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尼采时科学的评价围绕着他所发现的“科学难题”这个中心展开,他认为科学乃是苏格拉底的理性乐观主义的表现形式,科学的真理意志与柏拉图一基督教形而上学共享一个基础,即虚无的意志,否定生命的意志。但是,对科学的评价也是尼采的价值重估的一部分,他的“积极的虚无主义”要求科学具有新的价值和意义,即从艺术和生命的视角对科学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2.
尼采对科学的评价围绕着他所发现的"科学难题"这个中心展开,他认为科学乃是苏格拉底的理性乐观主义的表现形式,科学的真理意志与柏拉图-基督教形而上学共享一个基础,即虚无的意志,否定生命的意志。但是,对科学的评价也是尼采的价值重估的一部分,他的"积极的虚无主义"要求科学具有新的价值和意义,即从艺术和生命的视角对科学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3.
尼采力图超越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传统真理观,提出了透视主义真理观:尼采通过揭示传统真理观所预设的本体信念的非理性根源,撼动了基于神目观的绝对主义真理观的根基;通过阐明认识所依赖的透视视角的种类和特点,批判了传统相对主义真理观中唯我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倾向;通过向价值关系的回溯,凸显出真理与生活实践和生命的形而上追求的紧密关系。尼采透视主义真理观将人性关切和实践理性引入到对真理的哲学反思中,为全面理解真理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人文语境。  相似文献   

4.
尼采的知识批判理论通过在知识论、价值论和生存论等层面上对科学知识的哲学批判,旨在凸显科学知识的有限性。在科学知识与自然世界之间成立的是隐喻关系,科学知识深受认知视角的局限,传统认识论对科学知识的视角有限性的忽视,助长了那种将知识道德化,无限推崇科学价值的科学乐观主义。科学乐观主义对科学知识单一视角的无限推崇,遮蔽了艺术与哲学等提供的其他丰富多彩的解释世界模式,让人性与文化变得贫乏与单调,从而导向了虚无主义的后果。尼采借助其唯美主义思想对知识的审美化,力图在虚无主义的时代为文化的多元发展与生命的自我提升探寻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布赖恩·莱特等英美学者重提尼采与自然主义之间的关系,重新把尼采定义为自然主义者,引起了学界热议。议论的焦点在于:尼采是自然主义者吗?若是,他的自然主义是何种自然主义?以及尼采的自然主义能否与现代科学对接?尼采虽然承认自己是自然主义者,也主张过"快乐的科学",但他所谓的科学绝非经验实证的自然科学,他的自然主义也绝非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自然主义。尼采的科学以康德现象论为基础,却不以现象论为旨归,相反,他试图通过回归自然来超越现象论。尼采以权力意志和永恒轮回来理解自然。权力意志与自然的生成、流变有关,而永恒轮回则与自然的必然性、确定性有关。以此为基础,尼采构建了肯定生命之流变和命运之必然的自然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6.
戴晖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7):17-21,26
尼采对科学的评价从属于他对人性历史的阐释工作。权力意志是尼采对生活世界的根本理解,从这一视角出发科学及其真理成为服务于生命斗争的工具。理论是理论的人的生存形态,它曾表现为神性的理想,最终堕落为要虚无的意志。  相似文献   

7.
关于科学技术化的“化”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哲学视角透视了科学技术化过程中“化”的本质特征。主要从本体论和认识论方面加以探讨,着重研究了科学技术化过程中的“知”与“行”及其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科学文化哲学一方面是以作为文化的整个科学为研究对象,即“关于科学文化的哲学”,是人们对科学文化进行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哲学反恩;另一方面是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来反恩科学,借鉴文化哲学研究的视角、方法等来研究科学。科学文化哲学的研究纲领主要包括三条原则:倡导科学和技术是人的事业,充分借鉴和吸收各种哲学资源,提倡综合创新的方法。科学文化哲学将成为整合科学的历史研究、科学的知识社会学研究、科学的哲学研究以及科学的文化研究的一门重要学科。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科学哲学的角度深入分析评价了“人有两套生命系统”的内涵及其意义 ,有助于深化对生命的人文关怀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科学理性最初的基本含义很大程度是由康德和黑格尔的形而上学来规定的。科学哲学基于自然科学的理论、历史和实践对科学理性进行了反形而上学辩护。而科学社会学和社会认识论则从自然科学“之外”的视角来解构科学理性。在逻辑和历史相一致的意义上说,科学理性的命运与这样三个问题密切相关:科学理性必需形而上学吗?科学理性的自我辩护能走多远?科学理性能解构成什么?  相似文献   

