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罗伯特·波义耳阐述微粒哲学、推进微粒论化学-炼金术的研究计划中,"硝石复原"实验具有特殊意义。本文将论证,波义耳将"硝石复原"实验引作一个经典实验个案,陈述其融微粒论思考与实验探索于一体的实验哲学框架,批判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形式"概念,揭示微粒论在化学思维上相对于元素要素论的优势;此外,这种思考与探索并不适于用20世纪出现的理论优位的、假说-演绎模式的科学哲学理论来解释。  相似文献   

2.
本文考察了黑格尔在《自然哲学》中的自然科学观,特别关注的是他对牛顿的见解.我论证的是,黑格尔的科学观是康德建构主义的一种后期形式.我进一步论证的是,黑格尔的建构主义对意识经验的内容采纳了一种实验进路的形式,其中理论得到阐述,并在必要的情况下通过一种熟悉的试错法而得到重新阐述.我最后论证的是,黑格尔对牛顿的批判开始于他的博士论文并贯穿于包括《自然哲学》在内的后期作品,黑格尔批评了牛顿从数学演绎出物理定律的努力尝试,从而正确地拒斥了牛顿不做形而上学的主张.尽管黑格尔式的自然哲学通常被认为是无根据的与不重要的,但是,经过仔细审视,它就显得是有根据的与重要的.对科学家在哲学上的不成熟见解而言,这种自然哲学在当今与在黑格尔活跃之时一样有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考察了黑格尔在《自然哲学》中的自然科学观,特别关注的是他对牛顿的见解。我论证的是,黑格尔的科学观是康德建构主义的一种后期形式。我进一步论证的是,黑格尔的建构主义对意识经验的内容采纳了一种实验进路的形式,其中理论得到阐述,并在必要的情况下通过一种熟悉的试错法而得到重新阐述。我最后论证的是,黑格尔对牛顿的批判开始于他的博士论文并贯穿于包括《自然哲学》在内的后期作品,黑格尔批评了牛顿从数学演绎出物理定律的努力尝试,从而正确地拒斥了牛顿不做形而上学的主张。尽管黑格尔式的自然哲学通常被认为是无根据的与不重要的,但是,经过仔细审视,它就显得是有根据的与重要的。对科学家在哲学上的不成熟见解而言,这种自然哲学在当今与在黑格尔活跃之时一样有用。  相似文献   

4.
“波义耳把化学确立为科学”是恩格斯的名论断之一,我国学 义耳在《怀疑的化学家》中提出了科学的元素定义,从而“把化学确立为科学”。但是,据对原始献的研究,发现波义耳根本就没有提出过什么科学的、近代的元素定义。他根本上怀疑元素的存在,因此,上述见解肯定是错误的。那么,如何理解“波义耳把化学确立为科学”呢?本考察了波义耳的作《怀疑的化学家》和他的机械论哲学(或称微粒哲学)的主要论点,提出:波义耳建立了机械论化学,从而“把化学确立为科学。”  相似文献   

5.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与黑格尔《自然哲学》都以"自然哲学"为题,也都以自然界和既有的自然科学成果为研究对象,但今天的读者却几乎都将前者指认为"科学"而将后者指认为"哲学"。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自然科学"与"自然哲学"的区别并不在于研究对象,而在于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这意味着科学与哲学之间是一种竞争的关系。历史的事实表明,科学在越来越多的问题上取得了竞争的胜利,哲学只能澄清科学命题的意义、批判科学思想的前提,或者从更为宏观的角度去思考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6.
对于"波义耳是否首次给出了科学的元素定义",科学史上前后曾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判断,其中认为"波义耳给出了科学元素定义"的错误判断提出最早传播最广。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科学史事件,根源在波义耳,首先是他本人处于一种既无法通过实验否定元素概念也无法通过实验肯定微粒概念的困境,其次是他独特的写作风格。这两种因素导致了:17-18世纪学者们对波义耳物质理论的沉默,19世纪30年代英国赫歇尔爵士的严厉批评以及德国柯普的误判。20世纪40年代,美国女科学史博士生博厄斯通过重建波义耳的微粒哲学率先修正了误判。  相似文献   

