的悲剧结局是时代的必然,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5.
许多学者把《红楼梦》仅仅理解为一部情书,或者仅就文本表现层面来分析贾宝玉性格。笔者认为贾宝玉思想的核心是对封建仕途经济、封建纲常名教、封建男权社会的极端厌恶与背叛,而其“女儿论”仅仅是一个厌恶与背叛的表层形态,一个追求与探寻的寄托与象征。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贾宝玉之"意淫"?从《红楼梦》最早的批书人脂砚斋到今天的红学研究者,都按照自己的理解,对"意淫"所包含的深刻意蕴作出解释,可谓众说纷纭。认为"意淫"是"天下古今第一淫人"贾宝玉独有的性格情怀,是贾宝玉对女儿特有的非肉欲非功利的真性情。"意淫"与"皮肤滥淫"水火不容,前者是"情天",后者是"孽海";前者是至真至纯、深入骨髓、浸入灵魂的情的极致,后者是"淫污纨绔"与"流荡女子"对"情"的玷辱与戕害。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个女孩,可能上帝在造我的时候特别的滋润了我,也许真的像贾宝玉说的——女儿是水做的。我爱哭。小时候,为了玩具和游戏而哭;现在,为了学习的压力和成长的烦恼而哭。  相似文献   

8.
对真善美的关爱是霍尔顿、贾宝玉、梅思金三人的共同选择和行为的终极目的,但他们的选择、行为的契机并不相同。霍尔顿基于成人世界中恶的力量对小孩世界的吞噬,想去守望只有小孩在玩的“麦田”;贾宝玉基于对女儿先验的超越于肉欲之上的友爱、崇敬、怜悯的感情,产生了保护的愿望并付诸行动;梅思金基于基督教的上帝之爱,去拯救恶的世界。但他们都无可避免地失败了,他们自己的结局分别是精神分裂、遁入空门和精神毁灭。  相似文献   

9.
夏金桂的形象塑造颇具特殊性。作者是把她作为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人物来塑造的,是作者直观现实世界的结果,是恶的化身。作者塑造夏金挂这一恶女形象,是让她在书中形成一条独立的情节线索,来发挥表现主题的作用;并通过这一形象表明作者对贾宝玉官自尊崇女儿的观点的否定,从而寄寓自己的色空思想。  相似文献   

10.
《接骨师的女儿》是著名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第四部小说。在这部被视为自传体小说的作品中,谭恩美再一次展现出其细腻的写作特长,继续描写了华裔移民母女关系,展现了当代华裔作家的寻根思想。在这部小说中,作者显现了家园情结,并且将骨的意象及其家族历史得以发掘。  相似文献   

11.
江意 《世界博览》2014,(12):64-65
正爱女情结女孩的信任和热爱才是一个父亲走向救赎的钥匙。这给了爸爸们无尽的勇气和力量。好莱坞影星布拉德·皮特曾在一个电视访谈中失声恸哭,他说他非常渴望有个女儿,当时这位银幕硬汉正和珍妮弗·安妮斯顿交往。他说:"在我的心里有个家。珍妮弗和我计划着要女儿。她们紧紧地抱着我,牵动着我的心。"现在皮特和茱莉有了6个孩子,他在谈到女儿希洛时说:"即使只是听到她打嗝的声音,我也会觉得很有成就感。她改变了我  相似文献   

12.
贾宝玉的大名问题关系到《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问题的考辨以及现在所见的脂评的可信性。  从《红楼梦》思想内容考证 ,贾宝玉大名是贾瑛。  相似文献   

13.
建安诗人形成了颇具人文色彩的个体生命观念,形成了生命秉于自然的生命本体意识。在诗歌创作中,关注人生短暂这一生命现象,通过诗歌艺术来排遣和消释由生命短暂带来的精神痛苦。更具人文色彩的是他们对政治思想抱负的强烈追求。  相似文献   

14.
贾宝玉是性身份障碍的同性恋者,男旦演员的娼优合一对这一形象的创造有启迪之功。清代中前期男旦文化的特殊背景是宝玉形象诞生的重要土壤,贾宝玉是男旦文化的代言人。《红楼梦》的传播可能伤害男性受众的刚健气质。  相似文献   

15.
建安诗人形成了颇具人文色彩的个体生命观念,形成了生命秉于自然的生命本体意识。在诗歌创伤中,关注人生短暂这一生命现象,通过诗歌艺术来排遣和消释由生命短暂带来的精神痉。更具人文色彩的是他们对政治思想抱负的强烈追求。  相似文献   

16.
斯诺是世界知名记者、国际报告文学大师、中国人民的真挚朋友和中美友谊的桥梁。本文以斯诺对中国的深厚感情为行文支点,系统阐述了现实情结,变革情结,文化情结和前瞻情结。这对弘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以及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迟子建小说具有浓厚的故乡情结,这种情结是她作品的艺术特色,也是其小说具有亲切感和持久感的重要因素。她的故乡情结主要体现为乡恋情结,在表现上采用了三种手段:对故乡景色的唯美描写,对故乡人丑的温情包容,对都市文明的情感疏离。  相似文献   

18.
梅什金和贾宝玉是小说《白痴》和《红楼梦》的男主人公。他们在抛弃了旧的世俗生活观后 ,却不可避免地陷入错综复杂的矛盾漩涡中。无论他们如何努力 ,都无法为自己寂寞的灵魂找到理想的精神家园。从希望到幻灭 ,从努力到失败 ,贾宝玉和梅什金走过了一段艰难曲折的历程。他们最终的解脱是认清黑暗现实后无可奈何的选择 ,反映了在一个黑暗得不见一丝亮光的社会中的时代痛苦 ,启迪着后代人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19.
海明威是个善于关注、描写死亡的作家。他无论是生平、还是创作都具有浓郁的死亡情结。本文从海明威充满传奇色彩的生平入手,分析了生活给他带来的创伤和启示以及他死亡情结的影响作用。又以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为依据,剖析了他死亡情结的内涵。进而认定,海明威的死亡情结应包括对死亡的充分认定和积极面对两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海明威死亡情结包括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三点意义。  相似文献   

20.
熊子健 《科技信息》2009,(7):135-136
爱校情结是学生对于学校所怀有的一种深厚的感情,培养爱校情结对于独立学院尤为重要。本文从学校和学生两个层面上分析了影响独立学院学生爱校情结形成的原因,并试图从爱校主题教育、管理育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班级团队精神培养5个措施来培养独立学院学生的爱校情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