11.
We can witness the recent surge of interest i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ognitive science,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aesthetics on the problem of representation. This naturally leads us to rethinking the achievements of Goodman’s monumental book Languages of Art. For, there is no doubt that no one else contributed more than Goodman to throw a light on the cognitive function of art. Ironically, it could be also Goodman who has been the stumbling block for a unified theory of representation. In this paper, I shall contrast the ways how differently misrepresentation has been treated in cognitive science, aesthetics,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I shall show that it is Goodman’s unnecessary separation of resemblance and representation in art that made such a difference. As a conclusion, I will indicate some of the most promising projects toward the unified theory of representation the revolt against Goodman’s rejection of resemblance theories might promise to us.  相似文献   

12.
Several trends in contemporary philosophy have revived the question of the good life. This article addresses the more elaborate notion of an “art of living” in the specific context of the technosphere on the basis of recent works in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It also brings ideas from Asian philosophy and from Buddhism in particular into the discussion. The focus is on the notion of non-confrontation, which could lead to a decisive change in the methods and scope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 within the humanities. The art of living in the technosphere emerges as an existential virtuosity that pertains to practical wisdom.  相似文献   

13.
基于"定性与定量综合集成法"对社会文化因素影响科学地域建构表明:文艺、哲学、教育三因素是基础性因素具有"启蒙"作用;经济、技术和科学三者结合性强,经济对于科学的发展可能是刚性的;政治因素对科学发展具有"刺激"或"保障"作用。科学活动的地域建构,最好将这些因素作为一个整体效应来理解。  相似文献   

14.
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技术路线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着非常大的距离.近一个时期以来,中央把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一项重要战略目标提了出来.但是,这条道路应当如何走,却是一个必须引起深思的问题.本文试图从技术路线角度来探讨繁荣哲学社会科学路径.因为,在我们看来,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需要适当的技术手段,哲学社会科学技术路线也需要适当的支撑环境与条件.  相似文献   

15.
I offer a theory of art that is based on science. I maintain that, as any other human activity, art can be studied with the tools of science. This does not mean that art is scientific, but aesthetics, the theory of art, can be formulated in accord with our scientific knowledge. I present elucidations of the concepts of aesthetic experience, art, work of art, artistic movement, and I discuss the ontological status of artwork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cientific philosophy.  相似文献   

16.
界定了地理学中事理、物理、人理的概念,论述了事-物-人"三理和谐"与复杂地理问题研究的关系.以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为例,说明了复杂地理问题研究中事-物-人"三理和谐"的目标和要求.从科学理念上升为哲学范畴,揭示了物理、人理、事理与是、应当、做的对应关系,指出事-物-人"三理和谐"是完成认识世界、规范世界、改造世界三大任务的有效途径.此理念有利于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的一体化,促进人们在复杂问题研究中懂物理、明事理、通人理.  相似文献   

17.
汉语生命伦理学正在经历危机.生命伦理学应是这样一门学科:对人的生命状态进行道德追问;对生命的终极问题进行伦理研究;对生命科学技术进行伦理裁判与反省;对生命、特别是人的生命的本质、价值与意义的道德哲学解读.汉语生命伦理学的学术知识生产,已深深地和各种社会权力、利益体制相互交缠,其学术体制的内部组织、学科发展、学术行动和开拓的规划,都受制于社会权力和利益的关系,加之学科门类的顽固偏见,使其始终处于政治伦理、制度伦理或政策边缘,始终处于医学、哲学与社会科学专门化的边缘.生命伦理学至今没有建立完整而融贯的理论传统和科学的方法学训练机制,并由少数人操控学术体制使之成为学术偏见的生产地,以服务于局部利益,建立虚假的权威之虞.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哲学史上,康德第一次将哲学与科学区分开来。自然与自由是康德因果性问题的两种模式,是理解康德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关键。通过休谟因果性问题的解决,康德直接论证了自然因果性的普遍必然性。通过纯粹理性的第三个二律背反的解决,康德间接论证了自由因果性的可能性。其中,自然因果性为科学奠定基础,自由因果性为哲学提供根据。康德因果性问题包含着深刻的科学和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9.
将基督教与科学的关系概括为"冲突"或"和谐"会带来掩盖历史细节的模糊性,我们应在尊重历史文献及人类生活世界的复杂性的基础上探索基督教与科学之间的相互作用。近代科学革命初期,西方自然观面临着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自然主义及机械论的自然科学三重力量的角逐。麦尔赛纳站在维护基督教义的宗教立场上认识到自然主义的异端性质及亚里士多德学说的缺陷;他果断地接受并传播机械论的自然科学以实现基督信仰与新自然观的融合,生动地体现了这一时期基督教与科学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