7.
牛顿炼金术手稿的历史境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萨克·牛顿(Issac Newton,1642-1727)的炼金术手稿是他纵贯一生的炼金术活动的忠实记录与历史见证。然而,在牛顿身后的200多年里,这些手稿一直被人锁于深箱;尽管人们并非对此一无所知,但他们遵从启蒙时代的理性法则将炼金术认定为“伪科学”,因而不愿意也不敢于正视牛顿这位“理性科学之父”的炼金术活动及其手稿。迟至本世纪50年代,这些手稿才开始被普遍地应用于科学史以及历史研究的前沿,并逐渐获得了研究者们的高度重视。对于这些手稿的恰当诠释,不仅涉及到人们对牛顿其人及其思想的新理解,而  相似文献   

8.
亚里士多德在"自然/技艺"间设立的决然区分,阻碍了一种以技艺建构、人工控制为主要特征的近代实验思维的诞生。与之相对,中世纪晚期"微粒炼金术"带来的悄然变革为突破这一思想壁垒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支持。在对抗亚里士多德主义自然哲学正统观念的过程中,微粒炼金术士吸收了古代微粒论思想,依托基督教神学教义,实质性地瓦解了建立在质形论传统之上的自然世界图景,极大地提升了人工技艺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的"哲学中的推理规则",不仅浓缩了牛顿时代有关科学方法论的许多内容,而且还蕴涵着在此之后有关"科学发现的逻辑"问题的历史变化的思想根源,甚至这一规则也可以作为今天"复活发现逻辑"的一个典型的科学史范例.  相似文献   

10.
田径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27(5):30-35,99
亨利·摩尔在17世纪的英国思想界有着重要地位.他第一个把笛卡儿哲学系统地引入英国,他的时空概念是牛顿绝对时空观的主要思想来源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摩尔自然哲学的来源、主要思想及其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论牛顿的宇宙论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旨在解析牛顿的宇宙论思想及其形成过程。牛顿没有像一个纯粹的机械论那样基于纯机械论或仅凭力学原理思考宇宙论问题,而是以自然神学的方式,将其上帝信念、物理学研究与炼金术哲学洞见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他对宇宙论的总体看法。尽管牛顿引力定律可以给出一幅无限宇宙图景,但他本人认为:人所在的世界起源于上帝的意志,这个世界是有限的、活的、始终受上帝意志支配的世界。  相似文献   

12.
对"自然哲学"事业的共同认知,构成了19世纪之前西方学术群体从事与自然有关的研究和讨论的基础。在英国从中世纪向现代过渡的进程中,自然哲学的研究方法同样经历了一场近代转型。17世纪英国学术共同体在对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代权威的质疑中,逐步确立新的实验哲学的坚实基础,自然哲学家不再局限于不考虑现实状况的纯粹思辨,开始通过实验方法对现实世界中真实存在的现象及背后的规律展开观察和解释。伦敦皇家学会的诞生,正是这种转型过程影响力的有力证明,也是其在数十年发展之后水到渠成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关于亚里士多德和波义耳两个元素概念的历史重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总结了自然哲学们探索万物本原的思想成果,提出了与波义耳“近代元素概念”表述极其相近的古代元素概念,只是由于长期无人挖掘、论述而被埋没,以致引起了一些历史误解,需要消除。为此,本文讨论了亚里士多德和波义耳两个元素概念的历史重整问题,以填补空白,消除误解,恢复历史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14.
近代实践观念的转变对自然科学的革命与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与意义,这构成我们透视十六世纪以来科学演变转化的一把关键钥匙。随着古希腊自然哲学与基督教文明的碰撞,以亚里士多德主义为代表的实践哲学理念逐渐发生改变和泛化,并延展至传统理论与创制活动领域,由此在自然哲学中相对立的"沉思"与"操作"维度日渐融合起来,换言之,即阿伦特所谓的实践开始附属于理论与创制活动。在从沉思哲学向实验科学的转变过程中,"自然-技艺"二分的破除确定了实验干涉自然的合法性,而牛顿的物理学-数学进路最终取得成功则预示着实验与数学的真正结合,近代科学实践的基本范式成型,这也决定了自然科学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逻辑与特征。  相似文献   

