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测速终端为雷达系统的重要终端设备.主要完成载波信号的频率捕获和跟踪,多卜勒频率的提取和目标的径向速度测量。测速的基本方法是先测量接收信号的载波多卜勒频率fd,再根据公式|fd|=f*2R/C,(R为速度)计算得出。测速终端由数控振荡器(NCO),A/D变换器,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脉冲产生器组成。先通过数控振荡器(NCO)完成载波信号的频率捕获和跟踪,  相似文献   

2.
利用Wistar雄性大鼠,研究了前庭神经内侧核的兴奋对胃运动、呼吸运动及心率的影响.利用核团电刺激方法对大鼠前庭神经内侧核进行刺激,测定该刺激对大鼠胃运动、呼吸频率及心率形成的影响.刺激参数为:波宽0.3ms,强度0.2mA,频率30Hz;刺激位点为前囟后11.04mm,中线旁开1.2mm,露骨表面下7.5mm.电刺激中和刺激后的胃运动,与刺激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刺激过程中,呼吸频率和心率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率在第一次刺激和第二次刺激过程中,与刺激前相比分别增加了3.5%(P〈0.05)和2.9%(P〈0.05).呼吸频率在第一次刺激和第二次刺激过程中,刺激前相比分别增加了8.9%(P〈0.05)和8.2%(P〈0.05).大鼠前庭内侧核兴奋引起心率和呼吸运动的显著改变,但不引起胃运动的变化.原因可能与大鼠无呕吐现象有关,有待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3.
观察比较了曼氏无针乌贼对不同颜色、形状、软硬度和沉浮性人工配合饲料的摄食频率.结果表明:1)曼氏无针乌贼对褐色饲料的平均摄食频率最高(26.2次/h),显著高于对其他颜色饲料的平均摄食频率(P〈0.05);对绿色饲料的平均摄食频率最低(5次/h),对不同颜色饲料的平均摄食频率从高到低的排列次序为:褐色〉红色〉黄色〉紫色〉原色〉蓝色〉绿色.2)对长条状的饲料平均摄食频率为25.5次/h,显著高于球状饲料的19.8次/h和片状饲料的9.3次/h(P〈0.05).3)乌贼幼体更喜欢选择软颗粒饲料和沉性饲料,对软颗粒饲料的平均摄食频率(40.2次/h)显著高于硬颗粒饲料(23.7次/h)(P〈0.05),对沉性饲料的平均摄食频率(20.7次/h)显著高于浮性饲料(8.8次/h)(P〈0.05).由此可见,曼氏无针乌贼趋向选择褐色或红色、长条状、沉性的软颗粒饲料.  相似文献   

4.
采用PCR-RFLP技术对中国荷斯坦牛PRL基因第4外显子A8398G位点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PRL基因经Rsa I酶切后产生2种等位基因和3种基因型。等位基因A和G的频率分别为0.257和0.743。基因型AA、AG和GG的频率分别为0,010,0.497及0.493。测序分析表明AA型和GG型相比在PRL基因第8398位碱基处发生A—G突变,该突变未导致氨基酸的改变。X^2适合性检验表明,PRL基因的RsaI酶切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P〈0.05)。在第1I泌乳期,最小二乘分析表明:基因型GG所对应的乳蛋白率最小二乘均值显著高于基因型AG所对应的最小二乘均值(P〈0.05);基因型AG所对应的产奶量最小二乘均值显著高于基因型GG所对应的最小二乘均值(P〈0.01);基因型GG所对应的线性评分最小二乘均值显著高于基因型AG所对应的最小二乘均值(P〈0.05)。  相似文献   

5.
地震波频率对巷道围岩动力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地震波频率对巷道围岩动力响应的影响,建立了5个围岩性质不同的巷道模型,利用动力有限元疗法分别对各模型在0.2、0.5、0.7、1、1.5、2.5、4、6、9、12、15Hz等11个频率的地震波作用下的闱岩动力响应进行了数值模型,并对各模型在不同频率地震波作用下的最大动应力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输入波动的振幅特性不变的情况下,某一频率或频率范围的波动能够激发模型的最大响应。随着模型介质剪切波速的增大,最大响应频率逐渐由低频向高频移动。  相似文献   

6.
通用二阶滤波器的高频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获得高频率、高精度通用二阶滤波器,以运放的单极点模型为基础,分析了基本电路模块的开环频率特性及其一级近似,给出了TT滤波器、KHN滤波器的特征方程,在一级近似条件下求出了2种滤波器极点频率和品质因素的计算式.结果表明:在高频场合,2种滤波器均会出现“Q移位”和“ω0移位”现象,即TT滤波器只会出现Q增强和ω0减弱现象,而KHN滤波器不仅会出现Q增强和ω0减弱现象,而且也会出现Q减弱和甜。增强现象.最后以KHN滤波器为例,取Q=0.612,通过频率预失真技术,消除了“Q移位”和“ω0移位”现象,给出了foa=100kHz,Qa=0.612的KHN滤波器.计算机仿真表明理论分析正确无误.  相似文献   

