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西方人总喜欢运用信仰来抨击我们,他们说我们没有信仰,他们觉得不存在宗教信仰的中国人是可怕的,没有底线就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的确,我们的宗教传统跟西方确实大有不同,西方宗教观念的演变,表现为一个从多神崇拜向一神信仰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古希腊罗马的多神图谱归向犹太教、基督教的一神境界。基督教塑造的上帝,是宇宙一切秩序、美和生命的本  相似文献   

2.
翟媛媛 《创新科技》2007,(12):24-26
无论是上古时代的女娲,还是西方传说中的上帝,他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能力:用尘土创造了人类。人类不仅和神有相同的样貌,最重要的是能够使用工具和进行思维活动。在我们的身边,生活着这样一群人,他们致力于人工智能的研究开发,将机器赋予生命。人们形象地称他们拥有"上帝之手"。  相似文献   

3.
人神关系的探讨不仅是基督教的文化概念,也是西方文学中表现的重要主题之一。上帝对于人的关系绝非静止不动,而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结合《红字》中A字象征含义的变化,揭示人神关系从对立走向和谐以及这种变化对于理解作品主题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督教文化是一种十分复杂的文化。公元5世纪,当古罗马的理性文明不可阻止地走向毁灭时,基督教文化却显示出一种惊人的起死回生之力挽救了西方文明。本文作者立足于基督教精神而不是传统的神学立场,试图从基督教文化中“上帝”与“人”两个最重要的概念出发,证明这是一种将理性与信仰成功合成的特殊文化,从而发现这种起死回生的力量所在。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探讨了传统基督教中关于上帝和人的关系的思想。首先用创世纪中有关上帝造人及亚当堕落的描述为铺陈.接着从三个大方面讨论了上帝和人的关系:人对上帝的依存关系:人和上帝的一种直接交往关系以及人与上帝之间的一种动态关系。最终得出“上帝中心论”的结论,即上帝居于中心地位,人必须服从上帝。  相似文献   

6.
基督教文化是一种十分复杂的文化。公元5世纪,当古罗马的理性文明不可阻止地走向毁灭时,基督教文化却显示出一种惊人的起死回生之力挽救了西方文明。本文作者立足于基督教精神而不是传统的神学立场,试图从基督教文化中“上帝”与“人”两个最重要的概念出发,证明这是一种将理性与信仰成功合成的特殊文化,从而发现这种起死回生的力量所在。  相似文献   

7.
1 在西方,宗教的影响无所不在,无处不有。西方文明基本上是基督教文明。西方人的思想、文化、伦理、道德、价值观念……无不受基督教的深刻影响。其中,文艺和宗教,更是一对孪生兄弟。从原始图腾到一神崇拜,原始艺术曾作为宗教的伴侣而出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宗教和艺术互相影响,共同发展,形成了两者的许多“共性”。宗教力图同化艺术,使之成为自己的附庸;艺术则竭力摆脱宗教的羁绊,表现自己的主体性,寻求自我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与传统基督教神学上帝观不同,别尔嘉耶夫是基于人的自由来言说上帝问题的,这与西方基督教信仰主义以及近代以来的世俗人道主义陷入自由的困境相关。同时,别尔嘉耶夫的上帝观也与20世纪前后整个俄罗斯社会思潮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俄罗斯民族特有的"朝圣"精神与西方近代以来对人的高度颂扬相结合的产物。在别尔嘉耶夫上帝观的形成过程中,德国的神秘主义思想和俄罗斯自身的精神文化传统均对其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奥古斯丁的基督教思想中存在许多理论矛盾和困境:在原罪问题上,奥古斯丁把原罪产生的原因归结为人的骄傲,这一理论与他强调人类的“社会性”相矛盾;在恩典观上,奥古斯丁的“神恩独作”的观点导致在救赎问题上的预定论,造成理论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在自由意志问题上,奥古斯丁前后期的自由意志理论不一致,在维护上帝的至善性和绝对权威之间陷入困境。造成这些理论矛盾和困境的原因是奥古斯丁僵化地坚持上帝的“完善性”,而这又是由他的坚持信仰先于理解的态度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人们常把犹太教与《圣经》连在一起,以为《圣经》是犹太教的经典,一些学者还进而认为:《圣经·旧约》是犹太教的经典。其实.《圣经》或《圣经·旧约》均不是犹太教的经典。基督教传入中国后,基督教的经典《圣经》亦随之而入,而且很快有了中译本。至今仍在使用的“国语和合译本”《新旧约全书》是1919年出版发行的。中国人通过《圣经》了解到距今三千多年前有一个群体,先称希伯来人,后称以色列人、犹太人,在西亚,主要在迦南地(今巴勒斯坦)生活的情况。《圣经》记载了这群人的生活轨迹,他们对上帝和宇宙的信仰。他们的伦理道德,他们的礼仪、节期和习俗,他们那包括一整套清规  相似文献   

