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陈涛  戴清源  李婉珍 《科技信息》2010,(8):I0023-I0024
21世纪才是生物工程的世纪。克隆羊多利的诞生,人类基因组90%测序工作的完成,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对生物技术产业投资的逐年加大,世界各大公司生命科学产业的合并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所有这一切,都使我们相信,21世纪的的确确是生物技术的时代。而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基础就是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已广泛渗透到农业、医药、工业和环保等各个领域,并在短短几十年来,取得了惊人的进展,完全改变了生命科学的面貌,成为现代生物学领域最具活力的学科之一。今后,它将继续作为自然科学的领头学科,与其他基础学科间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并将深刻地影响到人类的生活。因此,21世纪也被誉为生命科学的世纪,分子生物学在生命科学研究中也享有“世界语”之美誉。要培养适应21世纪生命科学的合格人才,分子生物学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2.
当前,现代生物技术已在工业、农业、医药食品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并将对21世纪人类的生活和社会进步产生巨大的影响。医药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为医疗、预防、保键的发展带来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3.
20世纪50年代初,由于“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人类进入了分子生物学时代;70年代初,基因工程的诞生促使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化应运而生,对人类健康、经济发展和工业科技产生了深刻影响。因而,在科学发展史上逐步形成许多生物技术分支学科,其中包括医药生物技术、食品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环境生物技术和化工生物技术等。随着基因工程的发展,基因工程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深入。食品生物技术这一分支学科已经形成,并且注人了高新技术的内涵,食品生物技术已成为食品科学与工程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4.
当人类社会带着明显的知识经济特征跨入新世纪时,我们可以预料到21世纪初的主导科学将是生命科学。生命科学是研究极端复杂的系统,同时又是满足人类社会多种需求的科学,因此说21世纪将是生物技术世纪。其中关键在于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已取得重大进展,并在医学上获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二十一世纪是生物学世纪,转基因动植物相继问世,克隆羊DOLLY的诞生,特别是人类基因组草图的完成,表明生物技术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依托生物技术研究成果发展起来的新医药产业和健康产业直接影响人类生存的状况和健康的质量。生物技术的应用迅速形成各相关的高新技术产业,它将影响二十一世纪人类生存的人口、粮食、资源、环境、健康等新问题,因此,生物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重点,生物技术成为全世界高科技竞争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世纪寄语     
科学技术在21世纪必将更深入更快速地向前发展,必将对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发展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我们应该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在21世纪,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将是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领域,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技术、航天航空、环境保护领域将取得新突破;宇宙空间、海洋、地球深部的研究将继续拓展;人类将更加注重人、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更加重视与人类前途命运攸关的全球性问题。在21世纪,科技创新和科技经济全球化进程更加快速,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将根本取决于自身的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7.
1 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 20世纪中叶以来,生物技术蓬勃兴起,推动了医药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为主体的现代生物技术从70年代开始异军突起在高新技术领域,这已被看作是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并被认为是21世纪科学技术的核心,为医药工业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新领域.目前全国有271个单位从事生物技术研究工作,有140多家企业从事医药生物技术产品的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8.
基因技术将是21世纪一项关键的基础技术,其重要性将与信息技术、材料技术以及能源技术相提并论。21世纪可能被证明是基因时代,生物技术有可能给农业、卫生、保健、制造业乃至人类自身带来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9.
21世纪70年代出现的基因工程技术由于能在体外按设计要求构建重组DNA分子,并能将重组分子转移到任何所需的机体中,打破了基因转移的物种界限,因此不仅使生命科学全面进入了分子生物学时代,而且迅速开拓了现代生物技术产业。现代生物技术是以基因为源头、基因工程为主导技术,与其他高技术互相渗透和交叉的高技术,21世纪生物技术产业成为知识经济中对人类和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并改变经济结构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我国生物技术在果树上的应用进展,包括了生物技术在果树育种和改良、快速繁殖和种质保存、病毒脱除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基因工程在果树上的应用现状;此外还对我国生物技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21世纪我国果树生物技术发展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生物经济时代特征及其对未来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社会将在21世纪20年代进入生物经济时代,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对世界经济将产生深刻影响,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面对新的经济时代,农业领域将进一步拓展,成为现代生物技术应用最广阔的产业。本文通过对生物经济时代特征和中国农业发展重大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构建基于生物经济时代新型农业体系的框架内容与当前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世界各国公认并将列入21世纪重点研究开发的高技术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物高技术。生物技术也叫生物工程,是21世纪高新技术的核心,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农业、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而且对环保、能源技术等都有很大的渗透作用。生物技术  相似文献   