7.
王琼  袁庆英  王斌 《汉中科技》2006,(3):50-51,56
回顾分析1999-2003年南郑县婚检情况,说明婚检重要性,以减少遗传疾病,提高人口素质。方法:对五年定点婚检单位原始登记表、册进行整理分析,婚检程序和内容严格按卫生部规定执行。结果:婚检11604对,婚检率达78.79%,低于国家要求标准。检出各种疾病4302例,总患病率为18.54%,女性患病率为20.49%,明显高于男性的16.58%(P〈0.01):第一位为生殖系统疾病。总患病率为6.34%,女性患病率为7.48%,明显高于男性的5.20%(P〈0.01);第二位为传染性疾病,总患病率4.55%,男性4.99%,明显高于女性4.09%(P〈0.05);第三位为内科疾病,总患病率为4.27%,女性为5.19%,明显高于男性的3.35%;与遗传有关疾病为2.08%,女性为2.58%,明显高于男性的1.59%(P〈0.01);皮肤病1.22%,男性为1.43%,高于女性的1.02%(P〈0.05);精神病总患病率为0.078%,女性为0.138%,高于男性的0.017%(P〈0.05)。结论:婚检率偏低要引起高度重视,应提高婚检重要性认识,生殖系统患病较高,女青年患生殖系统、内科、遗传疾病、精神病比例高于男性;男性患传染病、皮肤病比例高于女性。需加大卫生保健宣传教育,提高青年男女自我保健,防病、健身和自愿婚检的意识,造福家庭和社会。  相似文献   

8.
磁性颗粒膜的铁磁共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理论上分析了颗粒膜在铁磁共振(FMR)场以上由于颗粒形状、尺寸、取向、百分含量及温度的效应.分析了斜置共蒸发沉淀而成的CoxAg1-x颗粒膜(百分含量(0.2〈x〈0.85)、体积填充因子以0.17〈f〈0.85))与Hτ的关系,在室温下FMR的Hιτ(f)-f曲线显示,在系统的逾渗点f=fp≈0.3时产生突变,这变化与铁磁(FM)颗粒的聚集增长相关联,这种关联是在f〉fp时与单一超顺磁相(SPM)颗粒比较.另外,对Fe—SiO2颗粒膜其Hτ(f)-f曲线的分析也显示在逾渗点f=fp≈0.28时产生不连续的跃变.磁性颗粒膜的这一性质提供了有效探明第一类磁逾渗材料的相转变途径.  相似文献   

9.
张婷  陈景东  刘晓暄 《江西科学》2009,27(1):116-119
在紫外光辐照下,采用溶液聚合获得了4-丙烯酰氧基.1,2,2,6,6-五甲基哌啶醇酯(APMP)(M1)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M2)的共聚物,用’H-NMR测定了单体摩尔比分别为10/90,30/70,50/50,70/30,90/10时的聚合物结构。采用Mayo—Lewis积分法获得体系的竞聚率为0.32〈^〈0.58,0.10〈r2〈0.30;采用扩展Kelen-Ttidos方法计算的竞聚为r1=0.40和r2=0.19。结果表明,APMP与MMA溶液光共聚体系为非理想共聚体系,并且在投料比^=0.62时有一恒分点。根据竞聚率结果获得了APMP与MMA的共聚物主链结构的序列长度分布:f1=0.1时,单个APMP被MMA单元体均匀地隔开;f2=0.5时,APMP和MMA单元体在共聚物主链上的序列分布交替性比较明显。f1=0.7时,MMA主要以单个单元体分布在APMP主链中。  相似文献   

10.
日粮中添加大豆黄酮,研究其对大鼠生长及抗疲劳应激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大豆黄酮组大鼠平均增重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表明大豆黄酮具有显著促生长作用.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疲劳应激对照组大鼠血清GSH-Px活性极显著下降(P〈0.01),MDA含量显著上升(P〈0.05),血糖含量极显著上升(P〈0.01),胰岛素水平有所升高而IL-2水平有所降低,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疲劳应激对照组相比,大豆黄酮疲劳应激组GSH-Px活性极显著上升(P〈0.01),血糖含量显著上升(P〈0.05),胰岛素水平显著下降(P〈0.05),MDA含量有所下降,IL-2水平有所上升,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日粮中添加大豆黄酮一定程度上能增强机体抗疲劳能力.  相似文献   