11.
基督教通过对人的二元解析,发现了人的世界并将其划归上帝的领地。它要求“外在的人”要服从世俗社会秩序,“内在的人”则独立于世俗秩序,只受上帝支酸,它申张人的内在精神生活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拒斥在国家权力的干预,这是西方个人自由观念的原初形态。内在自由是完整的自由的一部分,也是其由以生成的基点,它虽然在中世纪受到教会的桎梏,但在宗教改革后其本来意义又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12.
伊斯兰教在欧美已成为仅次于基督教的第二大宗教;宗教观念、文化背景的不同使穆斯林难于融入西方。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世界曾在教皇领导下对伊斯兰世界发动过数次著名的十字军东征。进入近代以后,随着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势力的扩张,西方传教士步殖民者后尘将基督教的触角伸到了世界各个角落。他们兴建教堂,创办教会学校,将上帝的福音书翻译成各种文字向殖民地人民散发……今天,有一股相反的潮流却正悄悄地、缓慢地从东方移向西方。当清真寺的宣礼塔在饰有十字尖顶的基  相似文献   

13.
从实用主义的视角解读爱默生的作品,提炼其在本体论、认识论及实践观三方面的核心思想,我们发现他持有人本世界观、实用价值观和多元人生观。爱默生将上帝从天堂“移居”到超验的“自我”,从关心“神”的问题转移到关心“人”的问题,把人置于世界的中心。他摒弃了传统二元对立式看待世界的模式,兼收宗教治心和科学治物两者的实用性。爱默生还提倡积极行动,敢于创造,承认差异,多元包容等实用主义人生观。  相似文献   

14.
《圣经》的约伯和《卡拉马佐夫兄弟》的伊凡以震撼人心的力量追究好人为什么落难以及上帝是怎么回事一类问题。从约伯、伊凡两个人 ,我们看到《圣经》基督教对无辜者受难的态度、对上帝的态度 ,还在这种态度背后发现《圣经》基督教传统中人与上帝之间的意味深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现代国际关系中的中西精神。现代西方文明是以资本主义精神和基督教神学文化精神为社会基本价值取向建立起来的,美国社会是这两种精神融合在一起的典型产物,美国可以说是现代西方文明的核心代表国家。资本主义精神的核心就是谋取利润和维护个人利益,具有强烈的利己性。而基督教文化精神的核心是“拯救世界”的问题,即基督教的普世性。在一些西方人眼里,凡是非基督教文化以外的文明都不是“文明”的,需要改造,所以,丛林法则的运用成了首选。“上帝选民”般的“文化优越”和“普世情结”成了一些西方人的普遍心态。中华文明中的“和谐”和“包容”的精神是以人为主要根基的人文精神,在倡导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和多样性的当今世界弥足珍贵,为人类和平友好相处,为各种文明相互借鉴、学习,共同发展提供了原则性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基督教的一些重要观念是西方诗学入思的前提之一。其中,上帝创世说对西方诗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具体体现在文学创作本质,创作主体的客观化立场等命题中。  相似文献   

17.
希腊罗马神话作为独特的文化载体,传承了西方人本主义思想意识。它以天与地、神与人的划分为起点,证明了人的个体意识的产生;从神话中神和英雄的人化形象,使人得到“神即人”的结论,突出人的主体意识;通过对神的自我情感和人性欲望的表述,使人的个体本位意识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8.
荷兰伟大的哲学家斯宾诺莎当年在其民主和自由的宣言书《神学政治论》中说 :“自由比任何事物都珍贵” ,“政治的真正目的是自由”。爱因斯坦深谙此旨 ,并身体力行 ,为自由和真理奋斗了一生。他多次赞赏、引用有人对海涅的评论 :“他为上帝效劳 ,这个上帝比所有奥林匹亚诸神都更伟大。我指的是自由上帝。”爱因斯坦像海涅一样终生为自由上帝效力 ,也像斯宾诺莎一样是一个自由人———“纯以理性为指导的人 ,对己、对物、对神具有透彻知识的人 ,最为乐观、充满生之信念的人 ,最有力量、最为主动的人 ,认识自然的永恒必然性且按此行动的人。”…  相似文献   

19.
美国黑人女性作家作品否定了传统基督教关于上帝不可置疑的权威设定,进一步提出了社会上一切的不平等都源自后天强加,是社会及其文化的有意营造,而不是先天存在。黑人女性作家的大自然主义观认为人们要从生活中寻找乐趣,从人与人的相亲相爱中寻找精神力量,在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寻找自己的心灵归宿。《圣经》是整个西方文化的经典,而女性主义者发现《圣经》中存在着大量歧视女性的内容,认为基督教文化是西方文化对女性歧视的根源。可以说,《圣经》是阻碍女性解放的首号隐形敌人。  相似文献   

20.
西方国家的家长从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出发,对孩子的教育采取“放手而不放任”的方法进行。所谓“放手”,即从孩子生下来,父母就设法给他们创造自我锻炼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在各种环境中得到充分的锻炼。普遍的做法是,根据不同年龄,让孩子做自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