13.
<正>21世纪人类面临人口与健康、粮食供应、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严峻挑战,因此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前提,而以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现代新文明主要是指生物经济时代,其核心技术就是工业生物技术.如今,工业生物技术继医药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之后,掀起了生物技术领域的第三次浪潮,并正促成一个以生物催化和生物转化为特征,以生物能源、生物化工、生物冶金等为代表的现代工业王国的形成.酶制剂则是生物催化的关键,而酶反应则是整个生物加工过程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生物技术是全球发展最快的高技术之一.20世纪的末十年,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以及重要农作物和微生物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信息技术的渗入,人类又跃上了生物科学领域新的巅峰.现代生物技术制药始于八十年代初,而今世界各大医药企业早已纷纷投入巨额资金,开发生物药品,展开了面向21世纪的空前激烈竞争.  相似文献   

15.
1.发展态势 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现代生物技术产业是国际上新兴的产业,尤其是现代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它不仅直接创造高额利润,而且也是治疗人类自身的诸多疑难病症的治病救人的产业,因而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据统计,1990年全世界高新生物技术药品的年销售额达24亿美元(其中美国占11亿),1992年达47.13亿美元(其中美国占  相似文献   

16.
文择 《安徽科技》2001,(7):28-29
近年来,农业生物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一批抗虫、抗病、耐除草剂和高产优质的农作物新品种培育成功。农作物基因工程产业化的步伐在各国政府的大力参与下正在加快,预计在本世纪初期将成为许多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并将在解决目前人类所面临的粮食安全、环境恶化、资源匮乏、效益衰减等问题上发挥巨大作用。农业生物技术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农作物的培育和种植,也为农业土产带来了新一轮的革命。那么21世纪的农业生物技术到底怎样呢?  相似文献   

17.
中国实验动物产业化发展现状及方向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1世纪人类已步人生命科学的新世纪。随着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的发展,实验动物科学逐步由医学向药学、化学、农业科学、航天航空科学、军事科学等不同领域渗透。同时,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将实验动物科学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逐步发展成为集细胞水平、分子水平于一身的综合性独立的现代学科理论和技术,成为众多学科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8.
薛华 《创新科技》2006,(8):44-45
现代生物技术产业是解决人类面临的健康、食物、能源、环境等重大问题的重要途径,已成为二十一世纪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及国际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人类基因组研究已成为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前沿与知识核心,成为生物技术发展、新药创制以及医疗、保健产业的重要环节,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健康的各个方面,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同时也将成为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创新的重要源头,创造惊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称作是生物技术的世纪,生物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医疗、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及制药工业中,其中最活跃的应用领域就是生物技术药物行业。生物技术药物主要是指采用生物技术和生物材料制备成的药物及其制剂等,包括天然提取的  相似文献   

20.
铭心 《创新科技》2011,(3):52-53
<正>生物产业是一个对人类健康、粮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技术的进展导致生物产业的技术升级,从生物工艺学到生物技术学,20世纪诞生了生物工程学,从发酵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到基因工程,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导致了生物技术革命。后基因组时代又兴起了系统生物工程与合成生物学技术,使科技进入了人工生命系统设计与纳米生物技术时代,从而开启了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