11.
清代珠江流域旱涝灾害变化特征与R/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整理清代1644-1911年的历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统计了珠江流域以及各个子流域的旱涝灾害发生频次.利用滑动平均、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清代珠江流域的旱涝灾害演变趋势和周期;通过R/S分析计算Hurst指数,预测未来旱涝变化特征,并通过近50年的气象降水资料计算的SPI指数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清代珠江流域洪涝灾害的频次整体高于干旱灾害的频次,其中1695年、 1860年和1894年既发生了流域性干旱也发生了流域性洪涝;旱涝频次的主要振荡周期为32~34 a;珠江流域未来的干旱、洪涝灾害整体变化将与过去的变化趋势一致,且流域洪涝序列的Hurst指数比干旱序列的Hurst指数更为接近1.0,说明清代珠江流域洪涝序列的趋势延续性比干旱序列更强.  相似文献   

12.
清代乾隆时期宫廷唐卡的镶做机构有一个逐步专业化的发展过程。乾隆九年到十三年,宫中尚未出现专门的唐卡镶做机构,乾隆十四年到乾隆二十年,宫中开始出现了以皮作和裁作为代表的相对固定的唐卡镶做机构,乾隆二十一年到乾隆六十年宫廷唐卡镶做机构成熟定型。不同时期的唐卡镶做机构存在一定的变化,反映了乾隆时期宫廷唐卡镶做机构逐步向专业化发展,宫廷唐卡镶做制度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清乾隆时期蒋溥等编纂的《盘山志》资料丰富,篇幅恢宏,印刷精良,体例完备,重于考证。详细论述了清乾隆时期《盘山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文章探讨了清代前期推行藏传佛教治策的形成、发展和影响,着重论述了“康乾盛世”的清朝皇帝对这一治策的运用,清初推行这一治策,主要是通过打蒙藏上层的牌取得成果的,清代册封达赖喇嘛的策略,即体现出清朝政府有效管理西藏的一项重要制度“。兴黄教以安众蒙古也!”清初藏传佛教治策对于怀柔蒙古产生了历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章叙述了清雍正间的文字狱大案——曾静吕留良案的来龙去脉,着重分析了雍正帝和乾隆帝对案件的处理,指出孔孟程朱的思想义理是一把双刃剑,可以用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也可以作为反对清朝的理论武器。雍正帝勇于在天下人面前与吕留良辩论,说明清帝对汉族文伯的深入掌握;乾隆帝回避对清政权合法性问题的讨论,则体现出清帝更为成熟、理性的统治策略。文章最后推测曾吕案可能对乾隆帝不喜欢理学、讲学有重大的影响,乾隆帝的这种态度促进了考据学的成长。  相似文献   

16.
清朝陕甘总督辖区几经分合,名称变化频仍,驻地多次迁移。乾隆二十五年其名称、驻地最终固定下来,一直至清朝灭亡为止。自顺治二年到宣统三年陕甘总督共112人。以陕甘总督的任职背景和仕途履历为视点,解析陕甘总督的身份种类、民族构成、籍贯分布、任职经历及其离职原因,可以窥视出清廷的用人之道,折射出清廷和陕甘总督辖区特殊的关系,进而勾勒出这一群体在整个总督群体中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7.
康雍乾时期,清政府依照大陆学制,在台湾各府、县均设立了台湾最早的高等学府——儒学,对促进台湾社会的稳定,经济的飞跃,文艺的兴盛和繁荣,乃至促进民族融和,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清朝初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先后出现过两次闽粤人民移居泰国的高潮。随着华人的出国,尤其是潮汕人的出国,妈祖信仰开始在泰国传播开来,其传播时间至迟在清乾隆年间。潮汕华侨称所崇拜的妈祖称“七圣妈”。妈祖信仰体现出既保留中国宗教传统又部分与当地宗教文化融合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杨遇春是我国清代中期的著名军事将领,其在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为维护清代封建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从以寡击众、出奇制胜;剿抚兼用、降低成本;围点打援、犁庭扫穴;身先士卒、驭兵有法;自创阵法、锻造劲旅等五个方面对其军事才能作较为详细的论述,有助于加深对这一历史人物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道光朝是整个清代急剧变革的时期,其既失去了康乾盛世的繁荣,又面临重重的国内外矛盾,是清王朝迈上衰落道路的转折点。当时漕运已是社会各种势力博弈的焦点,其中官、绅、学、民之间的利益纠结与冲突使闹漕斗争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局面,而统治阶级与地方政府力图通过协调不同阶层的利益,达到维护封建统治与稳定地方社会秩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