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建筑的色彩     
建筑色彩和建筑形式一样,都是一定历史时期内的文化的产物。这二者是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建筑形式,建筑色彩就没有依托;如果没有建筑色彩,建筑形式就没有增饰。它们都是遵循建筑美学的原则而构成的建筑美学的基础,当然也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
建筑的色彩     
建筑色彩和建筑形式一样,都是一定历史时期内的文化的产物。这二者是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建筑形式,建筑色彩就没有依托;如果没有建筑色彩,建筑形式就没有增饰。它们都是遵循建筑美学的原则而构成的建筑美学的基础,当然也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
民居是村落传统文化的物质承载体,苗族民居蕴涵着苗族的丰富的宗教信仰、族群历史、伦理道德等文化精神。通过对苗族民居建筑空间功能的分析,以神龛、退堂、美人靠等苗族建筑文化特点,结合起居空间布局,剖析苗族建筑空间秩序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营造方式是我国传统建筑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我国文化传承中的瑰丽宝藏。该文主要讲解了齐国建筑装饰纹样的历史,探讨了齐国建筑装饰元素的结合性表达,意在探索与制定齐国建筑装饰元素与餐饮空间的融合性策略,使其更加合理地运用于餐饮空间中,能够更加直观地体现地域文化的意蕴。  相似文献   

5.
建筑材料与建筑空间艺术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试图从建筑空间的角度对材料的文化价值提供新的理解。为此通过分析传统与现代建筑中有关材料与建筑空间艺术表现的关系,剖析了现代建筑中材料的运用对建筑空间艺术表现的重要性以及建筑材料发展的动力。并探讨了有关材料与建筑空间艺术表现的新视角和新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曹雪芹对庭园小说创作的一大贡献是在《红楼梦》中引进中国园林艺术,从而使作品充满园林的审美艺趣和文化意识。小说具有园林空间的流动性、多变性与灵活性特点,表现了园林艺术的空间思维和建筑的结构美。小说的时间结构具有园林的时间移步换景的运动性和流逝性,表现出园林的自然时间观和自然悲剧性。大观园是一座清代的私家园林,象征了封闭自足的世外桃园,各个景物与人物性格、命运相联系。小说的园林文化意识是农业文化追求形色声香的美意识和柔性文化意识,它所表现的中和意识的冲淡性,消解、弥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阐述,分析了北京故宫的建筑布局及空间营造,说明中国古代建筑是几千年传统文化积淀的产物,是传统文化意识在建筑及空间布局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澳门建筑遗产中具有多重文化特征,包涵文化的移植性、文化的多元性和文化的越规性,这些特色文化特征是澳门建筑遗产独特性和吸引力的源泉,并赋予澳门独特的城市意象,形成澳门城市的"精神".探询澳门建筑遗产中的文化特征,目的是恢复城市建筑历史与文化的记忆原型,使得澳门城市发展获得具有历史性的灵感记忆的新空间,并为相关建筑遗产保护研究提供可以参考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现场调查与案例分析,阐述苏州历史街区控保建筑的保护利用现状与困惑,提出控保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原真性保护原则与空间功能的现代转换策略.结果表明:控保建筑的原真性保护原则应兼顾本体与外部环境的空间维度、有形与无形的价值维度、历史与现实的时间维度;控保建筑可以通过重点修缮、复原整理和有机更新等策略由传统居住向现代居住、文化和商业空间功能转换.  相似文献   

10.
石峰  邓珺 《科技资讯》2012,(2):80-80
南通地区现存的近代建筑中,带有西式建筑风格的门头作为建筑出入口,除了限定内外空间和标示作用的功能作用外,也具有强烈的空间造型特征,通过对南通地区近代建筑门头的空间造型手法分析,挖掘外来的建筑空间造型与本土建筑相互制约和融合表面现象之下的内在建构文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形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空间形态的角度分析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的设计特点,用发展创新的态度看待传统文化,获取对当今设计有价值的内容,在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上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基于福州城市的整体空间特色,分析福州城市滨水空间的现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借鉴亚历山大模式语言方法,提出福州城市滨水空间与城市整体空间特色有机协调的构建模式.选取市内双抛桥点状滨水空间、连潘河线状滨水空间进行现状空间分析,做出改进设计分析,提出可供规划设计参照的福州城市滨水空间有机构建对策:滨水空间的建筑规划应拟定滨水空间范围的建筑控制高度、建筑红线退让,使滨水空间有足够的景观视线通道宽度,滨水建筑与水环境应建立有机的邻里关系,形成建筑空间与水空间的相互流动、渗透;并结合福州水文化特色,适度开发滨水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3.
建筑文化体现民族文化的最基本的脉络,从而更直观的展现民族文化本质。本文以凉山彝族民居建筑文化为例进行分析,对其地域性建筑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脉络进行浅析,从而做到以点带面的研究大小凉山地区彝族的民居建筑,重点包括了村寨院落和居住建筑以及他们所体现的建筑文化现象,分析了彝族传统民居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成因、彝族村寨的空间布局、彝族民居的色彩搭配特色,最后从空间形态和美学价值上认知当今彝族村寨中的建筑。通过对其分析,提出学习传统民居自然张力与环境融合的生态观念的倡导,应用在设计中就是要因地制宜,注重与周围环境的结合。  相似文献   

14.
大跨度大空间建筑人员疏散的性能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宏光 《科技信息》2010,(34):I0314-I0315
根据大跨度大空间建筑特点,利用性能化分析的方法分析了适合于大跨度大空间场所的允许疏散时间依据和人员安全疏散时间判据。根据时间判据,结合大跨度大空间建筑实际,提出了提高疏散效率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海南五公祠园林艺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海南五公祠的历史、文化、园林布局、庭院空间、建筑特征、装饰风格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五公祠的布局动静相宜、空间规整而巧妙、建筑质朴而中庸,且装饰古韵和谐,其园林景观中蕴藏着海南特有的海洋文化、贬谪文化和移民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通过简单梳理建筑空间跨越式的演变历程,分析了空间艺术与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提出了当代建筑空间对"直观形象与动态发展、时代精神与民族文化、生态意识与科学技术"等艺术审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双溪客舍乙座别墅是岭南建筑大师莫伯治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代表作品,它的建筑空间通透、形体简洁,布局借白云山的山势而为,摆脱了利用形式化的"中国固有形式"来表现中国传统建筑精髓的桎梏,它在地域技术特征、社会时代精神和人文审美理想三个方面表现出独特而鲜明的文化地域性格,对研究地域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岭南建筑的文化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丙安古镇是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同时也是贵州历史文化名镇。其渊源可追溯到宋朝,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古镇随盐运文化而生长,承红色文化而发展。其选址格局与空间形态、建筑类型与营建方式等古镇空间意象,从历史到人文,从建筑到古迹,分类进行阐述。传统村落是中国  相似文献   

19.
徐丽萍 《工程与建设》2011,25(6):747-749
弹性设计思想作为当前建筑空间设计的重要发展领域,在当前提倡"绿色建筑"、"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之下,更加受到关注。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弹性设计思想的研究、挖掘和阐释,提出存在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建筑风格、"合适实用"的中庸思想、空间功能的可变发展、建筑空间的有机交融以及持续循环的建筑材料等多种建...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这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历史和灿烂文化辉煌的建筑文化传统的国家里,面对西方的强势文化,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华并能充分体现时代的精神,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是我国建筑界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时间的纵、横轴上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作了分析,认真思考了建筑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