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其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文化种类多种多样。早在夏朝时期就出现了青铜器,并在随后的商、西周乃至春秋战国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艺术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文化艺术的传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商周青铜器作为我国古代青铜器文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这时期的青铜器具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一直是青铜器研究界的研究重点,对其研究从来没有中断过。商周青铜器纹样发展经历了育成期、鼎盛期、转变期这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有着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黄剑 《科技资讯》2011,(21):234-234
中国古代青铜器主要是指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这个时期的青铜器因为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并且许多的青铜器上刻有铭文,是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而青铜器的研究自宋代金石学产生到现在一直是一个热门的话题,今天,中国古代青铜的研究已经成为了中国考古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许多价值连城的青铜器的出土使得青铜器的收藏也炙手可热,因此对青铜器的鉴定也就有了一个比较高级的定制,本文就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鉴定做一些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随着考古发现的增多,早商青铜器的研究逐渐涉及商代社会方方面面,正所谓“透物见人”。早商青铜器的丰富造型、华丽装饰,蕴涵着那个时代人们复杂的宗教、政治、审美等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人们以为宁乡出土青铜器的历史是从四羊方尊开始的,实际上宁乡出土青铜器历史至少可早至康熙九年(1670)。据相关资料记载,解放前宁乡出土的青铜器有十五件,其中晚商西周时期青铜器六件,除1938年黄材出土的四羊方尊外,还有道光十六年(1836)朱石桥出土的三件铜钟、道光二十四年(1844)沩山出土的周觚棱壶以及20世纪三、四十年代毛公桥出土的“父乙”窝纹。  相似文献   

5.
在对适合于中国青铜器的修复理念进行认识、总结的前提下,完成江苏东海县博物馆破碎青铜甬钟的修复。修复过程中,通过借鉴古代青铜器造型工艺和青铜器传统修复工艺,并使用新的修复材料,对现有修复技术进行改进。进而通过这一修复案例,试对现代修复理念与中国青铜器的传统修复的契合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图形学使人们目睹清晰的青铜器铭文(通过拓片的图像处理)成为现实,为铭文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将这一便捷条件与汉语文献学结合起来,对于青铜器铭文特别是漫漶铭文的正确释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青铜文化中的技术美及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几件典型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分析,揭示了青铜器的形式与技术之美,通过对青铜器的具体形态、色彩及纹饰产生的技术的描述,揭示了青铜文化技术美和形式美的同一。  相似文献   

8.
青铜器的工艺创作是一个完整系统的过程,多数器物的铸造、造型、纹饰、铭文四位一体,紧密结合,构成青铜艺术独特的美。王子午鼎鼎形高大,器型形式感较强,铸造工艺精湛、高超,造型雄伟、凝重,纹饰精细、新巧,铭文书体整齐、优雅,突出地表现了春秋时期的青铜工艺水平和审美趣味。精美绝伦的王子午鼎,在当代仍具有较大的工艺创作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利用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测定甘肃礼县、陕西陇县、宝鸡、凤翔出土的春秋时期秦青铜器中微量元素.研究发现:青铜器物不同组成部分所用原料是相同的,同一器物本体和补块使用了同样的原料.因子分析显示礼县、陇县、宝鸡和凤翔四个地区秦青铜器中的微量元素组成无显著差异,说明秦人可能已经拥有独立的矿冶和青铜制造业,而且有着比较稳定的矿料来源.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具有的特点,为测试青铜器残存基体中的微量元素提供了非常好的测试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春秋时期秦人历史文化研究的内容,也为研究文物微区的微量元素组成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利用青铜器研究中的典型个案,从青铜器的出土环境、青铜器的功用、青铜器的合金及其铭文等方面论证了《周礼》内容真实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青铜器在商代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在众多青铜器中纹饰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同的纹饰装饰着各种青铜器,起到不同的社会作用。在众多纹饰中主要的有饕餮纹、夔龙纹等,还有云雷纹、涡纹等其他纹饰,这些纹饰在各种场合中起到重要的主要,服务于商代的社会。  相似文献   

12.
青铜器在商代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在众多青铜器中纹饰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同的纹饰装饰着各种青铜器,起到不同的社会作用。在众多纹饰中主要的有饕餮纹、夔龙纹等,还有云雷纹、涡纹等其他纹饰,这些纹饰在各种场合中起到重要的主要,服务于商代的社会。  相似文献   

13.
青铜器艺术是至今可见到的中国奴隶制时期最突出的艺术创造。青铜器艺术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器物造型和纹饰方面。本文从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入手,分析、论述商周青铜艺术表现出的不同特色及各自的成就,启示我们创造更加辉煌的现代艺术。  相似文献   

14.
出土青铜器的锈蚀因素及其防护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出土后青铜器的腐蚀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深入考察了青铜粉状锈(即青铜病)的生成条件和影响因素.通过实验验证了存放出土青铜器的周围环境、温度、和湿度与青铜病产生的关系,并指出存放温度的增加对青铜粉状锈的生成有促进作用.对于青铜病的防治,阐述了青铜器的除锈方法和保护措施。并介绍了有关清除青铜粉状锈的一些新方法,进而对出土青铜器的保护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5.
李忠雯 《科技信息》2003,(3M):62-63
青铜器是中国古文化的象征,是商周时代的国之重器,社稷的象征,因此它凝结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薛发伟先生所以致力于仿古青铜器,就是因为它的这一文化的深厚内涵。  相似文献   

16.
配合近几年对秦俑一号铜车马的修复工作,对铜车马构件材质、金银器及其锈蚀产物、彩绘、涂层作了系统的 X 射线衍射分析。通过揭示的青铜器从里到外自发锈蚀的实验规律和反应热力学研究,推出了青铜器主要锈蚀途径( Cu2 O 途径)的反应过程方程式,并通过和银器的锈蚀比较, 提出了青铜器文物保护的侧重点在于防潮。对马身白色涂层羟基磷灰石的来源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青铜器艺术是至今可见到的中国奴隶制时期最突出的艺术创造。青铜器艺术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器物造型和纹饰方面。本文从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入手,分析、论述商周青铜艺术表现出的不同特色及各自的成就,启示我们创造更加辉煌的现代艺术。  相似文献   

18.
出土地点相距较远的殷商青铜器具有相似的铅同住素组成特征,却与周代以后的青铜器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异常铅同位素组成的殷商青铜器,其资源产地却是一个谜。地质、地球化学与考古学的多学科综合研究,特别是铅同位素示踪方法的应用可能是解开这个谜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利用Finnigan MAT262质谱仪和ICP—AES测试了不同地区出土的青铜样品的锈蚀产物和基体的铅同位素比值及其化学成分,以研究铅同位素在青铜器腐蚀过程中是否发生变化,以及是否存在因不同产地铅料混用引起的混合不均匀现象.结果初步显示,铅同位素组成不受青铜器锈蚀的影响,可以用锈蚀产物的铅同位素比值代替其基体的;同时,不同产地铅料在青铜器中的混用且又混合不均,可能造成青铜器基体的铅同位素比值和锈蚀产物的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20.
作为商周文化重要载体的青铜器,其幻想动物纹通常分为兽面纹、夔龙纹、神鸟纹三大类,它们流行的时间及特点各不相同。商周青铜器幻想动物纹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为狰狞恐怖之美和朴素流畅之美。此外,商周青铜器幻想动物纹还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即商周先民对上帝、祖先神、自然神的崇拜;商周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艺术上的形式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