15.
古希腊自然哲学为近代科学的产生奠定了哲学基础,其整个原理体系以探讨万物的本原为核心。一条路线从物质性方面展开;另一条路线从非物质性即形式方面展开。在古希腊独特的思想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数学现念。为其自然哲学之建构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在整个原理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自然辩证法"作为一门学科,近30年来无疑创造了一段非常辉煌的历史,而且正是从30年前开始,出自科学和哲学的结合、科学家和哲学家的联姻,以推动科学技术的腾飞为目标,不仅吸引了一大批多才多艺的专家学者,和对自然哲学、科学技术哲学及自然科学史持有浓厚兴趣的人进入自然辩证法的庞大队伍,而且迄今最具影响力的<自然辩证法通讯>和<自然辩证法研究>等专业刊物都是在那个激情四射的年代创办起来的.  相似文献   

17.
以英国皇家学会为载体,考察博物学在近代地位的起伏变化.学会成立初期,会员受到培根理论的影响,特别重视博物学,并将它视作通向新形式自然哲学的基石;随着自然哲学地位的提升和数学、实验研究方法逐渐得到认可,博物学传统不断受到贬损;从18世纪中叶起,由于雷和林奈等分类体系的出现与传播,博物学重新得以繁荣.学会内部,博物学家与自然哲学家两大派别冲突不断.  相似文献   

18.
康德的空间学说是整个理论哲学批判的奠基石。一般经验的可能性、综合先天命题学说的确立、知识构成的二分、现象和物自体的划界等,确切地表明了空间学说在康德理论哲学中的奠基作用。维也纳学派的领袖和理论奠基人莫里茨.石里克分别在"空间的观念性、嵌入和心理-物理问题"(1916)、"当代物理学中的空间与时间"(1917)两篇论文以及《自然哲学》、《普通认识论》、《论哲学的问题及其相互关联》等著作中,对康德的空间学说展开猛烈的批评,批评性的文字散布在从1910至1936年间的论文和著作中。石里克的这些批判性和建构性的论证,不仅瓦解了康德对空间-欧式几何、知识-直观的旧有教条,也提供了科学与哲学关系的新见解,是二十世纪知识理论研究和心灵哲学中值得重视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9.
1987年7月是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与宇宙的系统》(以下简称《原理》)一书出版300周年。《原理》是牛顿完成近代科学革命和奠定近代科学理论体系的划时代巨著,对300年来科学发展产生了人所周知的和无与伦比的影响。在纪念它出版300周年之际,有必要对它产生的时代背景、过程和引起的激烈争论,以及牛顿为此做出的一系列贡献,予以回顾和考察,以期从中吸取教益和启示。既缅怀于古人,又有利于来者。  相似文献   

20.
"经验"是16-17世纪自然哲学与科学中的核心词汇,追溯经验-实验科学的发展史对于理解科学革命来说具有根本性的意义,而帕拉塞尔苏斯的思想学说为回答有关"经验"意义与起源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通过对相关文本的分析,本文试图展示,帕拉塞尔苏斯"经验"观念之根本特征在于"启示",作为"启示"的经验统一了炼金术操作与宗教性体验。帕氏的"经验"观念在三方面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提供了积极的动力:首先,这种观念有助于推翻亚里士多德主义自然哲学的统治地位;其次,炼金术领域的经验不仅鼓励了实践性的研究态度,而且提倡获取对自然界的深度认识;最后,经验探究与宗教使命的结合不仅创造了一种强有力的"经验"话语,而且为经验性知识及研究确立了合法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